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典诵读的基本理论.doc_第1页
儿童经典诵读的基本理论.doc_第2页
儿童经典诵读的基本理论.doc_第3页
儿童经典诵读的基本理论.doc_第4页
儿童经典诵读的基本理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经典诵读的基本理论 国际著名教育专家台中师大教授 王财贵博士 从儿童时期起就诵读经典,是一种意义深远,合乎人性的素质教育,具体的施教也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但由于近现代教育观念的片面性及其影响,一般人还不太理解诵读经典的深刻意义及其合理性,不易接受传统的诵读学习方式,因此必须略作理论之说明。 近代的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实用主义为主导,也可以说是以“儿童中心本位”为主的教育观念。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1)教材的选编要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也就是他能懂的知识才教给他。(2)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实用原则,也就是他生活上有需要的知识才教给他。(3)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兴趣,对某些知识有兴趣才学得好。 如果依照这三个原则去推论,也许是不该教儿童诵读经典的。不过,以上三个原则,虽有其合理性,但从完整的人类教育的理念看,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由浅入深的顺序,以适合学生的理解力进行教学,这只有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才是完全合理的。然而人类的学习,不能以科学知识技能完全概括之。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关于精神性、文化性、人格性的陶冶培养,是否也要遵守“理解而后学”的原则?还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理解?是不是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都得像理解数学公式那样具有精确性才算理解?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问题。 其次,所谓实用,有儿童期当前能用的知识,也有他将来成长时乃至终身所需的知识,要不要一齐照顾?儿童能不能学他现在不用(或不考试)的知识?要不要教他将来成长所需要的知识?这是当今的教育界应该深切讨论的问题。 其三,所谓兴趣,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培养的,儿童是否一定要做游戏才有兴趣?是否对不了解的东西,就没有兴趣?这种问题,应该由实验来判断才对。 姑且举音乐的学习为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一向只教他能懂的音乐,只教他当时要用的音乐,则一个小学儿童因为只懂儿歌,所以只能教给他儿歌。如是,则小学毕业时,他只有小学音乐水平。升初中后,便觉得儿歌太浅用不上,必须再学少年之歌,初中三年又只学少年歌,毕业时也只有初中的音乐程度。到了高中,初中音乐又无用,又必须再学青年之歌。如此,则每长一岁便没有音乐可用,须学新的音乐,从小学到高中十余年的音乐教育,到高中毕业时,只有高中水平。除了音乐系之外,我们所有大学生、成人,一辈子的音乐素养只停留在高中的水平,成人若只有高中水平,便是没有水平。难怪我们社会中的成人,一辈子只能跟着儿女听流行歌,这是音乐素养低落的表征,现在书店的音乐类畅销书大多是古典音乐的“入门书”,可见十余年的学校音乐教育是多么贫乏而不足。 应该更换一些教育思想,充分理解教育的多元性质,教育起码有两个基本层面:即除了有知识性的学习和当时年龄实用性的学习之外,另外还有性情的、美感的学习和属于永恒性的学习。在其理解性的、技巧性的学习,如乐理和歌唱乐器上的学习,遵照类化原则,配合年龄,由浅到深以外,在其精神性的欣赏方面,多用高水平的、有美感的音乐,让他多听多接触。这样做,不见得儿童就会排斥,但他的音乐鉴赏力必能在耳濡目染中渐渐提高,而永远成为一个有音乐审美素养的人。请看有些音乐家庭,儿童自出生起即听经典音乐,没听说孩子会掩耳不听,长大成人之后,其音乐感受力自然与众不同。 我们当然要尊重科学、重视实用,但一切以实验科学为标准,唯实用是尚,泛科学化、泛功利化的教育,可能会抹杀了一些人生很宝贵的面向。 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可分为技能性、实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恒性的另一面。技能学习大体是解决认字写字的问题,实用性则照顾到现实所需用的语文技巧和生活观念。依照当前流行的教育理论制定的小学语文课本,只供应现实技术层面的知识。既然儿童所知、所需的语文知识甚为简单,因此语文教学内容也就十分简单。结果是现今学校的语文课费力很多而收效甚微。儿童仅仅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应付他生活上需用的浅显语言,文字要表达一点文采也很难。 要解决当今语文教育问题,须从教育观念入手,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不要再把儿童当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视儿童学习能力的特点,要给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即是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而在实用的考虑上,以提前认字和增广阅读来代替单调繁复的课文深究。特别是应该在永恒性的文化陶冶方面,参酌加入一些有长远意义的“经典教育”。 儿童的经典诵读教育总括地说,只有两个重点:一、从教材说,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二、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反复多念,乃至于会背诵!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 我们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近年的实验,诵读经典半年一年之后,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儿童,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如错过了13 岁的时机,将永无翻身之日。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15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不应该的,那是“填鸭”式的教育,所以特别讥之为“死记硬背”、“食古不化”而反对之。殊不知,在理解力不发达的年龄,该“死背”就须“死背”,应“食古”就须“食古”,以后慢慢理解,必将终生受益。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他如果善于背而给他背,他很自然就背上了,怎可说是“填鸭”呢?“填鸭”是鸭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现在,儿童背诵的能力强得很,好像一头有四个胃的牛,给他“诵读经典”,应该比喻为“填牛”!填多了,年龄大了,他会慢慢“反刍”(理解)!你现在不给他好好的“吃”几本经典,正是“饿牛”,等他长大了,一点本领和理解力也拿不出来!所以在儿童期不给他背诵,正是浪费他的时光;在儿童期就要求他理解,正是遏止他的成长。如今的教育恰恰相反,儿童理解力发展尚未到时期,硬要他“理解”,现今的科学教育,教材太深,超乎正常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上参考书和联考的推波助澜,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的儿童少年“怕”数学、“怕”科学。其实,有关理解力的学习,在儿童少年时期,是只能凭其天生的发展,而很难训练的。天分高、早开窍的只占少数,现在的科学教育却是以高标准来要求一般的学生,致使绝大多数的人产生理解能力上的困难,而这种理解能力上的困难是不能“勤能补拙”的,是打他骂他也没有办法的。在理解力低下的年龄硬逼着他学习很多需要高度理解力的科学知识,学生何其痛苦!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填鸭”! 科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走的是两条路,不应该相互抵触,而应兼顾互补。简而言之,儿童时期背经典,不浪费好的记忆力,好的记忆力有助于将来提高理解力。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必像学数学那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必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甚至怎么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现在预备了,将来一定有用。 综上所述,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也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应慧眼洞见的远谋! 为中国文化断层重工程倡议 王敬东 大家好!我来自鲁西北地区山东省平原县。得知辅延小学开展的“国学启蒙教学研究”批准立项为省级科研课题,我是怀着一种非常激动的心情来参加今天的会议的。在这里,也把我几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请各位教育前辈指点!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我从90年学校毕业后即分配到我县的实验中学,从事初中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自己十多年来用心的教育实践,深深地感受到初中教育的无奈。在应试教育的片面引导下,学校教育都在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董陶与人格的培养。大学中讲到:“德者,本也”。根没有了,带来的是什么呢?学生素质一年年地下降。没有远大理想、缺乏道德修养、贪图眼前利益、惟我独尊几乎成为新一代中学生的共性!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曾做过许多次学生调查,其中有两个总是是每次问卷必有的:“你为什么要学生?”“你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同样的答案:“学习是为了考试”,“最讨厌的事情是学习”。看到这样的答案,我非常痛心,我们辛辛苦苦教孩子们学知识,竟成为孩子心上最沉重的包袱!由于大家不深解教育的关键所在,不明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内容简单贫乏,加之“管、卡、压”式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一代代的孩子们自一上学起,即成为受宰的羔羊,变为挣争的机器!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校园暴力频传,犯罪年龄层下降,甚至出现危害生身父母的现象怨孩子吗?应知孩子只是一把未经烧制的泥土,他将成为什么样的器皿是由我们做“工程师”的家长、老师来决定的! 正是在这种思绪下,结合自己多年来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体会,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才(或者说挽救我们的下一代),必须在孩子们人生最宝贵的黄金记忆年龄(013岁)用最好的内容经典来奠定孩子们的人生基础。常言“本固则枝荣,根深则叶茂”!我们必须重植文化之根!于是,我多方查找上级文件精神、搜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料,得知中央领导机关也在大力推行基础教育改革,尤其了解到中国青基会开展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育读工程和ICI国际文教基金会推行的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活动,坚定了自己从事儿童经典教育工作的信心。于是,我开始走访各亲戚、朋友和我县的各个学校及幼儿园,通过个别座谈、赠送资料、书籍形式在大众中广泛宣传,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有五个中小学校开展了导读活动。为使这项工作进一步持久深入,真正达到大众所要看到的实效,我们在ICI国际文教基金会李素美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于2000年9月份成立了小巨人儿童智慧开发研究推广中心,创办了小巨人经典学校。以幼儿教育为主体,多渠道开发经典教育教材,深入探讨儿童经典教育方法,将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武术、戏剧等等各方面的精华(即经典)有机地揉和在一起,用最简单的、系统的“听、看、读、做”等方式,采取多样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玩学习”,引导孩子们将这些经典牢牢地忘记在大脑中,为知识技能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我们近两年的实验教学,渐渐摸索出儿童经典教育的规律。只要给儿童布置一个经典的环境!同时把握好“玩学习”(即愉快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教育儿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我们的做法,就是给学习布置一个经典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通过中国经典诵读、西方经典听读、音乐经典欣赏、美术经典欣赏、书法经典指读五个主渠道及观赏经典动画片、戏剧、舞蹈、武术和其他民间艺术等辅助渠道,配以做游戏、体育锻炼等各种活动和孩子们“玩学习”。在此过程中,老师是在教学,但孩子们却感觉到是在玩。 首先是人的环境。人,一是老师,二是家长。通过观看专家讲座、会议交流等形式动员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要求每个老师都参与导读教学,并自己每天拿出半小时读诵经典。学生在学校由老师教读,在家由家长领读或播放录音带、录音光盘。教学内容以“四书”、“老庄”为主,其他象唐诗三字经孝经千字文弟子规为辅,教学原则是“只奖励,不强求”、“只表扬,不批评”,教学方法就是六个字:“小朋友,跟我念”。用“看谁读最大声”“看谁读得准”“分组比赛”“加小红星”等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 其次是物的环境。物的环境又包括两个方面:声音的环境和图象的环境。声音指经典诵读的录音与中西古典乐曲录音;图象主要指中西名画和中国历代书法字帖。首先我们指导中英文经典诵读录音与所选的近千首中西经典乐曲排列好播放顺序,根据学生的课下时间安排(如课间、课外活动、三餐、睡前等)定时播放录音;其次我们在教室、走廊内的墙壁上方贴上名画(每学期更换一次),下方贴上了字贴(字贴高度与孩子眼睛一齐,便于孩子指读。孩子熟后即更换),孩子们随时就能自然看到、自然记忆。同时,我们还通过欣赏课利用电视、电脑让孩子们在听经典、名曲的同时观赏大量的名画及名建筑、名雕塑、名山大川等优美图片。另外还备有各种戏剧、舞蹈、武术及著名动画片的光盘,每周拿出少量的时间让孩子观赏力求使孩子们口之所读、耳之所听、目之所视,皆是最好的内容,渐渐熏习孩子的眼、耳、意,以默默培养儿童高度的审美能力,达到开发儿童的智慧与潜涌,激发孩子们各方面学习兴趣的目的。 为使经典教育尽快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同时与现今的教育体制完美接轨,彻底打消人们对经典教育的怀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放在教学方法上作深入研究。象今年我们的识字教学。我们没有采用常规的单字认读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做法是:提前大量背诵、指读书家原作,达到整体认读。使读经典与识字结合、与学书法经合。让孩子们在读经典的同时直接指读历代书法家写的经典原作(我们整理了一套中国历代书法经典全集,汇集了中国书法史上历代书法家写的经典、美文作品),我们称之为“经典识字教学法”,孩子们读的内容是经典,所指读的字又是经典,为以后的写字教学、书法教学及学习、研究传统文化典籍奠定坚实基础。教学方法突出一个“玩”字,玩指读经典。我们通过和孩子们玩指读、做找字游戏等活动,使孩子们在认字的同时,牢记了楷、行、篆、隶、草各种书体的写法,而且很自然地把多位书法家的人品、学美和字的运笔、间架、风格深深地印入脑中。如本学期千字文的学习,三个月时间,孩子们在熟练背诵千字文的同时,皆能指读五位书法字写的楷、行、篆、隶、草五种书体的千字文原作,尤其楷书、隶书、行书三种书体,每一个孩子皆能独立指读下来。 通过近两年的教育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经典教育力量的巨大和儿童潜能的无穷!如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多数已背完近两本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识字量大增,且表达能力强,英文诵读开始孩子们只能跟一个单词,现在能一次跟读一句话,发音明显比一般孩子清晰。其中一位名叫王平的三岁孩子,入校时几乎不会说话,只能很模糊地叫奶奶和妈妈,现在也已背完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第一册,能讲较流利的普通话;王亦真、王亦如两位小朋友,现在不到四周岁,已背完大学中庸老子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全本和论语及唐诗三百首的部分篇章,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董皓小朋友来校时胆小、内向,现在不仅活泼开朗,而且记忆力明显增强,一般四五十字的文段,读十多遍即可背诵。另外,本学期全体学生在熟背千字文的同时皆能独立指读书法家手写的千字文字贴,其中有两位小朋友不仅能指读千字文,而且能指读书法家的大学中庸原贴。初二学生张倩,在校厌学,学习成绩较差,经过四个月的经典教育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重要性,去年“六一”期间,还代表我校参加了由中央文化部社图司等单位主办、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行的“庆六一走向经典时代”联欢会的演出;三年级学生冯斌,经一年多的学习,现已背完大学、中庸论语老子三字经朱子治家格言及诗经的前八篇;四年级学生刘素洁,经过半年的经典教育后,自学小学语文,一小时掌握五篇课文寒假期间的两个实验尤其今我们惊讶:其一、自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初六,由一位老师和两位小朋友(三岁)利用早中晚零散时间玩学(诵读、指读)正气歌,每天一个多小时,十天下来,两位小朋友皆能流利背诵正气歌全篇,其中一位小朋友能自己独立指着清朝书法家钱南园写的正气歌原贴读下来。现在这两位小朋友皆能认识正气歌上的所有字;其二、在教孩子们系统地听记了大量的中外名曲后,我们首次教一位三岁孩子唱简单歌谱,当教唱到第四句“12 53/6/”时,其中“53 / 6”三个音符孩子和老师一同唱出来。 看到这些,我们震惊了,孩子的学习是如此的简单容易!我们说素质教育,这就是素质!可再看看周围的孩子们,家长、老师苦口婆心的严教,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使孩子们如牛负重,甚至幼儿园的孩子竟然也得每天写两张作业!可以想象大家“望子成龙”的迫切之心,但因孩子所学内容的简单贫乏,加之大家教育方法的不当、错误,使一朵朵本应怒放的花朵因根的滋养欠缺而枯萎苞中!使一幢幢本应巍然耸立的百层大楼因地基的瘫软而难以建起!使一座座深藏着无限潜能与智慧的宝库终因“观念”的陈固错过开启之时机(013岁)而永远无法打开!侏儒,我们是在人造侏儒啊! 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巅峰人物、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过这样的说:“我之所以看得比较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为了使所有的孩子皆能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巨人肩上,成为新世纪的真正“巨龙”,让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民族重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竭诚欢迎与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及广大热切关心青少年儿童教育的各界领导、老师、家长结盟,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大潮中,立足祖国的经典文化建设,共同探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新路子。让所有的孩子皆能赢在人生的起跑点上! 谢谢大家! 科学时代需要科学的证明 什么是诵读经典活动? 一位母亲带着年仅2岁的孩子到朋友家作客,被放在一边的孩子感到无聊,不经意间吟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令主人大吃一惊。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端着自己并不懂得含意的书本,在老师的带领下津津有味地大声诵读连很多博士也没读过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 小学校园里,一位小学生上前拍了另一位同学一下,朗声吟道:“道可道,非常道。”那位同学马上接口:“名可名,非常名。” “老师,古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是真的吗?”一位曾有过逃学、顶撞老师、勒赎同学等劣迹的小学生真诚地向老师表示了悔改之意。他的改变,不仅使整个社区震动,而且也深深感动了老师的心。 以上这些场面,都发生在被称为“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诵读经典活动中。为了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为了救治目前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为了使孩子们不仅学会生存的技术,而且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快乐生活的艺术,也为了使千千万万的儿童不错失良机,充分开发生命本有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迅速吸收最有价值的知识,1998年,由南怀瑾先生创办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已在台湾收效甚佳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推广到了中国大陆。到目前为止,已有台湾的一百多万儿童、香港的数千名儿童和中国大陆30几个地区的数万名儿童在这一活动中受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儿童诵读经典活动将会迅速成为大陆的一个文化热点,成为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心神往之的热事,成为无数儿童走向健康、完美、快乐的人生之路的起点。 为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揭示这一活动所采取的学习方法的科学性,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期间,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合作,进行了“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效积相关实验研究。 实验的基本的结论:诵读经典是儿童开发潜能的有效方式 实验随机选取上海市两所幼儿园、四所小学中的几个班级为实验班,先选定了平行相关的对照班。对实验班试用了为期两个学期的读经方法之后,分别对他们在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智商和人格等五个方面的指针进行了试验前后差异、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差异的比较和检测。 实验取样设定了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实验班随机选取了上海市宝山区童星围棋幼儿园、普陀区华东师大附属幼儿园共120名小朋友和上海市宝山区试验学校、延中小学、乐业小学、黄浦区重庆路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共287名小学生。对照班,随机选取了华东师大附属幼儿园的60名小朋友和上海宝山区宝山试验学校、延中小学、乐业小学二、三年级共213名小学生。 实验的方法是让实验班的小朋友和小学生每天诵读中国文化宝典(实验期间共读了第一册和第二册),每天1520分钟。寒假期间实验,被试在家中由家长带领每天诵读中国文化宝典1520分钟。 实验班内部又分成两组,第一组不看教材,同学跟着老师和家长诵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 第二组是在老师和家长带领下,看教材中相关内容诵读。 对照班则在整个试验期间不诵读中国文化宝典,但在其它实验变量上与实验班完全相同。 对原始数据的统计采用了T检查方法在SPSS.8.0版本“大型统计分析软件”上进行检验。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初步得出了几点结论: 一、 儿童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研究人员在1999年6月就儿童诵读经典与字汇量的关系问题作了五组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8个月至一年,每天1520分钟的经典诵读之后,识字量都有明显、快速地增加。 华东师大幼儿园实验班大班的小朋友经过8个月读诵经典后,实验班的30名幼儿平均识字量为267.57个,对照班为137.65个,实验班幼儿平均比对照班幼儿多识字129.92个。对照“小学一年级识字量标准化评价表”,发现经过8个月读经的小朋友的识字量,相当于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学习4个半月,或将近一个学期后,才有的识字量。 东华师大幼儿园中班的30名幼儿,在经过一年的读诵经典之后,平均识字量是194.6个,对照班平均识字量为102.3个,实验班幼儿平均比对照班幼儿多识字92.3个。其识字量,相当于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学习3个半月后,才拥有的识字量。 以上两组实验还表明,学前幼儿在幼儿园中班、大班阶段可以只通过看书诵读经典,不需要额外讲解,就能够自然学会认字,并且,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在识字的速度上相差不大。 第三组实验,实验班中看着书本读诵经典,和不看着书本而读诵经典的两组结果对比显示:儿童看读诵经典对识字有帮助;不看书本只是跟着老师诵读对识字没有帮助。这一结果提示了诵读经典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必须看书读诵经典,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另外两组是小学二年级实验班的实验。 宝山试验学校二年级小学生实验班有读诵经典10个月后,对实验班和同年级对照班用“小学二年级识字量标准化测试问卷”(大陆常模)进行了识字量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90人平均识字量为1088.41个,对照班115人平均识字量为944.24个,实验班的学生平均比对照班学生多识字144.17个。如果对照班不用读诵经典的方法来提高识字量,只用原有学校中用的方法,需要用3个月的时间,才能赶上实验班的识字量水平。 延中小学二年级试验班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识字量水平上相差4个月,即如果对照班只用原有学校中用的方法,需要4个月的时间才能赶上实验班的识字量水平。 二、 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记忆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 研究人员在1998年6月即有被试对象读经之前,对被试对象的长时记忆力、 短时记忆力、理解记忆力进行了测试。在实验班读诵经典一年后,即1997年6月,再次用同样的方法对被试对象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是一年级的试验被试,还是三年级的实验被试,经过一年的读诵活动,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记忆方面均有显著性的提高。 三、 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完成各种智力操作的必要心理条件。 对实验班学生注意力的测试,采用了大陆常模的标准化测试量表。1998年6月,即读经之前,研究人员对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二年级两个实验班、延中小学二年级两个实验班,和重庆路小学一年级三个实验班,进行了第一次注意力测试。1999年6月,即读诵一年后,对相同的测试对象又进行了第二次测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所有试验班被试的注意力在读诵经典一年后,均有显著性的提高。 四、 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 读经与儿童的人格成长有无关系?经典中的格言道理被儿童熟记后,对儿童本身产生了什么的影响? 研究人员请班主任和家长,对被试儿童在读经前后的道德为表现,进行了经验性的评价,即请被试学生的班主任和家长,对儿童读经前后的道德行为表现作出过程性的观察、描述,最后对读经这个活动能否帮助儿童道德水平提高作出“很有帮助”、“有些帮助”、“没有任何帮助”三级评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有90%以上家长和班主任,都认为读经对于提高被试的道德水平有帮助。 实验引起的反思:过去的许多观点和做法都错了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所存在的其它经验事实中,发现目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对儿童心智潜能的许多理论假设和估计有很大的不足,从而造成许多观念和做法上的失误。 比如,实验中发现:相差4岁的幼儿熟练背诵一段文字所需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幼儿园中班儿童的识字能力超过了幼儿园大班的识字能力; 幼儿识字的方法,和目前学校教学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幼儿是通过听老师读某个字的声音,同时观看这个字的形状来认识这个字,完成不用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在儿童的心智结构中,背诵被成人认为“艰涩难懂”的文章,与背诵浅显易懂的儿歌是同一种意义的活动,难与易只是成人自己的成见; 幼儿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完全可以不按照传统习字的教育方法“主动”认字,越是在低龄阶段,听和看的能力对帮助识字越有帮助。以上这些现象,很多是研究者始料不及的,有的甚至大大超出了研究者原有的想象。 实验研究还发现: 儿童在班级中集体诵读,比单独在家,或由家长逼着诵读效果要好。而且,只有当儿童把读经当成一种游戏活动,并经常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时,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另外,实验还发现,儿童之所以能够通过每天1520分钟的时间轻松、简单的读经,就能够在识字量、注意力、记忆力、人格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材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能思想体系”。这套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的组合时,却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相比之下,目前的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则是小容量的、不生动的、无趣的,很难给儿童带来很多惊奇感而产生参与的愿望。 这些事实和研究结果,无疑对儿童教育研究具有巨大的研究意义,同时,还告诉我们,目前的研究大量显示出了“冰山的一角”,儿童诵读经典活动虽然十分简单,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有待于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相信,随着儿童读诵经典活动的推广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一活动的深远意义和伟大价值。 诵读经典是最经济、最简单的教育方法 刘克苏博士 儿童经典导读中心的刘克苏博士从读书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提倡儿童经典读诵活动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重大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系统研究,刘博士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 (1)、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经典和其他书的关系,好比蜂王浆和蜂蜜的关系,是以一当十,以一当万,很经济。为什么经典以一当万呢?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历史大浪淘沙的结果,其实也花去了不少成本,因为选择的过程要去伪存真,要去粗取精,要费工夫,动脑筋。前人费了功夫,动了脑筋,花了成本,后人不利用,那是个很大的浪费。过去的人创造了很多知识,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一笔祖业,祖业那么大,过去的知识那么多,怎么继承呢?要挑选,要提炼。代代都这么做,代代都这么提炼,于是就提炼出了为数不多的经典,这是我们搞知识经济的最佳本钱。知识分为经典和非经典两大类,经典和非经典的一个区别就是:经典历久弥新、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知识爆炸对它们影响不大;非经典更新换代迅速,老化得快,转眼就人老珠黄,无人理睬,知识爆炸主要是炸它们。抓住了经典,非经典就好掌握了。所以说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有了经典做底子,信息爆炸和知识老化就不那么可怕了。 (2)、读普通书不如读经典,读经典不如背经典,晚背不如早背。读经的最佳效果是背诵,背诵了,才真正归自己所有,然后随时可以消化、吸收、变形、化用、推陈出新。背不下来的,就熟读,也不错。熟读经典,看其他书就势如破竹了,可谓以一当十。可惜学校很少有重视经典的,二三流著作充斥于教科书,图书馆里也特别缺乏经典,以至我们到了硕士博士的时候,对于本专业的经典还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其他领域的经典和通典了。这样,整个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就很难上去,因为没有雄厚的经典文化底子,没有大师原著原典的底子,大多是学二三流著作出身,看二手三手材料出身,炒冷饭,喝剩汤,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永远也长不大,得不了诺贝尔奖,更不用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才和原创性大师了。所以说,就读书而言,读经典乃至背经典,是读书的根本办法,因为经典是一切书籍的根本,其他书籍只是枝叶。二三流著作和二三手材料总是这样那样地解释经典、运用经典,这还算不错的,但已经难免道听途说、谬种流传了。至于根本不知经典为何物,还自以为有了重大发现发明,浮躁而至于此,怎么能期望有重大的创新呢?因此,就读书这一条来说,读普通书不如读经典,读经典不如背经典,而且晚背不如早背。 (3)、晚背不如早背,是因为小时候记忆力好,记得快记得牢,尤其语言文学和人文科学是这样。早背,是指儿童时代就加紧背诵,不要等到年龄大了,神经系统发育完成了,固定了,才动手开发锻炼记忆力,那就迟了。心理学上所谓印刻期、关键期,是有道理的。人在发育生长过程中,有学习语言文学的最佳时期,有发展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大抵都在0-13岁左右。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再补,困难极大,效果远远不及童年。我们现在学母语都要学到大学,还学不好,其实越往后,学习成本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差。古人读书,几年之内就解决了语言文学问题,几年私塾足矣。私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背经典,熟读经典,不怎么解释。这符合小孩子的发育阶段,因为小孩子记忆力好,理解力弱。因材施教,因年龄施教,就应当这样。但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学校学语文不是这样,总是把很少几篇文章反复分析来分析去,把一篇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生气,好比把一个活人解剖了之后来了解似的,总不是“人学”的最佳途径。于是我们陷入了一个教育怪圈:一方面教育经费很紧缺,另一方面,这紧缺的教育经费又被死板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浪费了。如果学一门母语要学到大学还学不好,学一门外语要学到老死还不能用,这种教学方法是迫切需要反省了。 (4)、读书经济学的窍门是以简御繁。以简御繁是经典的特点,四两拨千斤,大师风范。读书经济学的窍门是以简御繁,以少数经典带动海量知识的学习掌握。其实,历史的反复筛选就是反复重演,重演多了,留下来的就越来越浓缩,越来越经典。好比我们复习功课,越复习速度越快,所需记住的东西越少,越到后来越是只需要记住极少数关键点,所谓“书越读越薄”,是个加工提炼过程,创新过程。最后甚至可以把一本厚书压缩成几个概念、一个概念,或者几个公式、一个公式,归纳为几条基本原理、公理。个人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史是这样,人类的发展史和学习过程也差不多。人类历史大浪淘沙,天天淘,月月淘,年年淘,剩下的经典就越来越纯,越来越精。假如不淘沙,不复习,不重演,不提炼,不压缩,要学的东西就太多,抓不住要领,得不到精华,累死人。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心里一着急,就只好填鸭,填鸭会填死人的。吃力不讨好,很不经济。不如抓住要领,纲举目张,无量信息都可以一网打尽,就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不得要领呢,一滴水也可以淹死人。所以要讲究读书经济学,掌握窍门,以简御繁,以少数经典带动海量知识的学习掌握。 (5)、读诵经典,把传统与创新统一起来了。传统经典有大量原创性著作,而原创性经典最富有创造性,这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企及的。古代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高科技战争的指导原则,古代的学记、大学等文献仍然是当代创新教育、潜能开发的理论依据,而不像许多当代知识,各领风骚数十年、数十天,就销声匿迹了。容易老化的知识之所以不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创造力弱,后劲不足,内功不够,薄积厚发,泡沫太多。而经典之所以叫做经典,是因为它们创造力强,后劲十足,内功精深,厚积薄发,高度浓缩,因此不容易老化。 刘博士总结道,人的记忆力比理解力发展要早,抓住儿童的这个特点,首先要重点训练他们诵读能力,不要急于训练理解力,这是符合人类和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儿童诵读经典,重演着人类文明进化的规律,人类几十万年的口头语言历史在儿童身上只需几年功夫就可以重演完毕,因此,重演意味着更简洁、更迅速、更有效地学习和创造,是经济的;经典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逐步筛选出来的宝贵典籍,这种数千年筛选是需要巨大成本的。假如我们放置经典不读,自己去重新开始筛选前人的成果,那么,即使运气好的话,恐怕多半也要读破万卷之后才可能明白什么书最好,可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头发也就白了,还谈什么创新呢?假如我们优选诵读内容,一开始就集中精力诵读最经典的文献,我们就能够获得最经济、最科学的效果。 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发 编者按:近年来,科学界对脑科学的研究进展迅速,人们对于左右两脑的侧化作用,以及右脑认知程序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全脑的开发和落实到教育的措施,将成为国家的战略计划,传统的读经教育,正好为现代儿童提供了一条捷径。脑科学表明:理解力与逻辑推理基本上是左脑擅长的活动,右脑职司直觉式、全面的、整和的心智活动,许多文化模式的符码与解析过程还是在右脑中完成的;与以往大家的认识不同,儿童熟读成诵形成的记忆力不但不妨碍理解力的发展,而且成为理解力发展的坚实基础;优美的文化经典,就富有艺术的美感,经典的弦歌,其旋律和韵律又可增强记忆,这种记忆已不止于短期的背诵效果,而能透入心灵的深处,真正达成升华人性的教育目的。下面林助雄博士等人的文章可资参考。 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发 林助雄 留德医学博士 近来,儿童读经风气渐开,参与者之中,不管是老师、家长或学生,都兴趣浓厚地为其效果庆贺,并努力地义务推广。儿童读经之成果,在推展者和参与者来讲,只要见到读经儿童之记忆力改善、行为转好、学校功课进步等等初期现象,就算成功。他们认为,社会风气之改善,以及将来伦理道德之提升,将随著这些未来社会中坚的成长而自然地达成。今天我从脑的科学观点,就儿童诵读如何透过潜能开发,成就上述种种温馨的成果,尝做说明,充为共襄盛举。 为了应付考试或躲开师长的责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则是在压榨学生的左脑,同时忽略了右脑的开发,对于一位正在学习、成长的小孩子来讲,实在不理想。近些年来,由于人们越来越了解左右脑的功能,因此在教学方面就出现更多的以合乎人性,并具潜能开发价值的新观念、新做法来倡导,目的是要能达到左右脑平衡,藉以提升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期使人类的智能做最大的发挥。 儿童诵读经典的方式,先不求理解,而只是背诵,表面上看来,还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就因为在背经的过程当中,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波转换至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 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是透过视觉作用来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整理辨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的过程,恰好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至5倍。 其实,单从左右脑平衡的目的来讲,儿童除了读经之外,就是读其它的东西也会有效果,只要把握住轻松并有韵律感地重复念唱即可。然而,一再重复的念唱,即使没有刻意去理解,所读唱过之内容不只是会存入大脑记忆,它更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了人类的思惟与行为。所以儿童读经,选择古圣先贤的智慧精华是正确的,因为假以时日,有读经的人多少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多让左右脑平衡、多处在波下,会增进脑力开发,(包括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等。)也就是让潜能更有机会发挥,所以儿童读经是被肯定的。至于透过经典潜移默化,使心性向善向上的边际效用,则是今日社会风纪败坏、道德沦丧的根治妙方。基于此,全国上下都须重视并共同来推展儿童读经。 二十一世纪将是智慧的世纪,无论人工智慧的科技产品,或是人脑智慧的开发,都将极为兴盛,但是对人类来讲,是福是祸都还难以断言,因为人性若不能向善,即使拥有尖端科技与人脑智慧,只会将犯罪升级,因此,未雨绸缪之计是:全世界都应正视看似不起眼的儿童诵读。 经典诵读工程海内外推广近况 “儿童经典文化诵读”工程,是由台湾王财贵教授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于1994年发起,并迅速在全球推广开来的一项素质教育、文化传承基础工程。“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响应。目前台湾有二百多万儿童,“读经”的孩子就已超过一百万,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华人孩子加入到“读经”行列。1995年3月,赵朴初、冰心、夏衍、启功、叶至善、陈荒煤、吴冷西、张志公、曹禺等九位文化界长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引起了国家教委李铁映、李岚清等领导的高度重视。1998年, ICI国际文教基金会推出的儿童中西文化导读也由海外推广到国内,并在大陆成功地开展“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加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古诗文诵读工程”,几年来,已在京、津、沪、鄂、闽、粤、豫、鲁等不少省市颇具规模,也有几百万的孩子在“读经”中受益,成果显著而丰富,受到老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关心文化教育大业人士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大陆现有200万左右儿童;加上海内外相关力量推动,包括港台、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北美、大洋州等地,目前直接受益人总计约600 万儿童,所涉及的成人(家长、教师、大学生、干部以及企业等各界间接受益人)不计。成人经典导读工程尚在策划和小范围实验中。在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促进下,与中心有重大合作,涉及一年一度国际孔子文化节以及经典诵读工程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