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彼得 杜拉克著 2 目 录 关于作者彼得杜拉克 3 关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3 引言:企业家经济 4 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13 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18 创新机遇的来源一:意外之事 (1) 意外的成功 22 创新机遇的来源一:意外之事 (2) 意外的失败 27 创新机遇的来源一:意外之事 (3) 意外的外在事件 30 来源二:不协调 (1) 不协调的经济现状 33 来源二:不协调 (2) 现状与假设之间的不协调 36 来源二:不协调 (3) 设想的与实际的客户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协调 37 来源二:不协调 (4) 程序的步骤或逻辑中发生不协调 38 来源三:程序需要 39 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43 来源五:人口变 化 50 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56 来源七:新知识 60 聪明的点子 73 创新的原则 75 企业家管理 79 企业家企业 81 企业家的策略 83 企业家实践 85 评估创新表现 87 结 构 89 用 人 94 禁 忌 96 服务机构中的企业家精神 97 新企业 关注市场的必要性 102 新企业 财务前瞻性 106 新企业 建立最高管理小组 108 新企业 我在哪里发挥作用 110 孤注一掷 113 攻对方的弱点 119 生态适当位置战略 125 改变价值和特征 131 结论 企业家社会 136 3 关于作者彼得杜拉克 由于他在管理学上的伟大成就,被尊称为 管理学之父 及被推举为 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 。杜拉克于 1909年生于维也纳,在奥地利及英国完成教育。 1929年起,杜拉克担任 报社的海外通讯记者,也为伦敦一家国际银行做经济评论工作。不久成为美国几家大企业和跨国公司最知名的管理顾问。其代表作尚有: 杜拉克论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 工业人的未来 不连续的时代 管理的实践 旁观者 世纪的管理 非赢利机构的经营之道 杜拉克看亚洲 关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 + 企业家精神 = 再创生机 为什么有的企业能不断推出新产品,随时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什么有的组织能创造合作的情境,化解内部惨烈的竞争?经理人的创新与企业家的精神是其中的关键。 本书是管理大师彼得 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近期出版的有关企业创新的经典之作。 杜拉克首次将创新( Innovation)与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视为企业需要加以组织、系统化的实务与训练,也视为管理者的工作与责任。他提出七个创新机会的来源,做为系统化创新及创业型管理的重心,他更提出四个创业型策略,做为如何将创新成功导入市场的可行性方法。 他的这些独到的观点、创见与法则,正成为企业实际运用的最可靠的依据。 七个创新机会的来源 意料之外的事件 不一致的状况 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改变 (以上来自企业或产业内部) 人口统计特性(人口的变动) 认知、情绪以及意义上的改变 新知识 (以上来自企业或产业外部) 四个创业型策略 4 孤注一掷 打击对方弱点 占据一个生存利基 改变价值与特性 本书被誉为彼得杜拉克继管理的实践( 1954)一书推出后,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由 管理的经济 转变为 创新的经济 ,企业唯有重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才能再创企业生机。本书对创新机会的来源,创新的策略,不但有详尽 的探讨,更有丰富的实例印证。 引言: 企业家经济 1 自 70 年代中期以来, 零增长经济 、 使美国非工业化 及长期的 康德拉蒂耶夫经济停滞 等说法被奉为金科玉律,在美国颇为流行。但是,事实和数字资料却证明这些说法乃无稽之谈。真正发生在美国的是全然不同的情况:从 管理型 经济彻底向 企业家 经济转变。 1965-1985年这 20年间, 16岁以上的美国人(根据美国统计惯例,作为劳动人口计算)增长了 2 5,从 1 29亿人上升为 1 8亿人。但是,同一时期,有工作的美国人口却增长了 1 2,从 7100 万人上升到 1 石 亿人。 1974-1984 年这 10 年间的就业人口增长最快,当时美国经济提供的总就业机会增加了 24OO万个。 无论以百分比还是以绝对数字来计算,美国在任何其他和平时期都不曾创造出如此众多的新工作。然而,自 1973年秋季为 石油冲击 开始的 10年是十分动荡的 10 年,是 能源危机 的 10 年,是 烟囱工业 濒临崩溃的 10 年,也是有两次规模较大的经济衰退的 10年。 美国的发展是举世无双的。其他国家都不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事实上,在1970-1984 年期间,西欧丧失了 300 万一 400 万个工作机会。而在 1970 年时,西欧 还比美国多出 2000 万个工作机会; 1984 年,它几乎比美国少了 11 万个工作机会。就连日本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也远不如美国。从 1970-1982 年这 12 年间,日本的就业机会只增长了 10,也就是说不及美国增长率的一半。 但是美国在 70年代和 80年代初创造就业机会的表现也与 25年前专家的预测不符。当时,大多数劳动分析专家预测,即使以最快的速度增长,经济也无法为 1949-1950 年战后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所有达到就业年龄的十七八岁少年提供工作机会。事实上,美国经济不得不容纳两倍于这个数字的劳动大军。因为已婚妇女在 70 年代中期纷纷涌入就业大军(这即使在 70 年代也无人想像得到)。结果导致今天每两个已有孩子的妇女就有一个在工作, 1970年,每五个已婚妇女中只有一名是这种情况。美国经济为这些妇女提供了工作,而且大多数都强于以往她们从事的工作。 然而, 每一个人都知道 70年代和 80 年代初是美国 零增长 时期,是经济停滞和滑坡的时期,也是 使美国非工业化 的时期,原因是每个人都把重点放在二战后 25年期间( 1970年左右作为结束)的那些增长领域上。 5 在高增长期的最初几年,美国的经济动力集中在那些本已很大,而且越来越庞大的机构 上,包括财富) 500家,即:国家最大的企业;政府机构,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地方政府机构;大型与超大型大学;学生人数超过6000 人的大型联合高中;以及大型且不断发展的医院。这些机构实际上创造了二战后 25 年美国经济中的所有新工作,而且在此期间所遭遇的每一次经济衰退中,工作丧失和失业的问题一般发生在小机构,当然主要是小型企业身上。 但是,自 60年代末以来,美国的工作机遇和就业机会的增长转移到了新的领域。在最近 20年里,以往提供就业机会的领域实际上在削减工作机会。(财富500家企业的固定工作(不计经济衰 退时的失业情况)自 1970年以来逐年缩减,开始时下降速度较为缓慢,但自 1977 年或 1978 年起急剧下滑。截至 1984 年,(财富 500家企业永久性削减的工作至少有 400万一 600万个。由于 m年代初生育率的下降,致使学校的招生人数锐减,大批老师失业,光是这一个原因就使美国政府现在雇佣的人数比 10 年或 15 年前少。大学的增长到 1980 年时就更然停止,自此以后,大学的工作机会一直不断减少。 80 年代初,就连医院的就业机会也不再增加。换言之,我们实际上不是创造了 3500万个新工作,而是 4000万个或更多,因为我们必须加 上传统雇佣机构削减的至少 500万个固定工作。而且所有这些新工作一定由中、小规模的机构提供,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并且其中的许多是 20 年前不存在的新兴企业。根据经济学家( The Economist)的数据,目前美国每年产生 60万个新企业 -大约是五六十年代经济繁荣时期的7倍。 2 说到这儿,每一个读者马上会想到 高科技 。但是,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自 1965年以来新产生的 4000多万个工作中,高科技提供的机会还不足五六百万个,由此看来,它最多不过弥补了 烟囱工业 的损失。经济中的所有其他就业机会都产生 于其他领域。即使给 高科技 一词最宽松的定义,每一百家新企业中也只有一两家与它沾上边 -一年总计一万家。 我们的确处于一个重要的技术变革的初期阶段,这个技术变革的迅猛之势超过 未来学家 所能想像的程度,甚至比大趋势( Megatrends)或未来冲击( Future shock)更强大。 300 年的科技发展到二战后就告一段了。在这三个世纪里,科技的模式一直都是机械的:恒星如太阳内部发生的事情。 168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潘发明了蒸汽发动机从而揭开了这一时期的序幕。当我们在核爆炸中再现 了恒星内部发生的事情时,也就是这个时期的终结。在这 300年里,技术的进步意味着 -如果它在机械过程中所反映的一样-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温度、更高的压力。然而自二战结束以来,技术的发展模式成为一种生物过程,一个有机体里发生的事情。在一个有机体内,处理过程不是物理学家所解释的那样围绕能量组织在一起,而是围绕信息加以组织的。 毋庸置疑,高科技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无论是计算机或电信、工厂里的机器人或办公自动化、生物遗传学或生物工程学。它令人兴奋,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它还在社会上开辟出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的远景,并让 人们对它们的实现充满信心。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愿意为不知名的小公司工作,而不去大银行或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公司,就是源于 高科技 的神秘院力 -虽然大多数年轻人 6 服务的公司,其技术既枯燥又无惊人之处。高科技可能也刺激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惊人转变。使风险资本( venture capital)从 60年代中期的近于零的状态发展到 80年代中期几年供大于求的状态。 前面已经提到,从数量上说,高科技提供的工作仍然很少,不超过 1 8。就产生新就业机会方面,在最近的将来,它仍不会有多少表现。从现在到 2000年这期间,美国经济所创造 出来的新工作中,高科技所提供的机会恐怕不会超过l 6。事实上,高科技真如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是美国经济中积极进取的领域的话,那么我们就确实要面对 零增长 期和处于 康德拉蒂耶夫波线 低谷的长期停滞期。 30 年代中期、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蒂耶夫被斯大林处决,原因就是他的计量经济学模式预测俄国农业集体化将导致农场生产量的急剧下滑(事实证明他的预测千真万确) 。“ 康德拉蒂耶夫经济周期 ( 50年一周期)是根据科技内在的动力而来的。康德拉蒂耶夫认为,每 50 年,科技的发展波线达到顶峰。这一次周期的最近 20 年,科技最先 进的几种高成长工业似乎表现得异常出色。但是那些看似创记录的利润实际上是投资到已停止增长的产业的资本的回报,这些工业已经不再需要资本了。利润高增长的情况从来不会持续 20 年以上,随之而来的是突发的经济危机,通常一些经济恐慌会发出某种征兆。新兴的科技无法产生足够多的就业机会促使经济本身的再度增长 -没有人 -更不用说政府了,能够对此有所作为。 二战后,刺激经济长期发展的产业 -汽车、钢铁、橡胶、电气设备、消费电子产品、电话以及石油 -完全符合康德拉蒂耶夫周期。从技术上说,所有这些产业都可倒退到 19 世纪最后 25年, 或者更近一点,退到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自20 年代以来,所有这些产业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营理念上都没有显著的突破。二战后,当经济开始增长时,它们都已经是完全成熟的产业了。它们能够扩展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无需增加新的投资资本,这也可以解释它们为什么能够支付高涨的薪资和工人的福利,同时又能产生创记录的利润。但是,正如康德拉蒂耶夫所预言,这些经济健康强劲的现象就像肺病患者两颊的红潮一样是一种假象。这些产业的内部已经开始腐蚀。它们并非缓慢地趋向停滞或衰退,相反地,当 1973年和 1979 年的 石油冲击 第一次给予打击 时,它们就支持不住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它们就从利润空前的佳境陡落到濒临破产的境地。很快大势已定,它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回到早期的雇佣水平(如 果它们还有能力回复的话)。 高科技产业也符合康德拉蒂耶夫的理论。如康德拉蒂耶夫预言,它们所产生的新就业机会根本无法与旧产业所丧失的相比。所有的预测都显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至少在本世纪内,它们将不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举例来说,虽然计算机行业突飞猛进,但是在 80年代末期和 90年代初期,数据处理和信息处理在所有阶段(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工程阶段、生产阶段、销售 和服务阶段)为美国经济带来的新工作机会不会超过钢铁和汽车工业所丧失的数量。 但是,康德拉蒂耶夫理论却完全无法解释美国经济实际上已创造出来的4000万个工作机会。而西欧确实一直遵循着康德拉耶夫的模式,但是美国没有,日本也可能没有。美国的某个事情抵消了康德拉蒂耶夫的 科技长波 影响。这个 7 事情已经发生,而且它与长期停滞的理论相悻。 如果说我们只是简单地延长了康德拉蒂耶夫周期,似乎根本不可能。因为在未来 20年里,美国经济对新工作的需求将比过去的 20年大幅减少,所以经济增长依赖于就业机会的增多的程度将大大减少。到本世 纪末为止 -精确地说到2010 年,加人到美国就业大军队伍的人数将不到 1965 一 1980 年这段时间的人数的 1 3,即: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成年人数。自 1960-1961年的 生育低潮 以来,生育率一直比生育高峰时期低 30。而且目前 50 岁以下的妇女加人到就业大军行列的人数与男人持平,因此从现在起,有工作的这部分妇女的人数也将受到自然增长的限制,也就是说,她们也将减少 30。 至于传统的 烟囱工业 的未来发展态势,康德拉蒂耶夫理论即使不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也必须被视为严肃的假设而加以接受。而且就新兴的 高科技产业无力抵消昔日高增长产业所带来的经济停滞而言,康德拉蒂耶夫也应该值得予以重视。高科技是构想者和领路人,它们的重要性体现在质变上,因此,从数量上说,高科技产业代表的是明天,而不是现在,尤其是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它们创造未来,而不是现在。 康德拉蒂耶夫理论虽然可以解释美国经济的行为,预测其发展方向,但是,它仍然有站不住脚的地方。在康德拉蒂耶夫长期经济停滞期美国经济中所产生的4000万个新就业机会就无法用康氏理论来解释。 我无意暗示目前没有经济问题或危机。恰恰相反,我们在 20世纪即将结束的这 25年所经历的变 化是经济的科技基础所发生的重大转变,它必然引发经济、社会和政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处于一个重大政治危机的混乱时期,这个危机是 20 世纪特有的福利国家的危机,伴随的危险是难以控制,似乎是无法控制的高度膨胀的财政赤字。世界经济也险滩重重,一些快速工业化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摇摆于快速的经济起飞和灾难性的失败之间,使得 1930 年的全球性经济萧条可能会再现,而且时间将更长。另外,还有一个令人恐惧的幽灵 -失控的军备竞赛。但是,对美国而言,这些日子至少有一个传播出来的担心,即康德拉蒂耶夫经济停滞现象,这可以被 视为一种虚幻的想像,而非现实情况。因为我们有一崭新的企业家经济。 目前要断言企业家经济是否只是美国独有的经济现象,或是也将出现在其他工业发达的国家还为时尚早。至少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正出现在日本经济中,虽然以日本特有的形式。但是目前没有人敢说向企业家经济的转变也将在西欧产生。从人口的角度而言,西欧比美国要滞后 10-15年之久:欧洲的 生育高峰 和生育低潮 都比美国来得晚。同样地,西欧延长学校就读年限的时间也大约比美国或日本晚 10 年;而英国几乎尚未开始这种转变。如果人口是美国企业家经济出现的一个因素的话(事 实上很有可能如此),那么到 1990 年或 1995 年,我们也将在欧洲看到类似的发展。但这仅仅是猜测而已。迄今为止,企业家经济纯粹是一种美国现象。 3 所有这些新就业机会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从任何地方和不晓得什么地方,换言之,不是来自单一的领域。 波士顿出版的企业( Inc)杂志自 1982 年起每年都列出一份 100 家发 8 展最快、公开上市,且创立时间大于 5 一 15 年间的美国公司排行榜。由于只限于公开上市的公司,因此,排行榜明显地向高科技产业倾斜。高科技公司很容易找到证券包销商,在股票市场募集到资金,也很容易在某个证券 交易所上市销售或进行柜台交易。高科技是炙手可热的产业。但是,一般而言,其他新建立的公司若想上市发行,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而且必须有五年以上的赢利。即使是这样,年复一年的企业 100 家企业中也只有 l 4 是高科技企业,其余 3 4则大多为 低科技 含量的公司。 例如,在 1982 年的排行榜上,有五家餐厅连锁店、两家女性服饰制造公司、20 家医疗服务机构,但是只有 20 30 家高科技公司。虽然美国的报纸在 1982年不断发表文章悲叹 美国的非工业化 ,但是企业排行榜上却有整整一半是制造公司,只有 1 3为服务性公司。 虽然在 1982年有文章说北部霜冻地带( Frost Belt)的风采正在褪去,阳光地带将可能成为惟一增长的地区,但是那年的企业 100 家中只有 1 3 来自阳光地带。纽约与加利福尼亚州或得克萨斯州一样有许多高成长的年轻的上市公司。而且,被认为已经死寂,或至少是正在败落的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和马塞诸萨也与加州或得州以及纽约的一样多。冰雪覆盖的明尼苏达州也有七家。 1983年及 1984年的企业排行版在行业和地理分布上都很相似。 1983年,企业杂志的另一份排行榜 -企业 500家高成长的年轻私营公司 -的第一 、二名分别是太平洋西北岸的一家建筑承包商(在一个建筑业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不景气的年度)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家用健身设备生产商。 对企业资本家进行的所有调查都有相同的结果。事实上,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高科技通常不是份量很重的投资对象。最成功的一个企业投资家的投资组合中确实包括几家高科技公司:一家新成立的计算机软件厂商、一家从事医疗技术研究的企业,诸如此类。但是他的组合中利润最好的投资,在 1981-1983年间无论营业收人还是赢利能力都发展最快的新公司却是最平庸、科技含量最低的企业 -理发连锁店。其次是 -从销 售的增长和赢利能力来说 -牙医诊所连锁店,然后是一家手工工具生产商和一家向小企业租赁机器的金融公司。 在那些我所知道的企业中,在 1979-1984 年这五年期间创造了最多就业机会,同时在营业收人和利润方面增长最快的公司是一家金融服务企业。在这五年中,单这一家公司就创造了 2000个新工作,大多数工作的报酬都超过一般水平。虽然它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成员之一,但是它的业务只有 1 8 在股票投资上。其他业务则涉及年金,免税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和互助基金、抵押信托保证、减免所得税项目合作,以及向该公司所称的 明智投资者 提供 大量类似的投资项目。这些投资者被限定为富裕的、但不十分富有的专家、小商人或农场主。他们一般住在小城镇或郊区,花费较少,因此想寻找到存钱的合适地方。但是,他们也非常实际,并不期望通过投资变成巨富。 我所发现的最能揭示美国经济的增长点的途径是研究一百家增长最快的 中型 公司,即营业额在 2500 万至 10 亿美元之间的公司。 1981-1983 年期间,麦金西顾问公司( Mckinsey Company)的两位高级合伙人为美国商会进行了这项调查。 这些中型成长公司在销售额和利润方面的增长率是财富 500 家企业的三 9 倍。自 1970 年以来,(财富 500 家企业在逐年裁员。但是在 1970-1983 年期间,这些中型成长公司的就业机会增长率是整个美国经济的三倍。即使在1981-1982年经济萧条期,美国工业的就业人数下降了近 2个百分点,而这一百家中型成长公司仍然增加了 1的就业机会。这些公司遍及经济各个领域,有高科技公司,也有金融服务公司 -如纽约的 DIJ 投资和经纪公司( Donaldson,Lufkin Jenrette)。其中业绩最好的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居室家具的公司;第二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多福瓶的公司;第三是一家优质瓷 器公司;第四是一家书写用具的公司;第五是一家家用涂料公司;第六是一家公司,从印刷和出本地报纸拓展到提供消费产品营销服务;第七是一家为纺织工业生产纱线等等,不胜枚举。而且虽然 每一个人都知道 ,美国经济的增长只有体现在服务业,但是,这些 中型成长 公司有一半以上是从事制造业。 更让人不解的是,过去 10-15 年期间,美国经济的增长领域 -完全是民营的 -包括许多通常不被视为经营机构的企业(这个数字仍在增加),尽管相当多的现在作为营利公司来组建的。最显眼的当然是在医疗保健领域。传统的美国社区医院正举步维艰,但是仍 然有许多高增长的、欣欣向荣的连锁医院,有些 是“ 营利 医院,有些(逐渐增多)是非营利医院。发展更快的是 独立的 保健机构,如晚期病人收容所、医疗和诊断实验室、独立的外科中心、独立的妇产医院、病人无需预约的精神病治疗诊所,以及老年病诊断和治疗中心。 几乎美国每一个社区的公立学校都在萎缩。虽然 60年代的生育低潮造成了学龄儿童人学的总人数的减少,但是一种全新的非营利性私立学校却一派兴旺景象。在我所住的加州小城市里,有一家托儿合作社,它是 1980 年由一群妈妈为自己的孩子而联合创建的,到 1984 年,它已发展成一所有 200 个即将进人四年级的学生的学校。而另一所几年前由当地浸礼会教徒建立的教会学校现在正着手接管克莱尔蒙特市( Claremont)的一所初中,这所中学建于 15年前,但最近 5年因一直缺乏生源而一直闲置在那儿。但是所有成人教育,无论是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课程,还是为医生、工程师、律师和理疗医生等开设的进修课程( refresher course)都呈现出一片好景,即使在 1982一 1983年经济严重衰退期间,这些课程也只遭遇短暂的挫折。 另外一个重要的企业家精神领域是新兴的公私合作的 第四产业 ,在这个领域中,政府 单位,或是州政府,或是市政府确定业绩标准,并提供资金,然后以竞标为基础将一项服务 -如消防、垃圾收集或公交运输 -承包给私营企业经营,这样做不仅保证了更优质的服务,而且显著地降低了成本。自海伦布萨利斯( Helen Boosalis)于 1975年首次当选市长以来,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就一直是这方面的开路先锋 -100 年前,同样是在这个林肯市,平民党领袖布赖恩( Willian Jennings Bryan)带领我们走上了市府拥有公益服务所有权的道路。得克萨斯州 -如圣安东尼奥市和休斯顿等也是这个领域的先驱,特 别是明尼阿波利斯的明尼苏达大学哈伯特哈弗莱学院。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家领先的计算机制造商,控制数据公司在教育、甚至在罪犯管理和改造等方面与政府进行了合作伙们关系。如果有一种措施能够长远地拯救邮政服务 -当然,一个前提条件是政府愿意为这项逐渐萎缩的服务提供更大的补贴和不断增加的费率 -这就是通过竞标将它承包给 第四产业 ,以获取一流的服务(或者是 10 年以后仍会保留 10 下来的一些服务项目)。 4 这些增长企业除了增长和违反康德拉蒂耶夫停滞规律外还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事实上,它们都是 新技术 的代表,都是知识和人类 劳动的新应用,有关人类劳动的经验和知识就是技术,只是这个 技术 不是电子学、遗传学或新设备,所 谓“ 新技术 就是企业家管理。 弄清这个以后,美国经济在这 20 年特别是最近 10 年中就业机会的惊人增长就不足为奇了。它甚至可以用康德拉蒂耶夫理论加以解释。美国 -日本多少也有一点 -正在经历一种所谓的 非典型的康德拉蒂耶夫周期 。 自熊彼特在 1939 年首次指出以来,我们就已经知道美国和德国在 1873 年至一次世界大战这 50 年之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并不符合康德拉蒂耶夫周期。第一次康德拉蒂耶夫周期始于铁路的繁荣,止于 1873 年维 也纳股票交易所的崩溃。那次崩溃使全球的股票交易所均受到惨重打击,并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萧条。于是,英国、法国进人了漫长的工业停滞阶段。在此期间,新兴的技术 -钢铁、化工、电气设备、电话以及汽车都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来抵消旧工业 -如铁路建设、采煤或纺织的停滞。 但是美国和德国还有奥地利却侥幸地逃过了这个劫难,虽然奥地利政治没有完全从维也纳股市的重创中恢复过来。一开始,这些国家也受到了较大的震动,但是五年后,它们就摆脱了困境,并再度快速发展起来。从 技术 方面来看,这些国家与停滞中的英国和法国并无两样。惟一可 解释它们这种不同的经济行为的因素是:企业家。以德国为例,在 1870-1914年期间,德国最重要的经济事件就是世界性银行的创建。第一个是德意志银行( the Deutsche Bank), 1870 年由乔治西门子( Geory Siemens)创建。 它的主要任务是发掘并资助企业家们,督促他们实施有组织、纪律严明的管理。在美国经济历史中,纽约的摩根( J.P.Morgan)等企业家银行家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 今天,同样的事情似乎又发生在美国,可能多少也出现在日本。 事实上,高科技是一个部门,并不是这个 新技术 ,这 个 企业家管理 的一部分。硅谷的高科技创业家仍然主要以 19 世纪的管理模式运作。他们依然信奉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的格言: 只要你发明一个更好的捕鼠器,你的家将门庭若市 ;可是他们并没有想过去弄清楚什么样的捕鼠器才是更好的,而且是为谁发明? 当然,也有许多特例,有一些高科技公司懂得如何管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但是, 19世纪时也有特例。例如,德国人西门子( Wemer Siemens)创建了至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司。美国人威斯汀豪斯( George Weshinghouse)不仅是伟大的发明 家,同时也是成功的企业创建人,他遗留下两家以他为名的公司,一家是运输领域的旗舰,另一家是电气设备工业中的主力军。 至于 高科技 企业家,似乎只有爱迪生( Thomas Edison)是典型代表。他是 19 世纪最成功的发明家,他把发明转化成一门学科 -我们现在称为 研究 。不过,他真正的野心是创建一个企业,成为一个大亨。但是,他完全不善于管理他建立的企业,因此,最后为了挽救事业,他不得不从他的所有企业中抽身出来。如今,仍然有许多(很可能是大多数)高科技公司是以爱迪生的方式 -更准确地 11 说是管理不善 -来管理的。 首 先这解释了为什么高科技产业走传统的模式 -开始闪耀夺目,继而快速扩展,然后突然殒落 -的原因,这是一种五年之内大起大落的模式。大多数硅谷企业 -许多新兴的生物高科技公司也如此 -仍然只是发明者而不是创新者,是投机者而不是企业家。而且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高科技产业与康德拉蒂耶夫的预测如此相吻合,并且没有产生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来重振整个经济。 但是,有系统的、有目的的、企业家精神管理的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却做到了这一点。 5 在所有重要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只有熊彼特注意到了企业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承认企业 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但是,对经济学家来说,企业家精神是 超经济的 事物,它深刻地影响,而且的确引导经济,而它本身却不是经济的一部分。对经济学家而言,科技亦是如此。换言之,经济学并没有解释为什么 19 世纪末出现了那种企业家精神,而且似乎它又开始再度出现在现今社会,也没有解释它为什么只限于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确实,解释为什么企业家精神变得如此有效用的诸多原因可能本身都不属于经济范畴,它们一般都是价值观、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改变,也可能有人口的变化、机构(如在 1870 年左右创建于美国和德国的企业家银行)和教育的变化。 在过去的 20-25年中,美国青年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现在他们的处世态度、价值观和抱负上。显然,这不是观察 60 年代末的美国青年就能够预测得到的。例如,我们应如何解释突然间涌现一大批人愿意长年拼命地工作,宁愿选择有高风险的小公司而不愿去安全的大公司这一现象呢?那些享乐主义者、追名逐利者 、 鹦鹉学舌者 和墨守成规者都到哪里去了呢?相反地,我们 15 年前所认识的那些唾弃物质价值观,视金钱、物质和世俗功名如粪土而希望美国返朴归真的年轻人到哪里去了呢?不管如何解释,它都不符合过去 30年的所有预言家 -如 里斯曼( David Riesman)在孤独的人群( The Lonely Crowd)中,威廉维特( William H Whyte)在组织人( The Organization Man)一书中,查尔斯雷奇( Charles Reich)在美国的绿意( The Greening of America)一书中,以及马库泽( Herbert Marcuse)对年轻一代的预测。当然,企业家经济的出现不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而且也是文化和心理问题。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结果都是属经济范畴的。 传播处世态度、价值观 以及行为所产生的这种深远变化的工具是 技术 ,我们称之为 管理 。管理在下列领域的新应用促成了美国企业家经济的出现: - -应用在新企业中,无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但新企业的大多数人至今为止仍认为管理只适用于旧企业; - -应用在小企业中,这个领域的大多数人几年前还一口咬定管理是大公司的事情; - -应用在非营利机构中(医疗保健、教育等等),在这个领域中大多数人遇到 管理 一词时,想到的仍然是 营利机构 ; - -应用于根本不被视为 企业 的经济活动中,如:地区性餐厅; - -最重要的是运用到系统的创新上 ,运用到发掘和利用可满足人类需求的 12 新机遇的研究上。 管理是一门 有用的知识 ,是一种技术。它与构成今日高科技产业基础的其他主要知识领域 -电子学、固态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 -有同样长久的历史。管理大约起源于一次世界大战。 20 年代中期它一度曾进发出夺目的光彩。但是管理和工程、医药一样是一种 有用的知识 。因此,在成为一门学科之前,它首先必须作为一项实践不断地得到完善。到 30 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一些实行管理的重要企业 -大多数是工商企业: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还有一个大型零售商西尔斯一娄巴克公司。在大西洋的彼 岸,德国有西门子公司,英国有马克士百货连锁店( Marks and Spencer)。但是管理发展成一门学科的时间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那几年。 大约自 1955年起,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次 管理繁荣期 。一 40年前,我们将管理称为社会技术而首次向一般大众展示(包括经理们)。从此,管理迅速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不再是只有少数不成气候的信仰者的漫无计划的实践。这 40 年来,管理与同时期所发生的所有 科学新突破 一样产生了同样大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虽然它不是使每个发达国家自二战后变成 组织的社会 的惟一甚 至不算是主要原因,也不是使今天每一个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 -绝大多数受教育人口 -受雇于组织,当然也包括老板自己 -这些人逐渐成为 专业型经理 ,即也是受聘者而非所有者的惟一,甚至也不算是主要原因。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管理没有成为一种系统的学科,我们就不可能实现目前每个发达国家的社会现状:组织的社会和 雇员的社会 。 诚然,关于管理,我们仍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尤其是对知识型工人的管理。但是,迄今为止,一些基本的原理已经得到合理的传播。的确, 40 年前即使大公司的许多行政官员事实上也没有认识到他们所做的就是管 理工作,当时管理还是神秘之事,如今已经没什么稀奇了。 但是,一般来说,至今管理仍被看作是商业机构的事情,在商业机构中又仅限于 大机构 。在 70 年代初,当美国管理协会(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邀请小企业的负责人来听 总裁管理课程 时,他们得到的回答是:管理?这不关我的事 -那是大公司的玩意。 直到 1970年或 1975年,美国医院的行政人员仍然排斥标有 管理 名称的事物。他们口口声声: 我们是医务人员,不是商人。 (在大学里,教职员工也是这种口气,虽然他们同时也会抱怨 他们的机构如何 管理不善 。)事实上,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1970年这漫长的时间内, 进展 意味着建立更庞大的机构。 这 25年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企业机构、工会、医院、学校、大学等)都有建立更庞大的组织的倾向,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原因应当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我们能够管理大机构,不知道如何管理小企业。例如,社会出现的大型联合式高中热潮就与这种观点有很大的关系。人们认 为 教育需要专业的管理,只有在大机构中,它才能发挥作用,在小企业中则不能。 最近 10 年或 15 年间,我们逆转了这种潮流。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发 展趋势是 反机构化 ,而不是 反工业化 。自 30 年代以来,美国及西欧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观点,认为医院是身体不适者的最好去处,对重病患者更是如此。医生和病人都普遍存在着一个共识, 即 病人越早去医院,我们就照顾得越好。 最近 13 几年,我们已经扭转了这个局面。我们逐渐相信越早让病人离开医院,病人就痊愈得越快、越好。当然这个转变与医疗保健或管理都没有关系。它是对于崇拜集权、崇拜计划和政府的一种反动。这种崇拜始于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到 60 年代肯尼迪政府和约翰政府时,它达到顶峰。然而,如果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来管理好小机构和 非商业性机构,如医疗保健机构,那么我们就不能肆意在医疗保健领域进行 反机构化 运行。 总之,我们逐渐认识到比 管理良好 的大型机构,小企业更需要管理,且管理对它们的影响也更大。而且无论是对新建的企业家企业还是已有 的“ 管理型企业,管理都会做出同样大的贡献。 举个特例来说,汉堡包的销售自 19世纪起就出现在美国,二战后,它们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是在麦当劳的汉堡包连锁店里 -这 25 年里最成功的故事之 -管理被应用到原来是漫无规划的一般夫妻经营的小店中。麦当劳首先设计了最终产品;然后又重 新设计了整个制作程序;接着又重新设计 -大多数情况是发明了操作工具,使得每一块肉、每一片洋葱、每一个面包、每一块炸土豆都一模一样,结果产生了一个时间精确、完全自动化的制作程序。最后,麦当劳着手研究顾客看重什么样的 价值 并将它定义为优质、可预知的产品、快捷的服务。绝对的干净以及亲切。然后根据这些设定标准,培训员工并配合这些规定给予报酬。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管理,而且是相当先进的管理。 管理是一种新技术(而不是特定的某个科学或发明),它使美国经济走向了企业家经济,也将使美国进人一个企业家社会。事实上,美国和所有 发达国家的教育、医疗保健、政府和政治等方面的社会革新的天地远比企业和经济的大。而且社会的企业家精急需要的一个首要前提是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应用到新问题和新机遇上。 这意味着现在是我们将 30年前为管理的发展所做的工作运用到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上的时候了:发展原理,不断实践,成立学科。 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1 企业家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1800 年左右这样说过: 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 但是萨伊的定义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 企业家 是谁。而且自萨伊创造这个术语 200 年以来,人们对 企业家 和 企业家精神 的定义一直混淆不清。 例如,在美国,企业家往往指创建自己的、新的小企业的人。事实上,最近盛行于美国商业学校的 企业家精神 方面的课程就源自 30 年前的 如何建立自己的小企业 的课程,这二者在许多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项目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州2025年江苏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上海中医药大学《神经及精神病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金融衍生工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工程学院《邮轮旅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水师范学院《文化市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化工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数学解题与竞赛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资金补助合同范本
-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如何在本机上架设服务器
- 一年级写字下学期课件(PPT 38页)
- 《实用日本语应用文写作》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
- 怎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 采矿学课程设计-隆德煤矿1.8Mta新井开拓设计
- 中药药剂学讲义(英语).doc
- 【课件】Unit1ReadingforWrit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Q∕GDW 10799.6-201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第6部分:光伏电站部分
- 滴灌工程设计示例
- 配套模块an9238用户手册rev
- 医院室外管网景观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