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2020年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2012年2020年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一二年十一月59 2012年2020年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委托单位:巴中市国土资源局 项目负责: 编 写 人: 审 核 人: 总工程师: 队 长:编 制 单 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编 制 时 间:二0一二年十一月目 录绪 言1第一章 自然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社会经济概况4第一节 自然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4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5第二章 影响或控制地质灾害发育的因素分析10第一节 地形地貌10第二节气象水文13第三节 地质环境条件20第四节 人类工程活动及影响28第五节地震影响29第三章 地质灾害发育现状32第一节 地质灾害发育类型33第二节 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及威胁38第三节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39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和防治原则40第一节 指导思想40第二节 防治原则40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目标与要求42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区划46第一节 防治区划原则、方法和要求46第二节 易发区的划分47第二节 防治分区的划分55第三节 重点防治区和防治重点64第七章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69第一节 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69第二节 防治措施71第八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安排80第一节 近期安排80第二节 中期安排82第三节 远期安排83第九章 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保证措施84第一节 行政管理措施84第二节 技术管理措施85第三节 资金保证措施87第四节 抢险救灾措施88第十章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减灾效益评估88第十一章 地质灾害防治监测体系与能力建设89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监测体系建设89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监测能力建设93第三节 能力建设标准96第四节 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建设目标102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103 附 件:(1)巴中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照片集。(2)2012年2020年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巴中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数据统计汇总表册;(3)2012年2020年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巴中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排危)数据统计汇总表册;(4)2012年2020年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巴中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数据统计汇总表册; (5)2012年2020年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巴中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数据统计汇总表册。附 图:(1)巴中市地质灾害分布与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2)巴中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及防治重点分布图。绪 言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坡。下属辖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正在建设的区的有兴文经济开发区,拟建区恩阳区, 三区三县,188个乡(镇)、2354个村,幅员面积12305km2,其中巴州区面积2566km2,南江县面积3383km2,通江县面积4125km2,平昌县面积2231km2。巴州市政府所在地西距重庆市450km,南距成都市400km,北距西安市650km,与达州、南充、汉中、广元相邻,介于东经1062010749,北纬31153245之间。巴中市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为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部为中切割低山、浅切割低山;南部为丘陵,沿河两岸及台状山顶有平坝。丘陵、平坝面积约为1243km2,占幅员面积的10%;山地占90%。最高海拔在北西部的南江县光雾山为2507.0m;最低海拔在南部的平昌县黄梅溪为268.3m,高差2238.7m。中北部山地低、中山界线明显。中切割中山一般700900m,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达1200m以上,多峡谷;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m,多“V”形谷、平底谷,称山区平坝。三级阶梯状构造,从北到南逐渐降低。北部深切割中山海拔15002000米,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m,中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m。中部低山,大多海拔400800m;南部丘陵分布在海拔350600m之间;平坝分布在海拔268.3400m之间。另外,境内还有流水侵蚀、沉积、扇形地貌和重力堆积、残积地貌及喀斯特地貌。境内地质构造跨及米仓山台穹、大巴山弧形、川北台(坳)陷及川东新华夏四个二级构造单元。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断裂不发育;褶皱曲线呈弧形,岩层倾角变化频繁且有扭曲现象。境内西北为龙门山北东向褶皱带,北部是米仓山东西向褶皱带,东北与大巴山西向褶皱带相连,东南部邻华蓥山北东向褶皱带,南西是川中北西西向褶皱带。由于地处上述结构之中,并受其控制和影响,故越近中心,构造力愈微弱,褶皱呈环状排列,形成莲花状。褶皱由北向南形成30多个向(背)斜褶皱带。由此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特征不仅决定了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也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特征,地形条件影响了民居的分布,地貌特征影响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十一五”“十二五”过渡期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我市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趋势尤为明显,不仅灾害数量多、造成的损失大,而且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时有发生。2008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57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28万元,死亡5人;2009年,全市年发生地质灾害报告11起,伤3人,造成经济损失860余万元;2010年,我市发生地质灾害报告167起,伤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188余万元;2011年,是我市建地设市以来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因灾伤亡人员最多的一年,特别是受“7.6”、“9.16”两次特大暴雨影响,全市爆发了全域性地质灾害,先后发生地质灾害达854起,因灾死亡16人、失踪9人、受伤9人,经济损失达10.8亿元。近年来,我市发生的特大型、大型滑坡、崩塌有:2010年7月17发生的南江县凤仪乡龙江村牛马场滑坡,滑坡体约600万立方左右,造成22户82人受灾,205间房屋全部被毁;2011年9月18日发生的南江县沙河镇将营村2社滑坡经现场勘察,滑坡体约350万方,造成51户268人受灾, 4人死亡,5人失踪,4人受伤;2011年 9月18日发生的通江县毛浴乡药铺街道崩塌,崩塌体9000方,损毁四个两侧口面的楼房,掩埋了租住在该房屋的9人,造成4人死亡、1人失踪、4人受伤;2012年7月10日发生的平昌县青云乡华严村三社黑马山滑坡,滑坡体约200万方,造成41户129人受灾,277间房屋损毁。在近年我市地质灾害不断爆发的同时,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呈爆发性增长的态势。2008年“5.12”汶川特大前,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仅582处,通过地震后隐患排查,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暴增至1167处;2009至2012年分别新增地质灾害隐患510、518、2329、413处,达到目前的5015处。由此目前全市发育5015处地质灾害,并不同程度对全市48090户31055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地质灾害已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严重制约了本区的经济建设与城市化的规划发展。为指导本区在经济建设与城市化的规划发展免遭地质灾害的危害,搞好本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巴中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我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了2012年2020年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的编制,为巴中市地灾灾害防治工作做好防治规划提供技术指导。第一章 自然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社会经济概况第一节 自然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巴中市政府所在地西距重庆市450km,南距成都市400km,北距西安市650km,与达州、南充、汉中、广元相邻,介于东经1062010749,北纬31153245之间。下属辖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正在建设的区的有兴文经济开发区,拟建区恩阳区, 三区三县,188个乡(镇)、2354个村,幅员面积12305km2,其中巴州区面积2566km2,南江县面积3383km2,通江县面积4125km2,平昌县面积2231km2。详见(图1-1)图1-1 巴中市交通位置图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一、综合经济水平 随着 “十二五”规划良好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巴中市2011全年实现GDP343.39亿元,增长15.2%,增速继去年增长14.7%后再创新高。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6.31亿元、138.99亿元和118.09亿元,分别增长4%、31.4%和9.2%。经济运行质量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9.1:33.8:37.1变化为25.1:40.5:34.4,工业占比由上年的21.8%提升到25.6%,首次超过农业占比。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10433元。全年国税、地税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15.8、2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55亿元,同口径增长18.2,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2.4、36.0、1.5倍,资源税、房产税分别增长1.1倍和8.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化明显。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4.7:18.7:36.6,与上年的47.1:16.8:36.1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力军。全年新发展个体经营户5775户、私营企业294户;年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4.42万人、注册资金达到16.5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6.1和10.2;全年产值及营业收入达到140.11亿元,增长18.1;上缴税金3.15亿元,增长21.8,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6.1;全年实现增加值6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7.1上升到49.0,提高1.9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2.3;其中: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达到24.99.52亿元、23.64增长10.2、27.1和17.6;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民营经济份额分别由上年的42.3、57.9、48.3变化为43.3、60.1、50.1;物价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0.6,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1,回落3.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回落3.7个百分点。全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回落3.3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规模小、经济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财源基础差、资金匮乏,人才资源供给不足,部份城乡居民生活较困难,就业压力大。 二、农畜牧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2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农业产值34.67亿元,增长1.0;林业产值3.63亿元,增长4.7;畜牧业产值51.87亿元,增长12.1;渔业产值3.80亿元,增长1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8亿元,增长6.6。 新村、产业、移民、劳务、助残、科技等扶贫工程有序推进,全年无偿投入扶贫资金6032.1万元,对90个重点贫困村进行了扶持建设,建龙头企业9户,搬迁农户111户,建培训基地4个、培训人员4395人、安置就业3690人。全年解决了2.10万绝对贫困人口和7.01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年末贫困人口减少到63.84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8.86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到44.98万人;全年绿色经济“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单位达到13个乡镇、191个村、1244个社、1.42万户农户,新建及改造绿色经济基地16.0万亩,发展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22家,培植有带动能力的专合经济组织23个。大力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积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质量体系建设。年末有17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有21个农产品获得绿色和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全年水果、商品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核桃、金银花等立市、立县产品产值达到16.61亿元,增长16.9。绿色经济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92.55亿元、53.86亿元,分别增长14.3、13.8,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1.7,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9.5;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6.77万亩,增长4.9;粮食总产量162.62万吨,增长2.7,其中:小麦30.36万吨、稻谷52.13万吨、玉米45.07万吨,薯芋31.34万吨,分别增长8.6、1.8、2.3、0.5。全年油料产量10.28万吨,增长1.0;林业资源有效保护。全年成片造林31.82万亩,累计退耕还林51.70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2.7,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畜牧经济大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3。全年出栏生猪494.36万头,增长11.6;出栏肉用牛29.20万头,增长12.7;出栏羊120.26万只,增长26.0;出栏家禽2533.61万只,增长11.8。肉类总产量45.43万吨,增长12.2。年末生猪存栏322.50万头、牛存栏66.69万头、羊存栏96.90万只,分别增长5.1、8.7、1.3。全年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62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30.8;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末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77万亩,增长14.0;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4.14万吨,增长10.2。劳务开发成效显著,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全年劳务输出95.60万人,增长0.1;劳务输出收入33.80亿元,增长11.2。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8,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36.8;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生产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700万元,水利工程完成劳动工日2083万个,当年共动工各类水利工程10513处,完工10513处,新增蓄水能力550万立方米,解决了5.6万人的饮水问题,自来水通村率达到28.5。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10.0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3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8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8.34万千瓦,增长18.2;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到21.79万千瓦,增长36.2。农村电网改造进程加快,用电成本降低,需求量增加。全年农村用电量达到1.67亿千瓦时,增长1.6,电通村率提高到99.8。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14.17亿元,增长1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6亿元,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长27.7,重工业增长24.0,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国有工业增长18.6,集体工业增长52.6,股份制工业增长31.2,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29.6,股份制工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民营工业增长59.3,增加值达到3.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1,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突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天然气增长28.4、铁矿石(原矿量)增长56.7、发电量增长10.4、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1.2倍、罐头增长1.4倍、白酒增长31.6、啤酒增长8.4、瓶(罐)装饮用水增长30.1、纱增长21.3、布增长3.0、丝增长97.8、中成药增长48.0、水泥增长9.0。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6.45亿元,增长35.4。企业亏损面下降1.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达到9147万元,增长2.3倍,创历史最高记录;实现利税总额2.97亿元,增长56.0;资产贡献率提高3.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27.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2.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2.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44.1、产品销售率提高0.3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4.1,综合效益指数由上年的106.7上升到134.3,提高27.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带动了建筑业高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7亿元,比上年增长29.9。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99.50万元,缴纳税金1.22亿元,分别增长32.0和4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3.0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9.7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8.93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5.0、19.0和2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受在建项目增多和民间投资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全年累计施工项目223个,项目投资额完成36.79亿元,增长32.8,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76.2;全社会投资完成额中,城镇建设投资34.72亿元,增长27.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65亿元,增长19.6;更新改造投资5.66亿元,增长41.7;房地产开发投资9.51亿元,增长24.8;其它投资1.89亿元,增长1.1倍。农村投资13.59亿元,增长37.9,其中: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07亿元,增长1.1倍;农户投资8.54亿元,增长25.4;全年民间投资额完成29.37亿元,增长31.1,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60.8。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城市零售额增长16.5,农村零售额增长1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7.2、其他行业零售额增长11.9。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市场进一步萎缩,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分别下降18.2和7.6,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零售额分别为38.50亿元、5.34亿元,分别增长16.9、29.7,市场份额提高到90.5;对外经济再创佳绩。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2个,协议资金8.61亿元;履约项目130个,到位资金17.05亿元,其中:省外国内资金11.75亿元、市外省内资金5.31亿元。引资项目实现总产值1.70亿元,利润1378万元,上缴税金983万元。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825万美元,增长24.2。向8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劳务6个工种、413人,增长31.5。 六、金融业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9.49亿元,比年初增长23.4;贷款余额78.39亿元,增长5.3。贷款总量中,中长期贷款20.83亿元,下降10.0;短期贷款57.54亿元,增长12.4,其中:农业贷款25.34亿元,增长25.7;工业贷款0.68亿元,下降13.9;建筑业贷款0.29亿元,增长84.9;商业贷款23.31亿元,增长11.1;乡镇企业贷款1.82亿元,增长48.1,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0.79亿元,增长1.4倍。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06.99亿元、增长11.5,现金支出311.54亿元,增长11.3,货币净投放4.54亿元,同比少投放2116万元,下降4.5;保险意识增强,险种类别增多,保险事业发展加快。全年各类财产险承保额514.19亿元,保费收入6439.84万元,已决赔案1.67万件,赔付金额3733.74万元。全年新增寿险参保人数33.52万人,寿险承保额723.51亿元,保费收入10878.71万元,已决赔案2.76万件,赔付金额1323.57万元。 七、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0元、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9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8.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248元,增长6.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32元,增加201元,增长11.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820元,增长8.8。全社会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1.0,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下降到43.3和53.5。 居民个人财富增势强劲。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74亿元,比年初净增16.68亿元,增长23.5。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400元,比上年增加426元。第二章 影响或控制地质灾害发育的因素分析第一节 地形地貌巴中市位于四川省的东北部,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最高海拔在北西部的南江县光雾山为2507.0m;最低海拔在南部的平昌县黄梅溪为268.3m,高差2238.7m。北部为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部为中切割低山、浅切割低山;南部为丘陵,沿河两岸及台状山顶有平坝。丘陵、平坝面积约为1873.71km2,占幅员面积的10%,山地占90%。详见巴中市地貌类型图(图2-1)。 、中山区 (中、深切割侵蚀-构造地貌)主要分布于南江县光雾山镇北侧、寨坡乡以北、坪口河乡至关坝乡沿北、桥亭-汇滩乡一线,平昌县东北部新庙、镇龙、民兴一线以东,通江县域的涪阳五龙山鼻状构造轴线,为县境低、中山的分界线,以北为中山地貌,中切割中山切割一为般700900m,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达1200m以上,多峡谷。中山海拔8002000m;中部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m,相对高差200500m。分布面积2717.03 km2,占总面积的22.08%,属于构造剥蚀侵蚀中山地貌。沟源多指向北东,形成树枝状水系,河谷为单面山不对称“V”型谷,地形在顺向坡一带有单面山形成。、中(低)山区 (浅、中切割侵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巴州区北部的三汇镇、平梁乡、梓橦庙乡、及白庙乡一带,南江县-关田乡一带,双桂-瓦池一带,分布面积为2332.12km2,占全区面积的19.77%,山脊海拔高程为7001500m,沟谷切割深度600900m,山脊呈线状,却很狭窄,地形陡峻,沟谷呈“v”字形,受南阳场背斜的控制,反向坡坡度在35左右,植被发育,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岩层倾角一般为550,谷坡冲沟密集。、低山区主要分布于巴中市平昌县域得胜、元山、笔山以北,兰草、响滩、以南以及云台部分地区,巴州区中部、三河镇、凤溪乡一线,通江县域的涪阳五龙山鼻状构造轴线,为县境低、中山的分界线,以南为低山地貌,面积为5284.31 km2,占总面积的42.94%,中山海拔5001000m,相对高差200500m。该类型地貌表现为谷稀顶宽,当山顶为砂岩时,山顶平展,顶宽一般5001000m,长约23Km,局部有残丘,周围切割成陡壁,形似桌状。由于砂、泥岩层层迭置,软硬相间,又形成了13级明显的台阶,台阶一般宽200500m,沟谷一般为方槽状,谷宽200500m,最宽可达2000m以上。主要沟谷宽缓平坦,类似深丘地貌,沟谷切割深度一般150300m,故谷坡坡度在20左右,图2-1 巴中市地貌类型图局部大于60。、丘陵区主要分布于巴中市平昌县的西兴、白衣、磴子、岳家、高峰、金龙、元沱等部分乡,白衣、涵水、西兴一带,巴州区的西南部观音井、下八庙乡至茶坝镇一带,通江、南江部分地段。一般海拔300500m,最高海拔855m,最低海拔275m,相对高差一般200250m,面积1652.22km2,占总面积的13.42%。山岭为陡峻的龙岗脊岭,龙岗宽1080m,长可达18km,并呈鸡爪状展布,狭长坡面农田呈梯形展布;部分山丘低矮圆缓,呈馒头状,塔状或长岭状,谷地纵横交错,坦谷发育,成平坦的丘间洼地,漕田多,“U”形谷宽80160m,谷坡上陡下缓底平坦,有泉水出露,下部及沟底农田较多。、侵蚀堆积地貌区全市域境内此地貌类型不太发育,主要沿巴河、通河、恩阳河河谷呈带状分布,面积约221.49Km2,占全区面积的1.8%。主要包括河漫滩、一级阶地、高阶地(二至五级阶地)。综上所述:巴中市地貌特征主要分为三级阶梯状构造,从北到南逐渐降低。其中北部主要为南江县深切割中山,分布高程1500m2000m,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m,中切割中山一般700900m,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达1200m以上,多峡谷;中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m。中部低山,大多海拔400800m,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m,多“V”形谷、平底谷,称山区平坝,分布于南江向巴州区、通江县过渡地区,南部主要分布为丘陵区,分布在海拔350600m之间,主要分布于巴州区、平昌县域内。从地形地貌上看,全市多为低山区,低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2.94%,地貌特征不仅决定了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而且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特征,同时,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影响了民居的分布,因而,地貌特征还影响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从而造成全市发育地质灾害5015处。由于工作区内地形较为陡峻,坡体表面松散物质沿与完整基岩接触面下滑的下滑分力较大,而作用于结构面的法向分力相对较小,从而决定了其抗滑力较小,坡体稳定性较差,因此易于形成土质滑坡,同时,由于地形较陡,靠山脚部位土层相对较薄,因而全市发育的滑坡以中小型滑坡为主,且以小型居多。在地形切割形成陡崖的地段,由于岩体卸荷常形成崩塌(危岩),危及住户安全。此外,海拔高程和地形坡度与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关系密切,地形地貌因素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分布,并关系着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调查表明,在高程300m700m、坡度1535区间地质灾害分布最为集中,且危害最为严重。因此地形地貌起伏变化越复杂,地形切割越深的区域,对人类居住分布的限制就越明显,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就越密集。由此造成巴中市各县域由于不同的地貌特征,造成地质灾害的分布密度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也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分区提出初步方案。第二节 气象水文一、气象巴中市属四川盆地中靠近川东北边缘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征是: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秋季多雨,冬季多雾,常有夏伏旱,秋霖雨及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气温:经过对各区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多年平均气温为17.1,最高年平均气温17.7,最低年平均气温16.0,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则下降0.50.6C。极端最高气温为40.3C,出现在1972年8月6日,最低气温为零下5.3C,出现在1975年12月15日。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365.51563.1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1045.11268.7mm,夏半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冬半年蒸发量多于降水量。降水:据统计全市1951年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57.86mm,降水量最多的出现在2001年的通江县为2064mm,最少的为1997年平昌县为679.7mm。降雨多集中在510月,占年降雨总量的83%,月均降雨在100mm以上,其中以7月为最高,月均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天气,而进入8月降雨量减小,详见巴中市各区县降雨量情况表(表2-2、2-3、2-4、图2-2)。表2-2 平昌县多年平均降雨量情况表年 份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5年1976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0年降雨量(mm)1249.6993.71498.71478.21215.6845.8911.6892.611571199.7年 份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降雨量(mm)1269.61782.91763.41249.61310.8901.51363.81248.913411173.9年 份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降雨量(mm)993.81254.51481.21095.51104.5895.4679.71180.8947.11611.7表2-3 巴州区多年降雨量情况表(mm)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降雨量(mm)11.813.430.571.8121.9165.0240.6162.6166.184.03914.11120.7平均降、雨天数6.67.010.612.314.612.713.714.414.514.912.27.9139.3表2-4 南江县多年降雨量情况表(mm) 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降雨量6.59.326.467.0126.1147.4274.1180.8182.683.137.88.61149.7最多降雨量27.140.365.6175.1325.7317.9634.2647.1698.7220.5153.128.61832.5年份1997197619721976198319911998198119741973199419941983最少降雨量0.20.210.517.240.234.883.925.331.117.34.60727年份1978197719711988197919881986199719771997199519871995图2-2 通江县19712005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图由此统计巴中市各区县的年降雨量,其中平昌县年最多降雨量1782.9mm,最少年降雨量679.7mm,巴州区年最多降雨量为1845.2mm,最少年降雨量771.4mm,南江县年最多降雨量1832.5mm,最少年降雨量727.0mm,通江县年最多降雨量2064mm,最少年降雨量799.2mm。最多的出现在2001年的通江县为2064mm,最少的为1997年平昌县为679.7mm。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1384.3mm。月最多降水量766.5mm(1982.7)平昌县域,降雨多集中在510月,占年降雨总量的83%,月均降雨在100mm以上,其中以7月、8月为最高,月均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天气,而进入9月降雨量减小。其中巴中市境内50年一遇最大降雨数据详见表2-5。见巴中市常年各月降雨量分布图2-3。表2-5 50年一遇降雨量特征值情况表50年最大年降雨量(mm)50年最大月降雨量(mm)50年最大日降雨量(mm)2064.0(通江县域)766.5(平昌县域)282.2(平昌县域)图2-3 巴中市常年各月降雨量分布图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气象因素主要是短时降雨强度和连续降雨量,降雨强度大的暴雨或降雨量多的连续多日降雨汇聚的大量地表水通过入渗作用浸润、饱和及软化岩土体,在增大岩土体容重的同时也降低了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促进了斜坡向不稳定方面发展,引发滑坡、崩塌的发生、发展。根据调查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资料表明,境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地区的降雨量特征是:在无前期降雨情况下,日降雨强度50mm以上,将会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当有前期降雨,尤其是累积降雨量100mm以上,将会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详见(图2-4)。图2-4 巴中市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与月降雨量关系曲线二、水文巴中市水系属长江水系嘉陵江支流渠江(也称南江河)流域,是嘉陵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与川、陕两省界米仓山南麓,流经南江、巴中、平昌、达县、渠县、广安、岳池、合川等8个县区,于重庆合川市钓鱼山下云门镇姚家沟村附近注入嘉陵江,较大支流有恩阳河、通江、州河等。上游源头称南江河,巴州区恩阳河口以下称巴河,渠县境内州河口以下称为渠江。全长720km,流域面积3.92万km,多年平均流量663m3s。通江发源于陕西省西乡县塔子坪,陕西省境内称巴水河,陕、川界两河口有鱼洞河汇入,进入四川省后称大通江,通江县境内有小通江(碑坝河)汇入后称通江,与平昌县两河口注入巴河,详见巴中市水系分布(图2-5)。巴中市境内溪河众多,河道蜿蜒。区内河流主要有南江河、正直河、焦家河、赶场河(明江河)、大通江、小通江、通江河、恩阳河(系巴河一级支流)、鳌溪河(系巴河二级支流)、巴河(系南江河的一级支流)等:1、南江河:发源于玉泉九根树,流域面积2347.4Km2,县内河道长121.7Km,天然落差1346m,河道比降11.1。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其最大支流赶场河(明月江)发源于铁船山南麓木竹垭,于下两镇注入南江河,全长95.8Km。它在北部山区切割较深,而南部切割相对较浅,属典型山区河流,具猛涨猛落的特点。其在南江县出口处多年平均迳流量为17.1亿m3。2、正直河(木门河):位于县境西部,从旺苍东凡流入县境,经和平、正直、风仪流入巴中三汇(三江口),县内流域面积416.8 Km2,境内河道长38.3Km,多年平均迳流量7.2亿m3,天然落差47.60m,河道比降1.2。3、焦家河:位于县境北部,发源于米仓山南戴家河,由东向西经大坝、桃源、槐树出境,县境内流域面积402.2K,河道长53.2Km,多年平均迳流量3.9亿m3, 天然落差960m,河道比降18.1。4、赶场河(明江河):发源于铁船山南麓木竹垭,流经赶场镇、兴马乡、大河镇,于下两镇注入南江河,全长95.8km。南江河在北部山区切割较深,而南部切割相对较浅,属典型山区河流,具猛涨猛落的特点,在南江县出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17.1亿m3。图2-5 巴中市水系分布图5、巴中市通江县河流水系主要为大通江、小通江、通江河三条大的河流,流向均由北向南,县境内流域面积分别为:2085.62km2、1354.33km2、676.32km2,其他主要河流有澌滩河(又名长滩河)、杨柏河等,主要河流总流域面积为2966.1km2。全县共有河谷溪沟664条,其中长度10km以上的河流共13条,集雨面积大于50km2的支流26条,基本不断流的溪沟338条,全县水道总长1838km,地表径总量为26.9亿立方,占全县输出径流总量59.7亿立方的45%。6、恩阳河,系巴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旺苍县水磨乡九指山西北,经旺苍县东凡,南江县和平、正直、凤仪等乡,在境北福星乡李家坝入境。绕石城、光辉两乡至三江乡境,与西南来的鳌溪河汇合后,在三江口注入巴河。主河及支流组成扇状水系,遍布区内西部和西南部,主河全长约139.4Km,流域面积2920Km2。境内河道长43.3Km,河道宽坦,比降0.69,河网密度0.18Km/Km2,汇入巴河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39.52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12.46亿m3。7、鳌溪河,系巴河二级支流,发源于阆中县望垭乡,从西部尹家乡入境。经花丛、磨子、柳林、万安、天官、同乐、三星、三江等乡,距三江口约1Km处汇入恩阳河。全长约72.8Km,境内河道长67.5Km,河道宽坦,比降6.6,河网密度0.20Km/Km2,河流弯曲系数1.85%,汇入恩阳河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8.2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59亿m3。径流总量约12.46亿m3。巴河上游流域面积2654Km2,入境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8.50亿m3;恩阳河上游流域面积1216 Km2,入境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71亿m3;两河相加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26.21亿m3。8、巴河,属南江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南江县东北玉泉乡映水坝,流经南江县的南江镇、下两河口、元潭乡至枣林漩滩村进入境内,先由北向南经枣林场、巴州镇至三江口,再折向东南,经梁永河、曾口至金碑乡木莲溪出境,河道全长约350Km,与其支流组成树枝状水系,流域面积1.8万Km2。境内河道长73.9Km,河道宽坦,比降0.73,河网密度0.32Km/Km2,河流弯曲系数2.28%,沿河分布一些冲积小平坝。出境处多年平均流量为110.12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35亿m3。综上所述:巴中市总体上雨量较丰富,但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局部暴雨现象时有发生。暴雨发生时,雨水入渗坡体,增加滑梯容重,降低滑面抗剪强度,降低滑坡稳定性,导致滑坡变形甚至整体下滑;雨水入渗岩体节理裂隙,增加裂隙水压力,降低岩体结构面强度,进而引发崩塌或岩质滑坡。根据本次调查统计表明,巴中市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降雨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地质灾害在发生时间上的分布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地质灾害均发生于雨季,而2012年7月进入雨季以来,巴中市就新发生41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可见,降雨对地质灾害在时间上的分布有着直接关系,降雨是巴中市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从区内主要河流的流量变化情况说明,境内河流水量与大气降雨密切相关,大气降雨是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水文因素主要是河水对岸坡的冲刷和洪水涨落形成的动水压力。由于区内地势高陡,河流切割深度较大,沟谷较短小,沟床坡降较大,大量降雨形成的地表迳流易于迳流和排泄,受狭窄河谷条件限制,急剧汇集的大量地表迳流容易形成洪峰流量,河谷洪水位急速上升而造成洪水发生,同时也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河谷沿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危害或威胁。第三节 地质环境条件一、地层岩性巴中市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元古界、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第四系的地层,地层岩性特征见下表2-6:表2-6 地层岩性表岩性综述界系统组代号岩性综述元古界麻窝子组Ptm灰白色块状致密白云岩为主,夹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上部夹板岩、片岩。大理岩化普遍,岩相变化复杂。上两组Pts下段以绢云母板岩为主,夹结晶灰岩、白云岩、片岩;上段以石英板岩为主夹片岩。深变质处多成混合岩。古生界震旦上统灯影组Zbd底部为砂岩、砾岩;下部以厚层白云岩为主,具葡萄状构造;中部有砂岩、页岩;上部以硅质白云岩为主。寒武系下统郭家坝组1ga) 沙滩段(1g1):灰色薄层状粉砂岩夹页岩、炭质页岩,偶夹砂岩及透镜状灰岩;b) 仙女洞段(1g2):灰色厚层鲕状灰岩、砂质灰岩夹页岩、泥质灰岩;c) 阎王碥段(1g3):细砂岩、页岩互层,顶部为块状石英岩夹细砾岩及黄灰色页岩。孔明硐组1k上部浅灰色中层白云质灰岩偶夹砂页岩,下部石英砂岩夹细砾岩及黄灰色页岩。中统陡坡寺组2d上部白云质灰岩夹砂质灰岩、砂岩、页岩,下部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白云质灰岩。奥陶O厚层状灰岩及页岩、砂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志留中统罗惹群组S2lr灰绿、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夹透镜体状细砂岩及生物灰岩。灰马溪组S2ln黄绿、灰绿色页岩,顶部夹薄层细砂岩。二迭系下统P1底部梁山组为砂岩、页岩及煤线,厚度薄而不稳定(030米)。下部栖霞组以厚层灰岩为主,部分含沥青质。上部茅口组为厚层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上统P2下部吴家坪组以燧石灰岩为主,底部有很薄的页岩及煤。上部长兴组、大隆组为灰岩、硅质岩及页岩、炭质页岩,厚度及岩相变化较大。中生界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第一段为中层状泥岩夹薄层灰岩及灰质页岩;第二段为紫色灰质页岩与泥质灰岩互层,夹薄层状灰岩;第三段为厚层鲕状灰岩,顶、底部夹薄层泥质灰岩;第四段为紫红色灰质页岩、炭质页岩。铜街子组T1t为红灰色泥质灰岩与浅灰色灰岩互层,夹紫色页岩,底部为灰质角砾岩。中统嘉陵江组T2j上部为灰岩、白云岩;中部为巨厚层灰质角砾岩;下部为泥质灰岩夹页岩;底部为巨厚层灰质角砾岩。雷口坡组T2l中厚层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致密灰岩。上统须家河组T3x下段以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少量砾岩、页岩及薄煤层;上段为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炭质页岩及煤层。侏罗系下统白田坝组J1b页岩、粉砂岩、石英砂岩夹煤层,底部为石英质砾岩。中统千佛岩组J2q杂色粉砂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沙溪庙组J2s紫色夹灰绿色泥岩为主,夹68层块状长石石英中细粒砂岩。上统遂宁组J3sn以棕红色泥岩为主,顶部夹中至薄层粉砂岩;底部有一层泥质粉砂岩。蓬莱镇组J3p1灰紫色块状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夹紫红色粉沙岩,砂岩底部见泥砾。J3p2灰、灰紫色块状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夹灰紫色粉砂岩,底部为块状长石砂岩。白垩系下统七寺曲组K1q浅灰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夹紫红色粉砂岩及同色砂质、钙质泥岩,底部见透镜体状钙质砾岩。白龙祖K1b灰、浅灰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与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互层。底部见透镜体状钙质砾岩。苍溪组K1c浅灰、灰紫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夹棕色泥岩和粉砂岩。底部见透镜体状钙质细砾岩。城墙岩群剑门关组Kj棕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青灰色厚层块状中细粒含钙质长石石英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汉阳铺组Kh青灰色厚层块状中细粒含钙质长石石英砂岩、棕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呈不等厚韵律式互层。剑阁组Kjn浅灰色厚层块状细粒含钙质长石石英砂岩及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Qp北部为冰碛泥砾:南部为、级基座阶地冲积物。全新统Qh主要是漫滩及级阶地冲积物。巴中市内岩体结构主要为坚硬、半坚硬与软弱岩石不等厚互层岩组和软弱夹半坚硬岩石岩组两种,这种岩体结构决定了本市的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滑坡占已知地质灾害点的94.26%。二、地质构造巴中市境内地质构造介大巴山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