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漫谈 一、关于赏识的意义 现代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自身受的家庭教育,小范围的社会影响以及短时间的学习氛围的熏陶,形成他们各异而又特定的心理特征。从整体上看,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强,他们希望别人尤其是师长能理解,尊重自己的学习和人格。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和学习的革命中的四个层面学习说,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层次的需求,并渴望得到他们在学习上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与赏识,他们的内在的潜动力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得到最大限度的外释,从而上升到高一层次的追求,促使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相反,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即使这样的伤言是无意的、轻微的,也往往会留下心理创伤,由此造成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其表现方式有时是隐性的,有时是显性的,这就势必影响班级学生之间的正常效和学习气氛,压抑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渴望新生 一整体心态的内在积极因素,并努力使自己认同、赏训这一心态。如果班主任对这种心理特征不察,在情感上格格不入,一有看不惯便不分场合乱加训斥,以显示班主任的魄力和权威,甚至采用揭短处、说风凉话的方式,迫使学生屈从,其结果只能造成情感上的疏远对立,时间长了,四面树敌,班主任逐渐失去信任度,学生不买帐,工作的开展必然会障碍重重。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后,都希望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获得他们的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感情联系绝不可能是完全等同的。由于性别、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自身性格、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他们会自发地形成一个个交往的密切群体,这是自然的,不足为怪。一般说来,这些群体内的学生个体之间具有较多的共同点,既有积极的正面的共同点,也会有消极的负面的共同点。作为班主任,应当用正确的态度看待这些交往密切的群体,尤其要能赏识其积极的正面的共同点,使其不断巩固和发展,并着意引导他们与其他群体的积极方面融合和同化,逐步缩小、淡化和消除自身的积极因素,最终使这些群体求同存异,统一在班级这个群体中,让每人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安全感、愉悦感和依恋感,班级的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相反,如果班主任以挑剔求全的态度,把次要的消极负面因素看成主要问题,一叶障目,扣上:小混混队“的帽子,或者偏听偏信,主观武断,把群体中个别学生的错误缺点扩大,以偏概全,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其结果只能使学生之间相猜忌、关系紧张、人心涣散、惶惶无主,这怎么能做好班级工作呢?学生个体也是各不相同的,真正做到全面客观地了解每个学生,进而赏识每个学生,这对班主任来说是至关重要性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停留在一般层次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要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如果不深入学生中间去,情感和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实际情况了解得就少,自己的主观心理因素就强,反馈过程就会出笔病,这样就容易产生“两层皮”现象,犹雾中观日。班主任在认识学生的过程中,就容易形成一种主观的、模糊的、不切实际的印象。就学生个体而言,除少数个性之外,一般学生的优点比较内在,而缺点往往比较外在。班主任一旦产生主观主观、模糊认识,就会让外在的缺点掩盖了内在的优点,对学生产生不公正的评价。而学生的心理上又普遍存在着一种维持自我一致的倾向。当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形成之后,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从而形成对学生的偏见。由于学生自尊心强,班主任的偏见就会促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有挫折感,以至于发展沮丧,甚至造成矛盾激化。班主任要做到能赏识自己的学生,决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表扬是一种行为,是在一定场合对别人某一成绩的肯定或颂扬,它并不取决于情感。像关心等一般性的师爱,学生已受之有余了,是不会被深刻感动的。赏识是一种心态,是爱的升华,是内心深处对别人某些个性特征的情感体验与倾斜。因此,班主任要能赏识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修养。 二、关于心理暗示问题心理暗示就是指客观环境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向个体施放某种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采用适宜的心理暗示方法,常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心理暗示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行为暗示 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暗示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类比暗示 即用一种相近相似的人或事暗示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侧击暗示 即对学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不直接点出来,只是侧面敲击一下引起重视。赠言暗示 即选择一些暗示学生注意的格言、警句,在谈话结束时,以书签、留言的形式赠给学生,使谈话效果来一次升华,或者在学生的评语中,写上一些针对性的格言、警句。幽默暗示 即对在班上出现的问题用幽默的语言、漫画、手势等,让学生在愉快中得到启迪。幽默的语言用于正面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而用于批评胜于简单粗暴的斥责,它既不伤害人的自尊心,又使其辨明是非,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关于心理敏感心理过敏性反应,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来自心理上某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畸形的变态的自尊”。据研究,许多客观因素可能成为这些学生的心理敏感区,如外形上的疤、麻、斑、秃;身材太矮;比人多一个手指;说话结巴;内脏功能的某些疾患;家庭成员的名声不好或工作不光彩;本人的重大失误等等。这些都会在他们心理上烙下难忘的印记,使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时时感到隐隐作痛,别人一提起,更是痛上加痛。这些学生的个性不同,心理敏感的反应也不完全相同。有的情绪激烈,暴跳叫喊;有的脸色陡变,积郁的江流在心中翻腾;有的则如阴云笼罩,多日不开笑颜;有的甚至一时想不开,竟自寻短见,走上绝路。因此,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我们,都应该的多少了解一些心理敏感的知识,仔细观察并多方面把握学生及孩子的心理信息。一方面要竭力避免碰撞这些学生的心理敏感区,如果一旦碰撞工引起强烈反应,就必须迅速做好弥补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第三 脱敏工作”。心理敏感程度较高的学生多数是意志比较薄弱的学生,这就要引导他们加强磨砺,引导他们多参加需要意志力的体育锻炼,多让他们进行磨砺意志的实践,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在为远大志向奋斗的过程中,逐渐淡化和减弱因个人或家庭等原因造成的心理敏感。这些学生的心理敏感有些是思想认识不正确的表现。如认为家庭成员的工作“不光彩”,对此应晓之以理,大力宣传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认识,以消除个别同学的心理敏感。对那些因生理缺陷或某种失误而形成的心理敏感,要努力展现这些同学的长处,为他们创造“露脸”和成功的机会,以重新塑造他们在全班同学心目中和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达到满足他们自尊心的需要和成功的欲求的目的。 四、注意消除马虎心理继心理活动态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中,经常会接待学生或家长前来咨询如何克服学习马虎的问题。马虎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平时的作业到中考、高考;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学习中尝过马虎苦头的不在少数。学习中为什么会出现马虎?其根源何在?学习马虎表面看起来是粗心所致, 其实,马虎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本文拟对学习中的马虎现象从心理角度予以剖析,究其原因,查其危害,探讨克服这种“顽症”的方法。引起马虎的心理因素与表现1、不良的性格特征是产生马虎的心理基础。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马虎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性格中态度特征的直接表现。由性格特征导致的马虎不习惯在作业的审题、计算、格式及结果抄写中均有表现。2、心理定势是形成马虎的条件。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有决定同类后势的倾向。3、认知方式是导致马虎的内在因素。认知方式是人在认知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研究发现:人的认知方式是有差异的,冲动型的认知方式比稳定型的认知方式在学习中表现为缺乏认知策略,知觉没有顺序,急于求成,赶速度而忽视质量,考虑问题粗糙、急躁,易草率地过早下结论,解题中不愿按步骤逐层推导,经常跳过一些看似简单的环节,答题之后又不愿仔细检查,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较弱。4、注意分散是造成直接原因。缺乏良好的注意习惯的学生,学习中处于一心二用的注意分散状态,他们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它事情,想想这模模那,心不在焉,注意的稳定与集中很差。注意的稳定与集中是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如果学习过程中注意处于分散状态,认知活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就失支了基本的保证,抄错题、算错数、记错单词的马虎现象也就随之产生了。5、情绪干扰是造成马虎的重要原因。情绪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积极的情绪对学习具有激发、维持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则能妨碍、中断和削弱学习活动的进行。如焦虑、恐惧、紧张、担忧、烦躁等不良情绪,都能破坏学生良好的心境,干扰正常的认知活动,形成心浮气躁、注意难 集中、思想开小差的心理状态。消除马虎的对策1、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是形成马虎的重要原因,要根治马虎,首先须从改变学生不良的性格特征入手,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字要一笔一划地写,不厌其烦地练,要求正确工整;作业要有理有据,有因有果,不能敷衍了事,不能赶任务。这样持之以恒,才能在潜移默仳中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去掉马虎的不良习惯。2、破除心理定势。要破除心理定势,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提高学生辨别事物或现象之间细微差别的精确性品质和及时发现不易发觉的事物特征的敏锐品质,发展观察能力,这是保证知觉的客观性、避免马虎、消除心理定势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则要培养求异思维的习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对消除心理定势也有一定的作用。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开端,它可为认知活动提供一个清醒的心理背景。注意不集中,学习活动时的心理指向就经常变化,注意对象也就不能得到清晰而完整的反映,因而极易马虎错题。荀子的“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就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一心不可二用的道理。注意集中稳定是学习成功的基础,也是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的保证,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品质。因此培养集中注意的习惯对杜绝马虎是非常重要性。4、发挥成绩评定的作用。成绩评定可以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结果,了解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帮助学生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激发上进心,增强努力程度。教师可以结合思想教育,运用不同形式的成绩评定(如小组竞赛、红旗、红花、红星夺标等),及时表扬那些作业认真、清楚、正确率高的学生,鼓励克服马虎成效的学生,并与严格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如要求学生作业字迹工整、格式正确、卷面干净、书本不卷角、按时完成上交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培养学生的元认和能力。元认知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能力,是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通过元认知指导调节学生的认知活动,实现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这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由于冲动型认知方式而造成的马虎错题,从根本上说属于自我监控能力弱,因此,只有加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才能减少马虎发生的机会。 五、注意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1、老师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真正做到知情,动人,动其心。2、理明才可服人就是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进行道理上的疏导。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时,要把握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在理治的过程中,最忌正面冲突,而应避其锋芒,从侧面进行疏导。3、罚准才能醒脑这是指必要的纪律约束。即对因逆反心理产生严惩严重破坏作用的行为采取必要的纪律处分,并讲清逆反心理的危害。这样,不仅给犯错误的学生以教训,还能很好地抑制逆反心理的扩散与蔓延。认识上有片面性,对我们的教育取不信任态度;第二,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过于自信、自负;第三,受猎奇心理的支配。这正是导致逆反心理滋生的主观因素。教师教育方法的失当,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因素。克服方法:1、情真方能动心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由于师生之间缺乏理解而引起的,因此,我们与学生要在理解的前提下沟通思想,让学生充分信任老师,再以自己的言行感化他。俗话说谈心容易动心难不动其心也枉然。因此,当学生产生逆境反心理的时候,我们必须真诚相待,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赢得学生的信任。其中,教总之,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确是他成长道路上的引路 ,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就自动消除了。 六、批评中的心理效应切实、有效的批评,往往是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的完美结合。教师们应时刻记住:批语 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关心和信任的土壤里开出的灿烂花朵。下面仅就与批评有关的心理效应略说一二。、超限效应。马克吐温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就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准备捐款。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偷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便是“超限效应”。它也常常出现在教师批评学生的过程中。例如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后,过了一会儿,又觉得意犹未尽,重复批评对方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学生的厌烦度倍增,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教师应切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在批语应该换个角度进行。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使批语有真正取得实效。、坐向效应。许多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只注重内容、语气等方面的调整,殊不知有效批评与座位方向也有相当关系。心理学家将由座位方向所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作“坐向效应”。人与人同向而坐时,会有一种平和、亲近之感,这是由此时人的视线斜向交错的礼觉感受造成的。但如果人与人相对而坐,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压迫感、不自由感。即使不是有意凝视对方,由于彼此正面相对,也自然有一种直刺对方心理的攻击性。我们在了解了上述“视线心理学”原理之后,会给我们不少启迪。在批评学生时,如果要想作关心、温暖的批评,那么我们就要坐在他们身旁。反之,打算严厉批评,我们就要与学生面对面而坐。稍微注意一下双方视线与坐向的方式,就能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使批评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自己人效应。心理学家指出,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那么,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让对方把你当“自己人”。一个从来得不到“良”的学生,意外地得了一个“良”,他高兴极了,接过老师递过来的试卷,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鬼脸,美滋滋地扭了两下。老师生气了,沉下脸喊道:“瞎猫碰死耗得了个”良“,臭美什么?站一边去!”学生一股高兴劲顿时无影无踪。这位教师犯了个错误,他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人”看待,而是当作管制 对象。这样的敌对态度,只能扩大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自主逆反”,达不到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这位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视自己为一体,认为教师是在为他说话,效果会好得多。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说:“得到良真让人高兴,但老师希望你能更努力,下次得到优的时候,我们来共同庆祝好吗?”这样,老师既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又有效地融洽了师生的关系,可谓两全齐美。、近因效应。美国某职业棒球队的一位名投手,由于某一个后进队员有了不应该出现的失误,气得他当场把棒球手套狠狠地摔在地上,然而在比赛之后,他还是上前拍拍那个后进球员的肩膀说:“不要难过,我知道你也尽了力,好好加油吧!”这是一句多么适时而得体的话。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最后的一句话决定了整句话的调子,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叫做“近因效应”。这对于教育工作颇有指导意义。例如,教师因批评学生而闹成僵局,这时,如何打破这种沉闷的僵局呢?“近因效应”明确告诉我们,怒责之后莫忘安慰。也就是说,在批评过程中,难免有些情绪化,但只要结束语妥贴,照样能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例如:“也许,我的话讲得重了一点,但愿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我太激动了,希望你能好好努力!”用这种话作结束语,学生就会有受勉励之感,认为一番批评虽然严厉一点,但都是要我好的。相反,如是用“懂了没有?!”“听不听由你,到时候一笔计算!”“如果再犯我决不饶你!”等穷凶极恶、命令式的结束语,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人学生留下一个可恶的印象。 七、关于谈话艺术谈话是班主任主要工作之一。班主任通过与学生谈话,有目的、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控究其发展过程和规律,可以弥补其他方法不足。因此,班主任应经常有的放矢地找学生谈话。并在谈话中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亲情原则。在谈话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以情感人,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和关心,在一种亲情交流中接受老师的熏陶。“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谈话中老师亲切的询问,中肯的评价,真诚的教诲,认真的态度以及具体的帮助和关心,无一不让学生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有些老师和学生谈话时,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大有泰山压顶之势,结果只能是压而不服,激起学生反感。师生谈话根本无法进行下去,何谈教育效果呢?2、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要求老师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切忌老师把自己看作正确的化身,趔的象征。如果这样,那就是“师道尊严”了,就不可能产生平等对话应有的心灵碰撞。3、鼓励原则。所谓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发扬,鞭策他上进。而不是抓住问题全盘否定。所谓“良言一句寒冬暖”,即是此理。4、求实原则。贯彻亲情原则、平等原则和鼓励原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迁就,无原则地退让。对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作实事求是的分析,让学生认清实质,明确其危害。只有在谈话中坚持以上四个原则,方能牵人的心,启人的志,催人的进,导人的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如果采用笔谈的方式,学生就不会有紧张的心理压力,却有一种安全保密的感觉,学生在这种比较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就能冷静的思考反省,容易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吐露心声。具体,笔谈的好处在于:首先,笔谈不受时间的限制,利于情感交流。通常班主任找学生谈话的时间大都选在课间或课余,而此时正是学生在校期间非常有限而宝贵的休息或活动时间,班主任若想深谈,时间太短,匆匆几句难以讲透。若占用时间过长,势必影响学生的正常休息或活动。若用笔谈,班主任可在任何时间,可与任何一名学生谈心,且不会影响学生的休息、活动。而学生也可在自由的时间里从容地领悟、内省、内化透,有利于激发其自尊,最终把教师的期望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要求。其次,笔谈不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启不动声色学生心扉。一般来说,班主任习惯把谈话的地点选在办公室或教室、校园,而这些场合都有人在活动,周围嘈杂的环境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办公室找学生谈话,效果更差,一是会给学生造成“升堂提审”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有惧怕进办公室的心理;二是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生理的变化及知识经验的增多,使他们俨然以小大人自居,在办公室其他教师的视线“照射”下,会产生压抑和自尊受挫的感觉,条件反射排斥心理会使他们干脆关闭心扉。在教育教学中,有的老师对教学设计非常投入,传授知识一丝不苟,却疏于塑造学生的心灵、人格。有的老师常常哀叹“好心没好报”等。如果静下心来深入反思,就会发现我们的教育艺术,尤其是语言表达艺术,存在着许多缺撼。出口太急、太快,没有深思熟虑,缺少语言的内容美、情感美等,这都是缺撼的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应千方百计呵护学生的心灵。这是班主任的职业道德,又是班主任的职业技术。班主任不是学生灵魂中乱置乱放、乱砍乱伐的工匠,而是一个精雕细刻的工程师。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精心操作的技术意识、技术手段和技术标准。而这些,又是班主任教育急于补充的新的教育内容。 八、注意克服唠叨习惯又出现这个不良行为的时候,因为教育者此时采用的方法难免是批语、斥责,往往难见其效,甚至每况愈下;而是孩子没有重现这个不良行为,最好是孩子做好了与之相反的好行为的时候,此时教育者的表扬1、注重移情。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把移情理解为能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象那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自我中心者只注意自己的情绪体验,主观愿望,而忽略他人的内心感受,这与移情是格格不入的。教育者只能注重移情,理解孩子之所思,体察孩子之所感,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制自己的唠叨。2、当情绪的主人。教育者要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是自我情绪的主人。情绪控制力差者通常表现为情绪化,其观察、处理问题被情绪所左右,高兴则宽宏大量,对孩子迁就放纵,不高兴则迁怒于孩子,拿孩子出气;同时,其情绪的变化又取决于周围的人和事。唠 叨的根源常常是教育者的情绪化,这自然为调控能力强的教育者所不取。3、不斥责,多激励。老师和家长要改变孩子已经形成的某个不良行为,最好的教育电动机不是孩子、鼓励能有效地预防不良行为的重现,久而久之,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就容易形成,致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唠叨者往往是放弃了最好的教育时机,在并非最适宜的时候,又采取了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适得其反的教育方法。 九、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营造友爱互助的班级气氛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健康、健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情特别敏感,也易产生冲动。班集体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气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情绪。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借助班集体的力量及时解开学生心中的郁结。比如某同学遭到挫折,情绪低落时,可暗中指派几位同学亲近他、帮助他,与他同吃同玩同学习,用同窗之情温暖他的心,因为同龄人的心更易相通。同时,还可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主题班会,充分利用墙报、专栏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培养学生自知、自爱、自强、自信、自治、自尊、自律的良好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个性的自我完善。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得到班级舆论的赞誉,享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得学生愉快学习的有效途径。协调好师生关系,优化教育思想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师生关系不融洽,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会让学生感到拘紧,产生抑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要缩短心理差距,教师应经常地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学生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多方面的心理特征。而这些情况,了解得最全面、最及时、最深刻的要属班主任。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与科任教师反映学生的上述情况,使教师及时掌握,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造成学生心理负担的原因很多,但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要求过高,学生即使做出最大的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目标,致使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是教得不得法,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这就无形中加大了课外作业,挤占了课余时间,使学生疲于应付,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各科任教师要密切配合,制定出恰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同时,用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而不是抢占课余时间,确保每一节课的教育目标都落到实处,使学生生动活泼,各科和谐发展。此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原因,就是评价不当。任课教师常用的评价手段有两种:一是书面测试,另一是语言评价。然而,学生却往往会因此产生紧张的心理。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识测试的目的,克服惊慌、紧张、焦虑、厌烦等情绪,一方面要注意检测的方式。测试只应成为老师掌握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以便不断地高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不应把测试或分开学生的分数作为对学生施加压力的工具。考分应属于学生的隐私!课堂语言评价要富有激励性、亲切感,让学生有一种愉快和谐地情感体验,以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区别对待,避免使其产生受挫和失败的消极情感。若非大是大非问题,教师应采用宽容的态度。相信不少人看过还珠格格吧,里面有句台词是否对我们有所启发:“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也正是由于皇上能饶恕子女忍气吞声“不孝”,潇剑能饶恕皇帝的“杀父之仇”,紫薇能饶恕皇后和容嬷嬷的假圣旨“杀无赦”,才得以全家团聚,其乐融融。如果潇剑“洗仇雪恨”,紫薇“以牙还牙”,其结果会是如何?大家想想看:他们对危及“掉脑代”的时尚可“化戾气为祥和”,我们对学生学习中的失误还有什么不可宽容的呢?经常与家长联系,争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一致说到减负,一些家长很是赞成。但具体到自己孩子升学问题上,他们又感到担心,于是请家教、开小灶、买资料、找补习班,把孩子搞活经济得无所适从。还有的家长强迫孩子一切服从自己,处处以成年人尺度来要求孩子。也有的家长平日对孩子陆军问甚少,但一旦出了问题,却沉不住气,采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的方法去对待。殊不知,孩子最渴望父母和教师理解自己,信任自己,能与自己平等相待。家长接触得最多的老师是班主任。班主任应责无旁贷地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临川一中的经验值得学习,该校规定了校长接待日、班主任家访制度、期中考试后一星期开办家长学校等,使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走出重才轻德,“按分付爱”的家教误区,认识到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力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一致,充分发挥了家庭的心理教育功能。学生心理负担是社会、学校 和家庭相互作用的产物。班主任应尽量协调好这三方面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校学习的乐趣,家庭生活的温馨。使教师、家长、学生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真正做到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十、关于寻证心理教师在很多情况下要对学生提出批评,这就可能引发学生的“寻证心理”。因此,教师应该注意、研究“寻证心理”,并力争掌握其中一些规律。首先应该肯定,正常的“寻证心理”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个学生听到不同意见,不是不理不睬,也不是不加思索地全盘接受,而是首先搜索证据,弄清异议的正误,这是冷静和理智的表现,有利于正确处理问题,使认识接近真理。在寻求有关真据,重新审度自己的言行时,希望证实自己未错,这表明把事情干好的愿望,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这种“希望”必须适度,如果一个学生过分考虑自己“是否正确”,并由此引起对自己“面子”、“威信”的强烈关注,把“希望自己未错”演变成“一定要证明自己正确”,这种“寻证心理”不健康了。那么,如何判断学生的“寻证”心理是否健康呢?以下几条可参考:一是“寻证”目的。健康的“寻证心理”,其真实目的是辨清正误,追求真理,以保持言行的正确;而不健康的“寻证”目的,是维护自身威信,表现自己的“绝对正确”。二是个体的自我观。具有健康“寻证心理”的学生承认人人都难免会犯错误,包括自己在内;而存有不健康“寻证心理”者潜意识中有“完人”观念,甚至把自己看作“完人”。三是考虑个人威信程度。健康的“寻证心理”也考虑个人威信是否受损,但不把它看得重于一切,更重要的是认为受损害的威信还可以重建;而不健康的“寻证心理”把个人威信是否受损看得“重于一切”,并对重建威信缺乏信心。四是“寻证”的强烈程度。正常的“寻证心理”不会使人不顾一切地去“寻证”,而是比较冷静,并具有阶段性 只是某一阶段的行为,一旦“寻”出结果,无论于己是否有利,行为都告结束;反之,“寻证”者心情激动,常常不能自制地倾注大量精力于某一“寻证”,并不考虑这样做是否有价值,不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决不罢休。五是是否全面取证。具有健康“寻证心理”的人寻证时常常是冷静地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寻求正反实证,对靠不住的事实弃而舍之,并能谨慎地分析判断;相反,“寻证心理”不健康者,则头脑发热,偏听偏信,对歪曲的事实也不详察,援以为证。六是是否渲染“结果”。正常的“寻证心理”使人不爱宣扬寻证结果,一旦明辨是非,目的即已达到,即使需要公开,也较注意方式;而不健康的“寻证心理”常常驱使人“广而告之”,甚至不择手段,大肆宣扬自己的“正确”。不健康的“寻证心理”常常导致学生犯错误。最常见的有偏听、偏信,只对有利于自己的感兴趣,学习上容易出现片面性、走极端、易烦恼,结果日益孤立,情绪消沉,影响学习。不健康的“寻证心理”导致的消极后果自不待言。但是,作为学生思想工作的教师,不能因此便不允许学生“寻证”,不能靠权力或其它真理以外的力量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要准备学生反驳你的观点,鼓励学生“寻找证据”、辨明是非。从以上分析可知,一个学生所以会产生不健康的“寻证心理”,首先在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是很难正确对待个人的“面子”和“威信”的。因此,进行正面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克服不健康“寻证心理”的重要保证。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特别是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正确方法,破除“完人”意识,正确认识个人威信的确立与转化,端正“寻证”态度。对日常已经显示出具有不健康“寻证心理”的学生做思想工作,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不在公开场合“丢他面子”,尽量采用委婉的批评方式。另外,要有耐心,要有学生一次次搬出“证据”的思想准备,并鼓励学生拿出“证据”反驳。总之,纠正不健康“寻证心理”是一件艰巨细致的工作,我们要有实事求是和虚心求证的态度。 十一、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强化学生的理想、道德、法纪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努力提高理想、道德、法纪意识水平,顺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这是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在学生中普及心理保健和生理保健知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依赖于班主任老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释疑各种心理现象和问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以便对日常心理行为能进行正确鉴别,分清是非。积极诱导学生构建并完善自我调控机制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非积极因素和动身是正常的,也是能够预料到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装及时发现并随时铲除消极心态,努力按社会的规范调节自己的情绪、需要和行为。学生自我调控机制的核心是自我管理,应该以严格训练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努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在班级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系统建立学生心理教育辅助系统,开展班级心理卫生工作,是促进学生心理成熟与健康的有效措施。为此,做班主任的应抓好四项工作: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防止班级恶性事件的发生。努力创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因此,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必须注意创设不同层次的良好环境。一是心理环境,重点是防止临考竞赛、演讲、表演时所带来的高度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着力创建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心情氛围,并努力上好活动课程,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二是现实环境,做班主任应熟悉本班学生所处的家庭、社区、及同辈、团伙等状况,努力优化有得于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人际环境。在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心理教育现代教育观十分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小学进行心理教育应是“全方位”渗透的,各学科本身就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因素,因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实施工作大量的应结合在各科教学中。1、在教学目标是增加心理品质培养的内容。一些教学内容中包含有 比较明显的心理教育因素的,可明确地在课时教学目标中注明;有的教学内容不便明确注明的,则可在教学中随机渗透进行。但是,在制订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计划时,则须有较明确的心理教育目标。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最好能制订各学年段的心理发展目标。2、在教学内容上落实心理教育的任务。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好素材。如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介绍优秀人物的课文,可使学生模仿学习其良好的思想品质;通过学习抒情性的课文,让学生心临其境,陶冶情操,培养情趣。数学课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求异创造思维;用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音乐、美术课中则注意培养美感,调节情绪,舒展心灵等等。只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善于发现,就能寻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结合点。3、在教学方法上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采用异不教学,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采取奖励为主的激励制度。游野炊等等,每个同学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成为展示其个性和特长的“博览会”,学生还能从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欲。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设计主题,采取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心理教育。如排演心理剧来进行行为训练;在活动中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实施心理教育活动可专门进行,但更多地是结合各项活动开展的。1、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少先队团体特殊的教育功能为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方面着想,少先队活动可采取自下而上的“自主式”组织形式,即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内容,自己研究活动方式,自己组织活动过程,教师只是提出活动目的,从旁协助和指导。这样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才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2、与班级活动相结合。班级日常工作。让学生轮流值周或值日管理班内日常事务,要求他们制订工作计划,布置工作任务,大胆负责,最后向全班总结工作;全班同学再交流体会、总结经验,这不仅仅能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集体课外活动。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如故事会、新闻发布会、演讲、书画、手工、小发明、郊开心理保健“处方”,进行“自我心理描绘”等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面对当前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社会对新一代中学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心理素质、道德地为观等。那么,如何才能使中学生的道德地为真正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和需要,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四有新人呢?根据目前形势,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注意培养中学生以下几种意识:1、竞争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就是要有处于竞争之中的压力感、危机感。现在各行各业都在竞争,中学生也要有点竞争意识。竞争,可以让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催人进取,不甘落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避免惰性产生。当然,在强化竞争意识的同时,必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道德风尚;此外,在班级引进竞争机制时,还要注意提供竞争的机会和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2、独立意识。现在不少中学生依赖心理较强,一些简单的生活事情还需父母帮助。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人都要经受各种风险,承担各种责任。读书不再包分配,工作也不再有铁饭碗,因此,只有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削弱其依赖意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培养独立意识,并不是提倡不顾社会和集体的独来独往或片面追求个人私利的个人主义。3、成功意识。成功感可以让人看到希望,增强进取的动力。因此,班主任应注意对学生成功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并使其有信心,将来对社会有所作为。同时,应抓住一切有利条件,调动可以调动的因素,使之形成渴望成功-奋斗-成功-又渴望新的成功的良性循环。4、时效意识。培养学生的时效意识,也就是要求学生做一件事都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时间是金,效率是生命,似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有帮助学生树立办事果断的作风,养成讲时间、讲效率的习惯,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5、开拓意识。在激烈的商品经济竞争中,不前进就意味着倒退。参与竞争,就要想方设法搞好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科学技术。为此,班主任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开拓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谦虚谨慎、善于向他人学习、善于参与社会效的精神和态度。培养学生具有敢闯干,不断开拓进取的观念和精神。对学生开拓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也有利于个休的自下而上 成功。6、责任意识。随着班级管理的科学化,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每个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都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不仅班级的荣誉需要每个学生来维护,个人的发展、独立意识与时效意识的产生也都离不开责任意识的产生也都离不开责任意识作基础。因此,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既有其相应的社会意义,也有其个体发展的意义。注意转化学生的受挫心理1、认真分析学生受挫的原因学生受挫的原因包括外在与内在两方面,凡是由于个人条件限制而无法达到目的原因属内在原因,个人条件以外的困难与限制属外在原因。造成学生受挫的内在原因主要有生理、心理两大因素。因生理缺陷而造成的受挫,较显而易见;因心理因素而造成 受挫较为复杂,其中包括个体的能力、素质、性格多种因素。而由个人的自我估介、价值取向、愿望水平不当而造成 挫折就更为复杂。中学生受挫的外部原因集中在家庭、学校 社会三个方面。最易造成学生心理受挫的家庭原因有三类:一是家庭出现变故。如父母感情不和,父母离异中长期分居,家庭重新组合或家中有亲人亡故。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个别家长缺乏教育常识,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子女要求过高或放任自由,溺爱娇惯,或简单粗暴。三是居住条件较差,环境恶劣,经济情况拮据,或家庭条件过于优越。学生受挫的外部原因和学校 管理与教学方法也有直接关系。其中较为突出的有:粗暴的教育方式,陈旧的教学方法,以及难以达到的高难度要求。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地于辨别能力较差的中学生,社会上不正之风,一些陈规陋俗、污泥浊水,以及不当的宣传,脑体的倒挂等反在影响,和学校里的正面教育往往形成强烈的反差,影响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2、帮助学生选择调整方式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在其生活学习道路上身处逆境,遭受挫折。受挫是客观的,也是正常的,但是无论那种原因引起的受挫,都会对学生的情绪或行为发生影响,弄不好还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反应。为了避免某些消极反应(如压抑、攻击)的出现,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调节方法:、化解法:受挫者在极度矛盾时往往采用过激的反应方式,教育者应冷静对待,切不可针锋相对。要防止其心理恶化,首先应使受挫者脱离现场,然后采用其它方式释其怒气,逐步使其恢复平静,再行教育措施。、转移法。受挫者情绪愤怒、沮丧、失意时,教育者应设法将其注意力转移。日本某公司设置“人类控制室”,为受挫者设置公司老板橡皮人像,供其渲泄、转移怒气,可视为是成功范例之一。例如,笔者曾带过一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侯某,因早恋受挫后,采取酗酒闹事等过激的方式。我及时主动地帮助他分析原因,指出其错误的反应方式,并引导他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后发愤考上名牌大学。、替代法。受挫者身处逆境时,教育者引导其正确认识受挫现象,并从其它活动方式中谋取求成功以代替受挫时产生的情绪状态,使学生认识到受挫是客观、正常的,一方面的受挫并不影响另一方面的成功,受挫时多用成功情绪置换,受挫并非等同错误,可有效地缓解受挫情绪。注意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所谓班级心理气氛,是指弥散在班集体中的某种占优势的、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西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省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电视节目编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江西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人居环境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湖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施工合同条款修改版
- 2025江苏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山东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中医养生之道(讲座)
- 内科胃癌护理查房
- 2024年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肠梗阻课件完整版本
- 融资合作法律意见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作合同with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
-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豆腐制作工艺
- 临床提高吸入剂使用正确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中华老字号”申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