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征文—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doc_第1页
读书征文—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doc_第2页
读书征文—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doc_第3页
读书征文—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doc_第4页
读书征文—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读孔子有感孔子及其学说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本土,及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400多年前,孔子学说的影响力就已波及欧美各国。世人甚至认为:孔子是前无古人,至今为止无来者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而这样一位伟人,一生花在教育上的时间占了大部分,他摸索和总结的一整套的教学方法,几千年来一直在发挥重要影响。作为教育人,怎能不拜读孔子呢?孔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做出几千年来仍然让世人瞩目的成绩?怀着这样的好奇,我捧起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孔子。一、少年立志,发奋学习说起孔子的出生,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帝王贵胄之后,加之叔梁纥战功卓著,在当时很受尊重,但孔子出生时,父亲已是年近七十,孔子才三岁,父亲便撒手归天了。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十五岁本来是一个男孩子最贪玩的时候,孔子却一反常态,在十五岁这样的年纪就早早确立了自己的志向。这也是孔子异于常人,成为伟人的原因吧!在孔子的人生中,母亲颜徵在是不可或缺的。颜徵在是大户人家的子女,懂得一些诗书之礼,知道要出人头地,必须读书。她把自己认识的一些字慢慢教给了孔子,并鼓励孔子刻苦学习。母亲死后,丢下了不到二十岁的孔子独自艰难度日,但这并没能摧毁孔子的斗志,先祖高贵的身世时常激励着他,他立志要重返贵族阶层。这一年,鲁国的贵族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贵族,这在当时是个传统。孔子那个时候还穿着孝服,听别人说他有名门遗风后,就认为自己是名门之后,应该有资格参加宴会,便和别人一起赴宴。结果被一个叫阳虎的大管家像喝斥叫花子一样地骂了回来,这给了孔子沉重的打击。但孔子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悲观失望,相反,阳虎的侮辱,使他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要重振先祖的声誉,只有靠自己的发奋努力,从此,孔子更加发奋学习。对照圣贤,想想我们今天的教育,教育孩子从下立下远大志向是多么重要,而能朝着既定目标孜孜不倦地学习,在逆境中反思,在逆境中坚持,在逆境中奋发,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追求的境界。能把孩子引导到这个境界,应该说他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二、崭露头角,奋斗不止二十岁以后,孔子得到了一次做“委吏”的机会,委吏是管理仓库的小吏,有点像现在的仓库出纳兼保管员。孔子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方面的知识,把仓库里的账目计算得清清楚楚,使人无从顺水摸鱼,得到了季氏的赏识。当时的孔子因为合葬父母的大胆举措和敏而好学的精神已经小有名气,有人问他为什么屈尊去干这么一个微末差事,并且如此认真,孔子就说管仲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连一个小小的仓库也管不好,还谈什么礼仪!孔子生活的鲁国,是个礼仪之邦,一个人的学识是否渊博,首先从通晓礼仪开始。由于孔子的学识和认真做事的态度,在季氏家被连连提升,受到众人称赞,孔子也觉得很风光,但孔子知道,要想成为一个最有学问的人,就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孔子都虚心求教。如向师襄学琴,向郯子请教少昊氏时代职官制度的历史情况,正因为孔子的好学好问,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后人才得以知晓。更难能可贵是,孔子提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论断,也充满着终生学习的理念。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三十岁时自立,对什么事情都有了自己的主张,不受旁人左右。而到了四十岁,明了事理,不再受到迷惑,这是知识和辨别能力达到一种更高境界的结果。到了五十岁,已经能够看清事务的一切真相,认识了客观存在的规律。六十岁时,听到什么事都能明白贯通,泰然处之,到了七十岁,即使做事情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所限。这段论述对我的震撼是最大的,常常听同事们说,我都三十好几了,还有什么奔头,上了四十的同事大多都在等待退休了论文不用写,上课随随便便听他们感叹“我已到了不惑之年”那情态,就好像到了人生的末节。读了孔子,让人情不自禁地生发斗志,原来,学习是可以让人不断提高的,而人生的高境界,就在十年如一日地研学中。三、积德行义,世人仰慕孔子的德行高尚,首先从他的开馆讲学说起。孔子时代,乡校开始渐渐兴起,但都是些小规模的村塾,一般只收自家弟子,而孔子,对谁都一视同仁,还开创了“有教无类”的风气,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在那个时代却是一个创举。它使得许多原先根本无从得到知识的贫民子弟能够进入学堂学习。如颜回、子路、仲弓、曾参等都是贫民子弟,如果在孔子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得到学习机会的,是孔子使他们成为了知识分子。“诲人不倦”也是孔子高尚情操的表现,在有教无类的前提下,他还能做到诲人不倦,这也是和他好学的精神分不开的。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曾说:“说我圣,讲我仁,我哪里敢当!我只是永不自满地学习,永不疲倦地教诲学生而已!”另外,孔子一生都在寻找做官的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是因生不逢时,到五十岁时,他潜心摸索的一整套治国之道仍无用武之地,此时的孔子心中十分着急。可就在这时,叛逃到费城的公山不狃为了利用孔子的声望,下了聘书要孔子去做官。孔子有些动心,但思来想去,最终没去,他以他的高尚人格,抵御了乱臣贼子高官厚禄的诱惑,洁身自好,堪为世人的楷模。孔子的一生是悲剧性的,生逢乱世,怀才不遇,晚年丧子,经历黑发人送白发人之痛,一文一武最钟爱的两个弟子之死,让他大病一场而他的死,让人伤感的同时,亦惊叹、亦羡慕!弟子们都在心里为他服丧三年,子贡还在墓旁搭了一间小屋住下,又守了三年,前后共六年。子贡这个商人习气最重的弟子,居然能心甘情愿地在老师墓地旁日夜守孝三年,足见孔子之人格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