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层解释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水淹层解释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水淹层解释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水淹层解释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水淹层解释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淹层解释方法 1 水淹层解释方法 一 绪论二 水淹层概述三 水淹层特征四 水淹层解释方法及模型建立五 效果分析六 结论 2 水淹层解释现状国内外有关人员都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各自所研究的解释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宜推广 水淹层解释方法 3 水淹层解释技术的发展趋势 加强岩电实验 搞清水淹过程中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 建立和完善水淹层测井系列及解释方法 以剩余油饱和度定量解释为目标 以提高测井分辨率和解释符合率为重点 形成配套的解释软件系统 测井解释与油田地质 开发动态相结合 开展油藏开发中 后期油藏精细描述工作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提高油藏开发后期采收率 采用先进的数学方法 建立测井参数和解释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 避开计算地层水混合液电阻率这一难题 达到建立一套适用性强且宜推广的水淹层评价体系 水淹层解释方法 4 水淹层解释方法 一 绪论二 水淹层概述三 水淹层特征四 水淹层解释方法及模型建立五 效果分析六 结论 5 水淹层解释难点在常规解释中 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主要依据阿尔奇公式 注水开发后 地层水与注入水混合 Rw变为混合液电阻率Rwz 对于求取Rwz来说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 因此 传统的解释思路不能照做 必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水淹层解释方法 6 评价水淹层的几个重要参数 水淹层解释方法 7 水淹层的分类 按Rwz与Rw的相对关系分类型型型按注入水本身的性质分类1 淡水水淹层2 污水水淹层3 地层水 边水 底水 水淹层 水淹层解释方法 8 水淹级别的划分 水淹层解释的等级油层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强水淹层水层 水淹层解释方法 9 根据驱油效率 划分水淹层级别 油层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强水淹层水层 水淹层解释方法 10 根据产水率Fw划分水淹层 油层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强水淹层水层 水淹层解释方法 11 测井资料的预处理 环境校正测井资料的标准化计算测井曲线的相对变化率 以Rt为例 其它变换 水淹层解释方法 12 水淹层的定性解释 用常规测井定性识别水淹层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识别水淹层利用分数维识别水淹层利用灰色理论识别水淹层 水淹层解释方法 13 水淹层的定量解释 利用神经网络解释水淹层利用测井曲线的相对变化率解释水淹层 水淹层解释方法 14 水淹层解释方法 一 绪论二 水淹层概述三 水淹层特征四 水淹层解释方法及模型建立五 效果分析六 结论 15 储层性质变化特征 地层含油性及油水分布的变化地层水矿化度和电阻率变化粘土矿物的微观结构变化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岩石润湿性的变化驱油效率 的变化油层水淹后的地层压力与温度的变化 水淹层解释方法 16 地层含油性及油水分布的变化 水淹后油层的Sw增加 So降低 与水洗程度成比例 油水分布发生变化 与地层的非均质性 重力 注水井地层吸水状况等因素有关 水淹层解释方法 17 地层水矿化度和电阻率变化 混合地层水矿化度Pwt和电阻率Rwz的大小取决于原始地层水和注入水的矿化度以及注入水量 Pwt和Sw的变化在测井曲线上最直接反映是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的变化 而电阻率的变化最明显 淡水水淹 Rt随Sw的增加呈U形曲线变化 污水水淹 Rt随Sw的增加而降低 水淹层解释方法 18 粘土矿物的微观结构变化 弱水洗区 以粘土受注入水的浸泡发生膨胀 孔径堵塞孔道为主 强水洗区 以粘土被水冲洗 泥质含量降低 孔吼增大为主 水淹层解释方法 19 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 由于注入水的冲洗 岩石孔壁上贴附的粘土被剥落 含油砂岩较大孔隙中的粘土被冲散 沟通孔隙的喉道半径加大 孔隙变得干净 畅通 孔隙半径普遍增大 缩短了流体实际渗流途径 岩石孔隙结构系数变小 物性好的岩石孔隙度 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而渗透率明显增大 水淹层解释方法 20 水淹前后 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 水淹前 水淹后 水淹层解释方法 21 孔隙度和渗透率 泥质含量明显降低 孔隙度略有增加 渗透率增幅较大 水淹层解释方法 22 岩石润湿性的变化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 油 水 岩石三者之间原有的吸附和脱附作用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 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会发生变化 油层经水淹后 岩石的润湿性由偏亲油转化为偏亲水的非均匀润湿性 水淹层解释方法 23 驱油效率 的变化 经过长期注水后 油层岩石表面比较干净 孔吼的粘土明显减少 大孔隙比例增多 孔隙连通性变好 渗透率增高 岩石润湿性转化为亲水性 因而 注入水的驱油效率也随之增大 水淹层解释方法 24 地层压力与温度的变化 注水开发过程中 由于各层段产出量和注水量不同 造成各层段地层压力明显不同于原始地层压力 并产生不同的差异 水淹层地层压力明显变小 长期从地面注入冷水 可使地层温度降低 注水井附近更为明显 水淹层解释方法 25 测井响应特征 自然电位曲线特征电阻率曲线特征声波时差曲线特征自然伽马曲线特征 水淹层解释方法 26 自然电位曲线特征 油层水淹后 自然电位基线发生偏移 幅度有可能发生变化 淡水水淹 水淹部位常发生幅度变化 甚至出现正异常 基线偏移 污水水淹 由于注入水与地层水矿化度相差不大 自然电位的基线偏移不明显或无偏移 水淹层解释方法 27 电阻率曲线特征 淡水水淹 呈U形曲线变化 污水水淹 Rt随Sw的增加而降低 水淹层解释方法 28 声波时差曲线特征 水淹初期 由于孔隙度变化不大 声波时差曲线的变化并不明显 水淹中后期 尤其是强水淹层 声波时差曲线会有增大的现象 但这种现象有时难以识别 水淹层解释方法 29 水淹层解释方法 a井b井 30 c井d井 水淹层解释方法 31 自然伽马曲线特征 根据实际测井资料 水淹层受水洗影响 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和泥质成分被注入水溶解和冲走 使粘土和泥质含量降低 因而使GR测井值降低 水淹层解释方法 32 水淹层解释方法 一 绪论二 水淹层概述三 水淹层特征四 水淹层解释方法及模型建立五 效果分析六 结论 33 水淹层测井精细解释系统流程 水淹层解释方法 34 电阻率相对值法 电阻率的相对变化率的数值大小和水淹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能反映储层性质的相对变化 对污水水淹来说 选取同一地区 同一层位标准水层的电阻率R0 则电阻率相对值为Rt Rt R0 R0其中 Rt为电阻率测井值 水淹层解释方法 35 电阻率相对值法 含水饱和度的确定可利用能较好反映油层和水淹层的电阻率相对值Rt 与含水饱和度Sw建立解释图版 同时含水饱和度又与孔隙度有关 建立模型时综合考虑了电阻率和孔隙度的因素 水淹层解释方法 36 电阻率相对值法 束缚水饱和度的确定由于电阻率相对值Rt 孔隙度 泥质含量Vsh与束缚水饱和度Swi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可针对不同区块建立相应的Rt Vsh Swi和Rt Swi关系图版 通过对图版的拟合得出相应的Swi计算公式 水淹层解释方法 37 电阻率相对值法 残余油饱和度的确定由于声波时差 泥质含量与残余油饱和度Sor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故可建立相应的AC Vsh Sor解释图版 通过拟合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水淹层解释方法 38 电阻率相对值法 油水相对渗透率的确定在求定Sw Swi的基础上建立起Krw Sw Swi Kro Sw Swi的关系图版 并拟合出相应的公式 水淹层解释方法 39 电阻率相对值法 产水率的确定通过求定Kro Krw建立起Kro Krw Fw的关系图版 并拟合出相应的公式 水淹层解释方法 40 可动流体分析法 可动流体分析法理论基础1 当Krw 0 而Kro 1 Ko K 则含油率Fo 1 Fw 1 表明储集层不产水只产油 属于油层 2 反之 若Kro 0 而Krw 1 Kw K 则Fw 1 表明储集层不产油只产水 属于水层 3 若0 Kro Krw 1 则表明储集层油水同出 水淹层解释方法 41 可动流体分析法 储集层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 1 当储集层的Sw Swi时 则Kro 1 Krw 0 显然为油层 2 当储集层的Sw Swi时 则0 Kro 1 0 Krw 1 表明储层集为油水同出 3 当储集层的1 Sw Sor时 则Krw 1 Kro 0 属于水层 水淹层解释方法 42 可动流体分析法 可动流体分析法模型1 油层只含束缚水 不动水 不含可动水 产层的孔隙空间为油 气 和束缚水所饱和 在这种情况下 Krw 0 Kro 1 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水淹层解释方法 43 可动流体分析法 2 油水同层孔隙空间为油 气 可动水和束缚水三部分所饱和 相当于0 Kro 1 0 Krw 1 解释方程为 水淹层解释方法 44 可动流体分析法 3 水层储集层孔隙空间不含油或只含残余油 气 主要被水 包括束缚水和可动水两部分 所饱和 这时Kro 0 Krw 1 解释方程为 或 水淹层解释方法 45 水淹层解释模型的建立 1 含水饱和度的计算 水淹层解释方法 46 2 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 水淹层解释方法 47 3 残余油饱和度的计算 水淹层解释方法 48 4 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计算 水淹层解释方法 49 5 产水率的计算 水淹层解释方法 50 解释标准 水淹层解释方法 51 水淹层解释方法 一 绪论二 水淹层概述三 水淹层特征四 水淹层解释方法及模型建立五 效果分析六 结论 52 运用该方法 我们对 余口井进行了处理 投产层为 层 经验证符合 层 不符合 层 解释符合率 水淹层解释方法 53 该井生产层位为东区沙二下4 5砂组的39 40 42 45和47号层 11 3m 5层 为合采层 日产液53t 油1t 气19m3 含水98 1 39 40和42号层综合评定为特强水淹层 45 47号层综合评定为强水淹层 解释结果与生产结论相符 井 水淹层解释方法 54 29号层 2002年1月试油 日产油6 66t 水0 99m3 水淹层解释方法 E井 55 水淹层解释方法 一 绪论二 水淹层概述三 水淹层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