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洋经济与外贸互动发展对策分析【12国贸王捷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宁波海洋经济与外贸互动发展对策分析【12国贸王捷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宁波海洋经济与外贸互动发展对策分析【12国贸王捷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宁波海洋经济与外贸互动发展对策分析【12国贸王捷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宁波海洋经济与外贸互动发展对策分析【12国贸王捷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宁波海洋经济与外贸互动发展对策分 析 学 院 名 称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12 国贸 姓 名 112416070101001 指 导 教 师 郜志雄 定稿日期 2014 年 3 月 15 日 I 摘 要 宁波作为一个海洋经济大市 如何抓住浙江省推行 海洋经济强省战略 的机遇已成为其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与此同时 宁波也是一个外贸大 市 外贸的发展与海洋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如何有效发挥海洋经济与外 贸发展的互动关系值得深入探究 本文结合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及区域背景 运用相关年份数据对宁 波市海洋经济和外贸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本文选取比较能体现 海洋经济与外贸互动发展关系的海洋渔业和临港型工业 重点分析了海洋渔业 与水产品 临港型工业与外贸产业互动机理 最后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以促进宁波海洋经济和外贸的互动发展 关键词 海洋经济 外贸 互动机理 II Abstract As a Marine and Economic area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Strong Province Strategy of Marine Economy has become the ke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uture economy Meanwhile Ningbo is also the area of foreign trade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marine economy And it worth deep discuss for how to play the relation between marin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This paper combine the backgroun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gional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and analysis the situation of marin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by using the data of relation year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elect the marine fishery and harbor related industries which can easily reflect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n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analysis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marine fishery aquatic products and harbor related industries between foreign trade industries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in Ningbo Keywords Marine economy Foreigner trade Interaction mechanism III 目 录 1 背景分析 1 1 1 国际背景分析 1 1 2 国内背景分析 2 1 3 区域背景分析 3 2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5 2 1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5 2 1 1 发展规模 5 2 1 2 海洋产业部门结构 6 2 2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7 2 2 1 渔民收入增长缓慢 7 2 2 2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7 2 2 3 海洋第三产业比例过小 第二产业比例过大 8 2 2 4 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 8 3 宁波市外贸发展状况分析 9 3 1 外贸发展成效 9 3 1 1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9 3 1 2 以一般贸易为主 加工贸易发展加速 9 3 1 3 外贸市场呈多元化发展 10 3 1 4 机电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发展 11 3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3 2 1 出口商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 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12 3 2 2 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小 缺乏自主创新和对先进技术的消化能力12 3 2 3 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内部结构失衡 13 3 2 4 加工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产品层次有待提高 13 4 宁波海洋经济与外贸的互动机理分析 14 4 1 宁波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出口的互动发展机理 14 4 1 1 宁波海洋渔业发展状况 14 4 1 2 宁波水产品发展状况 15 4 1 3 互动机理 15 4 2 临港型工业与外贸发展互动机理 16 4 2 1 临港型工业发展状况 16 IV 4 2 2 临港型工业发展优势 18 4 2 3 临港型工业与外贸发展互动关系分析 19 5 海洋经济与外贸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5 1 海洋渔业与水产品的对策发展措施 21 5 1 1 政府要建立快速的反应系统 完善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 21 5 1 2 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施质量安全战略 21 5 1 3 保持传统市场的基础上 注意开拓新的市场 21 5 2 临港型工业与外贸的对策发展措施 22 5 2 1 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22 5 2 2 增强外贸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22 结 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5 1 海洋是 21 世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 是人类可持续发 展所需要的能源 矿物和食物 淡水以及稀有金属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 中国 海域辽阔 管辖海域面积 300 万 KM2 可提供 60 的水产品 中国外贸的 70 依赖于海洋 海洋已成为中国未来生存与发展的 命脉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是 一个中心 四个示范区 一个中心 是建设中国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 四个示范区 是中国海 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 中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 中国海陆协调发 展示范区 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 宁波是一个海洋大市 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 长期 以来形成以海洋旅游业 海洋渔业和沿海港口业三足鼎立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 来 宁波市不断加大海洋开发的力度 海洋经济发展很快 不仅主要海洋产业 快速增长 也改变了传统的海洋产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出现了海洋产业多元化 发展的新局面 1 背景分析 1 1 国际背景分析 海洋是生产生活的空间资源 在距离海岸线 100 公里的地方居住着世界上 60 的人口 许多沿海地区通过围海造地来扩大建设用地 划定海上废弃物处 理场所 兴建水面和水下储藏室以及利用海岸线和水域建设港口码头 机场 联合国 21 世纪议程 郑重指出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 组成部分 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预测 21 世纪应是人 类大力开发海洋的新时代 海洋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海 洋孕育了地球最早的生命 也许还将提供包括人类未来的蛋白质 能源 矿藏 资源和发展空间等等人类最需要的一切 因此 探索海洋 开发海洋 利用海 洋 保护海洋必将成为全球发展的新热点 21 世纪初期 海水的直接利用 海洋药物 海洋化工将成为具有一定规 模的产业 海洋能发电 深海采矿正在进行早期技术准备和资源勘查 有可能 在 2020 年前后形成产业 70 年代以来 海洋经济以每 10 年翻一番的速度发 展 在许多国家 海洋经济的产值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 左右 成为国民 经济的重要领域 而科技进步是海洋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1997 年世界海洋委员会把当前海洋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课题归结为四类 2 科学文化进步 海洋运输 能源利用 空间利用和旅游 海洋环境净化容 量等 生命支持系统研究和保护 包括海洋与气候 生物多样性 健康和废物 清楚 防灾减灾等 其他类 包括海洋管理 海洋经济学 论理学 海岸科学 培训和教育 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日益被重视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正在兴起的 海洋产业的一部分 近年已经开发和正待开发的有海上卫星发射平台 海上航 空基地等大型海洋结构物 未来的海上城市 海上工厂和超大型的深水海洋结 构物的开发建设等表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 全球就掀起了新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 发达国 家逐步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 向发展中国家专业转移在本 国较难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贸易服务业 金融保险 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汽车 石化 钢铁等重化工业成为国家产业转移的重点领 域 从 2011 年的日本 9 级地震来看 未来的三五十年 日本可能不会沦为一 个中等收入的国家 但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天然气 日本 核泄漏导致了对核发电的能力下降 所以天然气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1 2 国内背景分析 我国拥有 18000 公里的大陆海岸线 面积大于 500 平方米的岛屿有 6500 多个 海洋资源种类繁多 海洋生物 石油天然气 固体矿产 可再生资源 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海洋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党中央 国务院的的重视 沿海地区政府部门积极响应 随着东部率先发展战 略的实施 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成为必然 在 十二五 规划指导下 通过海洋 产业的调整 优化 升级和改造 特别是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 海洋经 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必然会进一步提高 海洋工程产业相关上市公司也将面 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中央 十二五 规划的最大亮点在相关企业于 十二五 期间在中国的近 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再建设 5000 万吨的产能 将带动的海工程装备总投资将超 过 2500 亿元 对此 众多海洋工程船舶企业也将从该规划带来的订单中分得 一杯羹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根据科技进步 新趋势 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发展结构优化 技术先进 3 清洁安全 附加值高 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海洋工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 制定 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 提高海洋开发 控制 综合管理能力 科学规划海洋经 济发展 发展海洋油气 运输 渔业等产业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加强渔 港建设 保护海岛 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 保障海上通道安全 维护我国海 洋权益 1 而关于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提出 要 统筹 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 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立足以质取胜 调整进出口结构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 级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对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出了 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的新形势下 外贸一方 面要加速发展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发展壮大与转变方式的关系 加快发展开放 型经济 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富民强国中一个亟需破解的课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 2011 年 1 2 月 日本与我国的双边贸易总值为 488 5 亿 美元 增长 28 8 因地震给日本带来的短暂性停产将对我国的外贸产生冲击 而日本地震后对外出口将减少 与此同时 因内需的增加 我国对日本工业品 原材料总量将减少 近几个月贸易总额将有明显回落 但是由于不能测算日本 产业的受损程度 现在还不能准确判断我国和日本的外贸数量将会发生何种变 化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 本次地震会使我国对日本的出口增加 而因产业受到 冲击 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将会相应减少 总体而言 我国对日本贸易逆差会缩 小 1 3 区域背景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东海之滨 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汇区域 是我国经 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2009 年江浙沪三地 GDP 受次超过一万亿美元 成为 全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 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 陆域资源 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剧增 迫切需要突破陆域制约 加快发展海洋产业 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洋资源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 是实现 长三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 也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 空间所在 据统计 长三角区域拥有海域面积约 30 多万平方公里 大陆海岸 线和海岛岸线长达 8200 多公里 2008 年江浙沪三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为 9584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十二五 规划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2011 3 4 亿元 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2 3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14 7 由上述发现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 是进一步提升长 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重要内容 长三角地区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 要加快海洋经济 发展 亟需消除目前在海洋产业结构及布局 海洋资源利用及保护 三地协同 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从战略布局与规划 科技创新体系 海洋服务能力体 系建设等方面提升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 转 变发展方式 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 培育高技术海洋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涉海 服务业 促进海洋经济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宁波作为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 拥有港口和开放两大优势 理应在建设浙 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打头阵 当标杆 作为宁波过去发展的最大依靠港口和开放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 特别是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 一些地区实施开放强市战略的力度有所弱化 一些 人在 开放型经济还是不是宁波的优势 这优势还靠不靠得住 宁波 发展还需不需要开放型经济 还有没有发展空间 等问题上出现困惑和 疑虑 专业人士认为 宁波这座城市开放优势决不能丢 也丢不起 丢掉了开放 优势 就丢掉了宁波的 看家法宝 也丢掉了宁波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的动员会 也是贯彻落实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5 6 2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2 1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作为海洋大市的宁波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不断加大对海洋的开发 使得海 洋经济发展迅速 并且拥有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形成了 以海洋渔业 沿海港口和海洋旅游业三足鼎立的局面 由此 不仅海洋产业得 到了快速发展 也改变了传统的海洋产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出现了海洋产业向 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2 1 1 发展规模 从表 1 宁波海洋经济 2012 2013 年的统计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 海洋经济 产出增长较快 第一产业中海洋渔业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产业中特别明 显呈增长趋势的是临港型工业 而船舶修造业的增长不明显 其总值和增加值 的百分比还呈负增长趋势 而在第三产业中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 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表 1 2012 2013 年宁波海洋经济统计主要指标 亿元 2012 年2013 年2012 年比 2013 年增减情况 总值增加值 项目 总值增加值总值增加值 绝对 值 百分 比 绝对 值 百分比 海洋经济产 出 10403 21330 88 第一产业534 96301 97558 41319 41234 38174425 78 其中 海 洋渔业 526 50297 20543 35310 80173 20136014 58 第二产业1516 84619 908503 242254 85 其中 水 产品加工 101 2514 81152 5120 235150 62542636 65 临港工业 6920 101540 21 其中 船14 796 5314 015 02 0 73 5 23 1515 23 20 7 舶 续表 修造业 第三产业894 20676 871341 57734 55447 3650 03576738 52 其中 沿海 港口业 101 3638 52132 4364 8931 0730 652637268 47 海洋运输业34 8624 4152 9225 9318 0451 7315176 21 海洋旅游业757 96613 94820 20643 7362 258 21297844 85 注 由于 2013 年统计口径调整为沿海十公里内的工业都为临港工业 比原来的口 径扩大了许多 因而 临港工业 2012 年数据没有可比性 我们这里没有将按原来口径统 计的 2012 年数据录入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按照新的口径利用 2012 年的数据对宁波海洋 产业现状做横截面分析 资料来源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 2 1 2 海洋产业部门结构 由目前看来 宁波市的海洋产业已初具规模 主要有水产品加工业 海洋 船舶修造业 海洋渔业 临港型工业 海洋旅游业和海洋运输业等 2013 年 宁波市的主要海洋产业产值构成见表 2 表 2 2013 年宁波市海洋产业产值的部门构成 构成 排位产业部门总产出 万元 增加值 万元 总产 出 增加 值 总产 出 增加 值 海洋渔业54334731079831 6729 0322 水产品加工152510202328 891 8935 海洋船舶修造 业 1401450160 820 4766 沿海港口业132427648897 726 0643 海洋运输业52916259293 082 4254 海洋旅游业82020164372847 8160 1311 合计1715415426864100100 资料来源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 8 由上表可见 1 沿海港口业和海洋运输业的增加值和其产出相比 都 提升了一位 而水产品下降了两位 这说明 2013 年的前两个产业的利润要大 大高于水产品加工业 2 海洋的三大支柱型产业为海洋渔业 沿海港口业和 海洋旅游业 总产值占了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出的 85 而其中临港型工业的比 重只占了 7 72 旅游业则占了高达 47 81 与宁波的国际港口资源非常不符 总而言之 从宁波市海洋经济 海洋产业的结构现状来看 已经从整体上 具备了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 那么 由于海洋产业结构在不断得调整 新 兴的海洋产业的主导地位已经得到了确立 从各方面而言 海洋经济区域布局 在宁波市是比较合理的 而且海洋产业总体发展较快 2 2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 2 1 渔民收入增长缓慢 从 2001 2013 年 渔民收入增长仅为 3240 元 增长速度仅为 6 4 远低 于同期的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而同期的物价水平却 一直在上升 再考虑到渔民的生产生活费用支出在不断地增长 如船舶维修 油料费用的增长 最终渔民的实际收入可能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作为渔业生产活动的主体 渔民 其实际收入增长缓慢甚至降低最终会 挫伤渔民的劳动积极性 从而对渔业产量的稳定和渔业生产的发展都产生不利 的影响 2 2 2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001 2013 年间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增长了近 2 倍 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 都达到了 30 集装箱吞吐量从 2001 年突破了百万 每年的增长量都保持在 100 万标准箱左右 而且其平均年增长率高达 97 吞吐量的迅速攀升对港口 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港口服务水平 港口的货物通关效率 集 装箱装卸效率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宁波港口基础设施尽管总体良好 但其快 速增长要求新增加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要达到国际标准 由此适应未来东方大 港的发展要求 而目前宁波市的基础设施还难以完全适应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求 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 9 2 2 3 海洋第三产业比例过小 第二产业比例过大 宁波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 但是在统计中我们 发现了 滨海旅游所占比重仍然较低 滨海旅游产值的年增长率超过了 24 海洋批零贸易餐饮年增长率超过了 17 都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14 以滨海批零 滨海旅游为代表的海洋第三产业在整个海洋经济中的比例 过低 2012 年为 16 6 2013 年为 17 8 以船舶制造 涉海建筑业和石油化工为主的海洋第二产业大多属于高投入 高排放和高耗能的重工业产业 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导致了局部海域 环境的恶化 2 2 4 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应不断下降 第二产业收入不断上 升 但从业人员比重总体不变 第三产业最突出的变化应是从业人员比重大幅 上升 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 而宁波市海洋产业集中度较高 集中于石油化工 涉海建筑业和船舶制造 等产业 产业结构发展形态趋于单一化 各个产业部门发展程度相差较大 不 利于产业发展的总体稳定 10 3 宁波市外贸发展状况分析 3 1 外贸发展成效 3 1 1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由下表可以看出 从 2004 年至 2013 年 宁波进出口额从 889 2 亿美元增 加到 7296 58 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从 624 5 亿美元增加到 4668 58 亿美元 尽 管 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 但 2010 年迅速恢复增长 2010 年是特别的一年 从最近几个月的外贸数据可以看出 进口和出口的增幅已经呈现出放缓的迹象 据海关统计显示 2010 年 12 月份 全市的进出口额仅为 78 3 亿美元 同比仅 增长了 18 6 其中进口为 31 4 亿美元 出口为 46 9 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了 24 7 和 14 9 出口额占进出口额的比重比较稳定 在一条直线上波动 变化 幅度不大 表 3 宁波进出口额 2004 2013 年 单位 亿美元 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比重 2004889 20624 5070 23 20051227 34816 3066 51 20061880 961207 4064 19 20072611 221668 9763 92 20083349 432223 2666 38 20094221 192877 0568 16 20105649 913825 5167 71 20116784 044632 6468 29 20126081 253865 0763 56 20137296 584668 5863 98 资料来源 宁波市统计年鉴 2013 3 1 2 以一般贸易为主 加工贸易发展加速 关于贸易方式 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一般贸易 来料加工 进料加工 保 11 税区仓储转口货物 外资企业进出口 保税仓库进出境 其他 由下表可以看 出 从出口增长率来看 来料加工和保税仓储转口货物的增长率是呈正态上升 的 而从进口增长率来看 一般贸易和来料加工是呈正态上升的 其他的都是 呈负增长状态 由此也可以看出 金融危机在 2013 年对宁波市的进出口贸易 存在很大的冲击 宁波市要保持良好的战斗力 在来年争取克服金融危机的影 响 表 4 按贸易方式分的进出口总值 2013 单位 亿美元 其中 进出口 出口进口贸易方式 贸易额增长率贸易额增长率贸易额增长率 总额6081 28 10 353865 07 16 572216 203 05 一般贸易4421 10 4 642925 81 14 101495 2921 55 来料加工173 6644 69110 8374 9762 8410 85 进料加工1223 15 28 33768 15 30 83455 00 23 68 保税仓储转口货物151 67 0 8439 5698 99112 11 15 76 外资企业进口设备27 18 29 2727 18 29 27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80 23 18 8219 72 37 6960 51 9 93 其他4 28 85 681 00 4 293 28 88 63 资料来源 宁波市统计年鉴 2013 3 1 3 外贸市场呈多元化发展 宁波市的外贸主要市场有亚洲 非洲 欧洲 欧盟 南美洲 北美洲 美 国 总之 2013 年宁波市的外贸不太理想 从表格可以看出 出口贸易额的 增长率在一些主要国家都是呈负增长状态 而进口贸易额的增长率则是在亚洲 和中国的一些国家是呈负增长状态 在其他的一些主要国家是呈正态增长 表 5 分洲别及主要国家 地区 的进出口总值 2013 单位 亿美元 其中 地区进出口 出口进口 贸易额增长率贸易额增长率贸易额增长率 12 合计6081 28 10 353865 07 16 572216 203 05 续表 亚洲2591 89 10 611265 82 12 881326 06 8 34 东盟371 98 8 08232 17 3 69139 82 14 55 中国香港193 07 24 30181 09 24 8311 98 15 35 日本528 09 9 60272 19 7 34255 90 11 89 韩国349 93 5 67135 33 8 42214 70 3 85 中国台湾547 02 15 0740 59 32 18506 43 13 31 非洲230 49 7 40194 82 12 6335 6737 61 欧洲1596 39 14 801263 20 22 24333 2033 60 欧盟1366 55 16 271145 33 20 51221 2215 59 南美洲457 86 5 80265 00 20 72192 8627 08 北美洲970 73 8 25746 26 12 68224 4710 36 美国852 14 7 63670 30 12 89181 8418 81 大洋洲233 917 89129 98 9 37103 9341 61 资料来源 宁波市统计年鉴 2013 3 1 4 机电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发展 对 2011 2013 年的宁波市的机电产品的进出口额进行了统计 得到了表 6 表 6 显示 宁波的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均持续增长 其中出口额由 2011 年的 120 61 亿元 增长到 2012 年的 180 54 亿元 增长了 149 69 进口额由 2011 年的 26 43 亿元增长到 2012 年的 34 46 亿元 增长了 30 4 贸易顺差额 由 2011 年的 94 18 亿元增长到 146 08 亿元 表 6 2011 2013 年的贸易顺差情况 年份出口贸易总额 亿 元 进口贸易总额 亿 元 贸易顺差额 亿元 贸易顺差增长比 率 2011120 6126 4394 18 2012142 3729 18113 1920 18 2013180 5434 46146 0829 06 数据来源 根据宁波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 2008 2013 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数 据整理 13 上述表格说明 宁波机电产品企业出口占主导地位 这也是由宁波的地理 位置和产业结构决定的 宁波的北仑港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大型船舶可以自由 停靠 交通方便 快捷 运输可以通达世界各地 宁波机电厂家依托国内廉价 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低价 为寻求国际市场不断降低的出口价格 为了求得更 多的利润 不断提高产量和出口数量 3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宁波的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而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其经 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十年来宁波外贸的增藏速度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 先 其外贸总额在全国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位居第四 居浙江第一 但是在 对外贸易增长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3 2 1 出口商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 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近几年宁波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较 低 目前 宁波出口的机电产品仍以螺丝 螺帽 插头插座 打火机 电线电 缆 电池等小商品为主 成套的出口设备微乎其微 从出口产品生产流程上 看 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电 原材料和煤 目前 宁波大多出口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 技术管理水平较低 在生产过 程中对工艺和操作控制能力也较差 导致了原材料消耗较大 同事也形成了较 多的废弃物排放 引起环境的污染 尽管近几年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 在逐步提高 但与上海相比仍然较低 3 2 2 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小 缺乏自主创新和对先进技术的消化能力 宁波进出口贸易的主体是本土企业 其进出口所占比重一直在 60 左右 其中中小民营企业较多 约占企业总数的 90 以上 其缺乏自主创新的魄力 自身的研发投入不足 尽管宁波已成为出口大市 但自主商品出口却不到全部 商品的五分之一 现阶段 宁波 75 的外贸商品出口产品都是贴牌加工 商标 大多在境外 2 很多企业在选择引进项目时 只注重设备更新等相关硬件设备 缺乏对专利 专有技术等软件的引进 而且由于高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 有些 企业技术员工对引进设备的一般操作维修的都有困难 2杨丽华 对外贸易与宁波经济发展的关系 J 宁波大学学报 2013 12 14 3 2 3 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内部结构失衡 由于宁波自身服务业的基础落后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 再加上入世后 服务市场的相对开放 外资的大量进入 削弱了本土的一些传统服务业的竞争 力 导致服务贸易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内部结构发展也失衡 一方面 宁波作为 港口城市 处于上海大都市的经济辐射区域 对外聚集辐射功能不强 经济腹 地较少 极大制约了宁波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 宁波旅游的国际竞争 力较弱 在保险 邮电 金融和咨询等资金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 才刚刚起步 3 2 4 加工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产品层次有待提高 从进出口的贸易方式看 宁波一直是以一般贸易为主的 加工贸易出口所 占比重近四年来不到 30 目前加工贸易中放置 塑料制品 工业原料以及服 装仍占较大比重 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小 即使是高新技术 产业加工贸易 也只是集中在生产环节中的劳动密集型部分 处于简单加工和 组装阶段 缺乏承接国外高新技术生产还价深加工项目的能力 产品层次有待 提高 15 4 宁波海洋经济与外贸的互动机理分析 成熟的海洋经济所具备的特征 高科技产业化形成海洋经济的新核心 还 深刻影响并不断改造传统产业 经济高度开放 外贸依存度 200 以上 环境 与经济高度协调相得益彰 良好的环境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 而海洋经济 的深度发展又构成环境优化的动力 从海洋经济与外贸的联系中 其关联较大的主要是渔业和临港型工业 所 以在这里主要分析的是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出口的互动机理以及临港型工业与外 贸的互动机理 4 1 宁波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出口的互动发展机理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有较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着水产品外贸发展 其中以 碳关税 为代表的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将会成为宁波市水产品出口的新 的冲击 尽管在国际贸易中海妹正式实施 但因渔业与能源和资源高度依赖的 渔业 宁波市要加快发展低碳渔业经济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4 1 1 宁波海洋渔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 宁波市通过加大池塘标准化改造 推进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场创 建等措施 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 使其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 在海洋捕捞资 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 发展养殖产品的出口已经成为宁波市保持水产品外贸稳 定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但是目前宁波市的养殖业发展方式还较落后 投喂鲜 活小杂鱼养殖比较普遍 配合饲料使用率低 水质调控设备和养殖减排设施配 备不足 造成了污染和损害了资源 从宁波市示范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 统看 比传统养殖模式节电 60 70 节煤节水均在 90 左右 产量高 害病 少 毛利润达到 2 倍以上 氨氮值控制在 0 7mg L 以下 其中全封闭系统可实 现零排放 3 2011 年宁波市第一季度水产品总产量为 20 19 万吨 同比减少了 12 27 其中海水养殖总产量为 7 52 万吨 同比减少了 11 海洋捕捞产量 3计划财务处 宁波市 2011 年第一季度渔业生产情况分析 ml 2011 04 16 为 10 73 万吨 同比减少了 15 74 淡水产品产量为 1 94 万吨 同比增加 6 05 渔业总产值 16 95 亿元 同期增长 13 55 第一 国内捕捞生产情况 宁波市国内海洋捕捞生产受到了气候的影响 又由于渔业资源衰退 柴油价格不断上扬 捕捞成本大幅度增 使得第一季度 捕捞生产出现了减产 全市海洋捕捞总产量 10 74 万吨 同比减少 15 74 但自去年我市水产品价格不断上扬 产值仍成上升趋势 增幅保持在 10 以上 第二 水产养殖面积逐年减少 淡水养殖产量稳中有升 2010 年渔业统 计年报显示 宁波市养殖面积达到了 61660 公顷 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 1330 公顷 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面积较去年同期均减 减幅在 2 以上 宁波 市第一季度海水养殖产量减幅较大为 11 主要原因是宁波市各地海水养殖面 积受海涂围垦 城市开发工业建设用地挤占以及鱼塘平整复耕等影响呈逐年减 少趋势 并且 1 月份天气异常 2 月份春节大量外省水产品进入宁波市市场 对其养殖水产品销量造成一定冲击 养民为此改变方式采取适市起捕 值得庆 幸的是淡水养殖总产量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平稳发展 稳中有升 增幅为 6 05 4 1 2 宁波水产品发展状况 在 2013 年宁波市创 5 2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全年首次突破了 5 亿美元 宁波市的水产品出口量第一季度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特别是在 3 月份 的日本大地震后 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幅分别高达了 85 48 96 2 创单月 增幅历史之最 据宁波市海关提供的数据 2011 年 1 3 月份 宁波市出口水 产品 5 28 万吨 创汇 15117 9 万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 50 3 和 53 56 出口量 与出口额的季度增幅双双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从出口水产品市场看 第一季度 宁波市水产品出口达到了 67 个国家和 地区 日本 韩国市场仍然保持在 53 3 的份额 其中出口日本的总额达到了 4804 53 万美元 占市场总额的 31 78 从出口品种看 在 40 多个出口产品中 金枪鱼加工 冷冻鱼糜 冻鲭鱼 活鳗和冻鲣鱼 鱼片 块 为排前 6 名的主 导产品 并且其创汇达 7777 1 万美元 占创汇总额的 51 44 出口主导产品 的稳步增长 为宁波市的出口水产品的增长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出口企业来 看 宁波市的水产龙头企业在市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下 龙头企业的精深加工 正在形成规模 效益开始显现 全年增幅较大 企业的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17 4 1 3 互动机理 水产品出口贸易和渔业的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 水产品总 的出口与渔业的经济产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水产品的总出口对渔业经济增 长的正向拉动作用明显并且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催在 当水产品出口额增加了 1 个单位是 渔业经济总产值就会增加约 0 959653 个单位 水产品出口贸易是 渔业经济增长的原因 而渔业经济增长推动水产品出口并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 深加工水产品的出口在水产品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为了继续扩大 水产品出口 增强竞争实力 抓住当前有利时机 迎接渔业国际化的挑战 必 须要增加对渔业的投入 以科技进步提高深加工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 势 提高深加工水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技术含量 从而破除国外对中国水产品出 口的技术壁垒 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HACCP 欧盟 178 法规等 每次出现了一个新的 贸易壁垒措施 虽然逼迫着宁波市的水产品企业在软 硬件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但是也付出了成本增加 出口量减少 更严重的是导致了部分企业被迫性退出 的高昂代价 2010 年 美国已经针对我国清洁能源政策和措施开展了 301 调 查 既然迟早要面对与低碳经济相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 与其被动应对还不如 主动求变 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 加大采用新技术 新能源和新材料 加快调 整产品的结构 大力发展低碳产品的出口 由此努力积极新兴水产品的出口市场 实施 走出去 战略 只有扩大了 已有水产品出口的地区 加快转变水产品出口的增长方式 优化水产品出口格 局 实施全球贸易战略 才能长久地扩大水产品出口规模 带动渔业经济的发 展和渔民收入的持续发展 从而才能持久稳定地推动宁波市的经济增长 4 2 临港型工业与外贸发展互动机理 4 2 1 临港型工业发展状况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浙江炼油厂作为镇海炼化的前身为宁波临港型 工业打下第一根桩 使其从小到大 从无到有 实力不断增强 规模不断扩大 到 2007 年底 在北仑和沿甬江地区集中了近 300 家大中型企业 实现了工业 产值 1353 亿元 工业增加值 352 亿元 利润 208 亿元 成为了宁波工业经济 中最具有活力的增长极 并且初步形成了六大产业群 汽配 钢铁 石化 电 18 力 机械设备及修造船 造纸等 1 临港型区域范围 从目前看来 宁波市临港型工业区所建成的区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区沿甬江区域 科技园区 老三区 北仑区域 保税 大榭 镇海区域 镇海 北仑沿海岸线一带等区域是宁波的发展重点 从表 7 可以看出临港型工业产值占全市的 38 8 比重很大 而从三个区 域来讲 镇海区域所占临港型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 其次是北仑区域和市区 沿甬江区域 表 7 三大临港工业区域概况 单位 平方公里 万人 亿元 占全市的比重 区域 面 积 人口GDP 规模以上临港工 业总产值 面 积 人 口 GDP 规模以上临港工 业总产值 临港区域 合计 110 3 152 9866127330 83040 538 8 北仑区域61154 425444919 412 215 517 2 镇海区域23841 5204613119 913 521 3 市区沿甬 江区域 2949744825112 319 915 512 注 表中所列数据均为 2013 年经济普查数据 从行业领域来看 汽配 钢铁 能源 石化 冶金 机械设备以及修造船 等 临港型工业产业分类与区域的界定与市委政策研究室的 临港工业发展战 略构想与探索 界定标准基本一致 从表 8 可以看出 宁波市 2008 年临港型 工业规模占全市比重达到 32 6 利润达到了 44 8 而在临港型工业中石化所 占比例最大 将近一半比例 但是其从业人数却没有和工业利润增加值呈比例 明显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要求 表 8 2013 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六大临港工业情况 单位 亿元 人 行业分类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上交税收从业人数 全市合计826338157732412351289373 临港工业合计1232125325210885189273 临港工业所占比重 14 935 632 644 836 110 1 石化80552101484716848 冶炼钢铁1231762110616584 19 机械设备875331692714 6127781 汽配及修造船13560146 8321522 纸业52740 511762 电力14994314 5144776 资料来源 宁波市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 4 2 2 临港型工业发展优势 宁波是要发展临港型工业 产业特色比较突出 港口的地理位置比较适中 区域交通较为便捷 海洋资源较为丰富 是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 自然条件 第一 港口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宁波港处于中国大陆沿海与长江黄金水道 T 型航海的交汇点上 岸线资源丰富 连接了世界各个港口包括北仑 梅 山岛 大榭岛 禅山半岛 江北 镇海 经过了 20 多年的开发建设 形成了 集内河港 海港和河口港为一体的能接原油 煤炭 集装箱 铁矿石等 17 类 近百个品种的综合港口 并且拥有了 500 吨级以上生产性的泊位 62 个 从中 可以看出万吨以上的泊位 24 个 包括 20 万吨级兼靠 30 万吨级船舶的铁矿和 25 万吨的原油码头 5 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 可停靠并能接卸国际第五代集 装箱船舶的专用码头 世界上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560 多个港口与宁波有贸 易往来 并且在宁波港内有国际国内的航线 122 条 月航班 428 班 在 2004 年宁波港的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了 2 26 亿吨 居大陆口岸第二 集装箱吞吐 量达到了 400 5 万标箱 基本上形成了以港口为核心的集疏运网络和信息服务 网络体系 其通关服务水平和速度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第二 海洋资源优势丰富 其岸线有 170 35 公里 深水岸线 121 公里 可建成生产性泊位有 285 个 如果都得到了利用的话 就能形成 3 到 5 亿吨和 3000 万的标箱的吞吐能力 发展的资源潜力非常大 在北仑港的话可以全天 候通航 20 万吨级的船舶 具有不冻补淤 水深浪小和陆域宽阔等特点 当然 由此可见是发展港口工业 出口加工贸易和国际远洋中转的理想区域 据勘探 油气的储存量达到了 200 多亿吨 带动了临港工业的发展 2 产业优势 特色产业优势初具规模 经过了 20 多年的发展 宁波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20 多公里的沿海临港工业带 在全市的工业区中占据了 1 3 的比重 并且临 港工业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率先走向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工业 从项目 所分布的区域来看 主要布局在镇海 大榭 北仑 市区沿江四大区块 北仑 20 主要是以重化工为主的 特色为化工 汽配 冶金 其产值已经超过亿元 临 港型工业企业达到了 70 多家 从行业的分布来看 初步形成了石化 造纸 汽配 机械设备 钢铁以及修造业 能源六大行业为主的临港工业 并且涉及 到了造纸和纸制品业 炼焦业及石油加工 化工原料及化学制造制造业 专业 设备制造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力等 12 大产业门 类 3 软硬环境优势 第一 体制的对外开放优势 北仑新区拥有了国家级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 区 宁波出口加工区 大榭开发区以及宁波保税区 是个面向全省的外向型区 域最为集中和开发开放较为成型的区域 并且由于国家级开发区的聚集而形成 的政策资源的综合集成 四大功能区的区别具有不同的优惠政策 使得北仑区 域拥有了对外开放最完整 最系统以及最丰富的政策体系 而能够满足不同需 要 不同类型的各类投资者的需求 截止到 2008 年底 北仑新区累计利用外 资达到了 95 亿元美金 而实际利用外资 48 6 亿元美金 引进外资企业有 1411 家 而其中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 289 个 美国埃克森公司 日本岩井 韩国三 星重工 泰国正大集团集团等 36 家跨国公司在此落户 第二 交通的便捷完善优势 从目前来看 宁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城 市为中心 港口为龙头 水路 公路 铁路 管道 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 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由此 宁波的对外交通就更加便捷 经济之间的联 系更加广泛 彻底地改变了宁波陆路交通末端的状况 也使其成为了长江三角 洲南翼的交通枢纽中心 4 4 2 3 临港型工业与外贸发展互动关系分析 在中国加入了 WTO 之后 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对外贸易的国 际环境有所改善 我国的外贸和临港型工业面临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宁波亦是 如此 从目前看来 对外贸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