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与传统精神的回归.doc_第1页
消费社会与传统精神的回归.doc_第2页
消费社会与传统精神的回归.doc_第3页
消费社会与传统精神的回归.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费社会与传统精神的回归刘可明1 作者简介:刘可明(1978),男,山东寿光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心理学硕士。山东艺术学院 艺术文化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消费社会的到来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在利用现代科技取得前所未有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文明与异化的二律背反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了当下众多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在利用现代科技的同时,即要借鉴作为西方思想滥觞的古希腊精神,同时还要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赋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关键词:消费社会 传统文化 科学主义 科学精神一、消费社会的到来今天,世界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国家或区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融入到这股全球化的潮流之中,我们国家也不例外。从清末以降,中国便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运动,今天我们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必须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力量才能实现,在现代化过程中,西方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也伴随着西方的商品、科技进入中国并影响到国人的思想观念。科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没有国家或区域的界限。但是,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在西方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我们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不可能产生近代科学。因此,如何更好地处理科技与我们思想的关系,如何处理西方科技理性下出现的问题,成了我们国家以及西方国家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当前新的西方社会性质,不同的理论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如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等。尽管西方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是他们几乎一致地承认当代社会是消费社会。消费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许多社会学家和社会理论家非常重视社会的消费问题,并以消费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全面展开了对于当代西方社会的分析批判。当代社会的消费活动,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消费,而是具有新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关键事物。但是,将消费社会的产生和运作,仅仅看作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显然是不够全面的,生产力的高效率及其神奇功效,固然是消费社会产生的一个条件,但是,现代消费社会的形成,还同现代文化、交换方式、以及现代人的精神状况的转变紧密相关,现代消费社会已经超出了单纯经济范畴这一事实,已经典型地表明了现代消费性质的复杂性。波德里亚深受新马克思批判理论、结构主义、符号学和日常生活社会学的影响,研究当下的社会形态,提出了典型的消费社会的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生产力的提升,随着各种人为的呼号体系在文化生产中的泛滥,现代人从事实践活动和生活文化活动的时间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象征性交换与死亡一书中,波德里亚深刻地说明传统价值观系统的丧失以及传统社会的生产过程的终结。今天社会的消费,纯粹变成了消耗活动,甚至变成了一种破坏活动,人们对于消费品的消耗和享用,当成追求声誉、满足欲望的符号系统。波德里亚认为今天社会消费的基本结构,“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人崇拜的物为中心;整个社会的运作过程,也变成为以对物体的礼拜仪式作为基本动力的崇拜化过程。” 高宣扬.当代法国哲学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717页.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同质化,它迫使人们追求同样的东西,它的存在基础是现代性的一元论、绝对基础、纯粹理性。因此,我们的批判应该建立在对这个基础的否定上,我们国家进行的现代化,已经典型地暴露出了西方社会的这一弊病,余英时认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人生的意义想的太浅,他们把旧有文化完全摈弃,而新的又尚未建立,他们的思想上仅有薄弱的科学主义作为根基,以为只要有科学精神,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至于个人、自我的意义,没有人去探究。中国人因此变得都是采取功利主义来看人生,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事情都要立竿见影,一切事情都是以功利的观点来衡量。”2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25页我们今天的社会,片面地追求金钱、效率,把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而割裂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以及价追求值多元化。因此,我们只学到了科学主义,却未学到真正科学的态度,这也是自我在精神贫乏上的一种重要表现。我们借助于西方的理性,不断地向自然开战,进行征服自然的活动,而不懂的要去保护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我们今天的社会变革,借助于西方的先进科技,但是却没有真正理解西方思想中理性的实质,西方的理性精神是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而不是为人生而知识,更不是采取功利的态度,这种精神,与作为西方思想滥觞的古希腊人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今天,要重新理解西方的科学理性,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价值观并打破价值一元化。二: 消费社会形成的历史渊源欧洲的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新的哲学一开始就与自然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家们要求认识自然、控制自然,从而为人类自身谋福利,他们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要做“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等口号,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的创始人,过于强调科学理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认为人是主体,自然是被征服的对象开始,拉美特利继笛卡尔提出“动物是机器”之后,提出了人是机器的思想,更加彻底地否认有独立的心理实体的存在。由此,我们看到近代哲学产生果实:一是近代科学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成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手段,导致人们不断地向自然开战。再者,过于强调人的理性的近代理性埋没了作为自由主体的存在但同时又强调了人的这种理性的无所不能性。这种理性伴随着科技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和实用性工具一直延伸到今天,科技成了人幸福的唯一保障。起源于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和基督教的道德被抛弃到一边,不可遏止的欲望在异化着人们的灵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引用黑格尔的辨证观点来分析这一问题:“黑格尔指出,人们以为,当他们说出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出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的多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出对陈旧的、日趋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尊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05月第1版.233页.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并非就没有一个启蒙家认识到这种文明与异化的“二律背反”,当其他启蒙思想家为理性、文明和进步高唱赞歌时,卢梭便清醒地意识到自然与文明的对立,从更深的层次上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了严峻的沉思,以自然理论建构自己的政治学说,揭示了“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之间的矛盾,认为首先要回溯到人类的“自然状态”,以展示人的本性,在理论上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无法在现实中实践,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做的“空想国”或“乌托邦”的运动,无不以失败告终。因此,科技带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是不可逆的潮流,今天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西方科技理性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是中性的,没有国界的界限,我们对人性的省察和研究,只有放在当下的历史潮流中,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所能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借鉴和运用当下人类创造的科技,是大势所趋。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也是西方理念,特别是科学精神传播的历史,数百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实现了世界性的扩张,而资本主义的科学精神,随着资本主义的刀和剑也渗透到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也不能否认西方科学理性所取得的成就,没有近代的科学理性,我们也不可能有今天物质社会所取得的成就。科学理性也是一把双刃剑,即推动了文明的进程,也造成了人类的异化。但是,西方的科学理性的精神并非不可学,也非不能学。但是需要我们去改造西方的科学理性,在现实条件上,也是有可能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也是西方理念,特别是科学精神传播的历史,数百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实现了世界性的扩张,而资本主义的科学精神,随着资本主义的刀和剑也渗透到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复兴,如韩国、日本等。三、中国建立新型现代社会的条件中国,今天已经进入了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民主化进程也不断深入,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中产阶层新的历史任务。我们今天的科技理性,必须重新反思作为西方思想滥觞的古希腊精神,才能防止科技主义对人性的异化,这也是国内外众多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国家具有了与古希腊时期许多相似的境遇,这些也是我们学习古希腊理性精神的条件:第一、大量中产阶级的出现,在古希腊,梭伦时期确定了中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中产阶级的地位确定了古希腊民主的制度。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民主的发达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很大关系。毛寿龙认为:“从理论上看来,以自由为导向的法制民主制度可能是最稳健的民主制度,但是它要成为现实的制度,必须有适当的社会基础,庞大且稳定的中产阶级最重要。这是古希腊的经验,是现代工业化国家的现实,也是发展中国家建设稳健的民主制度的先决条件。”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现代民主制度A.北京.东方2001年11期.15页.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新的中间阶层正在崛起,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决定力量。新中产阶级的绝大多数成员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且这个趋势正在扩大,社会体制的不断变革,知识和文化成了新的中产阶级获得社会地位的重要力量。但是,我们看到,作为新的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一方面迫切社会的民主化力量为个人成功的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以功利的观点,片面地追求金钱、效率,把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而割裂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以及价追求值多元化。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中我们发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互不沟通的现状并没有多大改观,科技至上的观点,使得人性从属于技术。因此,我们国家应该在教育上加大调整,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互动,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理解科学精神。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中西文化的重要差别是:西方文化既重科学,又重宗教,以肯定方式达成二者的奇特联姻;而中国传统文化既淡科学,又淡宗教,以否定方式完成二者的奇特联姻。科学是社会的理智,而艺术是生活的欢乐,而宗教则是生活的和谐,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建立和谐的现世生活。我们中国缺乏西方天启式的宗教。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宗教的位置,一个人,当他彻底地意识到自己与宇宙的其余部分休戚相关的时候,科学就成为其信仰的组成部分。正如斯垂特教士所言:“科学是人类精神的最佳清洁剂,它摈弃宗教惟取最崇高的信仰。”因此,今天我们只有充分理解科学这种超越性精神。但是,科学的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分析性的。而西方的宗教主要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西方民主和平等思想发展的形式。但是古希腊以及其后的西方思想中恰恰缺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因子。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恰恰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西方许多思想家迫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出路,实现灵魂救赎问题。海德格尔、荣格、德里达等西方哲学家纷纷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挖掘新的元素去挽救西方文明与异化的二律背反。四、中国传统精神的对消费社会的意义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是消解了人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要重新拾回“人”的价值和尊严,必须重新省察两个问题:一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恰恰给今天的消费社会提供了有意的借鉴。面对消费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和物质的符号化,我们必须从传统文化中重新拣起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感。荀子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他又说:“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这是说生命是天地给予的。“类”是指人类,易经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与荀子相同,但这是指万物之有自己生命而言。但是只有人认识到先祖是自己生命的直接来源。但是,同时也看到了自然做为人类生存之本的意义。到了汉代,中国特别重视“孝”,认为生命虽然推源于天地,但是,每个人的生命又直接出在父母和祖先。所以,中国人并不把生命直接系于天地,而个人则是某家的子孙,西方那种个人主义便不会出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强调了家庭以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又把家庭伦理扩展到社会上,要求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能够对待父母子女一样。礼记礼运篇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所描绘的“大同”世界,着重讲求了人与人之间自律和内省的伦理关系上,而西方社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法制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通过语言来确定自己的独立个性,上帝的位置取代了家长的位置。宋、明理学的贡献在于对个人自身有更深刻的解析和理解,他们不再坚持性善、性恶的二分法,而是同时承认人性中的善恶两面,心是义理之性,具有超越性,即异于禽兽之;气质之性则是人与万物同有的性。儒家强调道德、行为、思考方面人具有的超越性,从这里发展出来儒家训练治理国家人才的方法。以儒家而言,主要两方面,一是朱子所讲的修己治人,这是对社会精英的要求。对人的教育和道德训练,成为社会的精英。朱子所言:“存一份天理,去一份人欲。”此语是针对士大夫而言的,而非普通百姓,因为士大夫是未来的政治社会领袖,必须了解义、利之分。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就具有这方面的意义,法律所体现的公平,只是相对的。法律并不能遏止人类可遏止的贪欲,只有道德和法律同时并重,我们才有可能建立二十一世界的新型国家。季羡林所说:“一个国家不可能长盛不衰,二十世纪是美国的,二十一世纪一定会变,会是中国的。历史证明,自然科学和伦理道德密不可分。艺术与人文素质更加密切。我们社会主义的特色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上,而是体现在人文素质上。”如果把儒家修身齐家放在“私”的领域,也是可行的,但不一定要推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儒家思想在维持家庭关系和谐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造就某些有品德的人与人之间的家庭关系上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传统,正视传统中的积极力量。而西方社会的行为准则:一是法律保证的平等权利,一是上帝面前的良知。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社会人的尊严是通过天启式的上帝权威和公平之法律来确立的。但是,公平并非公正。滥觞于古希腊的平等法则确立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权利以及人对上帝的义务,而缺乏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人对自然的感恩让位于对上帝的礼拜。致使今天社会以功利的观点,片面地追求金钱、效率,把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而割裂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以及价追求值多元化。今天的社会过于看中了科技的力量,以为科技的发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不可否认,科技的发展延长了人的生命,并且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但是。还应该看到,自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出现的文明与异化的二律背反问题正在进一步加深。爱因斯坦曾提醒今天的科技工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