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高考地理复习十大时事热点及命题预测(学生版+解析版)_第1页
2025新高考地理复习十大时事热点及命题预测(学生版+解析版)_第2页
2025新高考地理复习十大时事热点及命题预测(学生版+解析版)_第3页
2025新高考地理复习十大时事热点及命题预测(学生版+解析版)_第4页
2025新高考地理复习十大时事热点及命题预测(学生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新高考地理复习十大时事热点及命题预测

目录

01考情透视•感悟高考............................................................1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2

题型一时事热点.............................................................................2

典题研析•思维建模............................................................2

知识再现•查漏补缺............................................................3

1.极端天气..................................................................................3

2.沙漠“锁边工程”..........................................................................7

3.青海湖变“胖”............................................................................9

4.南极冰下湖...............................................................................11

5.神秘哀牢山...............................................................................12

6同尼迁都战略...............................................................................16

7.低空经济.................................................................................18

8.钱凯港开港...............................................................................22

9.冰雪经济.................................................................................26

10.人工智能................................................................................29

思辨延伸•命题预测...........................................................30

考向01沙漠洪水............................................................................30

考向02青海湖变迁...........................................................................30

考向03哀牢山...............................................................................31

考向04低空经济.............................................................................31

命题预测

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载体的高考试题命制方式向来比较受欢迎,尤其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

考试题中渗透热点地理问题的命题越来越多,热点地理信息对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影响越来越大。新课

程标准的“课程设计”中明确要求,“关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学,发挥学科优势与实用价值,拓宽

学生眼界,进一步综合提升学生地理素养”,“高中教学应突出当前地理重点问题,教学设计内容应注重

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载体,为学生创造新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迁

移应用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并提升学生的

综合思维能力。备考时应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生产发展、时事热点中的重大地理现象与地理学科知识

联系在一起。采用热点材料作为情境,学生入情进境,在真实的案例和情境中生成地理知识和能力,避

免了机械记忆和刷题,又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建设伟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和全球

视野。

3

用网招柘•一翱建建

南海在经历了罕见的没有台风活动的8月之后,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生成后于9月6日在海南

登陆。下图为中央气象台9月6日10时发布的台风“摩羯”移动路径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日02时,55m/s,

7日20时,40m/s,16级,超强台风级

13级台祓3。。。

105°1100115°120°125°

■\眄月6百下不傍施登陆;

彳17级或17级以上(60-

8日08时,20m/s,|165m/s)超强台风级

8级,热带风暴级|725°

6日08时,68m/s,17

8日20时,14m/s,级以上,超强台风级20°

7级,热带低压

7日08时,55m/s,

16级,超强台风级

彳6日20时,58m/s,17一6日14时,68m/s,1715°

外!级以上,超强台风级_I级以上&强台风级.

C*台风中心未来可能经过的区域

1.台风"摩羯”()

A.在越南登陆后风力明显变大B.登陆海南岛时岛屿南部盛行偏北风

C.对图中阴影地区造成的灾害最严重D.移动路径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

2.关于“摩羯”超强台风等级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直射点南移,副热带海区水温偏高

②8月南海无台风活动,海水积攒热量多

③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台风难以北上,在低纬海洋得到更多水热补充

④北方弱冷空气进入低层,导致台风中心附近大气垂直运动增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极端天气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2024年我国暖湿气候特征明显,极端天气频发强发,创造了诸多破纪录事件。对

中国和全球来说,2024年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气候异常也引发了全球各地高温热浪、干旱、

暴雨洪涝、台风/飓风和森林野火等诸多气象灾害。

2024年下半年的极端天气:

(1)“暴力梅”侵袭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堤防发生决口险情

(2)南方极端高温

(3)塔克拉玛干沙漠洪水

(4)秋季台风“扎堆”生成“摩羯”刷新秋季登陆我国最强台风纪录

(5)10月“暴雨列车”袭击海南引发次生灾害

2024年下半年的极端天气:

(1)“暴力梅”侵袭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堤防发生决口险情

2024年我国梅雨季自6月10日江南区最先入梅,7月21日江淮区最晚出梅,梅雨季长度41天,梅雨

量469.6毫米,较常年梅雨量偏多24%。2024年6月17日至7月14日,长江中下游共89站日降雨量超过

100毫米,湖北咸宁(319.8毫米)、安徽屯溪(308.3毫米)等5站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强降雨导致多

地河湖水位暴涨,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堤防发生决口险情。

“暴力梅”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西太平洋副高在6月中下旬凝聚成形且愈发强大,牢牢控制西北太平洋洋面到我国台湾、福建、广东一

带,副高西侧和北侧形成水汽通道。

②印度洋季风和南海季风全面爆发,在西太平洋副高的引导下,水汽源源不断涌入长江一线。

③东北冷涡盘踞东北,低空冷空气南下,与季风在江淮对峙,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雨带滞留长江一线,这

也是梅雨的基本特征。

④全球连续12个月创高温记录,印度洋、南海、西北太平洋海温很高,大气能量丰富。

(2)南方极端高温

2024年7月3日至9月14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大范围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第二,仅次

于2022年6月13日至8月30日的高温过程。上海从2024年7月31日起连续12天最高气温超过37℃,

打破2017年最长H天的纪录。2024年重庆沙坪坝高温日数达到77天,打破2011年67天的纪录,其中9

月最长连续高温日数达21天,打破当地历史同期纪录。广州2024年3月23日入夏,11月18日入秋,夏

季日数达240天,打破1994年234天的纪录。

2024年南方极端高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全球气候变暖: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地球的温度不断升高。

气候变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高温天气也变得更加频繁和持久。

②大气环流异常:2024年,大气环流形势较为稳定,高压系统长期盘踞在我国南方地区,使得该地区盛行

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烈。此外,由于缺乏冷空气的活动,高温天气难以得到缓解。

(3)塔克拉玛干沙漠洪水

7月15日以来,受高温融雪和强降雨影响,新疆塔里木河源流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相继出现

洪水过程;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河段(阿克苏市)发生超警洪水,新渠满河段(沙雅县)、英巴扎河段(轮

台县)相继发生超保洪水,部分河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近1个月。

新疆洪水的成因主要可以分为融雪性洪水、暴雨洪水和溃决型洪水。

融雪性洪水:新疆境内有众多高大山脉,截获了较多的水汽,在山区形成较多降水、积雪。新疆冰川面积

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4%,春、夏季节气温上升,大量冰雪融化,就会使得河流水位暴涨,容易造成洪

灾。

暴雨洪水:受气候变化和地形影响,新疆中低山带多暴雨。在春夏季节,升温融雪与暴雨叠加,容易引发

较大河流的洪水。

溃决型洪水:溃决型洪水是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冰凌等,阻塞河道形成的突发性洪水。因为独特的自然地

理条件,新疆的洪灾有洪水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季节性强、南疆大于北疆等特征。暴雨洪水最频繁并且

多发生于山区,以天山南北坡最为集中。

(4)秋季台风“扎堆”生成“摩羯”刷新秋季登陆我国最强台风纪录

2024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26个台风生成,其中有近6成(15个)台风在秋季“扎堆”生成,

其中“摩羯”“贝碧嘉”“普拉桑”“山陀儿”“康妮”5个台风先后登陆我国。2024年9月6日“摩羯”

以“超强台风”等级登陆海南文昌(17级以上,62米/秒),刷新登陆我国最强秋台的纪录,其超强台风等

级维持64小时,造成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不同程度受灾。2024年9月16日“贝碧嘉”登陆上海,

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9月19日“普拉桑”登陆浙江岱山和上海奉贤,使得上海首次在三天

内遭遇两个台风袭击。2024年10月3日和31日“山陀儿”和“康妮”先后登陆台湾省,造成数百人伤亡。

秋季之所以容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暖。

在海平面以下,至少60米厚的海水,会被加热到26℃,这是台风可以形成的基本条件。海温高意味着积攒

了更多的能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也更大。也就更容易出现超强台风。此外,相伴夏季台风,秋台风还总

爱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结合,联手激发更强的风雨,所以造成的影响也往往更重。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近

期因为副热带高压的形状、位置也是利于台风形成。图红线圈出的区域为副热带高压,如同刀把形状,西

南季风气流推进上来后,因为副热带高压的阻挡如同遇到墙,气流被迫拐弯,呈现逆时针转,这样就容易

“搓出”低压涡旋,在高海温的有利条件下发展成台风,并且在北侧副高的引导下,向我国而来。

850hPa风场+500hPa高度场

ECMWF:202409-1720+012H2024-09-1808:00

45.06N-

40.0^-

3S.0*N-

30.0"N-

25.0=«-

20.-

15.0BN-

W,0*N-

5.0"N-

0.01-

85.0'E90.0'E95.01100.01105.01HO解HS.Ol喉出E12507130.01诩小卜阴幽

(5)10月“暴雨列车”袭击海南引发次生灾害

在台风“潭美”外围暴雨云团“列车效应”作用下,海南岛中东部遭遇极端暴雨的持续袭击。2024年

10月28至30日,琼海、琼中、万宁、屯昌、定安、陵水和澄迈7个市县38个乡镇雨量超过500毫米,琼

海市会山镇达1062.8毫米。受连日强降雨影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多人伤亡,琼海

市博鳌镇北岸村防潮堤崩塌,造成数十米长决口,数十条供电线路中断,多处公路发生阻断。

塔里木沙漠锁边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沙漠治理工程,其中生物治沙是在沙漠边缘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草

本植物进行栽种,这些植物具有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的特性,达到遏制沙漠扩张的作用。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3.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地固沙植被特点的是()

A.根系发达B.叶片宽大C.四季常青D.植被种群复杂

4.为了保障沙漠锁边工程植被的成活率,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B.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C.种植需水量大的植物D.只在雨季种植

⑻5

「知迫田丽•杳漏讣赳“

2.沙漠“锁边工程"

•号

塔克拉玛干

沙漠锁边

沙漠锁边指在沙漠边缘构建生态屏障,阻止沙漠扩张。因沙漠化威胁周边生态、农业与生活,如我国

西北沙漠周边,土地沙化致可利用土地减少、风沙灾害增多。

主要措施:

①生物措施:种植耐旱植物,如沙棘、梭梭树。它们根系发达,能固沙,还能改善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与

湿度,为其他生物创造条件。

②工程措施:设置草方格沙障,用麦草等材料扎成方格,能防风固沙,截留水分,利于植物生长;建设阻

沙栅栏,阻挡风沙前移。

③农业措施:推广节水灌溉,如滴灌、喷灌,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沙区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耐旱作物种

植,像骆驼刺,适应干旱环境,减少对水资源需求。

沙漠锁边的意义与影响:

①生态:有效遏制沙漠扩张,保护周边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局部气候,降低风速,调节气温

与湿度。

②经济:保障周边农田、牧场等,减少风沙对农牧业破坏,利于农业生产稳定;促进沙产业发展,如沙生

植物加工,带来经济收益。

③社会:保护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减少风沙掩埋与损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减少风沙危害,提升生

活质量。

案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工程

工程背景:(1)沙漠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大、风力大且频繁、

水资源缺口大、地形复杂、土壤盐碱化严重。(2)环境影响:沙漠化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态系统

破坏,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威胁西部生态安全。

主要措施:(1)生物治沙:种植胡杨、梭梭树、沙柳等耐旱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固定沙土,降低风速,阻

挡风沙,同时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2)工程固沙: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光伏铺设条件也达不

到要求的地方,以铺草方格、设高立式沙障等工程固沙方式为主,改变风沙流结构,使沙子在沙障附近堆

积。(3)光伏治沙:在水资源相对匮乏、远离绿洲的区域,主要采用光伏治沙模式,铺设光伏板可以有效

降低地表风速,防止沙丘移动,光伏板下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

面临的挑战:(1)自然条件限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土壤贫瘠、风沙活动频繁等恶劣的自然条件,给

植被的种植和生长带来很大困难,植物成活率低。(2)技术难题:如何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确

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制定有效的灌溉方案等都需要科学依据,同时还需解决工程固沙、光伏治沙中的技术

问题。(3)资金投入:工程建设和后续的维护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购买苗木、灌溉设备、建设

防护设施等方面的费用。

意义和影响:(1)自然环境方面:植被增加可促进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加,调节局部气候,减少干旱;降

低风速,减少热量传递,使气温日较差减小;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

于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促进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2)人文环境方面:减少风沙对基础设施的破

坏,保障交通、通信线路的正常运行;降低风沙对农业的侵蚀,减少农业经济损失,带动相关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㈤4

曲同―柘・—早币建橙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由断层陷落形成,后期分离出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近年来,青

海湖面积不断增大。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青海湖的主要补给方式为()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河流水

6.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湖水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量B.蒸发量C.地表径流D.人类活动

7.近年来青海湖流域()

A.流域面积增加B.固碳能力增强C.湿地面积缩小D.沿湖沙丘消失

3.青海湖变"胖"

我国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水体面积自2005年以来连续20年扩大,水位平均每年上涨近20厘米。目

前湖水面积已恢复至70年前水平。

2024年9月25日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650.08平方公里,同比增加0.6%。

20世纪50年代中期,青海湖水体面积保持在4600平方公里左右。此后,受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影

响,湖水面积逐步缩小。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缩小至4244.5平方公里。湖区植被盖度、珍稀濒危野生

动物数量也同步下降。

“历史上,青海湖水体面积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20年来的恢复性增长,与近年来西北地区降雨增

多、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有关,同时也是湖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积极成果。”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孙建青说。

卢可号轩壮连您:乂)M二

考向1: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连续16年回升的原因?

参考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草场减畜封育、生态植被人为修复;2.全球气候变暖,青海湖西北部的高山冰

川融水也导致入湖径流量的增加。3.实施大面积退耕还草以来,环湖地区植被有了明显恢复,有效减少了地

表径流量损耗,抑制了沙漠化在青海湖流域蔓延;4.降水量的不断增加,形成河流径流量的大幅增加,大部

分转为地表径流汇入青海湖。

考向3:分析青海湖面积扩大对当地带来的生态影响?

参考答案:蒸发量增大,气候趋于湿润;植被覆盖率升高;减弱了荒漠化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

样性。

考向3:指出青海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为青海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问题: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冬季寒冷,旅游活动受季节的限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地区

接待能力较差;本地客源少,市场距离远;旅游活动内容较单调;交通运输不便等,建议:完善基础设施;

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加强旅游管理等。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在南极洲冰盖边缘地区,冰面湖面积和数量变化较大。在巨厚且坚硬的

冰盖底部,受冰盖压力、地热和火山等影响,部分冰融化成水,这些水在冰层和基岩之间低洼处形成冰下

湖。冰下湖长期被冰盖所覆盖,具有高压、低温、低营养和黑暗环境特点,提供了独特的生物进化等演变

信息。科学钻探是获取冰下湖实物样品的唯一手段。下图为冰湖示意图。

(1)分别指出形成冰面湖和冰下湖的能量来源。

(2)分析冰面湖和南极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开展冰下湖钻探工作的地理意义。

4.南极冰下湖

神秘遥远的冰雪大陆南极洲,覆盖着平均厚度超过2400米的冰盖,下面隐藏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形

态各异的冰下湖。我国科学家利用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在东南极冰盖下新发现了46个冰下湖。

南极冰下湖通常位于数千米厚的冰层之下,具有高压、低温、黑暗、寡营养等极端环境特征,具有极

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包含丰富的冰盖历史和气候变化信息。越过接地线、进入冰架下空腔的湖水,还可能

改变冰架-海洋相互作用,进而引发海洋环流变异。因此,开展南极冰下湖研究对于冰盖动力学、沉积过程

和冰下地球化学环境以及生命演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国庆期间,哀牢山出现旅游热潮,但因其复杂的环境,官方紧急呼吁:哀牢山深处较为“凶险”,

游客不可随意深入。哀牢山(位置见图)形成于中生代造山运动时期,该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高大

山脉与幽深峡谷相间的地貌。哀牢山植被茂盛,类型多样,是众多珍稀生物的家园。大雾是哀牢山的常客,

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哀牢山也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种植区,天然橡胶树的生长需要高温、多雨和静风

的条件,越冬时低温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目前,当地正规划对哀牢山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1000103°

◎城市

A河流

A山峰及海拔/m

3166

(1)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微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天气现象。其产生与自然环境中的多

种因素有关。从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被覆盖、降雨量、人为干扰中,选取三个方面,简析哀牢山多雾

的原因。

(2)简述气候对哀牢山地区橡胶种植的影响。

(3)分析哀牢山成为游客“禁区”的主要原因。

(4)请为哀牢山开发旅游服务提出合理的建议。

地理位置

哀牢山,横亘在云南中部,呈西北—东南走向,是横断山地纵谷区与云贵高原的地理分界线,山脉全

长约为500千米,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九座,最高峰海拔约为3166米。

复杂的地形

哀牢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绵延数百公里的群山,由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和俯冲而产生的,

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到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了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

这里地势险要,沟谷交错,山体高度差异显著,地形复杂程度高。

此外,受红河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的控制,地震活跃,且东坡的相对高差大、坡度陡,山体破碎,降水量多

且强度大,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多变的气候

复杂的地形塑造了这里独特的气候,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

温带、寒温带气候,山脚可能是炎热的雨林气候,而山顶气候寒冷,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分布。并且

西北-东南走向的哀牢山,还是孟加拉湾水汽向东北内陆进发的必经之路,同时青藏高原高耸,阻挡并增强

了太平洋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加上微地貌相对封闭,以及地表发达的水系和原始森林覆盖,让哀牢山容

易郁结水汽,降雨频繁;湿度大,常年云雾弥漫,也使山中天气变化迅速,可能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暴雨、

暴雪、冰雹等恶劣天气。

哀牢山立体气候示意图

(以保护区腹地为例)

数据来源:《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充》才匕温带■

中温带■

南温带

匕亚热带

宾牢山以西宾牢山以东

地道J式物

此外,受地形影响,山体的东西两侧在水汽、热量条件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哀牢山的同一海拔年降水量西坡大于东坡。且山体西侧的夜雨比重大。这是因为哀牢山西侧为横断山地纵

谷,夜晚山顶降温快,冷空气下沉至谷底,将谷底的暖空气抬升至一定高度,遇冷凝结形成夜雨。而东侧

面朝平坦的云贵高原,夜雨比重较小。

热量方面,因为东北坡为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获得的热量较多,

加上气流下沉增温(受焚风效应影响),因此相同高度东北坡热量条件优于西侧。

发达的水系

充足的降水在哀牢山地区汇集,形成了众多的河流、瀑布和溪流等,其中,主要河流有南恩河、棉花

河等,都属于沅江水系,这些河流为哀牢山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也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

和繁衍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

繁多的植物种类

哀牢山拥有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这是哀牢山最重要的森林类型。

除了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的升高,还有温性针叶林、亚高山草甸等植被类型分布。

这里简直就是植物的天堂,不仅有高大乔木参天、低矮灌木遮地、苔野蕨草遍附树枝,还有藤萝枝蔓

随处缠绕攀爬,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和“大自然的博物馆”。

智慧农耕

其实,哀牢山在“天生野性、生人勿进”的面貌之外,并不是只有无人密林,它是与人类共生的,并

已经延续数千年之久。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受到哀牢山山体的阻挡,在迎风坡遭遇山顶高寒区,遇冷凝结,形成了壮

观的云海。而它形成的丰沛降水,则为当地农业带来了独特的机遇。

在哀牢山南段,世代生活着勤劳的哈尼族人。他们的先祖在这里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延续了1300多年之

久。

哈尼梯田的核心元阳梯田,以19万亩的巨大面积,铺陈在海拔3166米的哀牢山上。哈尼人将哀牢山

变成了梯田的家,也在这里就地取材、建造房屋。山顶是森林,山颈是村寨,山腰是梯田,山脚是河谷,

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生不息。

考向1:哀牢山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

(1)距经济发达地区远,市场距离远;(2)地处偏僻,交通通达度差;(3)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

接待能力不足等。

考向2:哀牢山被困人员实施救援难度大的原因?

(1)哀牢山区自然环境复杂(地势陡峭、植被茂密、多大雾、多瘴气、自然灾害多发等),搜寻难度大;

(2)山路崎岖,交通不便;(3)海拔高,气温低,人体易失温;(4)通讯不畅;救援物资难以保障等。

考向3:哀牢山东坡山麓地带物种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

(1)西南季风翻过哀牢山在东坡下沉,形成焚风效应,增温减湿,气候干旱,植物种类减少;(2)山麓

河谷地带多开辟为农田,建筑用地增多,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植被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向4:哀牢山东侧多干热河谷的原因?

(1)东部的横断山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2)河谷深切,谷地内海拔较低,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

(3)受高大山脉阻挡,冬季受寒冷气流影响小;(4)河谷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焚风效应明显,降水稀少;

(5)植被稀疏,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加剧干热状况。

考向5:云南北部森林火险等级很高的原因?

该地区多很深的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

流下沉增温),气温高;纬度低,气温高;

考向6:什么是焚风效应?

焚风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

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一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考向7:哀牢山东坡山麓地带物种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

(1)西南季风翻过哀牢山在东坡下沉,形成焚风效应,增温减湿,气候干旱,植物种类减少;(2)山麓

河谷地带多开辟为农田,建筑用地增多,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植被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向8:在高原地区发展夏秋蔬菜产业(高原夏菜)的优势?

(1)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品质优;(2)夏季高原气温不是特别高,有利于蔬菜生长;(3)

蔬菜成熟季节和其他地区错开,有利于错峰上市,利润高。

㈤4

曲网招折•解里币逢橙

近年来,印尼政府决定将首都从历史悠久的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的新城努山塔拉,旨在缓解雅加

达的城市压力,推动国家均衡发展。新首都努山塔拉位于印尼的地理中心,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发

展潜力巨大。完成下面小题。

1000110°120°130°140°

图例

山峰、山峰海拔/m

ZZ/O

&嬴s火山、火山海拔/m

——板块边界

---国界

©雅加达

◎努山塔拉

。城市

10.相比雅加达,努山塔拉作为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地区经济更发达B.基础设施更完善C.地质灾害风险低D.气候更温暖湿润

11.印尼迁都后,有利于()

①促进区域均衡发展②促进资源开发利用③解决城市发展压力④完善国家基础设施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6.印尼迁都战略

印度尼西亚国会2024年11月19日通过法案,正式取消雅加达作为首都的地位并将其设为特区,印尼

首都将迁至努山塔拉。该法案需印尼总统签署后生效。新首都目前正在建设中,印尼政府公务员计划于2025

年初开始搬迁至新首都。印尼内政部长卡纳维安表示,雅加达将经历从首都角色向特区新地位的转变。雅

加达仍将是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并保持其战略吸引力和在国家活动中的突出地位。

其实印尼早已在2019年宣布在加里曼丹岛东南部建设新的首都,2022年初正式将其定名为“努桑塔拉

(Nusantara,又译努山塔拉,印尼语字面意思为“(外侧)群岛“)”。

印尼为什么要迁都?

(1)雅加达的城市问题:雅加达作为政治、金融、贸易、服务和教育中心,人口密集,常住人口超过千万,

面临严重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内涝、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雅加达的可持续发展。

(2)自然灾害: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频发,地面沉降严重,这

些问题对城市的安全构成威胁。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雅加达部分地区会被海水淹没;

(4)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印尼希望通过迁都来推动国家平衡发展,减少对爪哇岛的依赖。迁都至东加里曼

丹省的努山塔拉,可以带动印尼东部地区的发展,形成更均衡的经济格局。将首都从爪哇岛迁移到更靠近

地理版图中心的位置,也有利于辐射影响力。

(5)提升海洋经济潜力:努山塔拉所处位置扼守望加锡海峡重要航道,在海洋经济时代,这里具有巨大的

发展潜力。新首都的建设可以围绕海洋贸易打造全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印尼在国际海事领域的竞争力。

考向1:火山活动对农业的影响?

参考答案:不利影响:火山灰阻挡太阳光到达地面,影响光合作用;因为火山活动形成的酸雨导致影响农

作物生长;有利影响:火山灰很肥沃,能增加土壤肥力。

考向2:印度尼西亚多火山的原因?

参考答案: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考向3:印度尼西亚有“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的原因?

参考答案:(1)地处板块交汇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2)断裂发育,岩体破碎;(3)多山

地丘陵,地形起伏大;(4)降水丰富,多暴雨;(5)人类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矿、堆积,容易引发

滑坡和泥石流。

考向4:爪哇岛利用丰富的火山资源发展的主要产业活动?

参考答案:(1)利用火山灰发育的肥沃土壤,发展种植业;(2)利用火山地貌、地热资源,发展旅游业;

(3)利用岩浆岩提供的建筑材料,发展建筑业;(4)利用岩浆活动形成的金属矿,发展矿业。

㈤4

曲网招折•解早币建橙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借助高精度的三维地理信息,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

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上海''低空经济”发展至今,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创新行业占全

国比例50%。下图为某物品利用低空飞行器投放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目前上海市区低空经济最适合的应用场景是()

A.气象监测B.快递物流C.短途客运D.农产品运输

13.为低空经济提供高精度三维地理信息的主要技术是()

①地理信息系统②遥感信息技术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低空经济

《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中规定,低空指距离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

的空域。但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实际需要,可以延伸至3000米。

低空经济,指依托低空空域而发展的各种产业。

低空经济所包含的产业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能相互关联,从而形成了低空经济产业链。

2024年2月27日,全球首条低空航线在深圳首飞,一架2吨重,载重400公斤的纯电eVTOL五座飞

行器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抵达珠海九州湾码头,耗时仅仅20来分钟。

上海:原材料及寄部件中游:低空妊济核心部分产业融合

CAxEDA摄像机传■器低室疑济♦物流

PtM其他

1低空睡济♦农业

合畲

18低

TIV9M・“以产

时题・打,合M科低空经济♦涓防

・卡■控品,系缓监校

面抵空鲤济♦应急

电机系傲摞处理配畸M块

%・M1»酬助&冬指舞系统

上游一一原料和零件

包括负责原材料和零部件研发、制造和供应的产业,如芯片、电池等的研发和制造。

中游一一核心产业

从事无人机、直升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行汽车等航空器、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也包

括与配套产品、基础设施、保障服务相关的产业,如通用机场建设、人员培训、维修保养、燃料供应、地

勤服务等。

下游一一“低空经济+”

主要指向应用层面,包括低空物流、农业生产、观光游览、空中巡查、医疗救护、短距通勤等相关产业。

发展“低空经济”的意义

①经济:增添经济增长动力

低空经济涉及装备制造、航空、旅游、物流等多个领域,其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

机会。低空经济涵盖的产业大多是附加值很高的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就可以促进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不同区域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这可以

加强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②集约利用空间资源:利用航空交通工具可以有效弥补地面空间的不足,充分利用垂直空间,打造

立体化的交通格局。

③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利用航空运输快速和安全的特性,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效率,优化稳定性和安全性。

空中交通运输方式不仅节省时间,还能够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由电池、电机驱动

的飞行器,还可以代替价格高昂的燃油,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环境:④优化区域环境形象:低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与航空旅游、通用航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

进人们绿色出行,缓解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改善生活环境。伴随低空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会

推动城市规划中更多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停机坪周围的绿地公园等。

利用航空交通工具提供服务,可以打造智能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形象,间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低空经济”发展措施

①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科技、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加强政策引领,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安全

监测预警、应急等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低空经济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准入标准,

促进行业良性发展,防止乱象出现。

②完善产业体系:加强起降点、航线、物联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打造和

各种服务业结合的新产业,如“空中出租车”、航空运动体验等。

③促成多方协同:依托经济区和城市群,利用各自优势,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与“工

业集聚”一样,可以降低运作成本、共享基础设施、促进交流合作、获得规模效益。政府、企业、高校要

强强联手,加强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训,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还要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低空经济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

④加强宣传普及

可以通过书籍、讲座、广告、展览、宣传视频等形式,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向大众宣传普

及低空经济,提高低空经济的知名度,扩大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潜能。

⑤服务绿色发展

加强低空经济与绿色能源的融合,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将其与“双

碳”等绿色发展目标相结合。

鼓励低空经济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向公众普及低空经济对绿色发展的贡献,从而支持低空

经济的发展。

低空飞行目前还难以大面积推广的原因是?

(1)安全要求高,在大城市飞行,必须保证安全;

(2)目前刚起步,技术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测试等;

(3)飞行器等成本高,维护成本高。

从产业角度看,我国能率先开发低空飞行经济的原因?

(1)我国的无人机技术、新能源等技术先进,技术成熟;

(2)相关产业链完整,能形成规模优势,能降低成本;

(3)我国政策支持;

(4)我国人口众多,对低空飞行需求大。

0

钱凯港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是天然深水港,可停靠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工程预计于2024年年底

竣工,建成后将成为拉美地区太平洋枢纽门户。为改善港区交通,当地规划建设钱凯港隧道,由中国企业

承建。左图示意钱凯港的位置,右图示意钱凯港隧道选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7.5°W77°W

.......1.1..5.°.S

12°S路

太平洋工

..•••,

14.钱凯港隧道施工需要克服的困难包括()

①气候湿热②地质复杂③建材变形④海水腐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钱凯港隧道东出入口选址泛美公路以东,主要考虑的是()

①降低隧道坡度②延长隧道长度③扩大经济腹地④提升运输能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推测中国积极参与钱凯港建设,长远目的是基于()

A.生态安全B.国土安全C.粮食安全D.资源安全

⑻5

「知迫田丽•杳漏讣赳“

8.钱凯港开港

2024年11月14日晚,秘鲁钱凯港正式开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利马总统府以

视频方式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

作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钱凯港项目一期工程始建于2021年,包括4个码头泊位。建成

后将成为南美洲太平洋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助力拉美地区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并成为中秘

友好经贸往来新的连接点和沟通桥梁。这是一件造福中国和秘鲁两国人民的大好事,也是促进两国发展乃

至南美以及全世界繁荣的大好事。

钱凯港(Chancay),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80公里的钱凯湾内,地处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属天然深水良

港。

地理位置的战略性定位

南太平洋关键节点:跨太平洋贸易走廊枢纽:紧邻巴拿马运河南翼,可有效连接亚洲-南美-北美西海岸航线,

缩短中国与南美东海岸(如巴西)的绕行距离约30%,形成环太平洋物流闭环。

资源运输通道优化:秘鲁铜矿储量占全球10%(2023年USGS数据),钱凯港可直接对接安第斯山脉矿产

带,降低中国铜精矿进口的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相比传统智利港口路径缩短5-7天)。

地缘支点效应:作为中资控股港口(中远海运持股60%),钱凯港填补了中国在南太平洋西岸的“港口空

白带”,与东非吉布提港、东南亚瓜达尔港形成地理呼应,强化中国对全球海运网络的“多中心控制力”。

钱凯港(英文全称:chancay)

港口代码:PECHA

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80公里

的钱凯湾内,背靠南美大陆,面朝

太平洋,是天然深水港,地理优势

显著,是秘鲁港口中的秘鲁最大的

海港,首都利马的出海门户,距利

马国际机场约13千米。

HIPPIN需

二E

钱凯港的建成将大幅缩短秘鲁到中国的海运时间,

从35-40天缩短至约23天

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

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

钱凯港定位是成为既有路线

瓜亚基尔港

“南美通向亚洲的门户”,

将为南美国家提供

一条通往亚洲市场的便捷通道。

对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而言,

钱凯港的建成将使他们的贸易路线更加多元化,

减少对传统航线的依赖,

提升贸易效率。

常规路线

Billings

Minneapolis

Denver

被称为

“世界最长公路”的泛美公路,

钱凯港通过隧道与泛美公路相连,

仃助r秘的构建从沿海到内陆、

从秘鲁到拉美和加勒比其他国家的

立体、多元、高效互:联汇通格局,

打造以钱凯港为起点的“新时代的卬加古道”,

带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整体发展和三体化建设,

加强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补,

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AlaskaHighway

Antofagast;

UnofficialRoute

考向1:分析秘鲁在钱凯地区建设港口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①位于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港口条件优越;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