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doc_第1页
永乐大典.doc_第2页
永乐大典.doc_第3页
永乐大典.doc_第4页
永乐大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1408年12月14日 永乐大典成书 究竟是葬身火海还是另有归宿 2009年5月22日,居庸关长城古客栈,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正在举行。历史长河中,明朝的那些事儿在专家的唇舌之间,如莲花般绽放。弹指的光阴间隙中,那些虚虚实实的历史悬疑让学者们牵肠挂肚。在讨论到永乐大典下落问题时,百家讲坛“明史”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毛佩奇,突然抛出一个观点,如同在研讨会上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为了捍卫各自的观点,一场关于永乐大典下落之谜的辩论开始了。 永乐大典的下落因何成谜,竟然能够引得明史专家们为它展开措辞锋利的争论? “金匮”中的秘密震惊了发现者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初,为了证明自己的文治武功,组织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但修成之后,此书就被束之高阁,消失在众人的耳目之外。这部书,就是永乐大典。明朝之后,当永乐大典“重出江湖”时,已是其成书250年后的康熙年间。 “永乐大典再现江湖,天下已不是原来的天下,明朝已成明日黄花上百年,努尔哈赤的子孙占据中原多年,康熙正将清王朝推向巅峰。”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姚群民告诉记者,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天,内阁学士徐乾学、翰林院侍讲高士奇等官员,推开了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大门。这是一座古老的皇家档案馆,建成于明朝嘉靖15年。这也是一座独特的建筑,整个建筑用大石头雕砌而成,防火防潮,能很好地保存各种皇家档案。明清两朝历代皇帝实录、皇帝家谱等,就存放在这里特制的“金匮”中。 让人惊讶的是,明末以来近百年间一直下落不明的永乐大典也在其中。 皇史宬是摆放典籍的地方,不是什么军机重地,乱世之中被人遗忘,也在料想之中,因此,永乐大典是安全的。但如白驹过隙的岁月里,它终究没有逃脱厄运。 万历年间一把火也不是真正凶手? “如果永乐大典真的毁于一把火,那我还是比较赞同明史专家任道斌的观点,这把火应该是万历年间的那把火。”姚群民告诉记者,在明万历二十五年六月,北京皇宫三大殿皇极、中极、建极殿发生火灾,永乐大典正本连同其他许多文献资料极有可能被烧毁。 晚明学者方以智的通雅中,有一段关于永乐大典的描述,这段文字的后面有方以智儿子方中履写的注文:“永乐大典藏于文楼,嘉靖中火,上亟命救得免,复命儒臣摹录,隆庆元年始竟。万历中因三殿火,书遂亡。” 方以智是明崇祯十三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定王讲官等职,擅长典章制度和考据之学。其祖父、父亲都是万历年间进士,对京师掌故十分熟悉。方中履秉承家学,也特别擅长考据,谙熟明季史事。任道斌认为,他们所记之事应当是可信的,即永乐大典正本毁于三殿火灾。 但是,居庸关长城古客栈的会议室里,毛佩奇却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彻底粉碎了“永乐大典正本毁于大火”之说,这颗炸弹就是永乐大典正本其实仍然存世,只不过被藏在嘉靖皇帝的永陵里 永乐大典和南京不得不说的事儿 在南京开编的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明成祖朱棣在即位之初,即永乐元年(1403年),便下令编纂一部大书。他说,你们要根据我的意思,编纂一部自有图书以来,包括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包罗万象的大规模的丛书,收书越多越好。为此,他命翰林院学士解缙、太子少保姚广孝为监修,进行编纂,地点在文渊阁,先后“供事编辑者三千余人”,其中国子监监生千人以上。 1407年,编修工程竣工。全书共22877卷,计11095册,共3.7亿字。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图书8000余种。种类包罗万象,计有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戏剧、小说等项,初名为文献大成。朱棣阅后表示满意,亲自撰写了序言,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曾藏永乐大典的南京文渊阁今日何在 永乐大典成书后,被直接藏在了南京的文渊阁。此文渊阁是明太祖朱元璋时在奉天门之东修建的,现大致位置在南航附近,靠近明朝太庙的地方。它的功能除了藏书,还是皇帝看书、论讲以及编辑图书的重要场所。 到明成祖时,文渊阁的藏书相当丰富。为此,朝廷专门设立“典籍”一职来掌管文渊阁藏书。但“典籍”编制仅有二员,其官品也只是从八品。他们的职责,一是典守内府藏书,为皇帝提供平时阅览所需的图书;二是听命于翰林院官员们的调遣和差使。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又遣派侍讲陈敬宗至南京,将文渊阁所储书籍各取一部包括永乐大典运送北京,共计一百柜,装船十余艘。没了永乐大典的文渊阁,依旧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典籍,可惜的是,正统十四年(1449)南京皇宫发生火灾,文渊阁连同剩余图书全部化为灰烬。 编书的国子监监生待遇如何 永乐大典编纂工程巨大,国子监监生们功不可没。明初南京的国子监北及鸡笼山南麓,西至进香河,南临珍珠桥(今浮桥),东达小营,面积覆盖了今天成贤街东西两侧和东南大学。国子监鼎盛时期,有来自国内外近万名监生吃住在这里。 明初百废待兴,但从朱元璋起,就是再穷不穷教育,监生们的伙食很好,每人每天香油三分、盐三钱、酱二钱、花椒五分,每三天就有一斤肉,每月有一细桶醋,有妻子的每月还有米六斗。每逢节假日,监生们要到城南逛,就从成贤街出去,他们穿着由工部尚书秦逵设计、朱元璋亲自审批制定的蓝色衣冠“制服”,风流儒雅地从街上走过时,路人无不侧目。北京,十三陵,定陵的地宫里阴森而神秘。虽然到处都是灯光,但依然能感觉一阵阵寒意,雾气在这个离地面27米的地下宫殿里飘来飘去,空荡荡的配殿,巨大石条垒砌的墙面冒着一层层水汽,用手一摸,一股凉气立刻传遍全身,要是一个人在里面走,会吓得两腿哆嗦。只是,如今,它早已成了名噪全世界的旅游景点,在里面能够看到不同肤色的脸。嘉靖皇帝的永陵却是谢绝参观的。“你要去永陵?那绝对不行,里面有好多探头,进去被发现是要枪毙的。”在北京,记者和出租车司机说“想要去十三陵的永陵”时,对方的头立马摇得像拨浪鼓,一副你也忒天真的表情。但这恰恰增添了记者对永陵的无限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陵?为啥不允许人靠近?里面就那么戒备森严吗?最关键的问题是,难道永乐大典真的藏在这个地宫?得到守墓人的特许,记者得以一窥永陵真面目。永乐大典真的会在陵内那个土包下面吗?30多年前让钱锺书着迷的一件事毛佩琦那个石破天惊的观点,其实并不是他最早提出的。7月29日,北京苹果园的一间办公室里,随处可见有关永乐大典的书籍,在其中的一个书柜里,还有一大部头的永乐大典影印本。栾贵明坐在办公室中间的一张桌子旁,阴霾的天气并没有影响老人回忆钱锺书的好心情。栾贵明是钱锺书的助手。1972年,同在中国社科院的钱锺书对栾贵明说,“我给你出个题目,你去做。”“多长时间?”“十年。”这个课题就是研究永乐大典。当时,钱锺书认为,如果永乐大典没搞清楚,就没办法研究中国文化。为了研究永乐大典,栾贵明放弃了中国社科院秘书一职,到文献研究所整理图书。“那时候,我白天上班,晚上就把从国家图书馆借来的永乐大典线装影印本,一字一字地抄。整整十年,抄了25万张卡片。”1982年,栾贵明把自己对永乐大典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书永乐大典之谜永乐大典索引,寄给一家出版社。但,这一投如泥牛入海,毫无回应,一直到15年后,中华书局才出版了栾贵明的这部书。“我书中的内容,钱锺书先生一字一字过目,而且还做了修改。这些其实也是钱锺书先生的观点。在书出版的过程中,钱锺书先生已经病重,是他的夫人杨绛校对的。”回想往事,栾贵明对钱锺书深深佩服,“钱先生说得真准啊,果然是10年,才研究出一点成果。而这也恰恰是钱先生想弄清楚的,也是他的观点。”钱锺书想证明什么?为什么他要让栾贵明研究永乐大典呢?栾贵明说,永乐大典的正本迄今一页没见着,而亡佚的情况,也太蹊跷。栾贵明曾经穿越国家图书馆的三道岗,在地库里亲眼看到了嘉靖年间的永乐大典。纸张是嘉靖年间特有的纸,书后还有抄书手、重录总教官的名字,书中的内容非常真实,没有避讳明代皇帝的字号。“太精美了,我想永乐正本肯定会更加精美。我很仔细地研究过,现在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还有四川发现的仅仅一页永乐大典都是嘉靖年间重抄的。”正本去了哪里?毁了,还是还在人间,只是人们没有找到它?从古至今,大家一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有的说被大火烧了,有的说可能在嘉靖皇帝的地下宫殿。“但认为在永陵的人都是只言片语,没有证据。钱锺书先生也认为在永陵,但他认为要有证据。他让我研究永乐大典,就是要找出永乐大典很可能就在永陵的证据。”那么,栾贵明拿出了什么样的证据来呢?这些证据为何能够说服钱钟书?那个应该找而没找的地方“如果永乐大典正本还存世,永陵就是应该找而没找的地方。”1999年,首届明代帝王陵寝研讨会上,栾贵明就阐述了这个观点,顿时,全世界闹翻了天,甚至连国家文物局的人都找到栾贵明。“大家都很感兴趣,观点非常新颖。”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李德仲说。我们现在可以见到一些残留的永乐大典,其开本如同城砖一般大小。栾贵明根据残留的永乐大典推算,全部永乐大典总体积达40立方米。它会在哪里?面对一个困扰了世人几百年的谜团,应该从哪里着手呢?在栾贵明永乐大典之谜永乐大典索引序中,有这么一段话,“尽管天际封锁得异常严密,又有副本存在,水火之灾、流传丧失等种种烟雾,但事实是不可改变的。永乐大典正本,完整的一部大书,没有毁亡,更没有佚失。按照嘉靖本人的说法,它应该好端端地藏在他所。他所就是永陵的玄宫吧?这也就是那个该找而没有找过的地方啊!”证据何在?栾贵明说一共有10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嘉靖死得蹊跷,正本消失得也非常蹊跷。“为了拨开迷雾,我们应加倍小心,抓住永乐大典正本最后一次出现前后的事件,最突出的是嘉靖皇帝的丧和葬。对于帝王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子嗣和丧葬两件事,子嗣的第一任务是主持父皇的丧葬,然后是营造自己的陵墓。对于嘉靖的丧葬,令人立刻想到了他自己几乎经营了一生的地下皇宫永陵。永陵始建于嘉靖十五年,建成于嘉靖二十七年,历时12年。嘉靖曾11次到实地视察督工,还大规模地修葺了前七陵,加建气势恢宏的石牌坊等重要建筑。为此,当时的朝廷每月专用资金达二三十万两白银。永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它的地宫规模超过定陵,还很可能在朱棣的长陵之上。嘉靖皇帝修建如此大规模的永陵,是否在环境上对珍藏永乐大典正本作了充分的考虑呢?”栾贵明仔细研究了明实录,他发现,永乐大典重录完成与嘉靖帝的丧葬大体是同时。嘉靖帝于1566年12月驾崩,1567年3月葬入永陵。也就是说,嘉靖帝死亡距下葬,有三个月时间。而到了4月15日,继位的隆庆帝才赏赐永乐大典重录人员。“重录究竟完成在何时呢,史无明载。而这正是谜点。”如果现代人要运完全部的永乐大典,要运满4卡车才行。而在明代,并没有现在的发达交通工具,他们只能靠马车拉。为何嘉靖帝死后3个月才入葬永陵?大胆的推断便是:在这段时间里,隆庆帝忙着把永乐大典正本放进永陵,以了却嘉靖帝的心愿,一直到嘉靖帝入土为安后,隆庆帝才有时间处理永乐大典的副本。“甚至重录工作或许都没有完成,而诡称完成,从而造成了副本的先天缺少,也并不是不可能。”如果,永乐大典还在,它保存得好吗?经过几次倒车后,记者终于到达了十三陵。李德仲告诉记者,明代帝陵的规制都差不多,地宫也应该是一样的。“地宫都是石头垒砌的,先把山铲平,然后在平地上建宫殿,建成后就像人们看到的故宫里的房子一样。地下宫殿完成后,上面堆土,形成一个圆圆隆起的坟。”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先到了定陵。这个陵墓的地宫已经开启近50年,也是考古学家们唯一主动开启的皇陵。地宫紧挨着方城明楼,外面有一圈外罗城,通过蜿蜒的山路,爬到山顶,眼前是一个高出地面4米左右的大山包。而地宫的入口却在别处。当年考古学家辛辛苦苦寻找的地宫,记者很快便进入了,一层层楼梯蜿蜒向下,足足离地面有27米,相当于9层楼那么高。虽然还是大夏天,但地宫里却是阴寒得很。只见配殿是空荡荡的,正中大殿内,龙椅依然,最后一殿便是棺木停放地。2米多高的棺椁,朱红色的油漆,周边红色的箱子林立,但万历皇帝和皇后们的尸骨早已成了灰烬。相比定陵的任你看个够,永陵却是神秘又神秘。在得到李德仲的允许后,司机驱车带记者来到永陵。斑驳的路面,全是大城砖铺砌,朱红色的墙颜色已经陈旧,木头大门已见破损。摄影记者刚要踏进大门,一位师傅就板着脸喝止。他倚坐在门槛上,一脸威严:“不能进,里面有探头!”记者便乘机和他聊了起来,他姓齐,是新一代的守陵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担任守护永陵一职,每天的生活非常简单,睁开眼睛就是守在永陵的门口,偶尔听听收音机。齐师傅通常都是坐在永陵入口的青石门槛上,手里一个对讲机。偶尔对讲机会响起声音,那是十三陵管理委员会通知他,有专家要来参观了,做好接待准备不过,相比定陵和长陵,来这里参观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大多数时间,老齐都是两眼看着红色斑驳的大门,还有门槛、破碎不一的城砖铺砌的路面。老齐告诉记者,永陵里面有红外监控镜头,整个陵墓内布满了这样的监控仪器,20来步就有一个,从宝顶一直到大门外。里面还有特殊的监制器,如果有盗墓贼想在永陵打主意,只要动铁锹,监制器就会有波动。夜里睡觉也不用担心,他床头边上就是报警器。老齐很自豪地说,20多年过去了,报警器都还从来没响过。获得“特许”后,记者在大门口朝永陵内遥遥看了几眼,和长陵不同的是,永陵显得沧桑而神秘,就连神道上也冒出了小松树,在红黄相间的高大建筑后面,能看到高高隆起的山,“那下面就是地宫。”由于是阴天,看上去,整个山包朦朦胧胧,似乎隐藏着无限的谜团。掩映在一片翠绿间的永陵地宫,布局究竟如何?会不会有为收藏永乐大典而专门开辟的“御书房”?李德仲笑笑,也许有,但基本结构和定陵是一样的。如果永乐大典在地下会怎样“如果永乐大典真的在地宫中,保存问题不大。”李德仲说。把宝贵典籍埋入坟墓,并不少见。近年来,地下也出土了一些文书,如老子帛书孙膑兵法等等。郭沫若也曾推断兰亭序就在乾陵中。在清代慈禧太后的东陵、乾隆皇帝的陵墓内,也曾有纸质品出现。如果在地宫里,有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