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_第1页
资本论_第2页
资本论_第3页
资本论_第4页
资本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 资本论 2 主要内容 一 、 资本论 的创作准备与出版情况 二 、 资本论 的文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三 、 资本论 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与发展 四 、 资本论 中的科学方法 五 、 资本论 的历史意义 3 一、资本论的创作准备与出版情况 1、 现实社会始终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注焦点 1842 1843年 , 马克思在 “ 莱茵报 ” 第一次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 促使他研究经济问题; 1843年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中 , 马克思得出了 “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 的思想 , 并试图解剖市民社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即直接以经济学为题; 1845 1846年 , 德意志意识形态 写作完成 , 为实现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1847年批判蒲鲁东 , 哲学的贫困 出版 , 第一次科学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 4 2、 资本论 写作的历史背景与写作情况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之后 , 马克思被驱逐出德国 , 后来定居伦敦 。 从 1850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 致力于 资本论 的写作 。 1857年到 1858年完成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与 导言 , 实际上是 资本论 的第一稿 。1859年 , 出版了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书 , 这是马克思计划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分册( 计划共六个分册 ) , 内容包括 序言 。 在写第二分册的时候 , 马克思改变了原来的计划 ,决定以 资本论 为全书的标题 , 而把 政治经济学批判 作为副标题 。 1867年 , 资本论 第一卷在德国汉堡出版 。 5 1868年起,马克思处于贫困与疾病之中,但是依然坚持对其手稿的修正工作,直到 1883年逝世。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肩负起整理、编辑与出版资本论遗稿的艰巨任务。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在德国汉堡出版,第三卷于 1894年出版。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历史批判部分。恩格斯考虑自己年事已高,将此工作交给考茨基。后者于 1905年到 1910年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分为三册陆续出版。 6 二、资本论的文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文本结构 七个序言,前面三个是马克思自己写的,后面四个是恩格斯写的。 第一卷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7 2、主要内容: 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所以,我们说资本论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 纵观资本论四卷,其中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史。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的。 8 恩格斯写的书评:卡尔马克思 第一卷书评 为 作 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现在和将来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 9 以往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泉源,是一切价值的尺度,所以两件物品在生产上花费了同样的劳动时间,就具有同样的价值,而且,因为一般说来,只有相等的价值才能互相交换,所以这两件物品就应当能够互相交换。但在同时,它又告诉我们,有一种积累的劳动存在,它把这种劳动叫作资本;它认为,资本这种东西,由于里面包含有辅助的资源,可以使活劳动的生产率增加几百倍、几千倍,因此要求一定的报偿,这种报偿叫作利润。 10 我们大家知道,事实上情况是这样:积累的死的劳动的利润,变得越来越大,资本家的资本也变得越来越大,而活劳动的工资,却变得越来越少,只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大众越来越多,越来越穷。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呢?如果工人加在他的产品上的劳动的全部价值都得到补偿,那么,资本家能从哪里去得到利润呢?并且,既然只有相等的价值可以互相交换,在这个场合情形也应当是这样。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如许多经济学家所承认的,产品是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分配的,相等的价值的交换怎么可能呢?工人又怎能得到他的产品的全部价值呢? 11 在这个矛盾面前,以往的经济学束手无策,只是写一些或说一些毫无意义的空话。甚至以往从社会主义立场来批评经济学的人,也只能提出这一矛盾而已;在马克思以前,谁也没有解决这个矛盾,只有马克思才探寻了这种利润的产生过程,一直追溯到它的根源,把一切都弄明白了。 12 在阐述资本时,马克思从简单的众所周知的事实出发,这就是资本家通过交换而增殖了他的资本的价值:他用他的货币去购买商品,后来又把商品卖出去,使其所得的货币,多于开始时所投入的。例如,某个资本家以 1000塔勒购买棉花,后来以 1100塔勒卖出,这样一来,他就“赚了” 100塔勒。这个超过原有资本的 100塔勒的余额,马克思称为剩余价值。 13 这种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依照经济学家的假设,只有相等的价值才能互相交换,从抽象的理论的观点来看,这一假设也是正确的。因此,买进棉花,再把它卖出去,是和一个银塔勒兑换成 30个银格罗申和这些辅币再兑换成一个银塔勒一样,不能产生任何剩余价值。 14 这种兑换既不能使人变富,也不能使人变穷。同样,剩余价值是不能由卖者在商品价值以上卖出商品或买者在商品价值以下买进商品产生出来的,因为他们每一个人,依次作为买者和卖者,这样也就相互抵销了。剩余价值也不能由买者和卖者互相欺诈而产生,因为互相欺诈不会创造任何新价值或剩余价值,只不过使已经存在的资本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有所不同而已。尽管资本家依照价值购买商品,并且依照价值卖出商品,但他获得的价值仍然比他投入的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15 在现代社会关系中,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找到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别的性质,这就是,它的使用是新价值的泉源,是新价值的创造。这个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是什么呢?每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来计量的。劳动力以活的工人的形式存在着。工人为维持他自己的生存并维持他的家庭 这保证在他死后劳动力继续存在 ,需要一定量的生活资料 。 16 因此,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就代表了劳动力的价值。资本家按周支付劳动力的价值,并由此购买到工人一周劳动的使用权。关于劳动力价值的问题,就以上各点来说,经济学家先生们的意见和我们的意见大体上是一致的。 17 现在,资本家就使他的工人去工作了。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工人支出的一定的劳动量会与他一周工资所代表的劳动相等。假设一个工人一周的工资代表 3个工作日,那么,这个工人从星期一开始工作,到星期三晚上,就把资本家所付的工资的全部价值偿还了。他就在这个时候停止他的工作吗?不,决不是的。资本家已经购买了工人一周的劳动,所以工人在剩下的 3天中也必须继续工作。工人这种超过补偿工资所必要的时间以外的剩余劳动,便是剩余价值的、利润的泉源,是资本继续不断增大的泉源。 18 在这里,我们就解决了上述一切矛盾。现在,剩余价值(资本家的利润是它的一个重要部分)的起源,是十分明白而自然的了。劳动力的价值是被支付了的,但是这个价值比资本家从劳动力榨取出来的少得多。正是这二者之间的差额,即无酬劳动,构成资本家所得的部分,或者更准确地说,构成资本家阶级所得的部分。 19 拿我们前面的例子来说,因为棉花商人由棉花所赚得的利润,在棉花价格不提高时,仍然要由无酬劳动构成。商人把棉花卖给一个纺织厂主,这个厂主,会在上述 100塔勒之外,从他的产品中为自己抽取出利润,因此,他是把他所攫取的无酬劳动拿来和商人共分。一切不劳动的社会成员,都是依靠这种无酬劳动维持生活的。资本家阶级负担的国家的和地方的各种税收,土地所有者的地租等等,都是由无酬劳动支付的。全部现存的社会状况都是建立在这种无酬劳动之上的。 20 另一方面,如果认为无酬劳动只有在现在这种关系下,即在生产一方面由资本家,另一方面由雇佣工人进行的情形下,才能产生出来,那是荒谬的。正相反,在一切时代,被压迫阶级都必须提供无酬劳动。有一个很长的时期,奴隶制度是劳动组织的占支配的形式,奴隶必须做的劳动,比以生活资料的形式所还给他们的劳动,要多得多。 21 在农奴制度下,直到农民徭役劳动废除为止,情形也是这样。不过,在这里,农民为维持自身生活而工作的时间和为地主工作的剩余劳动之间的区别是极清楚的,因为后者和前者是分开的。现在,形式已经变化了,不过本质依然是一样的。只要“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生产资料的垄断权,劳动者,无论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都必须在他维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外,追加超额的劳动时间来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生活资料”。 22 三、资本论与唯物史观的运用与发展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中,马克思曾经阐释了自己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为指导,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具体两个方面:一、通过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有机体结构。二、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历史考察,阐明它的发生、发展以至灭亡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3 1、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结构 如果说 , 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是从思想关系 、政治关系再到物质生产的次序 , 那么 , 资本论 中 , 他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劳动与资本的矛盾着手 , 一步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生活内容 , 从而具体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有机联系整体 。 进而揭示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不可能克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 24 特别注意的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 “ 商品拜物教 ” 的揭示与批判 。 拜物教原意是指古代人们把某种物当作神来崇拜的一种宗教迷信 , 而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 , 同样也存在着这种拜物教的观念 。 即以 “ 物与物的关系 ” 掩盖了 “ 人与人的关系 ” 。 商品拜物教:由于商品是通过市场来交换的 , 商品生产者的关系 , 直接表现为商品的关系 , 而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有着自身的规律 , 这种规律超出个人的能力之外 。 因此 ,商品的命运似乎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 市场的盲目自发势力成为一种神秘的势力统治着商品生产者 。 这就是商品拜物教的根源 。 “ 货币拜物教 ” (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钱能通神 ) 与 “ 资本拜物教 ” ( 资本自身似乎能够增值 , 实际上掩盖了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 。 ( 见 资本论 第一卷第一章第四节 “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 ) 25 “ 最初一看,商品好象是一种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对商品的分析表明,它却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商品就它是使用价值来说,不论从它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需要这个角度来考察,或者从它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才具有这些属性这个角度来考察,都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很明显,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例如,用木头做桌子,木头的形状就改变了。可是桌子还是木头,还是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 26 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从它的木脑袋里生出比它自动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可见,商品的神秘性质不是来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样,这种神秘性质也不是来源于价值规定的内容。因为,第一,不管有用劳动或生产活动怎样不同,它们都是人体的机能,而每一种这样的机能不管内容和形式如何,实质上都是人的脑、神经、肌肉、感官等等的耗费。这是一个生理学上的真理。第二,说到作为决定价值量的基础的东西,即这种耗费的持续时间或劳动量,那末,劳动的量可以十分明显地同劳动的质区别开来。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最后,一旦人们以某种方式彼此为对方劳动,他们的劳动也就取得社会的形式。 27 可是,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最后,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者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 28 可见,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正如一物在视神经中留下的光的印象,不是表现为视神经本身的主观兴奋,而是表现为眼睛外面的物的客观形式。 29 但是在视觉活动中,光确实从一物射到另一物,即从外界对象射入眼睛。这是物理的物之间的物理关系。相反,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30 因此,要找一个比喻,我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做拜物教。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起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 31 商品世界的这种拜物教性质,象以上分析已经表明的,是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 使用物品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这种私人劳动的总和形成社会总劳动。由于生产者只有通过交换他们的劳动产品才发生社会接触,因此,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也只有在这种交换中才表现出来。换句话说,私人劳动在事实上证实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交换使劳动产品之间、从而使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关系。因此,在生产者面前,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社会关系就表现为现在这个样子,就是说,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32 劳动产品只是在它们的交换中,才取得一种社会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对象性是与它们的感觉上各不相同的使用对象性相分离的。劳动产品分裂为有用物和价值物,实际上只是发生在交换已经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时候,那时有用物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因而物的价值性质还在生产时就被注意到了。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 33 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 34 私人生产者的头脑把他们的私人劳动的这种二重的社会性质,只是反映在从实际交易,产品交换中表现出来的那些形式中,也就是把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有用性,反映在劳动产品必须有用,而且是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中;把不同种劳动的相等这种社会性质,反映在这些在物质上不同的物即劳动产品具有共同的价值性质的形式中。 35 可见,人们使他们的劳动产品彼此当作价值发生关系,不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物只是同种的人类劳动的物质外壳。恰恰相反,他们在交换中使他们的各种产品作为价值彼此相等,也就使他们的各种劳动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这样做了。价值没有在额上写明它是什么。不仅如此,价值还把每个劳动产品变成社会的象形文字。后来,人们竭力要猜出这种象形文字的涵义,要了解他们自己的社会产品的秘密,因为使用物品当作价值,正象语言一样,是人们的社会产物。 36 后来科学发现,劳动产品作为价值,只是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的物的表现,这一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代,但它决没有消除劳动的社会性质的物的外观。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并且采取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的形式 商品生产这种特殊生产形式所独具的这种特点,在受商品生产关系束缚的人们看来,无论在上述发现以前或以后,都是永远不变的,正象空气形态在科学把空气分解为各种元素之后,仍然作为一种物理的物态继续存在一样。 37 产品交换者实际关心的问题,首先是他用自己的产品能换取多少别人的产品,就是说,产品按什么样的比例交换。当这些比例由于习惯而逐渐达到一定的稳固性时,它们就好象是由劳动产品的本性产生的。例如,吨铁和盎斯金的价值相等,就象磅金和磅铁虽然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但是重量相等一样。实际上,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只是通过劳动产品作为价值量发生作用才确定下来。价值量不以交换者的意志、设想和活动为转移而不断地变动着。在交换者看来,他们本身的社会运动具有物的运动形式。不是他们控制这一运动,而是他们受这一运动控制。要有十分发达的商品生产,才能从经验本身得出科学的认识,理解到彼此独立进行的、但作为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部分而互相全面依赖的私人劳动,不断地被化为它们的社会的比例尺度,这是因为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关系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象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这个秘密的发现,消除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纯粹是偶然决定的这种假象,但是决没有消除这种决定所采取 的物的形式。 38 2、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两个阶级的物质利益的根本对抗性,也决定了其本身的发展终局:一方面,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生产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技术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生产,各国日益被卷入到世界市场网,资本的国际联系日益紧密,这一切都使得劳动过程不断社会化; 39 但是另一方面,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却不断地减少。其结果:“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爆炸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40 四、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 1、科学方法的实质 2、从抽象到具体还是从具体到抽象? 3、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 4、资本论的叙述逻辑 41 1、科学方法的实质是一种叙述的方式 作为一个文本,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实质上是其叙述的方法。即以什么样的方式将理论对象的本质规律展示出来。这种展示要避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的逻辑思维范式。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致力于从现象中识别问题的本质时,只相信感性经验的可靠性,仅仅把本质当作时各种经验材料中的相似点与共同点,因而难以真正透过现象达致本质; 42 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希望将外在的多样性还原为内在的同一性的时候,逻辑上的形而上学却使得他们只能把“内在的同一性”理解为“抽象的同一性”,无法将事物存在的多样性正确归结为事物本质中内在矛盾及其展开过程,因而难以真正把握对象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论中叙述的方式必然是矛盾的方式。思维的具体是一个矛盾的具体。 43 研究的方式 : 感性具体 抽象思维 (感性的杂多) (概念中的把握) 叙述的方式 : 抽象思维 思维具体 (概念中的把握) (思维的总体、具体的总体) 44 “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好象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一一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声明,我们只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 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可是,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覆,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就是有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 45 “如果说最发达语言的有些规律和规定也是最不发达语言所有的,但是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那末,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了统一)就忘记了本质的差别。而忘记这种差别,正是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所在。” 46 “总之 一切生产阶段所共同的,被思维当作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不过是这些抽象要素,用这些抽象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 47 对任何种类劳动的同样看待,以一个十分发达的实在劳动种类的总体为前提,在这些劳动种类中,任何一种劳动都不再是支配一切的劳动。所以,最一般的抽象只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的发展的地方,在那里,一种东西为许多东西所共有,为一切所共有。这样一来,它就不再只是再特殊形式上才能加以思考了。另一方面,劳动一般这个抽象,不仅仅是具体的劳动总体的精神结果。对任何种类的劳动的同样看待,适合于这样一种社会形式,在这种社会形式中,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一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来说是偶然的,因而是无差别的。 48 这里,劳动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现实中都是创造财富一般的手段,它不再是在一种特殊性上同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在资产阶级社会的最现代的存在形式 美国,这种情况最为发达。所以,在这里,”劳动”,”劳动一般”,直截了当的劳动这个范畴的抽象,这个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才成为实际真实的东西。 劳动这个例子确切地表明,哪怕是最抽象的范畴,虽然正是由於它们的抽象而适用于一切时代,但是就这个抽象的规定性本身来说,同样是历史关系的产物,而且只有对这於些关系并在这些关系之内才具有充份的意义。 49 “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著生产的对立规定上的自身,也支配著其它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交换和消费是不能支配作用的东西,那是自明之理。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而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要素。因此,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随著分配的变动,例如,随著资本的集中,随著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动。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著生产。不同要素之间存在著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 50 2、从抽象到具体还是从具体到抽象? “ 思维的具体 ” 是一种理论叙述的形式 ,即以何种理论的形式把握对象本质的思维形式 。 当马克思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时候 , 积累了堆积如山的材料 , 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 , 按照逻辑体系的要求 , 形成验证的科学理论体系 , 没有科学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 。 即在第二个阶段的抽象思维的基础上 , 如何通过思想的劳作将思维的总体表达出来 。 抓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这个矛盾的生长 、 展开及其演进即可以梗概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历程 。 51 “当我们从政治经济学方面观察某一国家的时候,我们从该国的人口,人口的阶级划分,人口在城乡海洋的分布,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布,输入和输出,全年的生产和消费,商品价格等等开始。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做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如果我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 52 “因此,如果我从人口著手,那末这就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经过更切进的规定之後,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於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於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 53 “第一条道路是经济学在它产生时期在历史上走的道路。例如,十七世纪的经济学家总是从生动的整体,从人口,民族,国家,若干国家等等开始;但是他们最后总是从分析中找出一些具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如分工,货币,价值等等。这些个别要素一旦多少确定下来和抽象出来,从劳动,分工,需要交换价值等等这些简单的东西上升到国家,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各种经济学体系就开始出现了。後一种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 54 “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因而黑格尔陷入幻觉,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 55 举例来说,最简单的经济范畴,如交换价值,是以人口,以在一定关系中进行生产的人口为前提的;也是以某种形式的家庭,公社或国家等为前提的。它只能做为一个既与的,具体的,生动的整体的抽象片面的关系而存在。相反,做为范畴,交换价值却有一种洪水期前的存在。因此,在意识看来而哲学意识就是被这样规定的 在它看来,正在理解著的思维是现实的人,因而,被理解的世界本身才是现实的世界范畴的运动表现为现实的生产行为(只可惜它从外界取得一种推动),而世界是这种生产行为的结果;这不过又是一个同义反覆只有在下面这个限度内才是正确的 56 具体总体做为思维总体,做为思维具体,事实上是思维的,理解的产物;但是,决不是处于直观和表象之外或驾乎其上而思维著的,自我产生著的概念的产物,而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这一过程的产物。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著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於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著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著。因此,就是在理论方法上,主体,即社会,也一定要经常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 57 资产阶级社会是历史上最发达的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借这些社会形式的残片和因素建立起来,其中一部分是还未克服的遗物,继续在这里存留著,一部分原来只是徵兆的东西,发展到具有充份意义,等等。人体解剖对于猴类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徵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後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但是,决不是像那些抹杀一切历史差别,把一切社会形式都看成资产阶级社会形式的经济学家所理解的那样。人们认识了地租,什一税等等。但是不应当把它们等同起来。 58 在研究经济范畴的发展时,正如在研究任何历史科学,社会科学时一样,应当时刻把握住 无论在现实中或在头脑中,主体这里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都是既与的;因而范畴表现这一定社会的,这个主体的存在形式,存在规定,常常只是个别的侧面;因此,这个一定社会在科学上也决不是把它当作这样一个社会来谈论的时候才开始存在的。这必须把握住,因为这对于分篇直接具有决定的意义。 59 3、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 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相比 , 黑格尔辩证法具有三大特点: 一 、 历史主义原则 , 即黑格尔辩证法把作为主题和目的的精神描绘成历史发展着的 , 因而克服了非历史主义( 自然主义 ) 历史观的狭隘性 。 二 、 具体的总体原则 , 即黑格尔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本质上相互联系 、 相互作用 、 内在统一的具体整体 , 因而避免了经验主义在认识上的狭隘性 。 三 、 对立统一原则 , 即黑格尔辩证法把表象的矛盾性归结诶本质的矛盾性 , 把事物的本质理解为内在的矛盾以及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与相互转化 , 因而超越了形式逻辑单纯的归纳推理的狭隘性 。 60 “当然,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 61 “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62 “将近 30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 门德尔松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63 “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为了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必须把它倒过来。” 64 “ 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