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骗常识.doc_第1页
大学生防骗常识.doc_第2页
大学生防骗常识.doc_第3页
大学生防骗常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防骗常识1、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号码等轻意告诉他人,以防被人利用。3、对陌生人不可轻信,不要将钱物借出。4、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情形,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5、切不可轻信张贴广告或网上勤工助学、求职应聘等信息。校内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露出马脚,通常采取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将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丁某为找工作,经过人托人再托人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儿媳妇有深交的哥儿们何某,何某称“只要交800元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结果何某等拿到了介绍费以后便无影无踪了。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对于类似的案件,由于事先没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往往时间拖得很长,花费了许多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却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他同学借款补洞,拖到毕业一走了之。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某校女生宿舍一晚来了三个女推销人员,推销人员在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后向学生出示了公司的营业执照等证明,以高利益为引,让学生缴纳5000多元的产品押金后将携带的产品交于学生让学生销售。学生在骗子走后才发现得到的产品质量差,与销售人员介绍的品质不同,此时销售人员已逃之夭夭,报保卫处后,经保卫处核实该公司没有注册是假公司假证件。招聘为名,设置骗局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分担培养费的比重逐步加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以成为大学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以及银行卡内现金等。某高校几位学生通过所谓的“网络求职”机构联系兼职业务,交谈了以后,骗子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告知学生公司要求学生要提供银行卡卡号以便以后发放工资用,学生在将银行卡卡号告知对方后,对方就会发送验证码过来要求学生将验证码发还回去以确认学生身份,学生一旦将验证码发还回去学生的银行卡内现金将会全部被骗子转走,学生发现卡内现金被转走时已经来不及通知银行冻结账户了。要想要回损失的钱是绝对不可能的。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的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就会寻机作案。诈骗分子何某在火车上遇到某高校回家度假的电子商务学生生杨某,交谈中摸清了该生家庭和同学的一些情况。何某得知杨某同班好友李某假期留校后,便返身到该校去找李某,骗得李某的信任后受到了热情款待。第二天,8个学生寝室遂被洗劫一空,而何某却不辞而别了。 冒充领导,骗取钱财某高校学生家长接到一自称学校某领导教务处李处长的电话(该校教务处的确有一名李姓处长),称其小孩出了严重车祸已经在医院的手术台上,必须马上打两万块钱过来,否则性命难保。家长拨打电话给小孩,一直是关机状态。此时家长万分着急,赶紧筹备好钱款准备打到指定的卡上,在打钱之前学生的父亲想到了要和辅导员联系一下,辅导员得此消息也马上打电话给学生,但还是打不通,就让班长去找这名同学,班长在教室里找到了她,她在上自习,电话打不通是因为之前有个自称移动公司工作人员的打电话说因为线路检修让她关机两小时,这个电话就是骗子打的,他们就是用这两小时空档时间打她父母电话准备行骗。而另一名学生是接到自到了自称学院领导的电话,让其马上到其办公室里谈话,学生跑去办公室没见领导,就给其打电话,其领导说有急事不在办公室,由于有急事需要用钱,要这个学生准备几万块钱,当时说是借。最后该生打电话给家长,家长立即跟学院领导电话联系,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保护自我。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再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察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在大学里,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集体总是校园中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这个集体中,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了解,因此相互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帮助。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个人隐私,但必须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合适的范围内适当透漏或公开,更适合安全需要,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帮助并避免受害。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制度,总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不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