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乘法 课题 1.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 总课时: 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 2 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 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 、 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笔算 44 15 行间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个别板演 相互检查,错者说明原因。 并相互说一说 指名口答 二 、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出示例题: 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条件和问题? 2启发思考 : 要解决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怎样列式计算?教师板书:144 15 3激励探索 你能用自己已有的笔算乘法的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吗? 4提问计算方法,并由老师板书计算过程及书写格式。 5追问:为什么十位上的 1 乘144 的积的个位与 1 对齐? 6总结算法 师: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出计算方法吗?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 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小组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 指名学生 口答 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指名口答 三 、 拓展练习 1、 笔算 375 309 248 24 26 45 2、想想做做( 2) 错误原因 先做第一题 个别板演 相互检查 完成下面 2题 独立完成 ( 1)用 2 去乘时积的末尾应和十位对齐。 ( 2) 2 没有和中间的 0 相乘。 ( 3) 3 成 248 的结果是 744。 3、想想做做( 4) 从表格中知道什么信息?怎样求总价? 指名回答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观察表格 口答,填写 汇报交流结果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 学习了哪些知识?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52 157= 456 23= 二、一列火车有 12 节旅客车厢,每节车 厢可坐 114 名乘客。这列火车一共可坐多少名乘客? 教学反思: 课题 1.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 总课时: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 第 2、 3页想想做做第 5-10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能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相关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 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 、 口算练习 32 3 50 9 43 2 32 30 500 9 20 34 32 30 50 70 60 80 320 3 5 110 4 900 口答结果 二 、 笔算练习 28 76 45 207 575 14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题怎样计算?为什么? 第二题运用简便方法的给于表扬 学生独立计算 板演 相互检查并指出错误之处 订正 三 、 解决实际问题 1、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火车每小时行 112 千米,大约13 小时行完全程,北京到上海的公路汽车每小时行105 千米,大约 12 小时行完全程。 告诉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 铁路长多少千米?公路长多少千米? 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第 3 页( 8) 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月收入各是什么意思? 3思考题: ( 1)观察题目,已经知道哪些数? ( 2)你觉得哪些方框里的数可以确定,根据是什么? ( 3)然后你又能知道哪些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 独立解答 学生口答问题 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 独立解答 观察后指名口答 独立填写并算一算填的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 方框里的数? 四、 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明白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 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254 78= 29 164= 二、解决问题。 1、某超市今 年一月份共用电 325千瓦时。照这样计算,今年大约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 2、某小学校园是一个长 123 米、宽 89 米的长方形。 ( 1)校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为了扩建操场,要将校园的宽增加 8 米。扩建后的校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反思: 课题 1.3、 乘数末尾有 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总课时: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 第 4、 5页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 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 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计算、比较的过程,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 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 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 复习导入新课。 笔算: 32 40 50 33 检查练习情况。 独立计算,板演 交流计算过程。 二、 自主探索,交流算理。 出示例题 1、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 百和苑小区有 850 平方米的草坪,如果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氧气 15克,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怎样列式?板书 850 15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 两种方法对吗?哪种简便?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 2、如果如果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氧气 20克,那么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怎样解决呢? 积的末尾为什么写 2 个0? 如果草坪面积是 800平方米呢? 小结: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试一试: 白菜老师问: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怎样列式计算? 850 20 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积 170 的后面应该添上几个 0,为什么? 观察图 提出问题 学生口答 学生尝试练习 竖式不同的学生板演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在练习本上练一练。 板演两种做法。 口答 学生试一试 独立解决并全班交流 生口答 指出:在简便计算时,有几个 0 不参加计算,就要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三、 巩固练习。 1 380 170 22 60 500 18 30 400 2、第 5页( 3) 怎样计算的。 3、第 5页( 5) 发现什么? 独立计算 口答过程 介绍简算得方法。 填写表格 相互交流,汇报结果 四、 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类题目如何计算?你还有什么收获? 五、 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20 360= 90 107= 二、将下表填写完整。 每筐千克 数 筐数 总千克数 番茄 25 180 萝卜 30 250 青菜 20 130 教学反思: 课题 1.4、 乘数末尾有 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总课时: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 第 5、 6页想想做做第 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 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及算理。 2通过对比计算,感知并归纳出乘数与积的大小的变化关系。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思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 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 0的乘 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速度以及正确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 创设比赛情境 师: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看看哪一组同学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学的最好。完成第 6页的第 7题 说说你是怎样口算出结果的 学生在书上直接写结果 汇报交流口算结果和方法 二、 乘数与积的大小变化关系 想想做做 5 1、让学生在书上填好答案。 2、指明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3、和第一栏的两个乘数比,后面的乘数分别有什么变化,积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想想做做 6 你能用刚才发现的 规律,很快地算出下面的算式的积各是多少吗? 汇报计算结果,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第 8题的第 1组:列式计算 板演,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在书上填好答案。 2、指名的学生说出答案,其他人注意听他说的是否完整。 3、同桌两个人讨论对比的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直接写结果,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独立计算并比一比 同桌相互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三、 解决问题 1 第 9题: 读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 36 吨废纸能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怎样 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生口答并列式计算 交流 指名学生口答并列式 样列式计算? 2 第 10题: 想一想,方框里可以填什么样的数,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告诉大家吗? 独立填后,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四、 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乘数和积的大小变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五、 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24 650= 940 15= 二、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 120米,宽 45米。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2、某果园的一块长方形地里有 200行果树,每行 40棵。这块地里的果树有多少棵? 教学反思: 课题 1.5、 练习一( 1) 总课时: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 第 7页的第 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 0的简便计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发展学生的对数的观察力和敏感度。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以及乘数末尾有 0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 整理算理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三位数和末尾有 0 的乘法,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要怎样来乘。末尾有 0 的乘法要怎么乘。 独立思考 举手回答。 二、 口算 创设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比赛选出“优秀小组”,同时选出“计算能手”。 完成书上第 7页第 1题。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并将其中两题说出为什么这样做。 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书上完成口算。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中 20 500 13300 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集体订正反馈情况。 三、 竖式计算 260 14 67189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计算的?乘数末尾有0呢 1、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随堂本上完成。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集体订正,反馈情况。 4、在随堂本上列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口答 四、 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一 第 3题 怎样算每小时出生的婴儿数量?为什么用 140 乘60? 2、第 4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京拉线的长度要怎样算? 1、 学生口答并 独立计算 2、交流 1、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 2、交流 五、 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六、作业设计 一、填表。 乘数 395 46 234 78 乘数 124 38 302 147 积 二、解决问题。 1、某小学四年级有 8个班,平均每班 45人。如果学校组织四年级同学看一场足球赛,已知每张门票 16元,买足球赛门票要花多少元? 2、一辆卡车装了 440袋大米,每袋大米重 25千克。这辆卡车一共装了多少千克大米?合多少吨? 教学反思: 课题 1.6、 练习一 (2) 总课时: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 教科书 第 8、 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练习所学的计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计算是细心的好习惯,应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速度以及正确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 用简便方法计算 4 7 250 250 32 125 64 独立完成 同桌检查,反馈情况。 二、 解决问题 练习一 8 1、用课件出示题目。 读题: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然后算什么?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练习一 9 1 第一个问题要什么条件可以解决? 需要先算出什么? 2 第二个问题要什么条件可以解决? 比一比,这两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练习一 12 从题目中你知道些什么? 1 先算出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 少? 2 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 3 怎样省钱,为什么? 三、思考题 1、用 1 2 3 4 组成两个数,乘积最大是多少? 2、得出结论,两个越接近的数,乘的的积越大。 3、用 5个数组成三位数和两位数。 指名学生读题目。 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学生口答 板演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解决,小组交流 三、 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四、 作业设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计 35 7 2 9 25 4 12516 二、解决问题。 1、水果店运来 14 箱苹果和 17 箱橘子,每箱苹果 20千克,每箱橘子 18千克。 ( 1)运来的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 2)运来的橘子比苹果少多少千克? 2、东明和华刚两家批发市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一种品牌的洗发液。为了促俏,各自打出了优惠广告(如下图)。某小店要购进 145瓶这种品牌的洗发液,应该选择哪家批发市场? 教学反思: 东明 原价:每瓶 37 元 现价:每瓶 33 瓶 华刚 每瓶 37 元 买十送一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2、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0 12 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制作量器,通过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 1 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选用学生生活中的学具,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寓于其中,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充实,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教学 调整 一、认识 容量 二、认识升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容量 )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 (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 7、 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 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仔细观察, 回答问题 。 加深印象,说明理由。 感 受 容 量 的 含义。 小组交流。 三、想想做做 小的容量。 (板书:升或 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 (板书完整课题 )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 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 (出示量杯 ),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 1 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 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 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 1 升。 想想做做 1 1、实物投影出示想 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 3 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 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 想想做做 3 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 4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 1 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知识。 关于升,你还知道什么?你还了解什么? 探讨 1 升到底有多少? 说出思考过程 继续认识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3 和 14 页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 让学生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 让学生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4 培养学生探索新 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感知 1 升有多少。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理念 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容器,培养对升的感受。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教学 调整 一、复习引入 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 识? 升可以仪用什么符号表示? ( L)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升 1、我们能不能自己做一个一升的量器? 2、出示题目要求:做一个一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 1/4 升 1/2 升 3/4 升 ( 1) 分组合作,以组为单位根据手中的材料讨论。 ( 2) 每组选一人汇报可以怎样做 ( 3) 教师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 ( 4) 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做好个别辅导 提问。 ( 1)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制作的结果 ( 2)有没有不同的标法? 4、用自己做的一升的容器来量一量。 学生回答 容量的含义 认识升 棱长一分米的正方体容量是一升 学生自主讨论,通过议论,争辩得出最优方案 小 组 内 适 当 分工,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生将一升水倒 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四、解决问题,升华提高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 1)量一升水,试一试能倒几杯? 提问:一升水能倒几杯?你一天能喝几杯水,有没一升 ( 2)估计桌上放着的一碗水比一升多还是比一升少,再量一量它有多少升。 1、 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容器,碗锅,盆等 全组同学一起讨论,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再量一量,看哪组的估计水平高。 2、 解决白菜博士提出的问题 ( 1)谈话:在找几个容器,先估计能盛多少水,再用自制的容器量一量 ( 2)汇报估计和测量结果 1、 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谈话:下面检验同学们的眼力怎样 让学生读书上的题目指名说说容器的名称 指名说答案,全班共同校对。 2、 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谈话:知道 了一 升水有多少,想不想知道一升水有多重?想一想怎样知道一升水的重量?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和体会 同学们回家找一些容器,先估计能盛多少水,在实际量一量,向家长汇报。 入 所 带 的 杯 子里,小组内合作完成。 让学生把前面获得的感受和经验把一碗水与一升水进行比较,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再实际量一量,来验证估计。 用自制 容器量一升水。 把水倒入自带的容器中,观察水面的高度。 观察本组其他同学水面的高度 学生估计并动手量 学生各自判断,做在书上 学生自主发言 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5 到 17 页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认识毫升,知道 1 升 =1000 毫升,会进行升和毫升的单位换算。 2、 在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关系,以及对毫升有正确的感知 教学难点 在操作的过程中对毫升理性的认识。 教学理念 在生活中感悟升和毫升的关系 ,以及对毫升理性的感知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教学 调整 一、复习导入,唤醒升的概念 二、观察实验,体验 1毫升的概念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 升,一升有多少? 升还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2、填空:下面的容器大约能盛多少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钩 ( 1) 电饭锅(图) 1 升 5 升 50 升 ( 2) 金鱼缸(图) 3 升 30 升 300 升 ( 3) 饮水机(图) 9 升 19 升 190 升 1、 初步认识毫升。 ( 1)揭示: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另一个容量单位 毫升 (板书课题) ( 2)交流:毫升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你在哪里听过或看过毫升? ( 3)出示例题主题图,谈话:这是老师在超市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能从中了解哪些信息? ( 4) 介绍: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符号 ML 表示 ( 5) 小结:现在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有了哪些初步印象呢? 2、逐步体验 1 毫升 ( 1) 引导描述:现在大家 一定很想知学生用手势或身边物体表示一升 学生在自己的本上选择正确的答案。 学生拿出搜集好的材料互相介绍 学生充分自主的回答 三、再次实验 四、生活应用 道 1 毫升有多少吧,先猜猜看,你认为一毫升大约有多少呢? ( 2) 教师演示,这是一个长 宽 高都是一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里面盛满了水,把水全部倒进这个量筒,可以看出这些水大约是多少?(一毫升) ( 3) 学生实验:用滴管向小正方体容器里滴满水,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一毫升。 ( 4)想象: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一毫升有多少。 探索 1 升 =1000 毫升 1、 实验发现 ( 1) 逐步出示 1 毫升 10 毫升 100 毫升 500 毫升的容器。装满水演示。 ( 2) 交流:一升等于多少毫升?你是怎样知道的?(板书: 1升等于 1000 毫升) 2、 感知体会。(做想想做 做 第 3 题) ( 1) 估测:下面每种饮料分别是多少毫升?( 100 毫升 200毫升 250 毫升) ( 2) 计算: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一升? ( 3) 谈谈你的收获 活化毫升的知识 1、 猜数游戏 ( 1) 谈话:下面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你能猜出来吗? ( 2) 这是一只针筒,里面的药水比10 毫升少,猜猜,可能是多少毫升?同桌互相说一说。 ( 3) 课件出示两只小药瓶,其中一瓶的 药水是 10 毫升,你能猜出另一瓶吗? ( 4) 课件出示 100 毫升的药水袋,说说这袋药水有多少毫升吗? 3,估测实验,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5、阅读你知道 吗 读后指名说体会 拓展毫升的知识 1、 提问,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 2、 倒 100 毫升饮料,实验多少口喝完。再算算一口多少毫升。 小组合作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同桌互相交流 让学生写在自己本上 学生充分自主的发言 让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小组合作,对毫升有进一步的感 知 独立填在书上 五、小结延伸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8 19 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难点 常见容器容量的估计。 教学理念 加深学生对升和毫升的实际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教学 调整 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 三、估计容量 练习二、 1 1、指名读题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 练习二、 2 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2、指名口答 3、集体订正。 练习二、 3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为什么 3升大于 2500毫升? 练习二、 4 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 (指名口答 ) 请每位同学思考,这 4 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 1升少还是比 1升多? 练习二、 5 出示第五题图 如果我要盛 2 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如果我要盛 50毫升的水呢? 练习二、 6 1、请每位同学默读第六题的第一小题。 2、明确要求后,请每个小组按照书上第六题的步骤做一个计量液体的器具。 (小组操作,师巡视指导 ) 独立完成。 交流思考过程。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 正。 口答。 小组操作。 小组汇报 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容器,先估计它们的容量,再用你们的器具量一量。 小组汇报。 美妙的杯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0 到 21 页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容量知识科学的制作杯琴,并能演奏简单的乐曲。 2、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制作杯琴 教学难点 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出简单的乐曲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挖掘数学中的美感。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教学 调整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奥秘,制作杯琴 1、 导入语:春天萌动着希望,仿佛每一个生命都跳动着勃勃的生机,有着欢歌的喜悦,树林里的小动物们就奏响了欢歌,举办了盛大的狂欢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 出事课件。 画面呈现动物们群集树林一处,个个手舞足蹈团团围住欢歌发出地方的场面。画面配音:吉他,架子鼓,电子琴等乐器发出的声音融成一支支深受大家喜爱的歌。一个小朋友托着杯子向大家走来,什么话也没说,在杯里倒了一 些水,开始表演。 大家入迷了。画面停在这里。 谈话:你们觉得好听吗?想说点什么? 3、 揭示课题 1、 教师利用准备好的杯琴演奏乐曲。 谈话:老师刚刚学了一招,想不想看老师的表演。 教师弹奏,学生听。 谈话:看了教师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 2、 谈话: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请你们先拿出质料不同的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用筷子敲击杯子,听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 在这 7 个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水,再敲一敲,你们会发现什么? 学生说说各自的见解 学生可能:用的杯子是相同的,装了多少水就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活动,发现 3、:你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杯琴的制作原理,下面就小组制作杯琴 。 各小组完成后,选派代表展示。 4、 作完成杯琴的制作。 ( 1) 教师弹奏音 1、 2、 3、 4、 5、6、 7,学生听音后根据音的高低加水或减水。 ( 2) 小组选派一名成员做好每个杯中水有多少毫升的记录,直到把音调好。 5、 制作成功,集体合奏小星星。 教师敲击杯琴,学生合唱。 指定几人轮流敲击杯琴,学生合唱。 6、 总结:我们把这些敲出不同音的一组杯子叫做杯琴。 三、编编唱唱,奏响欢歌 1、 才艺大比拼。 ( 1) 赛前布置,说明比赛规则 ( 2) 小组排练 2、 评选最佳才艺组,颁发奖状 四、知识大储备 1、 提问:上完这节课,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2、 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有关同样 发声原理的乐器 3、 结束语。 音不同。 学生活动,发现水越多,音就越高。 学生将本小组的作品展示 每个小组把本组的节目表演给大家看。 让学生说这节课所学内容 24 课题 3、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 第八册 P22 23页 P24想想做做第 23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教学理念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 .比较 .分析 .综合 ,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教学调整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三角形,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三角形? 展 示例题场景图 有三角形吗? 能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吗? 巡视指导 你是怎么做的三角形? 展示做出的三角形并汇报过程与方法 回忆 互相交流生活中的发现 观察 ,交流 学生运用自带材料独立做一些三角形 交流做三角形的方法:小棒摆、钉子板上围、沿三角尺边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 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 ? 能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吗? 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 独立完成画三角形 。 25 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想想做做”第 1题 提示 :可先点点 ,后连线 . 在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名称 交流:三角形有 3条边、 3 个角和 3个顶点 独立完成 并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要求:拿出教师指定的小棒,拼三角形,分别是:(单位:厘米) 2、 3、 7; 2、 3、 5; 3、 5、 7 3、 7、 9 5、 7、 9 哪三根不可以围成三角形? 哪三根可以围成三角形? 为什么同样都是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成,有的却不行呢? 比较它们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提示:用 2根长度的和与第 3根比) 用 3、 11、 6 厘米的小棒围成三角形 分组操作 并记录每一种情况 (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 2、 3、 7; 2、 3、 5; 3、 5、 7 3、 7、 9 5、 7、 9 分组计算、比较、分析 交流结果( 2根长度的和大于第 3根时,能围成,小于或等于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交流发现:你觉的刚才的发现该如何修改? 引导小结:三角 形的特征: 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自由练读:三角 形的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26 练习 课堂小结 出示以 下长度的线段:(单位:厘米) 5、 6、 7、 8、 9、 11、 12、 15 你能选择三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 交流:各位同学是如何选的,并说明能拼成的 理由。(答案有很多,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答案的不唯一,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体操。 读题 、分析 、判断并交流(第 2、3 两 组 都 可以 ) 观察交流(有三条:学校 电影院 少年宫;学校 少年宫;学校 邮局 少年宫) (第条最近;因为、两条路线都与第条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第条最近。) 互相交流 27 如果已经选了 7、 8,第三根是谁? “想想做做”第 2题 要求: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想想做做”第 3题: 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 分别怎么走? 哪条路线最近? 你能用刚学的知识解释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收获? 28 课题 三角形的高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第八册 教科书 P24例题、“试一试” P 25“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 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 2、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 教学难点 测量“人字梁”中哪条线段的长 教学理念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还原数学的真实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教学 调整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理解“人字梁”的高 测量“ 人字梁”的高 理解三角形的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 揭示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 教学例题 出示“人字梁”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中的人字梁有多高呢?会量吗? 指名在图上指出从哪儿量到哪儿 量人字梁的高实际就 是量哪条线段的长? 它和人字梁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量出这个人字梁的高 巡视测量方法 适当指导 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示范画三角形的高,边画边介绍三角形高的生成定义。 结合黑板上的图,揭示高、底的有关知识 同桌交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等 如果有见过的,可以让其介绍 讨论、交流: 互相在图中指出起点、终点 互相指所要量的线段(中间 1条) 与人字梁下面的横梁互相垂直 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 交流测量方法以及人字梁的高 观察作图过程 交流: 对三角形的高、底的理解。 独立阅读书中的一段话,加深理解 高、底的知识 分组讨论 。 29 测量三角形的高 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 1题 “想想做做”第 2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一条高,那么从另两个顶点也可以这样作高吗? 教学试一试” : 巡视测量方法 指名口答 共同校对 师指图 1:它的高是从哪个顶点向对边作的高? 从另两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高吗? 那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演示作出另两条高 可以利用图 3 对钝角三角 形的另两条高,稍作介绍并演示。 “想想做做”第 1题 巡视学生作图情况 适当提示: 指图 3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谁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 除了这两条高,你还能画出它的另一条高吗? 指名画图 巡视检查 能随便剪的吗? 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交流讨论情况 独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高并记录 检查 订正 同桌互相指,并说明谁是谁的高(或底),明确相互依存关系 观察、交流: 也可 以作高。 交流:有三条高 独立完成,展示交流画图方法 直角三角形 互相指出两条直角边 (以第一条直角边为底,高是第二条直角边;如果以第二条直角边为底,高就是第一条直角边) 独立作图,互相检查 独立阅读 弄清题意 交流对题意的理解: 两条边的长度之和 大 于 第 三 条边) 看图、分析: 与两边的小棒比较 有困难。 30 “想想做做”第 3题 “你知道吗?” 全课总结 你打算把高与哪根小棒的长度比较? 为什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比这根小棒短? 提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边提示边画示意图? 了解了三角形的什么特性? 出示做好的三角形,指名拉,说感受 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垂直线段最短 独立阅读 交流获得的知识 交流生活中的例子 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 31 课题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26 例题, P26-27“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体会探索图形特征的一些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 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理念 通过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教学意图 复习引新 揭示课题 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填表 分析 分类 集合 图表我们学过哪几种角? 小于平角的角有哪些? 怎样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揭示课题并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出示书中的 6 个三角形图 请仔细观察这几个三角形,它们各有几个锐 角、直角、钝角? 以第一个三角形为例指导分析并填表 能按这样的方法完成其他的吗? 谁能说说自己填写的表格?指名回答 出示放大的表格,根据学生回答填表 观察表格,你们认为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 提问讨论结果 指名回答 分成的三类三角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 根据它们的不同之处,可以怎样分? 根据表格以及大家的分类结果,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出示一个椭圆 如果我们用这个椭圆表示三角形这个整体,你能把它 分成几部分?能写出每部分名称吗?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钝角、直角、锐角 明确要求仔细观察 共同交流第一个三角形 独立判断并填表 小组交流 相互检查并订正 小组讨论并交流 独立尝试 交流分类结果 选择角的分类作为复习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回忆锐角、直角、钝角,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在研究三角形的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知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 32 示分类 巩固深化加深理解 判断 猜一猜 “想想做做”第 1题 “想想做做”第 2题 “想想做做”第 35题 “想想做做”第 6题 “想想做做”第 7题 根据学生回答,解释图意: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判断:三个角都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不管什么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 猜一猜:出示几个只露出一个角(直角或钝角或锐角)的三角形猜是什么三角形 “想想做做”第 1 题 提出练习要求 是用比 3 个角吗? 如果不是,你是怎么比的? “想想做做”第 2 题 组织交流 检查 提问判断方法 “想想做做”第 35 题 指名演示 巡视检查学生动手情况 展示操作结果 共同评议、校对 “想想做做”第 6 题 提出作图要求 巡视作图情况 展示学生答案 提问:画出的线段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 “想想做做”第 7 题 提问作图情况并小结 交流对图意的理解 独立判断 交流判断结果 说明判断理由 猜测 判断 交流 独立画图,用三角尺比,判断 交流各自画的三角形的名称 独立完成 交流练习情况及判断方法 独立完成操作 交流动手情况及感受 检查错的学生重新练习 独立动手画 互相交流 检查订正 观察 交流:是原来三角形的高 独立按要求作图并交流 检查并订正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连一连等活动,促使学生不断积累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表象,把概念和表象结合起来进行判断。 33 课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28 例题、“试一试” P29“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2、让学生学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教学难点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教学理念 通过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教学 调整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初步感知内 角 和1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摸底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幼儿园后勤个人工作总结6篇
- 小学数学二年级加减法练习题
- 《新闻采访和写作》课件
-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词语运用
- 《小讲课糖尿病》课件
- 《淘宝网用户特征》课件
- 早餐行业客服工作总结微笑服务增添早餐味道
- 《淋病医学》课件
- 泌尿科医生的工作总结
- 《XL集团破产重整方案设计》
- 智慧金融合同施工承诺书
-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管理专家共识
- 【7道期末】安徽省安庆市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 2024年01月22094法理学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民法学(1)》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校2024-2025学年教研工作计划
- 汉字文化解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工程经济与管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41)
- TBT3134-2023机车车辆驱动齿轮箱 技术要求
-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