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必修4.ppt_第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必修4.ppt_第2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必修4.ppt_第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必修4.ppt_第4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必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社会生活链接 速效提能训练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内容解读 考点内容解读 1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 1 凡是实践 都是以 为主体 以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 实践是一种 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客观世界 人 客观 直接现实性 2 实践的特点 1 实践具有 性 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 和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客观物质 对象 2 实践具有 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 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 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 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 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主观能动 3 实践具有 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 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 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 实践的类型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 即改造自然的 实践 变革 的实践 活动 社会历史 生产 社会 科学实验 深化拓展1 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实践以人为主体 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 认识活动 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 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1 世界包括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其中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人的思维是主观世界 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 其一 凡是实践 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其二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只有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 主观作用于客观 才使客观事物的面貌发生变化 因此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3 改造主观世界是一种意识活动 不属于实践的范畴 因此 认为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不正确的 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也不属于实践 2010年高考安徽卷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 某校高二 1 班同学以 走进世博 聚焦安徽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同学们通过查阅 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 组织课堂讨论 发表看法 甲同学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 京剧 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 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 和谐 思想 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 清明上河图 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 马头墙 小青瓦 为外墙装饰 馆内通过徽剧 黄梅戏 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 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 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 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 以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 低碳 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 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 led 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 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 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 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讨论 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 文化世博 低碳世博 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 解析 运用实践的观点谈对探究活动的认识 首先 探究中形成了对中华文化及低碳经济的认识 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 其次 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又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对低碳经济的进一步认识又能激发青年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生活 实践的作用 即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指导实践 答案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选择 走进世博 聚焦安徽 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 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文化世博 低碳世博 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 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点拨 实践的观点主要包括 实践的含义 特点 类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的反映 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 在 和 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 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 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 都是实践的产物 能动 主体 客体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 认识产生于 的需要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 产生的新要求 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 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 实践 实践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 实践处于 和 的交汇点上 2 通过实践 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3 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 加以对照 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 中来 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主观 客观 观念 现实 认识 结果 实践 改造世界 深化拓展1 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这个来源是唯一的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 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就知识的整体来说 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2 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 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 进化和结构等 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 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 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类的好奇 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 c d 解析 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对木星开展探测活动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所以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否认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夸大了主观意识的作用 均应排除 答案 b 点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 服务于实践 1 真理的客观性 1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 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的正确反映 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3 由于人们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 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 符合 规律 客观性 人人平等 2 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 的 的统一 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 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发展和完善真理 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 或者超越历史条件 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 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3 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 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具体 历史 条件 范围 深化拓展正确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即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 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决定了在同一时间 地点 条件下 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 个 认为在同一条件下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存在着多个真理性的认识是错误的 3 坚持客观真理 必须反对主观真理 认为 有用即真理 等观点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 2008年高考宁夏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 计算手段 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 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 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 解析 说法属于不可知论 说法错误 人的真理性认识本身如果包括谬误的成分那就不能称其为真理性认识了 只能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超出范围有可能走向谬误 答案 d 点拨 在现实生活中 有一种 有用即为真理 的观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由于真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因此 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在此意义上 真理是非常有用的 但是 有用的事物 即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东西 不一定就是真理 1 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与客观对象 的认识则是真理 的认识就是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 真理就是真理 而不是谬误 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 2 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 相互统一 相互转化 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真理又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不符合 相符合 深化拓展正确理解真理与谬误的统一性真理与谬误又具有统一的一面 1 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 互为前提 没有谬误作比较 就无所谓真理 没有真理作比较 也就无所谓谬误 2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方面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 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另一方面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 谬误之所以发生 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 因而 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 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 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 2008年高考广东卷 泰戈尔说 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a 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 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解析 题干是说真理和谬误的联系 a不符合题意 c 融合 的说法错误 d说法也错误 本题选b 答案 b 点拨 正确认识和理解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对于我们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 从认识的 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 观点 方法 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 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 从认识的 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主体 客体 2 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 1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 人类认识是 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 无限发展 永无止境 2 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相反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的前进或 的上升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波浪式 螺旋式 开拓创新 真理 真理 深化拓展1 意识与认识的关系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属于唯物论的范畴 与物质概念对应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它既指反映过程 又指反映结果 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与实践概念对应 二者都有正确 错误之分 2010年高考福建卷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论述节选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 孟子 尽心下 为君之道 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 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 本无所谓君臣 则皆民也 夫曰共举之 则因有民而后有君 君末也 民本也 谭嗣同 仁学 专家点评 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具有时代局限性 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 治民 驭民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 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 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 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有人认为 民本思想和 以人为本 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 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 政治关系的知识 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经济 政治之间的关系的知识 解题时首先要准确调动教材中关于文化与经济 政治之间的关系的知识 然后结合材料中的 民本思想 和 以人为本 的思想分别对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的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 答案 1 经济 政治决定文化 文化是经济 政治的反映 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都是一定社会经济 政治制度的产物 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2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经济 给予政治 经济以重大影响 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 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 经济的发展 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点拨 推动认识的发展不能脱离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所以必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坚持在实践中深化 扩展和向前推移认识 2 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 从每一具体认识 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 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 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 每一具体认识受各种条件制约 只能是对世界一个层次 一个方面 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 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 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 人类不能完全认识所有的事物 对每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也达不到终极认识 2 从认识的目的 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 认识又是无限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 也不是机械重复的 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因此 认识应不断发展 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不断的指导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 因而人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 另外 我们不能因为认识具有有限性就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 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从深度上讲 认识需要逐步深化 从广度上讲 认识应当不断扩展 从变化方向上讲 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认识是无止境的 如上图示 2010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 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会是展示台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 多元的世界 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 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 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 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 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为主题 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 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 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 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解析 设问限定知识范围明确 答题时应先梳理教材有关知识 明确认识论的基本知识 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动力 标准 目的 展示台 大课堂 助推器 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2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新驿站 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点拨 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 并不意味着 1 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2 认识具有反复性 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3 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本课知识归纳 社会生活链接 我国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背景材料 链接生活实例 材料1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升空 经历地月飞行 近月 刹车 成功环月和降轨拍摄等几大环节 嫦娥二号 成功传回分辨率优于1 5米的月球虹湾局部影像图 顺利完成历史使命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未来五年 中国将发射嫦娥三号 实现月球着陆 中国探月将完成绕 落 回三步曲中的第二步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 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11月8日 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仪式在北京举行 材料2 2010年12月20日 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发表讲话时指出 宇宙空间奥秘无限 航天事业征途漫漫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迈出了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重要一步 但后续工作更为繁重 任务更具挑战 使命更加光荣 工程领导小组要组织带领各有关方面再接再厉 推进后续工程任务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努力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 命题视角 打开思维之窗 命题角度1 嫦娥二号 成功传回分辨率优于1 5米的月球虹湾局部影像图 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 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 坚持唯物主义 反对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是本原的 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 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3 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5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 联系是客观的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7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命题角度2 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有关知识 谈谈你对 宇宙空间奥秘无限 航天事业征途漫漫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的认识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所以说 宇宙空间奥秘无限 航天事业征途漫漫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随着我们认识能力的提高 我们会不断深化对宇宙的认识 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3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告诉我们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创新设计 提升做题能力 绕 落 回 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 并由此划分为三期阶段 绕 2007年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实施中国人的绕月探测 是为一期工程 落 嫦娥二号 三号 四号卫星陆续出发 在2013年前后 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 是为二期工程 回 2020年前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 在现场分析取样的基础上 采集关键样品返回地球 是为三期工程 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 说明中国探月工程为什么要经历 绕 落 回 三个阶段 解析 本主要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 回答时可以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等角度回答 答案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经过多次航天和深空探测实践 才能不断积累正确的认识 2 认识具有反复性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探月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步完成 3 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探月工程的成功 解题方法指导 14 漫画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漫画类选择题一般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 而漫画部分往往又由标题 主体 画注组成 它有鲜明的主题 集趣味性 比喻性 讽刺性 深刻性 理论联系实际性于一体 既考查了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又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特别需要考生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从设问要求看 问题十分简练 一般表述为 漫画表明 说明 漫画 不 能反映的道理是 从哲学 政治学 经济学 角度看漫画 漫画体现的经济学 政治学 哲学 道理 漫画体现的哲理 哲学原理 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等等 典型例题 2010年高考安徽卷 下图漫画 招聘 启示我们 a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 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 要抓住时机 促成飞跃d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 试题以漫画为背景材料 考查考生从漫画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人文素养 解答漫画类题首先要对漫画正确解读 明确漫画讽刺什么或颂扬什么 在此基础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作答 漫画 招聘 意在讽刺某招聘单位不顾自身实际和社会责任 故意提高招聘条件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 d 方法指导解答漫画类选择题要从以下入手 1 认真审题解答漫画题 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认真看漫画 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前提条件 二是读懂寓意 即审题 这是解答漫画选择题的关键所在 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 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基础 审题步骤 第一 审漫画标题 一般漫画都有自己的标题 这是漫画的眼睛 透过这个 画眼 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第二 审漫画主旨 我们在审题时 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 注意画面上每一 要素 所提供的信息 第三 审漫画语言 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 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 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第四 审漫画寓意 如果说直观意义反映的只是漫画的表面现象 那么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寓意 这就是漫画所要揭示的真正主题 能否挖掘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