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3.doc_第1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3.doc_第2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3.doc_第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3.doc_第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与可没于陈州(m)与可以书遗余曰(wi)B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h) 斤斧何曾赦箨龙(tu)C予在湖州曝书画(p) 近语士大夫(y)D而临事忽焉丧之(sn) 吾将以为袜(wi)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落庭空影许长许:也许B余因而实之 实:证实C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D予不能然也 然:这样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B.C. D.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剑:像剑从鞘中抽出一样B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贵重:使动用法,使变得贵重C余因而实之实:用作动词,证实D南取汉中南:名词作状语,向南5下列省略句补充不当的一项是()A以(之)为口实B吾将以(之)为袜C投(之)诸地而骂曰D筼筜谷(为)其一也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69题。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苏子辩矣 辩:辩论C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亡失D投诸地而骂曰 诸:之于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B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C有车过腹痛之语D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B.C.D.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选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第二段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B第一段选文中,作者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成为文艺创作的经典理论。C第二段选文中,写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写得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在这些戏语笑话里,文与可和作者坦率、高雅的胸襟气度,机敏、超卓的智慧才能以及两人的亲密友谊,都得到了活泼而生动的表现。D这两段选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汩汩,毫无滞碍,所有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_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_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_答案解析自主练习1D“为”读wi。2A许:如此。3C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B意动用法,以为贵。5C“诸”兼词译为“之于”。6B辩:能说会道。7B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8D于:在。9A第二段没有写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10B和:应和。11AA.都是介词,用。B.代词,它,指鹤;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介词,在;介词,表被动。12D作者自己所作,不是引用。13(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2)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3)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参考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草堂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东山的山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隐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之交,草木接天,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飞。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绕东山飞回,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斟酒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上说:鸣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那种东西(指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是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喜好,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