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重建术的临床应用.doc_第1页
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重建术的临床应用.doc_第2页
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重建术的临床应用.doc_第3页
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重建术的临床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重建术对妇性子宫良性病变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因各种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施行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重建术,对照组(36例)施行传统子宫切除及次全切除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E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更年期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未见肌瘤复发,无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两组手术情况比较: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情况,见表1。两组中发热者给予加强抗炎对症治疗后治愈。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术前两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FSH、LH和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FSH、LH水平明显升高,E2水平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研究组术后12个月均有少量月经来潮均无性生活质量下降,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2例(5.5%),对照组性生活质量下降6例(16%),围绝经期综合征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 论保留子宫内膜的临床意义:现代研究证实,子宫内膜不仅是雌激素的靶器官,而且是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酶类、功能蛋白和免疫因子等),参与子宫功能状态、生殖平衡及全身的生理调节。子宫上分布大量的ER、RP对保持妇女分泌的相互作用很大益处。通过保留子宫内膜的手术名称,则明确并突出了子宫内膜及子宫对女性的重要功能,反映术后能够保持女性完整内分泌轴的自然状态,仍有少量的周期性月经来潮,维持了患者良好的心理感觉,且术后成形小子宫的存在,也保持了盆腔器官周围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维护了盆底组织的支持力,避免了卵巢下垂、术后阴道脱垂等后遗症2。本研究结果提示,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年轻患者更具优越性。综上所述,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重建术,在保护年轻患者卵巢功能、延缓卵巢功能早衰、减轻围绝经期症状三方面存在着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但应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重建术适合已婚充要求的较年经患者,年龄不宜超过45岁。子宫良性病变主要为子宫肌瘤、宫体部局限性腺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疾病,如为多发性肌瘤体外要有正常宫壁。保留子宫内膜的手术必须切除子宫体部病灶,以避免术后复发。因该术式有潜在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的风险,故术前要认真检查宫颈并分段诊刮,以排除恶性病变,术后还需定期随访。【参考文献】 1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2-183.2 蒋铭华,周琴慧,易祥华.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宫内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