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构造形成的关系及其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意义.pdf_第1页
泥构造形成的关系及其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意义.pdf_第2页
泥构造形成的关系及其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意义.pdf_第3页
泥构造形成的关系及其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意义.pdf_第4页
泥构造形成的关系及其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意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年8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第41卷 第4期 3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S00406 100083 本文于2006年2月15日收到 修改稿于同年5月18日收到 本文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济阳拗陷第三系地层动力学系统与优质储层形成 阶段成果的一部分 地震地质 东营凹陷东营三角洲与中央隆起带盐 泥构造 形成的关系及其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意义 孙昶旭 3 崔永刚 罗文生 曲长胜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摘 要 孙昶旭 崔永刚 罗文生 曲长胜 东营凹陷东营三角洲与中央隆起带盐 泥构造形成的关系及其对隐蔽油气藏 勘探的意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41 4 462 467 东营三角洲是一个沿东营凹陷长轴方向发育的典型河控三角洲 在裂陷中期到晚期东营凹陷东部和南部 发育的众多三角洲中 东营三角洲发育面积最广 时间最长 对古地形和沉积作用的影响最大 精细的三维地 震资料 测井和钻井资料表明 东营三角洲对中央隆起带特别是梁家楼 现河庄构造带盐 泥构造的形成有着 重要的意义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构造分析的基本原理 通过把东营三角洲进积过程和盐 泥构造的 上拱作用相结合 认为厚度巨大的三角洲进积体是盐 泥构造形成的一个触发因素 由于盐 泥构造的形成 沉积斜坡突然变陡以及三角洲的不断进积 最终重力滑动和底辟运动导致了生长断裂的形成 进而形成了构造 坡折带 而且在三角洲前缘形成了滑塌浊积岩体 并形成了与构造坡折带有关的砂体 如低位扇体系 综上所 述 三角洲进积体 盐 泥构造和构造坡折带关系模式的建立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东营三角洲 盐 泥构造 生长断裂 构造坡折带 三角洲前缘 滑塌浊积体 1 引言 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的东南部 为一个半地堑裂谷凹陷 形态上为一北断南超的箕 状凹陷 东营凹陷在第三系的演化可以分为4个地 质时期 裂陷早期 孔店组 裂陷中期 沙河街 组早期和中期 裂陷晚期 沙河街组晚期到东营 组 和后裂陷期 上第三系 1 2 在裂陷中期至晚 期 东营凹陷东部和南部发育众多的三角洲 其中 以东营三角洲发育面积最广 发育时间最长 对古 地形和沉积作用的影响最大 在时间上 东营三角 洲从沙三段沉积早期开始发育 在沙三段沉积中期 达到鼎盛 到沙二段沉积早期结束 在平面上 东 营三角洲自东向西延伸 充填了盆地的沉积中心 并与陡坡的扇三角洲相接触 到了沙三段沉积末 期 河流 三角洲体系已经覆盖了盆地的大部分地 区 在性质上 东营三角洲是一个沿凹陷的长轴方 向发育的典型河控三角洲 与之相关的砂岩形成了 东营凹陷许多重要的储集层 在40多年的勘探中 共发现了约50亿t的原油 3 近年来的勘探成果 显示 与东营三角洲有关的岩性油气藏也蕴含有相 当大的潜力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是位于凹陷中央的 近东 西向的背斜构造带 呈北东东向展布 中央隆起带构 造的发育程度及组合特征在空间上有较显著的差 异 可划分为辛镇 东营及梁家楼 现河庄3个构造 带 东营三角洲对中央隆起带盐构造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其对梁家楼 现河庄构造带的影响上 梁家 楼 现河庄构造带是塑性层最厚 上拱作用最强烈 的一个构造带 对该区同生断层的研究表明 二级 断层是同生断层 在沙三段沉积早期开始发育 且活 动比较剧烈 其下降盘地层明显加厚 断裂具有继承 性活动的特点 断层的发育东强西弱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41卷 第4期 孙昶旭等 东营凹陷东营三角洲与中央隆起带盐 泥构造形成的关系 在沙三段沉积中期 沿凹陷长轴方向发育的东 营三角洲进积到了梁家楼 现河庄地区 从而对该 构造带的古地形 沉积作用和生长断裂的发育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梁家楼 现河庄构造带具有Ray2 leigh2Taylor不稳定性的地层结构 从而使得后期的 构造运动更容易发生 甚至成为后期构造运动的一 个触发因素 由此可见 厚度极大的三角洲进积体和含有盐 岩与石膏层的不稳定地层结构是影响梁家楼 现河 庄构造带盐构造发育的两个重要因素 笔者在此并 不否认这一地区盐构造的形成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 场的控制 特别是陈南断裂的伸展断弯作用 图 1 应该看到这种观点只考虑到南北向大区域构造应 力 而忽视了其他局部应力 例如上覆岩层的重力作 用 在本次研究中 笔者根据精细的三维地震资料 和钻 测井资料研究认为 在梁家楼 现河庄构造带 形成初期 东营三角洲对于盐 泥构造和生长断裂 的发育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随着三角洲进积厚度 的不断增大 生长断裂发育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沉积 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就形成了构造坡折带 与此相 关的三角洲前缘浊积岩体和低位扇应是目前油田隐 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 图1 东营三角洲发育地区构造格局及沙三段中期三角洲各期延伸范围 3 图中三角洲发育范围即为本次研究的工区范围 3 底图来源于胜利油田内部资料 东营凹陷第三系沉积 构造及含油性 项目报告 2 东营三角洲的发育特点 依据沉积物源变化 沉积物厚度变化和粒度组 成 把东营三角洲的发育划分为三个阶段 1 沙三段沉积早期 在此时期 整个东营凹 陷以深湖 半深湖相为主 三角洲的发育规模较 小 仅在东部发育 只延伸至牛庄洼陷 在凹陷内 仅见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组合 且沉积物粒 度较细 以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 在南部地区靠 近南部斜坡发育有灰质或白云质泥岩或粉砂岩 说 明水体比较稳定 气候温暖潮湿 在这一时期 与 三角洲有关的沙质重力流沉积和滑塌浊积岩沉积很 少发育 2 沙三段沉积中期 这一时期以极为发育的 三角洲前缘进积层为显著特点 通过地震 钻井和测 井资料可在高水位体系域内识别出6个进积准层 序 它们分别代表了6次三角洲的进积事件 与沙 364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石 油 地 球 物 理 勘 探2006年 三段沉积早期相比 沉积物的厚度大且粒度较粗 以 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高水位体系域的规模明显大 于湖进和低水位体系域 表现为垂向上的极不对称 性 三角洲的延伸较远 甚至越过了中央隆起带 到 达了利津洼陷 图1 图 2 但这一时期三角洲平原 相在凹陷内也不发育 仅在东部靠近盆地边缘处可 识别出来 这一时期与三角洲相关的滑塌浊积岩极 为发育 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一大热点 图2 东营三角洲内部结构 a bb 地震剖面 测线位置见图1 b 综合解释过的三角洲层序及沉积结构 3 沙三段沉积晚期 沙二段沉积早期 由于 构造运动使得南部斜坡发生旋转掀斜 为三角洲的 发育提供了物源和可容空间 因而在东部物源供应 减弱的情况下 东营三角洲依然在这一时期发育极 为广泛 覆盖了凹陷的大部分区域 到了沙二段沉 积时期 河流相在盆地内占主导地位 盆地绝大部分 露出水面 三角洲消失 由此可见 沙三段沉积中期是东营三角洲发育 的重要阶段 东部的物源供给既稳定又充足 而这 一时期正是梁家楼 现河庄构造带形成的初始阶 段 由此可见 三角洲的进积对这一地区盐 泥构 造 生长断层和构造坡折带雏形的形成具有重要作 用 这一时期的东营三角洲除了具备一般典型河控 三角洲的特点之外 还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1 具有极为发育的高水位体系域和极为不发 育的低水位体系域 这一特点在沙三段沉积中期最 为明显 到了沙二段沉积早期 随着三角洲进积规模 的逐渐变小和湖平面的降低而逐渐消失 造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在于 一是这一时期正处于裂陷中期 裂 陷活动强烈 气候温暖潮湿 使得湖水深度极大 湖 平面也处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 即使湖平面在最低 位置时也位于湖岸线坡折之上 二是三角洲的进积 规模巨大 使得刚上升的湖平面强制下降 从湖扩展 体系域迅速过渡到高水位体系域 2 具有横向和垂向极大的进积规模和进积速 度 东营三角洲在四百万年的时间里进 积了 80km 4 这主要得益于三角洲有稳定的物源供给 体系 在每一个四级层序中 水退半旋回三角洲前 缘发育 厚度较大 而水进半旋回发育厚度不等的泥 岩或粉沙质泥岩 这也成为划分四级层序的一个标 志 东营三角洲的这些独特的特点成为其对梁家 楼 现河庄构造带盐 泥构造及生长断裂演化重要 影响的内在因素 3 东营三角洲对于梁家楼 现河庄 构造带盐 泥构造发育的意义 3 1 盐 泥构造的特点及样式 研究区内的塑性层构造并非典型的盐构造 而 是盐与泥的组合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于盐构造和盐 泥构造的分类 5 8 笔者把研究区内的盐 泥构造 分为盐 泥枕 盐 泥背斜和盐 泥滚构造三大类 图 3 盐 泥枕构造一般呈穹状的地下丘 平面形态 呈椭圆形的非刺穿盐构造 7 盐 泥层与围岩呈渐 变接触 其基底 盐下层 一般近平直 地震波反射 形态由断续到杂乱状 两翼地震波反射逐渐过渡到 连续 盐 泥滚是介于整合型与刺穿型之间的一种 低幅度不对称的盐构造 7 它由两个翼构成 一翼与 上覆层整合接触 另一翼与上覆层以正断层接触 盐 泥背斜是一种盐层与上覆层之间整合接触的狭 长形盐隆 7 3 2 盐 泥构造的形成机制 3 2 1 梁家楼 现河庄构造带的地层特点 这一时期梁家楼 现河庄构造带的地层结构包 括3套力学性质不同的岩系 深层是刚性的中生界 基底 中间层为孔店组 沙河街组四段早期沉积的大 套盐岩与石膏层 表层是较硬的沙河街组三段沉积 盖层 沙河街组四段盐岩与石膏层分布范围较广 孔店组一段含盐层序范围较局限 但厚度较大 这 464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41卷 第4期 孙昶旭等 东营凹陷东营三角洲与中央隆起带盐 泥构造形成的关系 图3 进积的三角洲体系与多样的盐 泥构造 a 沿aa 地震剖面 测线位置见图1 b 中央隆起带的盐 泥构造 c aa 地震剖面东部的三角洲典型进积结构 d 解释后的aa 地质剖面 种地层结构本身就具有Rayleigh2Taylor不稳定性 可成为后期盐 泥构造形成的物质基础 3 2 2 盐 泥构造形成机制 密度倒置和差异压实 盐构造主要是由以下6种机制触发引 起 的 9 10 上浮作用 差异压实作用 重力扩展 作用 热对流作用 压缩作用 拉伸作用 由 于本区内并不是纯粹的盐构造 而是盐和泥的混合 考虑到东营凹陷北断南超的断陷湖盆基本格局和区 内地层结构的特点 认为上浮作用 差异压实作用和 拉伸作用共同导致了盐 泥构造的产生 凹陷北部 陈南断裂的伸展断弯作用使得沉积盖层发生顺层滑 动 从而使凹陷中心盐 泥层受到挤压 易于形成 盐 泥构造 但是 对于区内以东西进积的三角洲 体系为主的沉积构造格局 上浮作用和差异压实作 用是影响盐 泥构造发育的更主要因素 图 4 在东营三角洲的进积过程中 密度大的沉积盖 层 进积砂岩 覆盖于密度小的下伏层 孔店组和沙 四段的盐泥层 之上 导致了两个不平衡 一个是由 于密度的颠倒出现的不平衡 即相对密度小的盐 泥层位于密度大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下 另一个是 由在三角洲砂质楔形体厚度大和厚度小部位的压力 差异引起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是由三角洲前积体 的自身形态所决定的 这两种不平衡的结果造成密 度较重的砂向下伏的塑性盐泥质层中沉陷 而这些 具有浮力的盐和泥向前积的方向排驱 同时向上拱 起 其结果是 上覆新沉积下来的砂层破裂形成断 层 而且使得地形坡度增加 从而为上覆层的重力滑 移和三角洲的推进提供了动力学基础 4 盐 泥构造及构造坡折带的发育 过程 4 1 初始阶段 在此阶段 三角洲的进积造成了两方面的不平 衡 一方面是密度较大的三角洲前缘进积体覆盖于 下部密度较小的盐 泥层之上 造成密度倒置的不 平衡状态 另一方面是三角洲的砂质楔型体厚度大 564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石 油 地 球 物 理 勘 探2006年 图4 盐 泥构造及生长断裂的发育过程示意图 为了方便示意发育过程 图中各层厚度均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滑塌浊 积岩个数也为示意性质 a 初始阶段 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b 盐 泥层变形阶段 c 生长 断层形成 盐 泥层进一步变形 形成盐 泥滚和盐 泥枕构造 和厚度小的地方的压力差异也引起了不平衡 这种 不稳定状态是盐 泥构造发育的动力学基础 4 2 盐 泥层变形阶段 在此阶段 又一期的三角洲进积体覆盖于前一 个进积体之上 打破了第一阶段原本就不稳定的平 衡状态 使得下伏的盐 泥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 形 这种变形对上覆地层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 方面使得坡度发生变化 尤其使得三角洲前缘进积 体前方的坡度变陡 另一方面使得上覆新进积三角 洲的形态发生变化 进积体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 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三角洲前缘浊积砂体的 形成 4 3 盐 泥层进一步变形及生长断层形成阶段 前期上拱的盐 泥构造在这一阶段发育为盐 泥滚和盐 泥枕两种类型 随着三角洲的再一期进 积 盐泥层变形的规模越来越大 地层起伏的变化也 随之越来越大 三角洲前缘砂体由于重力原因在较 陡的地区不断滑动 最终形成断层 由于三角洲的 不断进积 砂体在断层处不断堆积滑动 使得断层的 断距不断加大 下盘厚度不断增大 这时的断层也就 变成了生长断层 进而也就形成了构造坡折带 三角 洲前缘浊积砂体也随之更为发育 虽然研究表明梁 家楼 现河庄构造带生长断层的生长指数在沙三段 沉积末期达到最大值 但不可否认的是 沙三段沉积 中期是这些生长断层发育的起始时期 生长断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 一是基底断 层对上覆盖层中生长断层的控制 二是重力构造理 论 11 笔者在这里并不否认控制凹陷的陈南断裂 的伸展断弯作用是中央隆起带形成的主要控制因 素 但是这种解释并不适用于隆起带上所有的生长 断裂 Cloos在对墨西哥湾岸地区的生长断裂研究 中提出 12 墨西哥湾岸地区的生长断裂几乎全属张 性正断裂 这些正断层中的一部分是由区域性应力 引起的 形成区域性断裂 另一些断层则是局部应力 如盐丘上拱产生的应力 所引起的 这两种断裂形 式普遍相互干扰 对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研究表 明 一部分生长断裂是重力滑动与塑性岩层拱张的 共同作用结果 5 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意义 三级层序内除高水位域三角洲体系 前缘砂坝 和水道砂体 构成重要储层外 低水位域三角洲 浊 积砂岩也可形成重要的砂岩油气藏 东营三角洲发 育于沙三中段三级层序内的高水位体系域中 与之 相关的滑塌浊积岩是重要的储集层 有利的浊积砂 岩储层主要分布于高水位域四级旋回的相对低水位 期 位于三角朵叶体的前方 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 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 断陷湖盆中存在的构造 坡折带制约着盆地可容空间的变化 对层序的发育 沉积体系域及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13 构造坡折带的形成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 由 于沉积斜坡的突然变陡 为三角洲的继续进积提供 了动力学基础 而三角洲的继续进积势必会带来更 多的沉积物 使得生长断裂下盘的地层厚度越来越 大 导致了生长断裂的进一步发育 另一方面 沉积 斜坡的突然变陡使得三角洲前缘滑塌现象更容易发 664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41卷 第4期 孙昶旭等 东营凹陷东营三角洲与中央隆起带盐 泥构造形成的关系 生 如果后期有油气充注就形成了隐蔽油气藏 这种 油气藏是现在胜利油田勘探的主要勘探目标 同时 与构造坡折带相关联的低位扇体系也是隐蔽油气藏 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 图 5 实践证明 对隐蔽油 气藏的勘探是当今油气田勘探的重点目标 图5 三角洲 盐 泥构造和构造坡折带的关系及其 对隐蔽油气藏的意义 6 结论 东营凹陷整体呈现北断南超的构造格局 东营 三角洲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发育的东西向沉积体 系 东营三角洲发育的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一个 三级层序 通过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 把其分为6 个四级层序 并进而建立了整个工区的高分辨层序 地层格架 在这一框架内 重点研究了东营三角洲与中央 隆起带的相互关系 认为三角洲的发育是导致东营 凹陷中央隆起带盐构造发育的重要因素 大规模发 育的三角洲进积体导致了沉积物差异压实和上下岩 层的密度倒置 进而导致了盐构造的发育 同时由于 盐构造的发育使地层变得起伏 再加上其后大规模 的三角洲前缘进积体 更加速了这种不平衡 最后形 成了生长断层 并且生长断层的断距越来越大 形成 了构造坡折带 最终 构造坡折带与三角洲前缘进积 共同导致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发育 成为隐 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 参 考 文 献 1 李阳等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沉积学报 2002 2 张德武等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研究与隐蔽油 气藏预测 沉积学报 2004 3 Bai Guoping et al Depositional patterns and oil gas accumulation features of Sha23 Member turbidites in Dongyi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Petroleum Science 2004 4 邱桂强等 东营三角洲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格架 初步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 沉积学报 2001 5 Aslop G I et al Salt Tectonics Geological Society S pecial Publication 100 London The Geological So2 ciety 1996 1 303 6 Jackson M P A et al Salt tectonics A global prospec2 tive AA PG Memoir 1995 65 1 300 7 戈红星等 盐构造与油气圈闭及其综合利用 南京大 学学报 1996 8 刘晓峰等 东营凹陷盐 泥构造的样式和成因机制分 析 地学前缘 2005 9 Jackson M P A and Talbot C J Externalshapes strainrates and dynamics of salt structures Geolog2 ical Society of A merica B ulletin 1986 97 3 305 323 10 Stovba S M et al Style and timing of salt tectonics in the Dniepr2Donets Basin Ukraine implications for triggering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salt movement in sedimentary basins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2 gy 2002 11 王燮培等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 版社 1990 21 84 12 Cloos 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Gulf Coast fracture patterns AA PG 1968 13 林畅松等 构造坡折带 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 预测的重要概念 地球科学 2000 本文编辑 张亚中 764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年8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第41卷 第4期 作 者 介 绍 狄帮让 研究员 1961年生 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并 获学士学位 1990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 现 在中国矿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地球物理模型 和地震采集技术基础研究工作 何兵寿 副教授 1973年生 1996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 物探专业 2002年获石油大学 北京 应用地球 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现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 院从事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和相关教学工作 王西文 高级工程师 1956年生 1982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 院 1987年在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7年 进入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现在中国石油勘探开 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 张继国 高级工程师 1963生 1983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 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 先后在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采油 厂 塔里木胜利油田勘探公司 中石化胜利伊朗勘探项 目部从事勘探 开发工作 现为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开 发中心副经理 参加工作以来 先后发表多篇论文 卞爱飞 学士学位 1981年生 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现为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 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波场正演和VSP资料 处理方法研究 徐文君 1981年生 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 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获学士学位 现为中国地质大 学 武汉 能源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读硕士生 主要研究方 向为地震速度研究 韩文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1年生 1983年毕业于武汉 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0年获石油大 学物探硕士学位 2002年3月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 博士毕业 获博士学位 一直从事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和 生产管理工作 发表论著多篇 现任胜利石油管理局副 总工程师 李清仁 高级工程师 1961年生 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在读博 士生 主要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及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董春梅 副教授 1963年生 198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地 质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石油大学油气地质 与勘探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 质与地球物理所地质学专业 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储 层地质学及沉积盆地流体矿产 油藏描述的教学与科研 工作 发表论文30余篇 出版教材5部 亓雪静 工程师 1975年生 1996年毕业于石油大学 华 东 应用地球物理专业 学士学位 长期从事油气地质 勘探研究工作 石玉梅 博士 1966年生 1989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勘察 地球物理专业 199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应用地球 物理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 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现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从事波动方程正反演 时移地震 多分量地震理论和方 法研究 王宝江 工程师 1970年生 1994年于大庆石油学院获学士 学位 主要从事隐蔽油气藏储层预测研究 王建民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1年生 1982年毕业于华东 石油学院物探专业 1999年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地球 探测与信息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获博士学位 现为清华大学 在站博士后 主要从事地震资料采集 处理 解释及石 油地质综合研究 马德堂 讲师 博士研究生 1965年生 现从事数学教学和 波动方程正反演以及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工作 段云卿 副教授 1958年生 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物 探专业 发表论文多篇 现在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从事 教学和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方法研究工作 卢明辉 博士研究生 1974年生 1995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 学化工机械专业 获学士学位 现在清华大学地震波勘 探开发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主要进行各向异性介质中 地震波传播机理研究 何展翔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2年生 1989年获中国地质 大学 武汉 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发表多篇论 文 现在成都理工大学攻读在职博士学位 刘天佑 教授 1945年生 现在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从事地 球物理勘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孙昶旭 1982年生 2004年毕业于石油大学 华东 资源勘 查工程专业 获学士学位 现在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矿 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盆地分析 与模拟 卢刚臣 高级工程师 1972年生 1995年毕业于石油大学综 合勘探专业 获学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石油大学 北 京 综合勘探专业 获硕士学位 现在东方公司研究院 大港分院从事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工作 杨克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37年生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 1957年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毕业 长期 从事石油地质综合勘探研究及管理工作 1974年参与 并主持了任丘古潜山油田发现井 任4井的拟定工 作 出版专著及合著各一部 党瑞荣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57年生 1988年毕业于北京 理工大学引信技术专业 获硕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南 京理工大学引信技术专业 获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测控 技术及仪器的研究 曾发表多篇论文 并获省 部级奖 熊金良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3年生 2003年获美国南阿 拉巴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4年获石油大学地 球物理博士学位 一直从事地震资料采集 处理 解释 等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20余篇 现在大港油田分公司从 事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工作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Vol 41 No 4 Abstracts Liu Tian2you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2 ology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4 Chi2 na Relationship between Dongying delta of Dongying de2 pression and formation of salt2shale structure in cen2 tral uplift and meaning in exploration of subtle oil gas reservoir Sun Chang2xu Cui Yong2gang Luo Wen2sheng and Qu Chang2sheng OGP 2006 41 4 462 467 Dongying delta is typical river2controlled del2 tadeveloped alongthelong axisdirection of Dongying sag Many delta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east and south parts of Dongying sag in mid2 latter stage of fault depression among which the Dongying sag is the broadest developed area the longest developed time and has the biggest influ2 ence on palaeotopography and sedimentary action The study by using fine 32D seismic logging and drilling data showed the Dongying delta of Dongy2 ing sag has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central uplift zone especially for the salt2shale structure in Liangjialou2Xianhezhuangstructural zone It is considered by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high2resolution sequence2stratigraphy and struc2 tural analysis and through combining the prograd2 ing process of Dongying delta with uppe2bend ac2 tion of salt2shale structure that significant thick2 ness of delta prograding body is trigger factor of forming the salt2shale structure The more impor2 tant is be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salt2shale struc2 ture thesedimentaryslopesuddenlybecome steep adding the progressively prograding of del2 ta Finally the gravity slumping and diapir move2 ment lead to form the growth fault and further form the structural slope break zone on the one hand slumping turbidite bodies have been formed in delta fro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sand bodies relative to structural slope break for example the lower fan system have been formed Creating the relation mode among the delta prograding body salt2shale structure and structural slope break has important meaning for exploration of subtle oil gas reservoir Key words Dongying delta salt2shale structure growth fault structural slope break slumping turbidite body in delta front Sun Chang2xu S00406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City 100083 China Re2knowing about exploration of lithologic oil gas reservoir in maturing field Lu G ang2chen Shi Hui2 min Liu Yi2ying Wen Yan2Jun Li Yu2hai Li Ting2hui and Cao Xue2feng OGP 2006 41 4 468 475 Dagang oilfield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40 years exploration and has entered into lithologic oil gas exploration stage of maturing zone The source accumulation and trap conditions in matu2 ring zone are superior bu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reservoir in maturing zone is complex therefore the ide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