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A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 B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C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 D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2下表中言论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言论 人物 A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孔子 B “礼义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也。” 荀子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韩非 D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老子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A 民本思想的盛行 B儒墨法思想融合C诸侯争霸的需要 D小农经济的影响4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5“循吏”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西汉循吏者,属“奉职循理,何必威严”之官吏。循吏能“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循吏”的出现反映出当时A儒学影响扩大 B私学发展迅速 C监察制度缺失 D社会秩序混乱6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 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 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7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动摇社会等级观念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8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 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 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9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101692年,康熙帝设立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B西学东渐的进程终止C传教士为西方侵略服务 D科学研究由皇帝主导11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12据考证,商代青铜铭文的内容较简单,一般不含重要意义。到了西周,青铜铭文记载着王室的政治谋划、历代君王事迹、祭典训诰、征伐方国、政治动乱、赏赐册命以及家史、婚媾等等。据此可知,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A推动了文字体系创新 B促进了宗法分封制的形成C具有明确的书史性质 D使甲骨文失去了存在价值13下图为南宋画家林椿所作果熟来禽图。图中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勤,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性。据此可知,此画 A具有写意画的特征 B开风俗画创作先河C受到理学思潮影响 D自然科学取得突破14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 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 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15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 “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 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16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A具有理性精神 B推崇绝对真理 C否定神灵存在 D捍卫思想自由1712、13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供不同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文艺沙龙及节日庆典。这些活动倡导开放宽容的文化氛围,并以大众化、通俗化的具体形式,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直观地、大众化地加以呈现和表达。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人文精神逐渐流行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古典文化走向复兴 D教会势力趋于衰落18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A否定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B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C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D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19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A. 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 B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20日内瓦从两方面彻底改革教会组织:一是大大简化教会组织和仪式;二是神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其中牧师、圣师、执事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公众投票选举”产生。民主教会建立的深远意义主要表现在A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的权威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兴起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改革使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领21从欧洲思想史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其意在强调A启蒙运动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 B启蒙运动已经成为政治运动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落后性 D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转型22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23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A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 B牛顿思想对法国社会全面影响C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 D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241609年,他制作了一台能把远处物体放大近千倍、把距离缩短到30分之一的天文望远镜。他首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又发现月球的表面像地球表面一样坑坑洼洼,他又观察了自古以来一直为人类迷惑不解的银河,发现那不过是由大簇大簇的星团联结而成的。这里所说的“他”与下面叙述对应的是A.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B挑战了神学创世学说,导致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C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D扩展了物理学的领域,提供了辩证看世界的途径二、非选择题:(共52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关于中国是否发生过文艺复兴,有的人说,有!不仅有,而且从先秦、汉唐,到宋明、清末民初,发生过多次。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思想文化运动应该是发生在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成功的标准: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并成为主流价值观,是否已经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显然并未达成这一目标。材料二 西方的启蒙运动从广泛上来讲还可以认为是从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近4个世纪的发展。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首先对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的抨击,破除人民对宗教的迷信,这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蓝图进行描绘与展望,为西方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这场持续一个世纪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了理论上的准备。摘编自王安邦中西方启蒙运动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结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8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表1是其中三个情节。 表1 内容梗概情节 一孙悟空无视天庭玉帝,自称“齐天大圣”,偷吃蟠桃,搅了王母的蟠桃宴;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情节二唐僧、孙悟空师徒继续向西天前进,来到了西凉女国,女王见唐僧仪容俊美,情愿以身相许,让位于唐僧,这下可急坏了唐僧。幸亏孙悟空机灵乖巧,用计稳住了女王,并乘机得到了通关文牒,师徒四人终于逃离了西凉女国。情节三六耳猕猴不甘心失败,三番五次假扮孙悟空,迷惑了唐僧。唐僧中计,在大念了一通紧箍咒后,要将悟空赶走。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求助于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直到在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才原形毕露。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内容梗概中提取两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并进行简要说明。27(24分)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材料一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歧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摘自孟子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1) 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10分)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不断扩大。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5、16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