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光佛学院学制及课程理念 如悟法师报告(圆光佛学研究所所长,圆光佛学院院长)果晖法师主持果晖法师:如悟法师十三岁出家,马上读佛学院,读过台湾早期的佛学院,如宝觉佛学院,三藏灵隐佛学院、福严佛学院,后到香港能仁书院(相当我们的大学部)毕业后回台湾。民国六十三年五月接圆光寺住持,重建圆光寺。七十年与普献法师、宏印法师开办圆光寺第一届佛学院,七十六年开办圆光佛学研究所,以下是如悟法师报告论文。(参考报告论文内容)。本文大可分为三部:学制站在对佛教整体僧教育发展之趋势上,由圆光目前的学制及末来的理想所规划出一结构,目的是使佛教人才透过制度化而令全体提升。课程设计理念在学制中以大学部的课程为中心,向上做为进修研究的基础,向下开展了高中部的课程理念,所以就圆光目前的大学部所开三系课程之设计理念做一说明。弘法系课程纲要在时代潮流及众生业力招感下,佛法不得不面对世间而有一相处之道,但这是数百年来山林佛教所最欠缺亦是最须开发的一门课程,为使教团的僧伽能对此一时代佛教有更深的了解与前瞻,我们赏试提出一些课程的研究大纲,希望对尚未有师资、课程及方向的寺院行政、教团发展课程做一意见之提供,祈愿教内法师共同提出经验开发此一园地。壹、学制一、学制及课程设计表学制课程科目课程阶次课程内容说明博士班教团制度教团发展专宗研修1培育师资2开发佛教弘法技术3研究解决佛教生存发展问题1佛典之翻译整理2培育各宗兼通深入之禅师3引导时代思潮与佛教融合4区域、国家佛教之发展复兴硕士班禅修义解弘法1师资培养2专业人才的养成3进修教育1专宗思想,修竺弘化之深入研究2大学部课程之更进一步深入,并作师资或更高深研究人才之准备学习大学班禅修、义解弘化 典章制度弘化事业艺术文化1僧职事教育2基本僧教育1由各宗思想之闻思修,可做为行事之准则及止观修学之指导。2由修行法门之倡导,更能契于出离生死之本怀与安身立命。3由了解僧团之运作,各宗教理思想,修行法门,建立僧团的共识,并成就其使命与责任。高中部律仪语文典制技艺基础僧教育生活教育宗教情操1由经论中建立僧青年正知见及宗教情操。2并于生活上藉佛门仪节、教团仪节、典制之陶冶,使能和合安住于僧团。沙弥部国小课程国中课程语文佛门行仪佛门才艺国民教育正见、信心教育生活教育1由国民教育中,使其成为此一时代中之一分子,而不致脱离时代。2在生活仪节中,有一高尚之生活习惯,进而做为人天师范之准备。3语文的教学,使其能于往后学习中有便利之工具。二、学制之背景及相关理念(一) 学制级别与年限之设计划分,依世间学制,其主要之目的在于易和社会学制交流,得到社会上的认同.(二) 学制之划分及课程之基础,须教团内共同认定且内向沟通,对外亦容易得到完整学制形象,易于受社会认定,且籍学制、课程之共同认定,促使僧教育之素质提升整齐且透过共同的认同,得到一个资格的承认,比如受戒或作住持或任教会职事须有何等资格,一方面可提升教团全体之教育理念,另外亦可促使僧职整齐清净。(三) 在学制内课程可依需要而设定,每阶段有其目标作用,在纵向从低到高年层上保持人才持续成长之管道,横向在同一层级中可设不同科系,以求专业人才之培育。在整个学制中自然形成有基础教学、有专业教学、有师资培育及高深的研究场所,成为佛教人才培育之一根本摇篮。(四) 对于艺术、文学、技艺等弘扬佛法工具的课程,除可设立专业课程学习外,并可鼓励僧众,有专才、潜力的往专门学校学习,并可鼓励社会上的学者就佛法相关层面研究、开发,进而引导知识学者了解佛法,以所学技艺弘扬佛法。(五) 对于佛学院毕业学生的资格,不但须以认定,尤其更应肯定其所学,予以适当之职位,俾使有效运用佛教人力资财。(六) 博士班之课程非是单一学院所可独立完成,其师资亦非现成可有,必须是所有学院通力合作,提供资源,集合资源方能汇集成一大而深之学习环境,此环境亦非一人之功,亦非一寺院学院所可独立占,一旦形成气候,亦可作为现在住持、师资之进场所,则对佛教人力资源之升级有莫大之作用,这是一值得一发之教学工作。(七) 在初中以下之沙弥部,因属国民教育范围,但在可能范围内,可加强其生活仪节、宗教情操、语文能力等方面,以便为其未来僧伽学习及修行奠基。貳、 课程设计理念一、义解系(一)佛学部分(通三系)1在大学部分是以通才思想为主2选各宗思想之代表作3以印度、中国佛教为主兼取各宗之修行、理论、方法之讲述(二)律仪(通弘化、禅修系)1佛制戒律典籍之研读2僧团生活公约规范3僧团职事之学习4僧团制度典范(三)人文课程-哲学史1对时代思想有一全盘了解2从不同角度思考佛法所面对众生之业力与心性(四)语文部分1交通、资讯、文化沟通时代,吸收外文佛学资讯2汉译佛典须向外传递、须培养通译人才3增广见闻,现代人学习之工具-参学,世学弘化(五)研究方法1整理资料资讯表达2和各学术界人士互相沟通3翻译、传译之理论技巧4包括如何使用搜集整理的资讯科技系统(大学部义解系课程内容)一年级二学期 四学分 中哲史 二学期 四学分 大智度论 二学期 四学分 净土十要 二学期 四学分 诸宗要义 二学期 四学分 佛教艺术 二学期 四学分 国文 二学期 英文 二学期 日文 二学期 梵呗 二学期 四学分 班会 二学期 书画 二学期 四学分 二年级 部派佛教 二学期 四学分 西哲史 二学期四学分 摄论 二学期四学分 楞严经 二学期四学分 僧伽制度论 二学期四学分 布教法 二学期四学分 国文 二学期 英文 二学期四学分 日文 二学期 梵呗 二学期四学分 班会 二学期 三年级(弘化系) 印哲史 二学期四学分 戒律学 二学期四学分大乘起信论 二学期四学分教观冈宗 二学期四学分布教法 二学期四学分寺院行政 二学期四学分国文 二学期四学分班会 二学期 组织与策划 二学期四学分布教实习 二学期 四学分 宗教社会学 一学期 二学分 宗教心理学 一学期 二学分 三年级(义解学) 印哲史 二学期 四学分 戒律学 二学期四学分大乘起信论 二学期四学分经典选读 二学期四学分佛典英文 二学期四学分佛典英文 二学期四学分佛典日文 二学期四学分佛典日文 二学期四学分班会 二学期 藏文 二学期四学分(选)梵文 二学期四学分(选)研究方法 二学期四学分 四年级(弘化系) 释禅波罗密 二学期 四学分 删定止观 二学期四学分禅典导读 二学期四学分经典选读 二学期四学分大众传播 二学期四学分寺院经济学 二学期四学分布教实习 二学期四学分国文 二学期四学分班会 二学期 佛教人力学 一学期 二学分 佛教未来学 一学期二学分政教关系 一学期二学分(选)教会学 一学期二学分(选)宗教法令 一学期二学分(选)佛教仪俗 一学期二学分(选) 四年级(义解系) 释禅波罗密 二学期 四学分 删定止观 二学期 四学分 禅典导读 二学期 四学分 经典选读 二学期 四学分 佛典英文 二学期 四学分 佛典英文 二学期 四学分 佛典日文 二学期 四学分 佛典日文 二学期 四学分 班会 二学期 藏文 二学期 四学分(选) 梵文 二学期 四学分(选) 研究方法 二学期 四学分 注:大学部需修满一百二十学分二、禅修系(一)缘起佛法修行有所谓法行人与信行人,法行人是能依据教典面依教修行者,信行人则是必须有善知识在旁亦步亦趋的指导修学。在古代印刷不发达,知识不普遍之下,许多行者无法由经论上了解修行的要领,所以多半是苦修成就,但在现今时代,因业力不同,众生读经的因缘殊胜,所以可发展了一套教观双美的修学路径,乃即本此教观并重之理念。而今人双以社会富裕、生活优渥,越难得感受生命无常之苦,故苦行参禅者少,以此三种因缘下而设计出禅修系课程,以教理、禅理、禅行指导思想方法。以实际之禅生活劳作来体验法门,锻炼心识。(二)禅修系课程理念各宗派之修行教理:基本教理诸宗共通之基本教理,如般若、唯识等教理。本宗所主思想经论各宗有各宗所主之经论,如净土之般若三昧经、弥陀经、禅宗的金刚经、楞伽经。禅行:基本修行法门如释禅波罗密即是修禅之基本理念。本宗修地法门:1。如净土宗之弥陀要解、往生净土忏愿仪。2如禅宗之十牛图、永嘉集等。(三)禅宗系课程内容禅宗:楞严经 诸祖禅要 坛经 释禅波罗密 沩山警策 诸宗要义 禅林宝训 禅堂仪轨 佛祖心要 传灯录(禅公案 默照禅)每日八小时之禅坐,以此二法门教导学生修学,每周有三天全天参禅。每年有禅七,四至十次精进修证。净土专宗弥陀要解 普贤行愿品净行品 弥陀疏钞 往生论 诸宗要义 般舟三味经 释禅波罗密 持名念佛 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以弥陀经所揭之持名、信愿法门;以观经之观想及观像念佛法门为修行之法门。以上但就禅净二宗专修设计课程,余如天台、律等宗待因缘成就,亦可比而设之。参、弘化宗课程纲要寺院行政管理课程设计理念一、缘起:佛法要在世俗之时空上生存住持、弘扬,以故不得不面对世俗一切,在必须面对世俗之时,则必须要有一完整系统的理念思想以引导事情之达成圆满,则佛法能自在吉祥而住世,反之若否,则僧团或个人在面对出世修行与世法流传之双面应对下,势必会有所应接不及,因世法之牵绊而影响佛法之安住,以故在以出离修道为前题下,而须借用世法来为干城,而时代不同、空间不同、众生机感不同所衍生问题不同,所以相应之解决之道必当有所调整。世俗学问技术(世间道)二道相应之问题 佛法立场(出世道)所以在随顺佛法前题下,把众生的问题有条理的规划出来,而依据佛法及世间学加以整理归纳,这就是做为佛法道场干城之寺院行政管理课程之本衷。二、理念:1随顺正法真实之正见体智2随顺法身智慧之正观用智3为僧团和合安住而作僧悲4为众生业力机感而作俗悲三、寺院行政管理课程结构设计1课程组织结构整体佛教僧团寺院个僧由僧众个人之能力健全为出发进而了单一寺院之运作与群体僧团结合发展再推及整体佛教之全面生存发展。2说明单元课程理念个人:布教法:讲演学习如何应用语言表达佛教之义理,随机化导众生(附一)组织将信众教育成每人都有能力、有责任去弘扬佛法,并制造一学佛空间,利用此空间以容纳更多众生。(附二)仪轨改掉现代潮流之恶习惯,旨在教导出家众如何利用各种仪轨,有效达成佛法教育目。(附三)组织策划:僧众对于人之领导及对事物之处理,知如何下手并策划执行完成。(附四)布教实习:由布教实习中学习如何布教。(附五)寺院:寺院行政在寺院中领导,使僧众和合修学事物顺利,道场兴隆。人力发展有质量的人才进入并得以发挥运用。(附六)寺院经济在不妨碍佛教修学运作下以充裕经济支持道场修学弘化运作。(附七)僧团:佛教事业如何在文化慈善教育事业中弘扬佛教。教会学 健全教会组织辅助寺院成长,并协合发展整体佛教。(附八)宗教法令推动合理法令之执行,保障僧团寺院僧众权益。(附九)佛教:佛教仪俗发扬契理契机佛教仪俗,以化导民心,弘扬佛法。传播学 以企业理念传播佛法教义,以建立佛教尊重形象。(附十)政教关系了解政教关系,以合理应因、维护僧团生存佛教发展。佛教未来学掌握现况,以计划佛教未来发展,并消除佛教生存病障。(附十一)佛教社会学佛教如何在社会被大众接受,无形中制造佛教优良生存空间。(附十二)佛教心理学了解群众心理,以契理契机佛法以转移众生对佛法认知。(附十三)附一:演讲布教法1基础演讲术。2演讲的意义。3演讲的分类。4演讲的条件。5演讲的重要性。6如何准备演讲稿。7演讲者本身应注意的事项。8掌握听众的办法。9如何发挥演讲的本文。10 如何开始演讲。11 如何应用机智与幽默。12 如何结束演讲。附二:组织布教法研讨课程纲要(一)佛教自我的反省1佛法宏传之理念健全否及方法之检讨评估(现存者)2现代社会之特色与佛法面貌之融合之考量。3佛法在经论,教理上讨论组织布教之理论。(二)组织布教法之基本理论如何带出学佛园地等。即组织布教法之可能发生企业化之作用,其在宣传理念活动吸收群众,发挥效益之理论基础。(三)组织布教法之架构及运作1原始架构、发展架构、理想架构(成型架构)。2人事之运作及领导之理则。(四)小组活动之设计对不同对象,场合所带动之活动内容及其流程及效益之说明,并同有实习之可能。(五)小组运作之附带辅助动作其目的是在小组之活动外,另外设计活动以增强小组之学习及内聚力。如散发传单、入会仪式、参访及修行活动之参加、家庭访问、子女之照顾等。(六)佛弟子个人在组织布教法中之角色。此为反省每一位佛弟子在发挥宏扬佛法中应有态度及责任,配合此组织布教之完成。如对佛法之信心、对宏法之责任、对家庭之佛化教育等。(七)信众领袖与训练教育此为要带动群众必须有更多居士出来带领众生学佛,而此等基层领袖则必须予应当之训练。(八)佛法与正信佛弟子之成就关系如何将一名佛弟子造就成正信者,其所须的佛法法义为何,所用之法义与众生之导向为何。(九)佛法在活动小组中之表现,及出家众在小组中所扮演之角色地位。此所讨论在说明如何在小组活动中表现适切佛法,及出家人在活动中之身分地位。(十)家庭小组发展可能趋势与寺院之整体成长之关系如寺院对此问题正确之态度,寺院应如何组训带动人才及所需的时间、物力、寺院之整体活动及人员之调整带动,成长中之评估及人才物资之吸收融合。附三:佛教仪轨布教法纲要(一)仪轨之种类及其所表达之佛法意义。1超荐免难焰口、诵经、拜忏、作七。2修忏感应诸忏、拜山、八关斋戒、三皈五戒、菩萨戒。3节庆增福浴佛、佛化婚礼、男女童子岁节祝寿。4修定念佛会、佛七、静坐班。5布施盂半盆会、放生。(二)世俗宗教仪法对人心之作用,其道理可供参考者,有其共通性。(三)儒家礼仪,庆典、祭祀、生活之相关意义可资引用者。(四)宗教仪轨在布教化导之功能此在说明如何将抽象难解之佛法,用具体可动作之佛法仪轨将之表现,而令广大群众人人皆可容易而得甘露润泽其义理之作用。即将佛法融入生活之一步骤。佛法、仪规、身心动作、心性之操练、生活表现、文化、佛教宏扬之目的。(五)道场坛场之布置,不同法会不同之布置,其作用义理,庄严用。(六)仪式仪轨之意义及说明,表示此意义之方法技巧。(七)宗教仪法上所配属之庄严物,如音响、梵呗、美术、法器等之互相融合。(八)群众种类之分析及其引导学习成就正信弟了之方向,及可能性评估。(九)仪轨所激发信众之心理及学佛正信导向。如因果、六道轮回、往生、苦、无常、佛菩萨之功德。(十)参与仪轨信众活动中及日后之组织化,以达成活动之效益及节省人物资源。(十一) 仪轨礼法之基本流程与参与人员带动人员之互相契合。其互动共鸣所须之种种因缘条件。(十二) 后续活动如以后如何继续参加相关活动,指导其如何自行家中修学,指导其如何引导子弟家人学佛。(十三) 宗教仪式之庄严与日常生活层面二者如何在人时地缘上适当抉择而不致僵泥不化引人疑议。(十四) 寺院仪轨之造就过程及其化众之功能与寺院成长之作用。(十五) 法会行政动作。附四:组织与策划1一个活动之总队策划流程,时空轴下人才技术、市场、理念、组织之结合与动作之规划。2七大因素之掌握:理念、市场、人才、技术、组织、准备、经济。3会议之应用:会议之种类与功能、会议前之准备、会议之应酬与掌握。4资讯之应用与归档。5人力之募集与组织。6干部群之训练与理念、动力之转移。7组织之扩大安定成长,团体组织之要素。8组织成立之基本结构章程。9活动策划之草拟。10 组织与策划中之困难与解决。11 组织与活动实例说明。附五:布教实习(一)内容:1策划活动、青年(营队)2讲演通俗、专题、长期3组织小家庭4大型法会、梁皇、焰口5念佛静坐共修6佛七、禅七、带领策划7儿童佛学班、国中班8一般仪轨、放生、助念9大专青年校园莲社(一)实习时:1每周布教2寒署假3学期中4实习地点:学院、布教所、中坜讲堂、外地道场或合作道场附六:佛教人力发展学1佛教发展资源中人力之地位与重要性。2佛教人力与结构:在家众:儿童、少年、青年、壮年、妇女、成人、老人。出家众:沙弥、青年僧、职事僧、弘化僧、学问僧、禅修僧、长老。3佛教人力之成长及发展性:由少年到青年到老年、由在家到出家、由没动力到有动力。4教育种类及对人力开发之意义。5人力来源市场6人力吸收之管道技术场所7人力发展之教育场所8人力之应用及再教育9人力之组织运用10 人力之流散与统合之中心问题人力开发之动力:佛法、世间学之应用。附七;寺院经济1收入方法2收入经营的工具3经营之人力4管理之人才5经营之基本方法6经营开支理念7开支运用方向8基本经济理念9寺院经济在道场中之地位、支援其他道场动作10 寺院经济之发展消耗,道场资源及偏导之考量11 寺院经济与道场理念之呼应12 佛教事业与寺院经济13 社会资源与寺院经济14 寺院经济与佛法理念附八:佛教会1社团组织与教会之同异2教会法规:A。佛教教会系统:佛青、中佛、中居B其他宗教教会法规章程C社会人民团体组织章程3教会权力之运用方式4教会生存与发展5教会与寺院之关系6教会与经济人力7教会与政府及政党之平衡8非教会组织活动9教会资源与运用10 教会功能监定与监督11 教会职工带动与管理12 寺院连体合作之意义、背景、发展方式13 佛教兴衰与佛教整体之关系附九:宗教法令1法律之种类2宗教法之定义。3宗教法之相关法规。4宗教法所牵涉之佛教问题人事物。5外国之宗教及其精神。6宗教法之不合理处。7宗教法规限制佛教、僧团、寺院、生存发展之实例。8僧伽对宗教法之正确态度。9如何出现一个好的宗教法。10 宗教法令相关事件之处理方法。11 宗教法令人才的培育。附十:传播学1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之价值地位。2佛教传播学之价值与意义。3现代社会之文化意识与传播之关系。4如何将佛教理念资讯化,作成有传播价值之资讯。5利用什么工具传播。6传播与何等群众及其产生效果。7大众传播对佛教理念之影响。8如何有效掌握传播工具。9佛教资讯与一般新闻不同处何在。10 大众传播资讯与一般之佛教布教之差别何在。11 一般佛教布教与大众传播系统传播其成本及效益之比例。12 大众传播之种类及可能利用之层次种类范围。13 个人寺院僧团教团如何利用传播工具。附十一:佛教未来学1佛教未来意义:A。佛教阶段性发展之设计。B佛教生存之危机意识C佛教世界、净土之展望。2佛教之历史、发展过程、大体之思想型式掌握。3现代佛教现况、世界各地区之传播:方式、背景、思想趋向、困难、展望。4佛教近代史说明,由近代史看出佛教面临之困难,了解病疼所在对症下药。5现代思想政治、科学、文明之走向与佛教发展关系。6佛教未来学在时间、空间、众生心转移之可能性,说明转移之可能性,并如何掌握可能性以发展佛教。7时代之推展性与佛教之生存性、时代推展中佛教僧团可能败亡因素、不知觉而遭灭亡,由时间之不觉性。8空间转移与时间转移之方式及展望A由地区移转到另一地区B同一地区前后时间不同而有之发展C对特定人9未来发展之因素:内在主因:佛教人才思想本质策略、组织、外在客观因素:政治文化、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承包商2024年度工程进度合同
- 电梯安全使用协议标准版
- 代加工精密仪器协议(04版)
- 2024年度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承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监理合同:全过程质量监控与进度协调
- 灯具采购合同模板
- 2024版土地使用权买卖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施工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文化演出合同:大型演唱会策划与执行
- 二零二四年度服务合同标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implementation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3-国开(NMG)-参考资料
-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主题
- GB 30254-2024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
- 深圳市中小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会计学专业 天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经济业务与财务分析设计
-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沥青搅拌站建设方案(完整版)
- 电子物料代码编码规则电子物料编码制定编写规则与方法
- Opera操作流程实用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