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文游记年段优秀作文.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文游记年段优秀作文.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文游记年段优秀作文.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文游记年段优秀作文.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文游记年段优秀作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读写优秀作文选人文游记 不死之水初二()班沈乐孜我们每个人都是浩瀚星尘中的一粒微尘。安德烈布拉依克当我真正站在茫茫大漠里,望着那片不死之水时,我才真正认为自己仅仅只是一粒微尘而已。说沙湖不死,是因为打从西夏王朝建立,开始有了史料记载,仍至上古先民的口口相传中,它都从没有干涸过。这样的丰功伟绩放在泉城济南都算是奇闻一件。可沙湖,却是在宁夏,在沙漠里。头顶上是能灼烧生命的太阳,四周全是杀人于无形的流沙,一阵狂风吹过,四周风沙弥漫,沙湖里却只是一味地波光粼粼,水与天同色,白鸟在芦苇丛中有条不紊整理尾羽。不死的水,在象征死亡的沙漠里孕育了各式各样的生命。它养育的生命,不仅仅在沙漠里,在宁夏百分之七十的纸都是用芦苇杆做的,而其中,沙湖里的芦苇也贡献颇丰。沙湖里还有不少各式各样的鱼,其中,鱼头是最有名的,它的肉没有海鲜的腥味,还若有若无地带着芦苇的清香。这种生长在沙漠里的鱼,每年是要特供到北京中南海作为国宴酬宾的。这些鱼不知养育了多少人一代代成长。而这些生活在沙湖边的,就靠着沙湖,发展旅游业,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别的什么地方生活,就深爱这块神奇的地方。罗布泊、月芽泉不知多少曾经的绿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只在页码上可以找寻。可沙湖却依旧不死,甚至仍有扩张之势。它不但没有因为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油尽灯枯,反而还在满目疮痍的地球上,维系着不死的永恒。你看向她,会觉得它似乎在向你微笑,那样熟悉的微笑,似乎是二万五千年前,你的祖先走出非洲,第一次经过这里时一样,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让你的染色体在每一个细胞里叫叫嚣。“见过的!见过的!二万五千年前就见过的!”而她每次见你都扬起这个熟悉的笑容,是为什么呢?仅仅是打个招呼?不!她是想告诉你,时过境迁,你已经变得全身上下只剩下那几个染色体还是你。而我,从远古仍至以后的永恒,还是我。或许若干年后,最后一个你,也会像罗布泊那样消逝,带着不甘与寂寞,可我会和地球一起,从开始直到永远。保护环境才不是保护地球,它从远古走来,泥盆纪,寒武纪,它什么形态没有经历过?又有什么形态可以杀死它?一味作恶而不想着去保护,最终人类毁灭的,终究只是自己。鼓浪屿游记初二()班谢张琦五月的厦门,到处弥漫着海水的咸腻。走过一样的高楼,才知道原来真有一处幽静、闲散的地方,独居在浪漫的仙境里。一幢幢风格迥异的洋楼,都掩映在烟波浩渺的青黛中。郁郁葱葱的南方小岛鼓浪屿!当我感受到这清丽的海风,踏上眼前这倾斜的古板路时,才知道心灵一直在守候什么。带着潮汐的阳光蒸发掉了一身的疲惫,使铅华瞬间远离了身躯。慢慢走近深巷,悠悠的兰香,把意识定格在这片不染纤尘的岛屿上。洁净的小路,曲曲弯弯把悠远的历史融进了思绪里。独木成林的榕树随处可见,发达的根系,也都纵横交错地攀缘在古旧的围墙上。棕榈和桉树也格外的茂盛,蓬蓬勃勃的占据着硕大的地盘,时刻告诉着我们,它归属于岛屿这.平方公里。荫蔽的八角楼院,青苔覆盖了早年的繁华,淹没了主人的踪迹。只有油漆斑驳的雕花门窗,透出了黑釉的室内装潢。叫人凝思和幻想着女主人那珠光宝气的身份和书房里深锁的墨香。花园里的那几棵百岁树龄的老榕树,像是守候主人机密的使者,用茂密的叶子遮蔽了当年的风花雪月,也许还有嘤嘤的哭声。从残破的栅栏门悄悄的走进去,踏着满地湿滑的青苔,真想寻觅到那曾经的笙歌和穿着花边旗袍的佳丽,弯下腰,仔细看一眼花坛的琉璃旧瓦,似乎还有芊芊细指留下的痕迹。分园子里的玫瑰花早就谢了,却有一束花蕾,孤独的蜷缩在角落里叹息。陈旧的香气被尘封在潮湿的土里,只剩下芽孢吐露些生机。秀珍小岛,深巷绵延,一幢一个历史,一足一个叹息!每一个走过它腹地的游客,无不感叹这陈旧的楼门里关满着的错综复杂的故事,无不想剖析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鼓浪屿虽小,却是六十多位名人的故居,舒婷、殷承宗他们给她写上文化内涵。优秀的素质全都在这里写就;豪华、尊贵也随处可见。悠悠的音乐之声,飘出了那个陶冶艺术家的殿堂,给灰色的历史装点了一丝浪漫。仔细想想,那交织在豪华与腐朽中的故事,也许就是在叮咚的音符中写完。我不再说那些深巷,也不再说那些如歌如梦的洋楼小院,只看那些戴着眼镜、提着菜篮的悠闲老者,你就会明白鼓浪屿的幽雅、闲适还将延续多少年。夜游筼筜初二(3)班 林晶 春夏之交,傍晚忽闻几声蝈鸣,微风飒爽,便漫步到了筼筜湖。 漫步伊始,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一跃下了天际,湖面变得朦胧昏晦,湖畔变得寂静,欢笑的孩子们都回了家,月亮缓缓爬上树梢,我的心平静了。 忽而,路灯闪烁了起来,湖面上乍出金黄色点状的波纹,湖畔亮起来了,一点一点的彩灯在对岸的高楼中竞相闪烁,白鹭在那几点耀眼的五彩光中时而飞翔,时而停歇,湖畔又热闹起来了。 几个苍颜白发的老人在不远的空阔场地上跳着广场舞,湖面泛起点点碧辉,树叶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响声,几只圆润的飞蛾在路灯的光中盘旋,久违的和谐轻松之感涌上心头,月光照亮着前方的石板路,目光一直蔓延到灯火阑珊处。 远处的桥上过往的车川流不息,车灯闪烁在湖面上融成一珠珠迷幻的光点。走在这条熟悉的小路上,闻到熟悉的花的芳香,微风过处,叶子飘过肩头,那是一份怎样的幽静之心呢? 这路无论走了多少次,也丝毫不觉得腻。从心所欲,信步而行,远山飘起雾气,月亮隐藏在了云层中,虫鸟鸣叫,耳畔渐闻窃窃私语,时光静止,白鹭栖息在石栏柱上纹丝不动,微风也不动,叶儿落地,芳草的清香仍停留在鼻翼间。我俯下身,闭上双眼,细细品味,在这夜晚的筼筜湖畔,我忽而领悟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我甚而明白了大自然所有一切的美妙之处,就在于那份静默。 时光又开始运行,微风又阵阵袭来,叶子又沙沙作响,跳完广场舞的老人们在用闽南语交谈,晚餐后的孩子们走出家门在湖边玩闹。夜色阑珊,筼筜湖畔,在狭长宁静的石板路上,漫步。思想的旅行初二(4)班 潘婧 这是一家名叫“纸的时代”的书店。优雅的格调与柔美恬静的氛围相衬,深沉的灰色沙发让人安静,大扇大扇的落地窗外,依旧是那个很美好的世界。 我走上两米高的书梯,越过吊顶灯竖挂的厅房,穿过人影涣散的座位,揣着一摞不知名但封面吸引人的书,坐在了欧式椅笼中。 人总是难以静下心来,理所当然地会选有趣味但不繁杂的书先看。翻开一本摄影集,我便陷入了回忆。阳光倾洒,亲切温和地映在地面上,我就在过去的某个午后,这样漫步在香榭丽舍大道上。街旁人星点点,有些很高贵优雅的咖啡厅。有的人在匆忙地办公事文书,而有的人,只是点了一杯拉了花的拿铁品味巴黎的午后,一切只是那么安静,只是那么美好。走到尽头,就是凯旋门了。那个可恶的拿破仑二世曾在这里做出多么令人唏嘘的决定,我无从而知了。翻开下一页,是纽约的时代广场。城市特有的吵闹与冗杂在这里汇聚一堂,科技与时代的结晶在这里一览无余,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商贸繁荣,在某个落日黄昏,一个镜头定格了这个激光熠熠的时代。 图画书总是看得那么快,但魅力的瑰宝还数文字。一本书的回忆,能勾起一幕幕的思绪。记得第一次读德黑兰的屋顶,书中的主人公与扎莉的爱情线索常常扑朔迷离,在那个昏黑残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年代,生活似乎总那么不尽人意。爱情好像不总像韩剧里那样美好而容易吧?世纪的经典如数家珍,如若扣人心弦的红楼梦。那是我第一次对爱有了种痛彻心扉的领悟,虽然小小年纪的我不知可不可以这样说。遗憾、委婉与惆怅化作相思泪簌簌流下,转头迎向云雾中的阳光,怅然若失。带有遗憾的爱情才美妙啊,不是么?不然何来刻骨铭心?也不知道在多愁善感些什么。仿佛第一次读野火集是在昨天,龙应台先生教会我如何用感性的理性去批判社会;梁文道的我执教会我如何正视人性本来就有的深沉软弱,还有沈石溪的狼王梦告诉我动物间的冷暖世故。还有很多很多,顿时间思绪万千,感觉脑中一股劲儿的知识全都倒了出来,人生的哲理与精华此刻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说来也奇怪,最让我着迷的一本书的竟是韩寒的一座城池。要像书中的人一样一生平凡还是不顾天涯海角地闯荡?这是我读完之后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书好像将我带向了未来的美好朦胧,却不忘告诉我如今的彷徨迷失。 脑子里一片茫乱,心慵意倦,眼皮就悄悄悄悄地合上了。 忆睹寰宇。傍晚时分,我醒了过来,天边有着一抹令人怀念的彩霞。思想旅行的好处在于可以随心所欲,不受束缚,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年代,可以在痛过、爱过、累过之后,开始我不一样的精彩人生。梦忆江南初二(5)班 张家瑜如果说,繁华至极的上海是明媚的大家闺秀,那么在我眼里,温婉恬静的周庄就应是那灵秀的小家碧玉。题记徜徉于流转的四季,回顾往昔,遇见的风景早已是不计其数,但在我的记忆里,却依旧沉淀着这样一个华丽的梦,在最不经意间便流连成那最美的画面。犹记当年,曾学到一首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应是从那时起,心中便留下了那样一个灵动的江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周庄。周庄,它就如同那未经雕琢的璞玉。有些破旧的朱漆大门傲然矗立在那里,像是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在一片繁荣之中渐渐沉寂,永远温润如玉,永远恬静安然。为那单纯而美好的底色平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是水墨江南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清晨的薄暮使门后的世界看得不甚清楚,却依稀能看到被一片苍翠遮掩的粉墙黛瓦。高过屋顶的树把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上空,浓郁的树荫将建筑笼罩起来,越发显出了她的别致小巧。在青葱与翠绿之间,只露出一些柔和的线条。一角优雅翘起的屋檐,一排错落有致的屋瓦;一片雪白,那是墙,一瓦青灰,那是檐。它们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似是凌空而起,姿态翩然,就好似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美好。走在周庄小镇的街头,恍似走进被遗落的过往,总觉得随时会融进那澄明如水的氛围里。那里有九曲的桥,玲珑的水;那里有粉墙黛瓦,流水人家。站在这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总觉得还可以看见那属于某个朝代的繁华:穿着淡粉柔白的女子娉娉婷婷地走过,玉钗银簪,环佩叮当;轻轻嗅,好像还有些若有若无的脂粉味漫开,漫在繁华的小镇。那微湿的空气温润了江南,梦中的江南,永远的江南。傍晚时分,水面上便有渔歌互答。吱吱呀呀,一只乌篷船缓缓从水天合一的画卷中驶出,轻晃;撑船的渔家姑娘站在船头,她身上那朴素的衣裳在风中轻轻摇曳,摇曳着姑娘清丽的笑意。竹篙划过,一道细细的水纹便荡漾着那笑容,漾在江南,梦中的江南,永远的江南。夜色愈浓,整个周庄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但只要细细听,远处浣纱姑娘吴侬软语的歌声就徐徐传来。眨眨眼,似乎还能看到那素纱在水中柔柔地晃,醉了整个江南,梦中的江南,永远的江南。只等夜色阑珊,雨声缠绵;待那星星点点、疏落的灯光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薄如雾,山也虚无,水也缥缈。亦真亦幻,周庄就迷失在这星点之下的水墨江南中。尽管这次旅程的时日不多,但周庄已流连成我心中最美的江南,她如同梦一样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雨游初二(6)班 朴大源已很久没有如此自由的出来漫步的了,过去因学业繁重也未曾有过如此纯粹的出游。已很难从生活的芜杂中寻觅出多余的空白,所以也倍加的珍惜。已料到会下雨,也料到会是这般的细雨朦胧。天色是一直的灰白,但不阴暗,明亮的光褪去了温暖和活力变成没有温度的冷光,在世间均匀的分布,不再有明暗变化的乐趣。小径旁的红夹竹也看起来变得无精打采而又拖泥带水的了,那不再明亮的鲜艳在这个没有活力的世界给人的感觉只剩下空自招摇。常日里的鸟鸣也无影无踪了。雨,给这个世界剩下的景色只带来了抑郁,而原先的一切活力也尽是被它带走了。心情也不再像起初的那样愉悦欢快,是被雨的愁郁所感染,愈发的觉得自己孤独,无所依靠,无所牵挂。但也丝毫不为此而愁闷,反倒享受着看起来是孤独的安静,像那白夹竹一样,只有它一个,没有鸟的停歇,没有陪伴,但那毫无瑕疵的白确是更白了些。仿佛这细雨连绵才是它真正的归宿,而并不是为常人所爱的阳光明媚。为什么要追求鸟鸣呢,这安静的只有雨声的世界难道不是你的所爱吗?为什么要渴望光鲜亮丽呢?这褪去包装的朴素的美为什么要去嫌弃呢?这样安静的雨天,凉爽,不再聒噪,一年能有几次呢?这样想的话,这看起来抑郁愁苦的雨倒像是一个缓和,一个休整,是世间的一个调节。雨悄悄地飘着,轻轻地停落在叶上、树上、花上、草上,帮它们擦洗去往日积累的污浊,带走看起来是美丽的压力。它们也得以休息片刻,接受雨的擦洗,在这朦朦胧胧中小憩片刻。人在这雨的洗礼下,也得以审视自己的灵魂,因为在雨中是没有任何拘束和束缚的,不再有任何被迫的伪装。雨,使人变得透明。不应该这样的,不应该的,我想。不应该再为任何人、任何事而拘束,而伪装。要活的就像在雨中一样,不担心孤独,没有拘束,没有虚假的包装裹着自己的灵魂。是的,就像那白夹竹一样。继续走着,寂寥的世界只剩下万物的打盹声,时有时无,轻轻悄悄。我轻轻悄悄地走着,生怕吵醒了沉睡的生灵。天,仍是白亮白亮的;雨,仍在飘散着。我在朦胧里走着,不知是走在雨中还是梦里。旧曾谙江南初二(7)班 陈诗楠轻摇着船桨,荡漾在水上,微风吹皱了湖面,卷起一圈圈飘渺的涟漪;两岸是久经苍桑却历久弥新的石壁,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向人们轻轻讲述着那古老而又绵延的旖旎的故事。踏上岸边,斑驳的青石板镌刻着数不尽的沧桑与回忆;走过桂花树下,花儿香了鼻尖。连远处老人打着扇子有一搭没一搭聊天的声音都融入了画面中,使此刻那样的宁静、永恒。坐在窗边,微雨湿了窗棂;夜晚的寒气使得手中杯子的热气那样的虚幻,冉冉升起的雾气氤氤了眼前,飘散的清香溢满了鼻尖。恍若虔诚的教徒般,守候着掌心里的温度,远方的一切竟显得那样如梦似幻,而又唾手可得。猛一抬头,不知院里的凤凰花开了,满树热烈而又奔放的火红啊,迎着夜风在树上轻轻颤动,为这个小小的院落增添了几分独有的生机。夜色渐浓,暗影憧憧。迷蒙的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空无一人的街在花朵的映衬下,显得热闹又寂寞。橹声咿呀,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在城市的喧嚣嘈杂;时光在古巷里停住了她的脚步。耳边隐约传来了女子清丽的唱腔,像是在讲述几百年前那些不为人知的生死离别、爱恨情仇。抬脚跨进了戏院,女子曼妙的身影在月色里若隐若现。温软凄艳的戏腔在月光下微微颤栗,惊艳了岁月,留住了时光。是的,这里曾有我生活的痕迹。在我认为,地球是一个完满的圆,我跋涉了几千里,却只为见你。见到最美的你。是的,永远的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乌镇记忆初二(8)班 马天骥我知道乌镇,是因为她是茅盾的故乡。茅盾的作品激起了我探寻乌镇的欲望。于是乎,江南水乡乌镇便成了我梦里寻回千百度的胜地。重游乌镇是今年的金秋十月,怀着期待,带着喜悦,不顾一路的疲惫,心花烂漫地走进了乌镇的怀抱,一睹她的古朴与端庄。记忆中的乌镇已是明日黄花,留给我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觉。入口处的喷泉雕塑紧紧地攥住了我的心扉,特有的江南水乡的风俗闯进了我的眼帘,恬静的晨曲悠扬地回响在我的耳畔。我们踏上了乌镇的青石板路,随着如织的游人,徜徉在古朴幽长的古街,感受到古镇精致小巧的韵味。纵横交错的小桥流水,依河而建的鳞次栉比的民宅,不同凡响,令人拍手叫绝。这些民居保存十分完好,梁、柱、门、窗上的木雕石刻十分精湛,内容多为花鸟鱼虫,镂空雕花,精巧别致,淋漓尽致地张扬出一道靓丽风景,令人叹为观止。踱步在古镇,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那一座座水乡别具一格的小桥。这些古桥样式新颖独特,多姿多彩,或石拱、或平铺、或雄伟、或轻巧,等距离排列,相互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宛如一个古桥博物馆。古桥刻有桥联,笔墨遒劲,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一些写景的桥联更是画龙点睛,为古镇风景增添许多雅趣。水乡人临水而栖,生活做事都离不开水,开门见桥,推窗凭河,环境十分幽静。在古镇,人们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茶馆。每天清晨,大小茶馆人头济济,水乡的风情韵致就在袅袅的水烟中慢慢地升腾起来。看着横亘河面上的石桥,来往穿梭于河中的小木船,独有的民间风情无不凝结着水乡凝重的色彩。我流连其间,静观其深含的水乡浓郁风情,无不为这原古的民俗民风所折服。水上滑过的木船,一种飘然而至的水乡神韵,尽收你的眼底。坐在小木船里,摇摇晃晃地行驶在水面,白墙蓝瓦、绿树红花、水波潋滟、鸟儿双飞、杨柳依依、彩蝶翻飞,一一映入眼眸。沐浴一轮如水的月光,追寻远逝的夕阳,梦里重逢一袭华美的衣裙,超凡脱俗,温婉娇弱的浣纱少女,让人心生怜惜。在那片纯净的星空下,一年四季都流淌着古典的诗意。看日出日落,赏花开花谢,听暮鼓晨钟,让所有的爱怨愁绪,都随风归去吧。乌镇既是那么的灵秀纤巧,又是那么的古朴端庄,是江南水乡历史上的一块雕刻华丽的瑰宝,是一轴浓墨重彩了千年人文景观的画卷。乌镇是江南水乡含蓄而经典的艺术写真。一城牡丹初二(9)班 苏逸馨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惜,我这小小的城却非你的京城。题记身在洛阳,不可不看的便是牡丹。绕过门口的假山时,我就打定了主意,不再向那高高矗立在门口的招牌“洛阳牡丹园”再看哪怕一眼。好在,招牌的陈旧虽令我有些失望,但拐过一个弯后,眼前冒出的那一片摇曳的姹紫嫣红仍是那么动人。牡丹,这北方大地上怒放着的花儿,原来娇艳如斯!怕惊起了碧叶上的朝露,怕惊扰了花儿们的甜梦,我在田垄上轻轻蹲下,一只脚向田间探去,泥土的芬芳一点点漫上田坎,像晨风拥着牡丹般温柔地拥着我。我这才溜进花田:原来牡丹有这么高,原来牡丹是绿肥红瘦!可不是吗,这片田中的“二乔”,一株株皆有齐腰高;“二乔”花本就不大,为了露出最娇俏的一面,它们只在顶上开出些吐艳的花儿,下面则是挺拔的茎和抖擞的叶,斜倚在春风中。风一过,它们又傲然挺立。田间隐约现出一把椅子,想来是很懂生活的人放的:在这里,泡上一壶淡茶,享受着空气中氤氲了一夜的芬芳,再躁的心,也是会静下来的吧。再向前走时,那些花圃的边上渐渐围上了人,但仍不很多。毕竟是工作日,园里只有些未上学的孩子一手攥着老人的衣角,另一手抚摸着牡丹,眸中清澈动人。一朵朵姚黄,一簇簇魏紫,一盆盆豆绿,与孩子们的笑容交相辉映,有种别样的美。又游过几个公园,终于来到了传闻中极负盛名的北邙山。此时已是三、四月之交,洛阳城内的牡丹香虽早已融在了一城的暖风之中,可这里仍带着微凉的寒意;青色的北邙山默然不动,似是咀嚼着流去的千万年时光,回味着那些年繁华的岁月。在山路上,我又看见了那些美丽的花儿:在这温柔地接纳与送走一切生命的北邙下,它们离开了人的呵护,也没有了人的干预它们是那么自如!这些牡丹吮吸着土地的馈赠,向上舒展着它们的每一片叶子都舒展着,仍含着苞的花瓣还怕凉,但也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些。它们的故乡本在更北边的齐鲁大地,不知这微凉的气温是否与它们更相宜?唉!古人常说“生在苏杭,死在北邙”,身处这幽静的山水环抱之地,谁又能断言,彼时的王侯将相们不是看上了彼时北邙下郁郁的牡丹呢?觅春自洛阳归来,我给这东海之滨的厦门捎来了一份念想:几粒牡丹籽。可惜,守到现在,也没见那盆中有过一点绿。唉,这南国的海滨再好,也比不上你北方大地上的家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再去看一看,那千年古城的三月,那一城牡丹巷子 城市的缝隙初二(10)班 陈昕钰夕阳的余晖投在巷口,狭窄的小路扭曲着伸向昏暗而孤清的地方。巷旁高楼林立,不远处便是车水马龙。永不熄灭的繁华璀璨夺目,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痕。一次无意间,我注意到了那条昏暗的巷子,她就像一条缝隙,撒开城市浮华的表面,露出孤独的心灵。巷子是城市的缝隙,缝隙中亦有生活。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城市的喧嚣吵闹,有的只是宁静而温馨的生活。岁月在斑驳的街道中发酵,恍如隔世。清晨,妇人细碎的絮语和婴孩清脆的啼哭,在小巷深处响起,不知是何处的方言。继而锅铲在青菜间翻动,时不时碰到锅底,两种金属制品相触,声音略显沉闷,但并不刺耳。不一会儿,饭菜的香味飘出来,与小巷的其他气味混合。这气味有些奇特,但没人能说也为什么那么好闻。巷中忽然热闹起来。上班的人匆忙离开小巷,紧接着是两三个学生。他们边说话边走过窄窄的巷子。走到巷口时,高楼上的玻璃窗反射出的那光辉,晃得这些从缝隙中出来的人几乎睁不开眼。与此同时,小巷中唯一的一棵大树摆开了缺了脚的棋盘,几位古稀的老人一天的时光便托付于此。说是大树,其实不然,只不过几米高,主干最粗的地方长着纵横交错的根须。幸而它长在小巷的最深处,并未碍事,倒是因小巷狭窄地域的限制,枝叶横向蔓延,好一片阴凉!避开树荫的最高处,晾衣绳上挂满了衣服。狭窄的小巷的边角处也被分割成七零八落的菜地,种了些葱蒜和青菜;你还能看到几朵不知名的小花挤在小路的缝隙中巷子是城市缝隙,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缝隙。也许你会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感到迷茫,可是,当方言和菜市场在巷子里登场时,再浮躁的心都踏实了。只因你看到了文化中最朴素却又最美好的一面。早安,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地方。早安,一条美丽安静的巷子。夜游中山路初二年(11)班 林珏锴古巷和老街,是被历史沉淀于一座城市的精华。 题记中山路可以说是厦门最老牌的商业街之一。走过中华街道,就可以看到人潮涌动的步行街开始着属于自己的狂欢。夜幕降临,它就是一座小小“不夜城”,盘虬高楼的彩灯和大字招牌,疯狂的烤肉和石码五香,还有各式车轮饼和烧仙草让人大快朵颐。尽管这路的尽头就是汪洋大海,可它不怯于郑成功的远眺,保持着自己特立独行的模样。无论是消遣还是观光,中山路一定是不二之选。我总喜欢在周末有空时,特别是晚上来到这里逛街,直到深夜。从文化宫开始,我一步一脚印,漫步于柏油大道,望着无尽的街头和漫漫长夜。中山路的骑楼甚是有名。这一具有欧亚特色的古建筑,看上去已有了不少年头,粉白色调透着南洋风情,班驳的墙体与古旧木窗更为骑楼增添了几分神韵。在只有零星点缀的夜,看上去气派又高端。再向前,便可以看到不少特色小吃。有厦门古早味、台湾风味,更有异国料理。来这免不了一路吃,在古典木楼中的鲨鱼羹,新鲜可口;仙草南路的烧仙草,冰镇解暑;南门老婆婆手推车卖的车轮饼和春卷,令人垂涎欲滴;还有小巷拐角处的土耳其烧烤,大长串鸡翅和烤肠,美味正宗。令我钟爱的非“沙茶烤肉”莫属。在南中广场旁,坐着小板凳,喝着瓶装汽水,老厦门的感觉油然而生。沙茶烤肉配上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