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学一个单词该如何学.doc_第1页
如果只学一个单词该如何学.doc_第2页
如果只学一个单词该如何学.doc_第3页
如果只学一个单词该如何学.doc_第4页
如果只学一个单词该如何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果只学一个单词该如何学?实际上这和一下子学多个单词时的用脑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只要把“所有其他单词”用“同一个单词”代替就可以了!就相当于不断地学“同一个单词”。而且也是在大脑之中把握好“趋势”和“节奏”就可以了,不断快速地激发,停止,转移,激发,停止,转移。但都是转移到同一个单词上去。先体会第一遍“最小脑冲击量”,接着转移,重新开始,体会第二遍。每一次“最小脑冲击量”训练都应瞬间完成。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好相应的节奏,做到有“节奏”地做好每一次的“最小脑冲击量”训练。如果你学一个单词,且只训练一次怎么办?记住,在大脑之中“一激发就立刻停止”,激发要够快,停止要迅速!感受一下那一瞬间的“最小脑冲击量”即可,然后将大脑的思维转移到其他的内容上去!任何的内容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在大脑之中将单词相对应的“本质意义”展开!即大脑的思维只要想到“本质意义”开始的一丁丁点的瞬间即可!并且在一瞬间就要完成!换句话说就是,“最小脑冲击量”训练法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大脑养成这种习惯:在看完单词的拼写或听完单词的读音后,大脑检索和联系单词相对应的“本质意义”时,它所需做的最大任务量就是“最小脑冲击量”的那一丁点内容而已!千万不能多,多干了就等于“干坏事”如果我说了这么仔细,还不明白的人,可以反复多次体地会你听汉语的感觉。例如,“我在公园里看到了很多的动物,有猴子,大象,海马,老虎。”你在听汉语的每一字的时候,你的大脑有对每一字相对应的“本质意义”展开吗?没有吧!但你的大脑为什么能理解这一句话的意义呢?你只要理解“最小脑冲击量”的相关情况就全都明白了!在这一过程之中,大脑在听到每一个字的声音后实际上已经执行了“由声音联想到意义”的任务,但对每一字相对应的“本质意义”都没有展开,只做了它所需要做的最大任务量“最小脑冲击量”的那一丁点内容!再次强调一次,“最小脑冲击量”训练法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大脑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以“最小脑冲击量”方式来检索与使用单词意义的习惯!请迅速思考这个问题:你认识的动物有哪些?在大脑之中依次把相应具体的名字说出来。连续完整做三遍。第一遍非常慢地进行,第二遍要快些,第三遍最快速地进行。请问,你的大脑在想到这些动物的名字以前,是不是先是想到了“动物的具体形象”?在你快速说出这些具体的名字时,“动物的具体形象”还在你的大脑之中出现吗?如果没有出现,为什么你的大脑会想到这些动物?详细多次体会。依照此方法继续体验你的大脑,去思考下面问题。你认识的植物有哪些?你认识的人有哪些?你见过的河流有哪些?你从小到大吃过了哪些菜?你体会到“最小脑冲击量”了吗?如果没有,每天按照我所说的方法做一次上面的这些体念。另外,没事的时候再来这个贴子看多几遍,再想想。一直到你体会到“最小脑冲击量”,搞清楚“最小脑冲击量”训练法为止。外,动词还有其他几种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而很多名词也有单复数。这些也可以在“最小脑冲击量”中体现吗?是的,这是可以做到的!你只要在“最小脑冲击量”的训练之中加入相应的“思维”即可。这时候,这些由基本形式变化而来的变化式所对应的“大脑思维”跟基本形式所对应的“大脑思维”相比,前者显得更像是一种“复合型大脑思维”,所对应的是“复合型最小脑冲击量”。这些变化形式的“大脑思维”是多重的,注意力上有多个“重点”。例如,“WASH”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为“WASHES”,那么“WASHES”所对应的“复合型大脑思维”是“WASH”的“大脑思维”加上“ES”的“大脑思维”(第三人称单数所对应的“大脑思维”)。“复合型最小脑冲击量”的道理也是一样的。2011-05-1401:05:00可能有人会问:“大脑思维”变复杂了,那么相应大脑的反应时间会不会随着它们复杂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呢?反应时间是增加了,但不会增加多少。一方面,随着思维复杂度的增加,大脑之中积极参与大脑思维活动的“临时活跃细胞”的数量也会急剧增加(相当于可用兵力大大增加了)。另一方面,对于对那些熟悉的“复合型大脑思维”,大脑会使用“意义团”思维方式。例如,“in the morning”这个“单词团”所对应的“最小脑冲击量”跟“morning”所对应的“最小脑冲击量”大小基本一样,因为“in the morning”这个“单词团”太常用了,大脑就把它当作一个单词似的看待了。(这里顺便提下,常用的“单词团”跟单词一样也有“最小脑冲击量”,例如“as soon as possible”。)2011-05-1401:06:58总之,学语言重在学“思维”,无论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和第三人称单数,还是名词的单复数,又或者是其他任何单词的任何形式,对应的都是相应的一种“通用的思维”。这些“思维”一定要多多理解和体会。只要理解多和体会多,大脑自然就会在“潜意识”之中对这些“思维”熟练。学习时训练的是“思维”,熟练后,在使用时,大脑自然就会通过运用这些“思维”把相应的英语说出来。因此学会时一定要多训练“思维”,为使用英语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为“用”而“学”,而不是为“学”而“学”。2011-05-1401:09:32如果你留意我所举的例子,你会发现,我所举的例子都是极为普通平常的。那么这样会有学习效果吗?当然有。我们在学习时很容易忽略了这一个重点:我们的大脑是“智能”的,它的变通能力与灵活运用能力十分强。我们得好好地利用大脑的这些能力。如果你让大脑理解和体会一个具体的使用例子,那么大脑它很容易就能在相类似的例子中运用自如。例如你在学“HAPPY 快乐的” 时,举的学习例子是“考试得第一”,你以为大脑就不会在“我很幸运地坐到末班车”这个例子中联想到“快乐”吗?!如果我们的大脑没有极好的变通能力与灵活运用能力,那么我们可能什么语言也学不会!包括母语!2011-05-1423:42:02某些网友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其中甚至也包括了我的一些个人情况。为了避免更多人产生误解,我现在再说些闲话。我将我的一些情况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写出来。些内容都是你自己写的吗?是的,这些内容完全是我自己百分之百的原创。如有类同,纯属巧合。这些内容可以免费拿来使用吗?我写出来的目的就是想与你们分享!2011-05-1423:44:04这些内容是你很久以前就写好的吗?不是。这全是我现在才抽空写的。我一般是下班后先在电脑上打好相应的内容,再一段一段地阅读检查并适当修改下,然后一段一段地发到天涯上去。2011-05-1423:45:36你为什么都是很深夜才发贴?因为我是个夜猫子,一般到半夜一点钟才睡觉。虽然是这样,但我一天也会有七个多小时的睡眠时间,因为我中午还有一个半(有时是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平时我下班后有看新闻了解时事的习惯,而且也要适当听下音乐看下电影。所以我一般很晚才抽时间更新一下贴子,而不是一下班就来努力发贴。目的就在于让这个贴子不会影响到我正常的生活习惯。2011-05-1423:47:27你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读书,去读个大学什么之类的?说你都不相信,我读书时就不把读书当回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爸妈都管不了。所以就这样了,早早出社会。2011-05-1423:48:28你是干什么工作的?生产技术工人。月收入多少?除掉吃住,还剩三千左右。多大年纪了?80后。结婚否?恋爱中。你有什么爱好?太多了。时事,体育,电影,音乐,读书,看报,聊天。有无QQ等联系方式?你我的缘分就在这个贴子或天涯某个地方,让我们彼此之间保持和珍惜这份神秘吧!2011-05-1423:49:32这个贴子里面有你的托吗?没有,他们都是好心帮我顶贴的。我的朋友中也没有谁知道我发这个贴子,所以他们也没有帮忙。你打算什么时候写完这个贴子?无法确定。因为我心中还有无数的东西想写。但我会把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先写。最好玩的,最有趣的,由于它们在英语学习中不是最重要最关键,所以被我留到最后慢慢写。2011-05-1423:50:39你写这个贴子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作个英语学习总结的记录。在这里先做个草稿,写完整些后,我打算学一下标题党,弄一个吸引人一点的贴子名字,然后转载到天涯的热门版块或其他的热门论坛上去。以便能给更多的人在英语学习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2011-05-1423:51:38你在这个贴子中有没有想要做什么广告或者最后诱使我们购买什么东西的企图?我没有任何从你们身上获利的企图。请相信我。如果你既对这个贴子感兴趣,但又害怕在不断跟进这个贴子的过程中会有“破财”的危险的话,那么请你早点远离这个贴子。要不你就在看这个贴子的时候,要加强防范,不断地在心中提醒自己:“楼主是个大坏蛋,想要骗我的钱花。我得提防着他一点,千万不能被他忽悠了!” 词。例如 ,“FOUR 四”,你就想象下相应的阿拉伯数字“4”即可。这里出了些问题,应改进一下。在小数目时,数词的学习法是:例如 ,“FOUR 四”,你就想象下相应的有四个苹果即可。而在大数目时,例如 ,“hundred 一百”,你就想象下相应的阿拉伯数字“100”即可。2011-05-1601:19:45另外,对于英语的语音问题我还会细讲。英语的语音问题比汉语的语音问题好解决得多。大脑很容易检索到英语的读音,而在同样条件下,大脑检索到汉语的读音则l困难不少。大家可以作个对比。用最快的速度分别朗读一篇汉语文章和一篇英语文章。你会发现对比十分强烈。你的大脑在用汉语快速朗读时太累了。不但快速不起来,并且十分难以流畅。因为大脑在检索汉语声音时又慢又费力。2011-05-1601:21:44英语本身就是拼音文字,跟汉语不同。在你对英语单词的“直接拼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你只有向大脑输入“单词拼写图像”,大脑就会在“潜意识”之中由单词拼写自动产生相应的拼写读音。因此即使你不开口说英语,只要你在阅读英语,在自然状态下,大脑之中“图像流”和“语音流”都是同时出现的。2011-05-1601:23:02再者,可能很多人不相信,英语的发音在你学习英语的初期训练熟练后,是很容易保留效果的,即使你相当长时间一点英语也不说。而且比汉语(即使是你说了很久的家乡方言)的发音轻松自然很多。2011-05-1601:24:46开始时我对这一个情况也觉得很奇怪,后面慢慢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原因。说英语时十分讲究“用气”,小腹应收紧些,气流的“压力中心”应在*部稍上的位置,喜欢唱歌的人更容易理解这一点。而所有的发音器官应彻底放松,肌肉的紧张度只有你说汉语时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这些你只要养成习惯就好了,很容易做到的。也就是说,说英语时“多用气,少在嘴巴上用力”。而在说汉语时“则少用气,多在嘴巴上用力”。一定要找好这种感觉。2011-05-1601:31:34今晚真是太高兴了!今年欧洲歌唱大赛的冠军歌曲居然被我猜中了!不过现在也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2011-05-1700:44:14明晚开始讲新内容,我的“两个猜想”脑信息点“共振”原理和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原理。2011-05-1800:17:57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感受下欧洲各国人的口音。2011年欧洲歌唱大赛总决赛。(世界最大的电视秀节目。别以为都是民歌,其实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的流行通俗歌曲)Eurovision 2011 Final (A)/programs/view/eXyjAIgv21s/Eurovision 2011 Final (B)/programs/view/h0cw2hbuPsM/2011-05-1900:47:27我的“两个猜想”脑信息点“共振”原理和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原理。我已经写了部分相关的内容。为了避免大家可能的“不明不白”,所以要等到明晚这些内容被基本写完后,我再贴到这里来。这些内容比“最小脑冲击量”容易明白很多,而且也相当实用。明白了这两个“原理”后,你将会明白很多传统学习方法上的巨大误区。的“两个猜想”脑信息点“共振”原理和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原理。这些内容你可能不会相信,但你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它们的存在。由于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讲得简单些。2011-05-2000:38:06我们往大脑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之中是怎么样储存起来的呢?这一直是一个迷。在不同的时间里输入的同一个元素(例如“AND”)在大脑之中会不会在大脑同一地方储存起来呢?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果同一元素是在大脑之中。(此处省略一万字)。由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过程相当之复杂,存在的可能性非常之多,因此暂时不写了。中间的相应的很多结论也只能从效果和表现上反向去证明,无法直接证明。因此我的探讨结果只能是“猜想”。而且我也难以去说服你们去相信这些“猜想”。但不管我的“猜想”事实上是对是错(我自己相信是对的),我还是要把其中的两个“猜想”简单地说出来,以引起更多人的思考。2011-05-2000:40:48为了把问题简单化,我们对大脑的功能区没有详细划分。我们对大脑输入的信息是以信息点的状态在大脑之中储存。即在某一时刻我们对大脑输入的某一信息是由大脑之中某一特定位置附近的极少数量细胞来完成储存工作的。而这里面的“某一特定位置附近的极少数量细胞”就是相对应的“在某一时刻我们对大脑输入的某一信息”的“脑信息点”。2011-05-2000:43:32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大脑中所有的细胞的任务是多重的。同样,“某一特定位置附近的极少数量细胞”之中的任何脑细胞的任务也是多重的。但从整体上看,这“某一特定位置附近的极少数量细胞”的共同性却是都是为了完成“在某一时刻我们对大脑输入的某一信息”的储存工作。当然,它们也同时参与着其他的某些信息的储存工作。所以,“脑信息点”是相对独立的,但也是相互不同程度地交叉重叠的。2011-05-2000:46:26简单来说吧,大脑里的某一个细胞就像是地球上的某一个人一样,他的任务是多重的。是某一团体的工作者,但也是其他某一团体的工作者。这里的“一个人”对应着某一个脑细胞,“某一团体”就对应着我所说的“脑信息点”,而地球则对应着“整个大脑”。某一个脑细胞所扮演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这里面之中,有一个是它的主要角色。某一“脑信息点”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这里面之中有一个任务是它的主要任务,那就是积极参与“在某一时刻我们对大脑输入的某一信息”的储存工作。2011-05-2000:51:40对于大脑如何放置“脑信息点”的问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两点。第一点,从某一局部的“脑信息点”群上看,大脑对“输入的信息”是以“输入信息时的时间先后”为主要参考基础来将“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之中进行“在储存位置上相对有顺序地放置”的。而不是以“输入的信息”本身来作主要参考基础。第二点,虽然从某一局部上看,大脑对“脑信息点”的储存放置是“相对有顺序的”,但从整体上看,无数的局部“脑信息点”群在大脑之中却是被随机放置的。这主要是由大脑活动的分段式不规则性引起的。例如,大脑情绪的多样化:一会兴奋些,一会又低落些;一会紧张些,一会放松些。大脑“工作任务”的多样化:这几个小时是努力工作,下几个小时却是在睡眠。为了更好地说明“脑信息点”的特点,现在我们看一些具体的例子。例如,你这一分钟学的单词“AND”与下一分钟学的单词“AND”。虽然都是同一信息单词“AND”,但由于它们被输入的时间不同(一前一后),对大脑来说,这是两个不同位置上的单词“AND”的“脑信息点”,但它们的位置是“一前一后”紧挨在一起。也正是这样,这两个“AND”的“脑信息点”比单个“AND”的“脑信息点”的“能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大脑更加容易捡索到单词“AND”。2011-05-2000:55:26同样,你也可以连续将单词“AND”学上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由于单词“AND”的“脑信息点”在数量上大大增加了,单词“AND”在大脑中的“能量”也将大大增强。大脑也将更加容易地捡索到单词“AND”。这就是在传统上我们学习时使用的“连续重复学习法”具有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为什么一个字在被你连续学了几十遍后,你的大脑对这个字就会觉得熟悉了很多呢?道理就在这里。这个字的“脑信息点”在数量上大大增加了!这个字在大脑中的“能量”大大增强,大脑也更加容易地捡索到这个字。所以你的大脑对这个字也就觉得熟悉很多了!2011-05-2000:56:55也就是说,随着某个信息(例如某个字)的“脑信息点”在数量上的大大增加,大脑检索到这个“某个信息”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因为大脑与这个“某个信息”的联系点和联系路线大大地增加了(大家可以自己画个图直观一点地看一下)!这跟你去找工作在道理上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你去劳务市场容易找到工作呢?那就是因为劳务市场里的“信息点”太多了。2011-05-2000:59:22这里面说到了大脑建立“强制性紧密联系”的问题。其实这里利用到了大脑在潜意识之中对“脑信息点”的处理习惯。那就是:对于在相邻或相近时间内被先后输入大脑的两个或少数信息,大脑在建立它们各自相对应的“脑信息点”时,在潜意识之中会在这些“脑信息点”之间建立“默认的”“相互关联”。大脑在在潜意识之中会默认它们是有着“重要联系”的“脑信息点”群。信息元素的数量越多,大脑在各信息要素之间建立的“重要联系”也就越弱。2011-05-2001:01:28请注意大脑建立“强制性紧密联系”的基础:“两个或少数的信息”是在“相邻或相近时间内被先后输入大脑”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将单词的形,音,义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时”学的根本原因。目的就在于让大脑在单词的形,音,义三者之间建立“强制性紧密联系”。试想一下,我今天仅仅学一下“AND”的形(拼写),后天又单单学一下“AND”的发音,大后来又孤零零地学一下“AND”的意义。我的大脑能在“AND”的形,音,义三者之间建立“强制性紧密联系”吗?我能学得会并且灵活运用这个单词“AND”吗?2011-05-2001:02:49从上面的探讨来看,传统上我们学习时使用的“连续重复学习法”似乎还是十分不错的。但不要忘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你知道了脑信息点“共振”原理和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原理的话,那你就会知道,建立在这两大原理基础上的很多其他的学习方法的效果会好得非常多!第一个“猜想”脑信息点“共振”原理什么是脑信息点“共振”原理?这就是指大脑之中同一个信息元素的两个或多个“脑信息点”之间会发生“共振”现象,使得这些“脑信息点”的“能量”都同时大增,使大脑更加容易地检索到它们。一个信息元素的“脑信息点”越多,这些“脑信息点”在大脑之中的储存位置越全方位均衡的话,“共振”的效果就越明显越强烈。大家不理解的话,可以参考下物理学上的“共振”现象。2011-05-2001:07:47简单来说就是同一个信息元素的这些“脑信息点”在不同“距离上”的不同“位置”上“互相呼应”,使得这个信息元素在大脑之中的“能量”大增,大脑更加容易地检索到这个信息元素。这就像“小明是小偷”这一句话在这条街能听到,在其他很多条街上也能听到,结果使得“小明是小偷”这一句话的“能量”大增的道理十分相似。传统上我们学习时使用“连续重复学习法”时,同一个信息元素的这些“脑信息点”也有“共振”现象,但由于这些“脑信息点”在大脑之中的储存位置不够全方位均衡,所以“共振”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不是很有利于大脑的检索“工作”,所以学习效果不是很好。2011-05-2001:09:14第二个“猜想”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原理什么是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原理?这就是指在广泛应用脑信息点“共振”原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在微观上,可以指某一个具体的信息元素的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如单词“MONEY”的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在宏观上,可以指某一大类信息元素的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如你的英语的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2011-05-2001:11:32如何才能让大你的大脑在任何的一个思维入口处都能随时检索到任何的一个信息元素?例如某一个单词。这跟CNN能快速报道在全球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的道理很相似。CNN的记者数量也极为有限,是不是要在全球合理分布才能做到这样呢?这些记者能不能全都呆在一个地区吗?明晚再继续分析。大家可以想一下GPS全球定位系统,美国中情局,CNN,BBC,UPS等等它们的运作模式。2011-05-2100:17:13怎样才能让你的大脑在任意的一个思维入口处都可以轻松地检索到任何的一个已经在你大脑之中储存起来的信息元素?面对这一个问题,我们首先看一下我们可以采取哪些什么方式来调控效果。第一种方式,调控单个脑信息点规模的大小。大脑的思维在一个信息元素上的“工作”时间越长,这一个信息元素所对应的脑信息点的规模就会越大。反之亦然。2011-05-2100:18:51第二种方式,调控单个脑信息点的“能量”强度的高低。大脑的思维在一个信息元素上“工作”时投入的程度越深(即大脑的注意力越集中),这一个信息元素所对应的脑信息点的“能量”强度就会越高。反之亦然。2011-05-2100:19:52第三种方式,调控脑信息点的数量。一个信息元素相对应的脑信息点数量越多,这些脑信息点的“共振”效果越倾向于强烈,这一个信息元素的“能量”就会越高,大脑就会更加容易捡索到它。反之亦然。第四种方式,调控脑信息点的储存位置的排列方式(也即是调控“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的构造方式)。一个信息元素相对应的众多脑信息点在大脑之中的储存位置的排列方式越是“合理”的话(什么叫作排列方式的“合理”?后面将有很多的分析),这些脑信息点的“共振”效果就会越倾向于强烈,“共振”效果的影响范围也就越大(这里的“共振”效果的影响范围也可以叫做该信息元素的“能量辐*范围”)。这就相当于这一个信息元素的“能量”被大大提高,它的“能量辐*范围”被极为高效地扩大了。而正是由于这样,该元素更加容易被大脑感受到,检索到。反之亦然。2011-05-2100:24:36这四种调控方式也可以整体地运用到某些大类的所有信息元素上去(例如英语),原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将以上的这四种调控方式由前到后依次分别称为A方式,B方式,C方式和D方式。从这四种调控方式入手,我们就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你想要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就应先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方法,然后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即可。2011-05-2100:26:44例如本人是一个懒虫,想花最少的时间学好英语,那我就得先设计好“最高效”的“懒虫”英语学习方法后,再大规模的展开实际的学习行动即可。当时我心中的目标是“用四年的业余时间来学好英语”。首先说一下我当时心中的“学好英语”是要把英语学到怎么样的一种程度吧。要基本达到我的汉语一样的水平!也就是说要让英语在短时间内基本上达到母语级水平!并且还不能花太多的学习时间!有没有这种可能?2011-05-2100:27:54刚开始实际上我也是没有抱着多大的希望的。看一下别人的方法,没有一个方法是有可能做到的。所有的传统方法都早已被无数的人验证过了。效果普遍是很不理想,而且相当费时费精力。于是我唯一的指望就是自己能创造一套高效的系统英语学习方法。成败就在于此一搏。2011-05-2100:30:35为了一套英语学习方法花上两年多时间去探讨,有哪个英语学习者愿意做呢?还好,高效的系统英语学习方法最终还是被我找到了。此后只用了不到两年的业余时间,我就基本达到了我当初想要的结果。我当时的做法是:先认真探讨英语,分析英语,而不是一开始就先详细学习英语。我的学习过程的路线是先宏观再微观,然后是宏观微观交替。这跟很多人的做法刚好相反。我找英语学习方法的过程是“很麻烦”,但学习和应用过程却是“很不麻烦”。2011-05-2100:35:23而绝大多数的人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已经找到了他认为是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多听说读写,多多练习。其实这种做法的过程往往是这样:开始得很简单,中间的学习过程复杂而漫长,最后的结果往往又是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会英语,无法使用英语,然后不得不跟英语说“再见”。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英语学习方法的问题。要想办法“巧学”,而不要一味地想着用“苦劲”地去学习英语。怎么重视?就是从重视这四种调控方式开始,并且设计出相应的高效学习方法。2011-05-2301:18:40刚才看了一下一些人的学习方法,感慨很深。一句话,传统方法害死人!特别是“背诵”和“记忆”这四个字害死太多人了!从这四个字入手的人基本上注定了长时间都很难学得好英语!说什么英语要学一辈子才能学得好,简直一点道理都没有。2011-05-2301:19:56提醒各位:再贴所提供的学习方法重在系统地学习英语,并且追求是长期的,稳定的,整体性的学习效果。就拿学英语单词为例,你是同步学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单词。而这么多单词你是同步熟悉的。也即是说前一个月的时间里(用业余时间学习,每天一两个小时),在你学了一段时间后,你可能对其中绝大多数的单词都还是觉得不够熟悉。这时你可能会误认为此方法无效,认为还不如传统的死记硬背。2011-05-2301:20:41但不要忘记了,你是在同时学大量的单词。几个月以后,这么多的单词基本上是同时慢慢熟练的。而且这种学习效果是长期的,稳定的,整体性的。你将逐步告别“老是学单词的岁月”!从此你的英语学习将变得十分轻松。因为英语的语法非常简单,非常实用(你得找到好的理解方式)。而且英语的语感非常好培养。熟悉的单词加上熟练的语法再加上良好的语感就等于“你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人家说什么你也基本全部明白”!一句话,英语很好学!500个小时业余时间就基本上可以学得很好了(前提是这500个小时要分布得足够散,时间跨度要足够大。而且散得相对均匀)!2011-05-2400:33:01最近有点忙,所以更新会慢很多。很多人的问题我也没有办法一一回复,所以请大家愿谅。2011-05-2400:34:24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误区实在太多,大家得多动脑筋才能避免过多的失误。有时候我在想,这么多的英语专家有那么多的时间,为什么高效实用的方法都没有找到?并且全都是在误区会转悠?可能是他们的时间太多了,所以没有动力来探讨这一方面的问题。只有像我这种懒虫才会有动力去探讨这个问题。很多人连如何衡量学习效果都还没有搞清楚。那怎么能学得好吗?所以我将优先说一下这个问题。今晚只写了部分,明晚应该可以完成。先给点提示语。“局部效果和短期临时效果”“整体效果和远期稳定效果”“临时性熟悉”,“临时性滚瓜烂熟”“稳步推进”式熟练“临时性热度”是很容易在自然中冷却2011-05-2601:24:35很多人连如何衡量学习效果都还没有搞清楚。现在就说一下如何衡量学习效果的问题。学习的目标可以是追求局部效果和短期临时效果,也可以是追求整体效果和远期稳定效果。传统的方法清一色的是追求“局部效果和短期临时效果”。你以为你现在一下子把一个生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会很有学习效果吗?在几个月后很有可能你再见到这些单词时,你的大脑对它们还是一片陌生。2011-05-2601:26:25因为短期临时效果与远期稳定效果你可能还未弄清楚。于是你在忙碌了很久以后,你还是没有什么收获。你众多的“临时性滚瓜烂熟”到头来所得到的远期稳定效果却是大脑的一片空白。“临时性滚瓜烂熟”很诱惑人。但如果从追求整体效果和远期稳定效果这一目标方向来考虑的话,“临时性滚瓜烂熟”可以说意义不大。害处却十分之多,让你在忙碌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让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建立整体效果和远期稳定效果。2011-05-2601:28:00传统的学习方法大多是这样失败的。天天学英语,到头来没有学到什么英语。很多人都没有反思过这个问题,所以一直在误区中学习。其实我们应大胆地放弃“临时性熟悉”和“临时性滚瓜烂熟”这种局部效果和短期临时效果,勇敢地去追求“稳步推进”式熟练,勇敢地去追求整体效果和远期稳定效果。一开始不就是0熟练度吗?我们可以下一步0.05熟练度,再0.11熟练度,再0.18熟练度一直到最后的0.99熟练度。你何必追求“对一个单词一下字很熟悉,很有感觉”呢?!2011-05-2601:30:09你那些“临时性热度”是很容易在自然中冷却的,你那些“临时性效果”是无法长时间保留的(“临时性效果”对临时应急使用是很有帮助)!这样的学习只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开始时别追求什么“临时性熟悉”,你应该让你的大脑在长时间的陌生伴随下“稳步推进”,最后告别陌生达到熟悉。高效的学习就是让大脑”快速地“稳步推进”。你以为每次一个单词只学一遍就没有效果了吗?就一定会输给那些每次一个单词学上100遍的人吗?笑到最后的人才会笑得最开心!2011-05-2601:32:39人家都已经和全部的10000个目标单词“交往”几个月,并且不定期地“亲吻”了几十次了。而你却在不到1000个单词中“拼命纠缠”,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最后的1000个?当你忙到最后的1000个时,可能前面的9000个在你的大脑之中又变回了最初的状态完全陌生了!于是又你再次重新开始学习,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恶性循环。你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对这些常用单词的整体熟练,并且开始大量使用它们,进入良性循环?所以你应尽早改变方法。如果衡量学习效果?这里以学习单词为例来具体说明。最好的方式是以远期实际应用效果来对每一次或某几次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测。我们可以将相应的检测结果数量化,这也等到于把学习效果数量化。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学习效果进行明确的对比。2011-05-2601:38:04我们可以用“远期实际可使用单词信息输入量”来衡量学习效果。什么叫做“远期实际可使用单词信息输入量”?它是指你现在的学习效果在“远期实际应用”时的“实际表现”可使用单词信息量。例如,你现在学习了100个单词。从现在起你也没有进行过任何相关的学习。两个月后,在实际应用时,你的大脑对这100个单词全部都表现得十分陌生,对它们极难进行“清晰的检索”。所以大脑对这100个单词全都无法正常使用(听说读写全都不行)。2011-05-2601:50:36那么,我们就可以说那次的学习效果(单词信息输入量)相对应的“远期实际可使用单词信息输入量”极低。但极低就是为零吗?肯定不是。一个单词都不能正常使用就能说明当时学习的单词信息输入量为零吗?显然不是。我们需要一个参考标准对单词信息输入量进行衡量。假如“ENGLISH”这个单词(为了使问题简单化,这里“ENGLISH”只是表示意义“英语”,其他意义全部忽略),你已经极度熟练。在自然状态下,在任何时候,在正常情况中你都可以轻松灵活地运用它(包括听说读写)。那么我们可以把“ENGLISH”这个熟练的单词所代表的“单词信息量”定义为标准的“一个熟练单词信息相当量”(参照核武器爆炸威力的TNT当量)。“熟练单词信息相当量”可以简称为“词当量”。于是,“一个熟练单词信息相当量”就可以被称为一个“词当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词当量”来作为基准单位来衡量一次学习效果相对应的“远期实际可使用单词信息输入量”。2011-05-2601:53:46例如,这次你i学习了10个单词,由于效果不行,你的实际收获只有0.02个“词当量”。如果效果很好,你的实际收获也可能达到1.2个“词当量”。换句话为说就是我们可以用“词当量”来衡量你的任何一次或几次单词学习的实际总体效果。你一次学10个单词,并且花上很多时间,一下子就学得个滚瓜烂熟。但这些“滚瓜烂熟”只是临时性的,你的学习效果可以只有0.06个“词当量”。我一次性学3000个单词,每个单词所花的时间只有一丁点。我学习过后感觉“没有什么学习效果”,我对所有的单词的陌生度跟这次学习以前基本一样。但不代表我的学习效果很差差,如果方法得当,我的学习效果有可能高达60个“词当量”。同时你也千万不能小看这60个“词当量”,由于。2011-05-2800:32:58不好意思,今天又没法更新。麻烦各位千万别在晚上等我更新内容,白天有时间过来看下即可。当然,我也希望有人能顺便帮我顶下这个贴子。2011-05-2800:39:24各位的期望我能体会到,我会不断更新这个贴子的。但我可能没法做到保持每天更新。2011-05-3000:48:36刚才去看了一下人家的贴子。很多人说过了专八后还说不了英语,看电影和新闻也都不行。看看!这就是用传统方法学习的后果!所有的辛苦学习都基本上成了无意义的学习!其实,英语是十分容易上手的。我个人认为英语的难度只有汉语难度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学了英语,有了对比后,我才认真体会到汉语的难度是如此之大(以后我在这方面也会分析下)。千万不要以为英语的单词多(常用的不多,并且理论上讲,英语的词汇量有多大,汉语的词汇量就会有多大,只不过我们的汉语词典不会也不敢那么做而已),你就认为就它会很难学习。你应该知道,绝大多数的英语单词你是没有必要学习的。在这一辈子的正常使用中,你碰到它们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你只要学习常用单词和一些你感兴趣的或你认为你很有必要学习的低频单词即可。2011-05-3100:27:28好久没有更新主要内容了。不过这两天我打算继续就“信息点”问题进行探讨。这个贴子前进的步伐又将再次恢复。2011-06-0100:43:35同时你也千万不能小看这60个“词当量”,由于。(这个问题要先介绍完脑信息点的情况后才能接着说)2011-06-0100:45:20对于第一种调控方式,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时间问题。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我们要输入的信息非常之多,并且我们要尽量全部兼顾到而不能顾此失彼。这就决定了我们能花在每一个信息点上的时间是不会太多的。因此,在这一种调控方式上,为了省时和兼顾全面性并结合第三种调控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信息点只能追求规模小而不能追求规模大。2011-06-0100:47:41对于第二种调控方式,从理论上看,你大脑的注意力越集中越好。但这里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你的大脑注意力越集中的话,大脑就越容易疲倦。特别是学习新单词时,由于大脑需要不断地建立新的脑信息点,而且在这些脑信息点之中,大多数都是从零开始被建立起来的。所以大脑相应的“工作量”相当大,运作也相当复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一个脑信息点的“能量”强度都很大的话,大脑更加容易累,更加难以长时间保持良好状态。2011-06-0100:49:28在大脑高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下,你连续高强度学习的时间不能持续太长。像我以前所说的一小时学习3000单词的情况,如果都是在高强度注意力下进行的话,效率是很高,效果是很好,但大脑最多只能连续坚持一个半小时左右,不能连续“作战”太久。实际上,大脑在低注意力和多样化工作模式下的状态才是大脑的正常自然状态。这也是大脑最放松的状态,跟我们平时随心所俗想东想西时的状态一样。2011-06-0100:53:53既然在复杂运作的状态下大脑是很容易累的,因此,是否采用高注意力状态和这种状态的每次连续使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你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安排。像学习半生半熟的单词时,由于有不少已经存在的“脑信息点”的帮助作用(例如,新旧脑信息点之间的高度相关联,同化和复制等作用),我们可以让大脑连续保持高度注意力地进行学习。对于极新的单词,在学习时间持续不是很长的情况下,也应提高大脑的注意力来进行学习。2011-06-0100:56:01对于像我这样的懒虫一族,每一次学习时间都很短,最多也只有几个小时。因此可以使用最高强度注意力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时建立的脑信息点“能量”强度高,学习速度本身也极快。再者,周围环境对你的干扰影响作用也会大大降低。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因此即使你是个懒虫,如果你愿意抽出一些空余时间来认真学习的话,学好英语也是不难做到的。对于喜欢连续长时间学习的人来说,适当地降低脑注意力的集中度则可以大幅度增加大脑的可快速学习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连续长时间学习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多样化内容间隔学习。例如先学两个小时单词,再看一小时英语电影。接着阅读训练,再学习单词,然后听音乐。总之,学习内容应多样化。千万不要一整天都是只学习一种形式的内容,那样效果不是很好。2011-06-0300:22:46正在编写新内容。可能明晚才能贴上来。最近我一直都有点忙,所以更新慢了很多。2011-06-0300:37:51为了更好地理解“全脑信息点网络系统原理”,推荐大家看一部美国电影谍影重重。这部电影有三集,最好全部看完。2011-06-0400:55:23在介绍第三和第四种调控方式之前,先补充说明脑信息点的一些特点。一个信息点的“能量”大小决定了一个信息点被大脑检索到的和易难和先后。即附合检索条件的所有信息点之中,“能量”最高的信息点被最先检索到,而“能量”最小的被最迟检索到甚至无法检索到。一个元素所对应的所有脑信息点的整体“能量”的大小则决定了大脑对这个元素检索的难易和耗时长短。我们对小时侯的某件事情或许到现在还沥沥在目,那就是由于这件事情的相关脑信息点的整体“能量”太强大了,所以大脑随时都会检索到它。同样是吃饭,你可能忘记了前几天的吃饭情况,但你对十年前的某一餐饭的情形还记得一清二楚。原因也一样。2011-06-0400:56:53单个信息点的“能量”变化情况是这样。在没有其他信息点的“共振”效果帮助的情况下,从建立的那一刻开始,由强变弱,而且减弱幅度的百分比由高到到低,最后接近于零(即信息点“能量”的强度趋于稳定,减弱速度接近于零)。此时信息点处于自然稳定状态。在有其他信息点的“共振”效果影响的情况下,单个信息点的“能量”变化情况则复杂很多。可能忽高忽低,但在多次的“共振”效果影响下,某个特定的信息点在自然稳定状态时的“能量”会趋于越来越高。你为什么对一些单词极为熟悉,如MONEY,CHINA等,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这样。2011-06-0400:58:37一个元素在每一次被大脑成功检索的时候也会留下检索痕迹这个元素的一个新的脑信息点。一个元素无论是在每一次被输入时,还是在每一次被大脑成功检索使用时,都会被大脑建立相关的脑信息点。所以一个元素是越学越熟悉,越用越熟练。学习和使用时大脑的*作有很大的共同之处。用即相当于学,学也部分相当于用。2011-06-0401:00:57学习时,大脑是在最明确的信息的提示下进行检索(所以你能体会到学习内容的熟悉度等情况)。而使用时则情况多变而复杂,往往是在没有明确的信息提示帮助下进行检索,所以大脑检索的困难度比学习时增加了很多。例如,你看着单词表,好像很多单词你都会了,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很多的单词你都不能正常使用。原因就在于此。那是因为你对各单词的熟悉度还是不够高,尽管你觉得已经很熟悉了。2011-06-0401:04:11除了脑信息点之间的共振作用外,脑信息点之间的作用还有高度相关联,同化和复制等作用形式。如 CARE ,CAREFUL,CARFULLY的情况。多意义单词的各个意义相应的脑信息点之间的作用也是这样。有了这些脑信息点之间的作用,你只要熟练了单词的音形和其中的一个意义,剩下的其他意义就很容易学会了。所以学多意义单词时千万别一开始就一下子把所有的意义一起学。那样效果很不好,效率非常低。同一个元素的新旧脑信息点之间的高度相关联,同化和复制等作用更加是强烈。所以同一个单词越学越容易学,学习过程越来越轻松。第三种调控方式。这里出现的最大困难是时间制约的问题。与第一种调控方式面临的问题一样。尽管如此,我们也应尽量追求信息点数量的众多。太少的信息点注定了检索的困难,这样大脑就难以使用相关的信息元素。因为一个元素相关的信息点太少,意味着大脑与这个元素之间的“检索路径”极为少。在错综复杂的使用环境中,大脑难以快速地检索到这这个元素(准确地说是瞬间检索才行,太慢的检索速度没有太大的实战意义,那样你的大脑会一片混乱,来不及处理各种信息元素)。2011-06-0700:26:44这跟一家快递公司一样,如果这家快递公司的员工只有三几个人,那怎么能在各个地方处理各种快递业务?这一瞬间北京那边有十多个人叫这个公司去收货,下一瞬间广州有数百个人要让这个公司送货。上海,东京,纽约,伦敦。UPS快递(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在全世界各地的业务非常之多,人家是如何有条有理地快速处理各地的业务呢?在道理上,这个问题跟“如何才能让你的大脑在任何的一个思维入口处都能随时轻松地检索到任何的一个信息元素”有很多的共通之处。2011-06-0700:29:14UPS快递应对的方式是在全球建立众多的小“服务点”。当然这些众多的小“服务点”是要讲究如何分布的(小“服务点”的间隔问题),而不是全部集中在它的全球总部 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所以虽然UPS快递的员工不是特别多,但在世界的各个地方的业务,它的团队人员都可以快速地去直接完成。联邦快递(FedEx)在全世界中的经营方式跟这也是大同小异的。这些世界快递公司建立的是“全球快递网络系统”。2011-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