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上交).doc_第1页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上交).doc_第2页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上交).doc_第3页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上交).doc_第4页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上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福建省漳平第二中学 陈杨珍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薄弱的情况;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充分挖掘现有教材、资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提出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起点的,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李政道也说过:“学习,就是学习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两位科学家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在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是极其重要的。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和实践表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从勇于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通过树立意识、创设氛围、培养习惯三个环节可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可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能力目标培养中指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第一个环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需从小处抓起,同时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教给学生观察、分析的方法,最终使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提出问题。那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是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思考并产生某种情感体验,情境与知识的形成、应用和转化等有密切的关系。德国有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的食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已将它全部吸收了。”情境与知识,犹如盐与汤。盐需要加入汤中,才能被很好的吸收;知识也需要溶入适当的情境中,才能显示出其魅力。在生物学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角度考虑,有利于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变,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一)、利用教材“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探讨”栏目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实验教材每节内容的开端部分,是教材的亮点之一。该栏目创设的情境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置的讨论题与本节所学重难点内容密切相关,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的强烈认知冲突,但学生并不能讨论作答。教师对讨论题进行改造,创设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具体问题情境,既能提高课堂讨论效率,也有利于新课的顺利开展。例:必修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中,利用问题探讨中游客乘坐过山车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所有动物都能进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吗?2、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两者完全相同吗?3、二氧化碳能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种调节是神经调节吗?由此导入到本节的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在提倡探究式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教学资源条件的限制,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将真实的情境展现出来。这时可借助多媒体等模拟场景,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教学中,先播放视频(每条雌性亚洲鲤鱼能产卵300万枚,2014年1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180亿美元,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再提出如下问题:1、倘若奥巴马政府不出这18亿美元,亚洲鲤鱼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增加?为什么?2、亚洲鲤鱼个体间存在哪些方面的的生存斗争?3、亚洲鲤鱼个体个体间是否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类型?如果没有这些情景,直接抛出问题,学生会感到枯燥的、乏味,学习效率也低。(三)、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规律去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既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还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探究的思路。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例如:在分析“人的体温调节”时,可以让学生回忆人处于寒冷环境中的状态,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1、寒冷状态下,人的体温会降低吗?2、此时哪些部位会感受到变化?3、人体怎样维持体温保持相对稳定?4、此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调节吗?有体液调节吗?5、那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二、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领者和合作者,要创造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使他们敢问。因此教师要善于制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广泛深入了解,与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做法是:(一)、课堂上淡化教师的权威,彻底打破课堂上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不迷信权威,不拘于标准答案,努力营造一个能让学生敢说、敢问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三)、鼓励学生多说多问,问出自己心中的困惑,说出自己的奇思,允许“百家争鸣”,让学生们对同学的问题给予肯定,尝试补充完善,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切实保护好学生的问题意识。(四)、对于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更应当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调动他们参与,让其体会其中的喜悦。(五)、当学生所提的问题让教师无法解决时,要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少一些责备。(六)、当学生为表达问题而急得面红耳赤时,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不耐烦,教师应尊重学生想法和别出心裁的念头。总之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任何一次发言都要有肯定的话语或鼓励的表情,这既能鼓励学生,又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气氛和谐了、融洽了学生自然就敢问了。三、充分挖掘现有教材、资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一些文章或试题中,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或需要,出题者对某些问题不会交代的面面俱到,因而出现与教材内容有出入的地方;也可能是在不同章节中,前后也会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再有是我们新旧知识出现认知的冲突。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发现矛盾,就可以针对矛盾提出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深入学习。例1:目前有科研人员尝试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如HIV通过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入侵到T细胞,若给艾滋病患者注射适量有CD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此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此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B、成熟红细胞作为“陷阱细胞”是因为无细胞核及核糖体等细胞器C、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HIV入侵后死亡是属于细胞坏死D、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属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其中有一位学生C选项指着必修一教材124页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而后通过多位同行的讨论,HIV在红细胞中应该是不起作用的,题目说无法在此细胞中增殖,只能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而红细胞应该是正常衰老死亡,这题目与教材内容有矛盾,应该是细胞凋亡。在平时的练习讲评课中,注意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或是注意变式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广度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例2: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并向这3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A 甲 B 丙 C 甲和乙 D丙和乙教师分析完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此题进行改造、变式,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如改变滴加的物质或改变控制的条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最终也能把此题通过改编成两道新的试题,既达到解决问题,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很多,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尝试和思考,仅供同行参考。注: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