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新课标的颁布,以及与之配套的新教材的使用,为语文教学创造了相对宽松、理想的环境。许多语文教师都力求抓住契机使教学“旧貌换新颜”,于是语文教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新气象,那种统得过死、教得沉闷、学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变。“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语文教师一味的为“求新”而“变化”,于是在缤纷中迷失了方向,使得语文课丢掉了魂、气、神,使语文教学失去了“自我”。 君不见:为了张扬“人文性”,增大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于是一会儿播音乐,一会儿放图像,只见鼠标翻飞,不闻书声朗朗,黑板只字不写,这样的语文课有之;为了实现“拓展性”,只是把课文当成触发点,然后一会儿德育美育,一会儿天文地理,各科知识群而攻之的语文课有之;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会儿正反方辩论、一会儿课本剧演出,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一味“放羊”,教师不加引导点拨,处处成为“好好先生”的语文课有之。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吗?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更可怕的是,一些语文教师乃至专家被花哨的外表所迷惑,大加赞赏,如果群而效之,长此以往,语文教学将走向何方?万变不离其宗,泼洗澡水不应该连孩子一块倒掉,在求新求变的同时,我们更应时时告诫自己: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一、怎样理解“语文味儿”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师生双方的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来。语文学科的性质众说纷纭,而新课标所界定的语文学科是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现在为大家所普遍认同。那么我们就可以来这样认识“语文味”,也就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学习,紧紧抓住语言这个“牛鼻子”,利用有效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熏陶。这样的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要想更深的理解“语文味儿”,我们就要了解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张楚廷教授的论述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当学习语言学的时候,并不特指某种现象,不是就某一类具体的事物来学习的,也许都涉及到,但都不是特定对象;与其说它因涉及而负载了这一切,不如说一切涉及它自己语言;也许通过学习它而涉猎了许多,但主要还是涉猎它自己语言,它不拘束地回到自己。”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怎样“从某一类具体的事物”“回到自己”。 明确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的教育。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民族语教育,即母语教育。既然是母语教学,我们就必须充分重视本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语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我国传统的民族语教学的经验,概括地说,主要是凭借对大量文选的学习,读、悟双管齐下。因此,在语文课上,让学生通过对范文的诵读、品味、赏析,生成语感,积累语料,学习民族语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受到范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操的熏陶,产生想表达感受的愿望,谁能说这样的语文课没有“语文味儿”?归根结底,通过对民族语的学习,体现熏陶渐然、潜移默化的功能,这就是“语文味儿” 。也就是通过对最具中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熏陶。二、怎样具有“语文味儿”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标理念认识的偏差,对语文学科性质把握得不够准确,以至于“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教师的职责,让语文课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语文课。不可否认语文课程内涵极其丰富,但任何脱离了书面语用训练的“合作、探究”、“感悟、体验”,都无异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的假把戏;任何脱离了书面语用训练的“人文性”表演,只能是一文不值的空头支票!要想使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不发生“异变”,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1媒体使用与课本使用的关系语文课使用多媒体课件,是目前方兴未艾而又能各显神通的新型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课文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探索讨论途径,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媒体用得恰当,能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无需质疑的。然而,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千万不能小视课本,轻待课文,乃至把课文撇在一边。其实,“就人的语文学习来说,信息技术并非必需的。只要传统的纸、笔、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仅仅依靠一张纸、一支笔、一本书获得高强的能力,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出高水平的学生”,“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来说就是辅助工具,其意义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之于教学的意义没有本质的不同”,“信息技术不能取代学生对于文字本身的阅读和感悟”。课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显然,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应各司其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什么?文本,一篇篇 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组织什么?引导什么?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阅读课文。离开了课本,阅读教学就丢失了语文学习的特殊凭借物。众所周知,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凭借它进入作品描绘的纷繁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和熏陶。课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功能,是任何媒体难以替代的。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认真阅读课文,可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可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发展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说到底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一颗师心带领几十颗童心对那些人类优秀的精神产品进行共鸣的过程,这个交流过程应该是个“读、感、悟”的过程,这个交流的手段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是心灵的外在体现,没有语言的交流和由此而对内心的挖掘,语文的生命将日渐萎缩。多媒体的介入,使得课堂的形象性、可视性有了极大的扩展,但对语文课而言,应从实际出发,语文能力的核心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绝不能为媒体而媒体,它只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应该是喧宾夺主。它的使用必须是恰当的,必须是在某一方面对学生确实有所帮助,必须是出于为学生考虑,必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内容探讨和语言体验的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就课文内容设计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拓展,意图在于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添教课的人文含量。以课文内容为切入口,组织问题讨论,是学生学习语文、与作者对话的一种学习方式,无可非议。遗憾的是有的老师使用讨论法仅仅是为了以此换得课堂上的热热闹闹,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贴上“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等时髦标签,使讨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成了“放羊式”的讨论,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并且没有及时的引导、点拨,在有些问题上不敢明确表态,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只是一味肯定,什么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使语文课成了一门没有是非标准的课。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编者多重对话的过程,无论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都要紧扣教材,以文本为依据。那种文本的内涵还未掌握,就延伸,就拓展,远离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就会浮泛,就会成为拼盘。文本内容当然要探究,但内容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因而,在探讨内容的同时,必须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学习任何课文,不管是怎样的体裁,一般说来,师生至少有三个问题要把握:一是作者写了什么,二是作者怎么写的,三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再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阅读,思考,体验,感悟,真正读懂,把握真谛。我们既要通过对文本的学习“真正地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地对学生的精神发展具有意义,真正的转化为学生的人生智慧和生活经验,真正地对学生的经验更新、人格成长构成意义引导”,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语言不是两张皮,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是借助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也只有真正体会到文中语言文字的精湛,体会到它表现的魅力与魔力,感受到它站立在纸上与你交谈,你才会真正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感情的深处,跨越时空,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文本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融为一体的,相互渗透的。离开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讨论某些内容;不探究文本内容,却醉心于语言文字排列组合的技巧,割裂开来,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都会造成阅读中的残缺,影响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正因如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须有整体观念,思索一下:设计怎样的问题,要实现怎样的目的。指导学生讨论时,无论是以文本的内容为切入口,还是以语言文字如何运用的推敲为切入口,均要牢牢把握住内容与形式如胶似漆、互为依存这条线,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当然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和作用。教师不仅在组织“平等的对话”,而且还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循循善诱,点拨迷津,引导对话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在交流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教师课前所无法预料或设定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比较强的判断能力。惟有如此,才能自如应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并给学生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避免课堂上对学生错误发言“盲目顺从”和“廉价赏识”的不当现象。在内容探讨中体味语言,在语言品味中深化内容,这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在这其中通过课文诵读来品味语言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教学需要的往往是细嚼慢咽,字斟句酌,反复咏叹,以在“涵泳”中求“深入”。3外在形式与教师素养的关系有的语文教师不是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或是错误的认为:语文课上得越热闹越能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越花哨越能体现创新思想。于是一味地在教学形式的浅层面上运作,追求花里胡哨的虚伪美丽,使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五花八门的怪现象,更有甚者把语文课上成歌曲演唱课、小品表演课。我们不禁要问:这是语文课吗?这样的语文课还有什么文化底蕴和人文含量可言?还谈什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语文课标提倡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重视感悟,不是否认各种必要的语文知识;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情感,不是彻底摒除能力训练;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也不是说教师可有可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也不是说完全可以不要接受性学习。即使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讲课者根本不考虑质量和效果,或由于自身积累的欠缺,根本不能高屋建瓴地进行驾驭,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采用某种教学方法时,我们应思考:该不该用这种方法?应收到什么效果?能收到什么效果?更应思索:我们能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操作?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我们不能忘记真正的语文教学是艺术而不是技术。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感情、见解,抽干了内涵,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所谓的技巧与方法了。教师如能广泛读书,深入钻研教材,对所教的内容有独到见解,不人云亦云,那么自会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自会找到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独特的教学形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这些形式问题的背后,是教师的素养问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培养自己以下三方面的素质:第一是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觉,即独特的语感。语感是一个人语言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成果。语文教师必须时刻注意保持、保养和孕育自己的语言感觉,培养自己粗壮的感性神经和敏锐的语言悟性。这是语文的命脉,这自然更是语文教师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语感是开展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前提,可以这样说,语文课就是教语感;语文课就是按人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教,按语感教。第二是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语感是与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联系在一起的,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对语文教师独特的人生感悟的要求就不仅是一种思想素质的要求,更是一种语文教师的专业要求。只有多读书、多思考,才会有丰富的人生独特感悟。在生活中,这种独特的人生感悟,往往体现为语文教师的人生激情,体现为语文教师对生活发自内心的诗意追求。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指的就是语文教师对生活的这种美学志趣。教师只有站在文化精神平台上教语文,这语言文字才有生命,一篇篇课文的生命才会闪烁光彩。精神是贯穿语文教育的灵魂。第三是语文方面的特长。或善于口若悬河的表达,或众多烂熟于心的名篇诗文,或擅长诗文写作这是语文老师的底气。那些有着某种特长的语文教师,往往把语文课上得很简单,没有过多的环节和招式,就是直接把学生领到作品前,和他们一起来感受语文之美、语文之妙。而他们的这些语文特长,正好为学生打开一扇扇通向语文之美之妙的大门。要想教好课,工夫在“技” 外,所谓“技法”本没有什么高妙,“道”之深厚日,正是“技”之熟稔时。一个有较高境界的教师,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恰当的方法,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波,而风却毫无踪迹。“法”的痕迹明显,说明你在玩技术,“法”的痕迹看不出来,说明你已驾轻就熟。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指的就是这种境界。三、具有“语文味儿”会怎样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它呈现出一种整体美,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它具有以下功效:首先,能充分地贯彻落实“新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凸显了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语文味儿”正是着眼于此,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性质,通过扎实有效的言语训练,实现了语文教育重视熏陶感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语文实践,重视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特点,而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宣扬的新理念。 其次,能真正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许多语文课堂教学夹杂了很多非语文因素。尽管语文课与政治、德育、审美、思维训练、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语言、文学等知识有关,但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既不是上述某一学科的代名词,同时我们也不能把它杂化为上述各学科知识的拼盘。无论语文课上成两种情形中的哪一种,都与“语文味儿”背道而驰。所谓“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即是批评这一现象。而语文课真正具有“语文味儿”,就能避免语文教学的异化即非语文现象的产生。它通过立言以立人,把阅读的重点放在对选文的语言的用心体味上,以培养语感为中心,通过优秀的语言作品来促进学生语感的广化、深化、敏化与美化,修正、丰富学生的语感图式。同时,充满“语文味儿”的语文课,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有趣、高效,彻底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被动局面。第三,能为学生一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场电梯故障救援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小学环保手工艺创作方案
- 新兴游戏类型的内容审查制度
- 智慧消防监控解决方案
- 化工生产燃气蒸汽锅炉施工方案
- 急救中心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 环境保护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 地下室SBS防水卷材材料选用方案
- 国际美食博览会摊位合作协议书
-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改革方案
-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
- 台背填土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 旅游行政管理第二章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课件
- 学生岗位实习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书
- 卫生院关于召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会的通知
- JJF(电子)0036-2019 示波器电流探头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飞机试飞运行管理+调机飞行运行管理规定
- 蓄水池防水施工方案
- 管理咨询公司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 隧道的衬砌计算(85页清楚明了)
-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全册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