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新田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教师命题比赛)试题2新人教版(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选修三)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资治通鉴记载:“不经风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 )a唐代政治的民主进步性 b决策中枢的相互牵制性c统治之道贵在外儒内法 d君主专制政令不够通达25【】都城是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的集结地和辐射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 ) a学术文化的活跃 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工商皆本的思想26【】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受时代影响。隋唐时官方对曹操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认为他是大英雄;到了北宋则完全相反,从官方到民间对他的评价都以否定为主。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b宋代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c理学发展为官方统治哲学的结果 d宋代市民文学发展的结果27【】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一位德国学者写道:“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即哥伦布)和一个德意志人(即马丁路德)把这孔泉眼给堵上了。”下列各项表述,能够反映作者观点的是( )a、意大利的文艺创作受到到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影响b、此二人是阻断意大利文艺复兴进程的罪人c、意大利因此失去了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动力 d、此二人引导意大利的文艺创作走上邪路28【】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先进分子积极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b中国人接受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c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d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思想领域的新发展 29【】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30.【】造成表1中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1946年1月-6月中国几个主要城市的米价(单位:百元市石)月份上海南京汉口165721102103791403225235265425022024253702403006390430386a抗战胜利,粮食丰收 b自然灾害,粮食减产 c内战在即,通货膨胀 d国共和谈,经济好转31【】票证是时代变化的见证。1985年开始,国务院批准将原有的票证供应物资逐年减少,1993年粮票、粮本全部取消。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 ) a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步建立 b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 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国家逐渐放开商品市场定价32【】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其他殖民国家没有实行市场经济 b说明荷英美三国的殖民扩张范围最大c掌握世界霸权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创新 d英国的创新表现为实行自由主义政策33【】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国家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国家统一的需要b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c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d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34【】新全球史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 战场。”该材料主要说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35【】文学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下列文学形式深刻反映19世纪40年代欧美国家社会状况的是 ( ) a现实主义文学b现代主义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d荒诞派文学二、非选择题(52分)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条: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农;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第十一条: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材料二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年 代历史时代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5世纪至15世纪中世纪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现代前期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现代时期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居民生活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食”消费,20世纪末,“食”消费开始让位于“衣住行”,并且“衣食住行”的档次和质量也在提高。 中华网新闻中心高盛集团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消费奢侈品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且,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经历了多年的消费压抑后,近十几年来,中国人的消费热情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但从一开始,我们的消费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就夹杂异化的“基因”即炫耀性消费通过购买一些商品以显示自己的财富,从别人的赞扬和嫉妒中,得到虚荣的满足。在发达国家,人们用于奢侈品消费的一般占个人收入的4%左右。而在中国,一些人敢把40%的收入花在购买奢侈品上。很多人的自身财富甚至不足以支撑奢侈品的消费。 经济观察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及设想。(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3)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6分)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有什么变化?(4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西周和秦朝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请考生从第29、30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多答,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45【】(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宗之立,虽由劝进,然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盖自太祖以来,海内用兵,宁岁无几。重以海陵无道,赋役繁兴,盗贼满野,兵甲并起,万姓盼盼,国内骚然,老无留养之丁,幼无顾复之爱,颠危愁困,待尽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以底大顺,惜哉!金史(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金世宗改革的背景。(8分。照抄原文不给分)(2)根据材料,概述金世宗改革的成效。(7分。照抄原文不给分)47【】(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欧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一样,均为“冷战”下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是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柏林墙(冷战时期最震撼人心的历史和动人心魄的故事)【英弗雷德里克泰勒著 刘强译】(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修筑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林墙被推倒的影响。(7分)高三年级期末试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8分)二、非选择题(52分)41. 答案示例:【】信息一:西周推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说明:西周为进行有效统治推行了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疆域。后期,诸侯国势力强大信息二:秦朝统治区域空前扩大,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说明:秦朝吸取分封制的教训,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45(15分)(1)长期战争,社会动乱。赋役繁重,盗贼横行,人民反抗。道德沦丧,百姓怨声载道,危及统治。金世宗深谙国情,知道如何治理国家。(8分,意思接近即可赋分。照抄原文不给分)(2)政治清明,官吏各司其职。生产发展,人们安居乐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文化选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苏省建陵高级中学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网站开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城市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绿色能源利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燃烧设备与能源转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艺术学院《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摄影摄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美国文学概论及作品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灵活运用知识的2024年ESG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基于三新背景下的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备考策略讲座
- 医疗机构自杀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全国自考《银行会计学》2024年7月《银行会计学》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拔高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考试版)
- CNAS-SC175:2024 基于ISO IEC 2000-1的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
- 《汶川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0)》
- 《心肺复苏及电除颤》课件
- 世界精神卫生日班会课件
- 临床药物治疗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