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oc_第1页
巧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oc_第2页
巧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oc_第3页
巧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oc_第4页
巧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索性医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第四期)巧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孙海凤 王振华 徐月妹 赵晓丽指导老师姓名 何建成 (02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上海中医药大学)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巧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12月龄左右的雄性SD大鼠50只,称重并将其随机分为5组:巧克力大剂量组(n=10),每天灌服0.8g/ml巧克力悬浊液4ml;巧克力中剂量组(n=10)每天灌服0.4g/ml巧克力悬浊液4ml;巧克力小剂量组(n=10)每天灌服0.2g/ml巧克力悬浊液4m;阿司匹林组(n=10),每天灌服0.5mg/ml阿司匹林溶液4ml;正常对照组(n=10),每天灌服生理盐水4ml。于灌服4周之后,麻醉处死,腹主动脉取血。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SOD,用硫代巴比妥比色法测定血清中的MDA,用凝固法测定FG,用酶法测定TC、TG、LDL、HDL其间每两周时间测量一次体重进行纪录。结果:50只SD大鼠除了对照组的4号没有进行血脂及抗氧化的测试外,其余都进入结果分析。对各组大鼠的体重未产生异常的影响;小剂量组与正常组、阿司匹林组对比,FG均有所下降;大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FG亦有下降;与正常组对比,小剂量组的TC有所下降.中剂量、大剂量组的TC无明显变化。在TG方面,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明显改变。各组的HDL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以巧克力小剂量组最为明显。对于LDL水平,各组无明显差别。TC/HDL的值大剂量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别。巧克力大、中、小剂量组的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高,阿司匹林组亦有轻度升高结论:本实验所使用的黑巧克力对SD大鼠:对体重无异常升高作用;食用小剂量及大剂量的巧克力均能增强抗凝血作用,且优于阿司匹林;能轻度降低TC,并降低HDL,使TC/HDL升高。对血脂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抗氧化作用尚有待进一步证实。关键词巧克力;抗氧化;抗血栓;血脂;阿司匹林 一项关于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调查分析资料显示,近年国人死亡人员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死因。除了治疗之外,人们越发关注预防心血管疾病。在传统观念中,巧克力历来是作为一种垃圾食品,除心血管疾病外,诸如糖尿病、肥胖、牙齿龋烂等,似乎都与巧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会导致发胖。但最新研究证明:巧克力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不升高胆固醇、消除血小板性血栓、扩张血管的作用,因而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然而,关于巧克力的健康功效的实验皆为单项功效的研究,尚未见对巧克力从抗氧化,抗凝血,脂代谢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报道,因此具有片面性,对公众易产生误导;而且尽管曾提及但也并未与阿司匹林的功效进行对比。本实验目的,旨在将巧克力与阿斯匹林进行比较,明确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以及对体重有无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SD大鼠,雄性,50只,清洁级,体重230300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沪)20030003。1.2 实验药物及制作巧克力:购自上海申丰食品有限公司。根据体表面积(人与大鼠)药物剂量换算公式,分别将巧克力制成浓度为0.2g/ml、0.4g/ml、0.8g/ml的小、中、大剂量悬浊液,备用; 具体方法是:巧克力小剂量:称取10.63g巧克力粉末溶成50ml悬浊液(大鼠每日灌服量为0.85g/只),则其浓度为0.2g/ml;巧克力中剂量:称取21.25g巧克力粉末溶成50ml悬浊液(大鼠每日灌服量为1.7g/只),则其浓度为0.4g/ml;巧克力大剂量:称取42.50g巧克力粉末溶成50ml悬浊液(大鼠每日灌服量为3.4g/只),则其浓度为0.8g/ml。阿司匹林:购自上海信谊制药厂,根据体表面积(人与大鼠)药物剂量换算公式,将阿司匹林制成浓度为0.5mg/ml的阿司匹林溶液,备用。即25mg阿司匹林溶成50ml溶液(大鼠每日灌服阿司匹林2mg),则其浓度为0.5/ml。以上药物制作均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1.3实验试剂SOD试剂盒,MDA试剂盒,冰醋酸,乌拉坦,Fg试剂盒: TG试剂盒: TC试剂盒1.4实验方法1.4.1分组和给药50只SD大鼠先适应性喂养三天,第四天起称重,并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巧克力小、中、大剂量组、阿司匹林溶液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每天于17:00准时按组分别给每只大鼠灌服相应浓度的巧克力、阿司匹林以及生理盐水。小剂量巧克力组:用灌胃针给该组每只大鼠灌服0.2g/ml巧克力悬浊液4ml;中剂量巧克力组:用灌胃针给该组每只大鼠灌服0.4g/ml巧克力悬浊液4ml;大剂量巧克力组:用灌胃针给该组每只大鼠灌服0.8g/ml巧克力悬浊液4ml;阿司匹林溶液组:用灌胃针给该组每只大鼠灌服0.5mg/ml阿司匹林溶液4ml;正常对照组:用灌胃针给该组每只大鼠灌服生理盐水4ml。以上均每天灌胃一次,连续28天。分别于灌胃的第两周和第四周称重。1.4.2取材和处理按每100g体重 0.5ml的注射量,腹腔注射20%乌拉坦溶液麻醉大鼠,打开腹腔,暴露腹主动脉,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取血7ml,2ml注入抗凝管颠倒混匀,5ml注入离心管。两者均按3000转/min离心10分钟取血清,待测。1.5检测指标FG(采用凝固法),TC、TG、LDL、HDL(以上四项均用酶法测定,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均在曙光医院检验科完成。SOD的含量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MDA的含量用硫代巴比妥比色法测定。1.6统计方法各指标数值以均数标准差(s),SPSS13.0软件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结果2.1体重原始平均体重:五组的平均体重经方差分析,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12,p0.05)。第二周平均体重:经方差分析,五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1.51,p0.05)。第四周平均体重:经方差分析和q检验,巧克力大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图1-4。表1 各组平均体重的比较(s)组别n原始平均体重(g)第二周平均体重(g)第四周平均体重(g)巧克力小剂量组10267.0819.04330.1121.20387.8525.84巧克力中剂量组10268.3319.39324.3926.47379.9835.49巧克力大剂量组10264.8618.85329.0328.86363.6330.49*阿司匹林组10264.1820.54321.1920.42375.4025.96正常对照组10262.7121.17342.3720.96393.6626.38注:与第四周正常对照组平均体重比较:*p0.05);巧克力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巧克力大剂量组、阿司匹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5。表2 各组FG的比较(s)组别nFG(g/l)巧克力小剂量组100.810.09*#巧克力中剂量组100.870.05巧克力大剂量组100.820.09阿司匹林组100.890.06正常对照组100.880.09注: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图5:各组FG比较图2.3血脂指标2.3.1胆固醇(TC)巧克力小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巧克力小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巧克力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巧克力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巧克力大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图6。表3 各组TC的比较(s)组别nTC(mmol/L)巧克力小剂量组101.410.20*#巧克力中剂量组101.660.32巧克力大剂量组101.580.19正常对照组91.700.28注:与中剂量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巧克力中剂量组与大剂量、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图7。表4 各组TG的比较(s)组别nTG(mmol/l)巧克力小剂量组101.090.30*巧克力中剂量组101.200.18巧克力大剂量组101.100.30#正常对照组91.060.16注: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n9,其原因是4号大鼠取血量不足,故未能进行该指标的测定)图7:各组TG比较图 2.3.3高密度脂蛋白(HDL)经方差分析和q检验,四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44,p0.01)。巧克力小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巧克力小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巧克力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图8。表5 各组HDL的比较(s)组别nHDL(mmol/l)巧克力小剂量组100.670.08*#巧克力中剂量组100.790.12巧克力大剂量组100.720.06正常对照组90.860.10注:与巧克力中剂量组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6,图9。表6 各组LDL的比较(s)组别nLDL(mmol/l)巧克力小剂量组100.330.12*巧克力中剂量组100.230.20巧克力大剂量组100.120.20#正常对照组90.250.19注:与巧克力大剂量组比较:*p0.05;(n9,其原因是4号大鼠取血量不足,故未能进行该指标的测定)图9:各组LDL比较图2.3.5 TC/HDL经方差分析和q检验得出:四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08,p0.05。巧克力大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图10:表7 各组TC/HDL的比较(s)组别nTC/HDL巧克力小剂量组102.100.18巧克力中剂量组102.100.18巧克力大剂量组102.200.13*#正常对照组101.970.16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图10:各组TC/HDL比较图2.4 抗氧化指标2.4.1丙二醛(MDA)巧克力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与阿斯匹林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巧克力小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斯匹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9,图12:表9 各组MDA的比较 (s)组别nMDA(nmol/l)巧克力小剂量组103.500.88*#巧克力中剂量组104.501.21*巧克力大剂量组103.430.37*阿斯匹林组10-0.460.21正常对照组9-1.170.21注:与阿斯匹林组、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巧克力中剂量组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n9,其原因是4号大鼠取血量不足,故未能进行该指标的测定) 图12:各组MDA比较图3讨论3.1 体重3.1.1测定意义体重是各类营养物质代谢在宏观层面上的综合反映,也是目前自我检测和评估健康指数的最简单直接的指标之一。3.1.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前、中、后三个时段的称量结果表明,服用巧克力并未对各组大鼠的体重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可见,人们不必过于担心吃巧克力导致肥胖。3.2抗凝血3.2.1测定意义血浆纤维蛋白原常沉积在小动脉内膜上,使管腔狭窄,弹性下降,血粘滞性升高,血流减慢,外周阻力升高。FG含量升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的疾病。3.2.2 结果分析 从实验中得出,小剂量组与正常组、阿司匹林组对比, FG均有所下降。大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FG亦有下降。提示巧克力小剂量组优于阿司匹林组及其正常对照组,而巧克力大剂量组似优于阿司匹林组,但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3.3血脂代谢3.3.1研究意义美国NCEP(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最新提出的ATP-III推荐,在筛查性危险评估中,把TC、LDL-C、HDL-C和TG四项指标作为主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指标。1TC与载脂蛋白结合,以可溶性脂蛋白形式存在。其3/4存在于LDL,1/4存在于HDL中。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等动脉粥样硬化时胆固醇常增高。TC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 TG是脂肪酸和甘油缩合而成的酯。TG增高也是AS(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除IIa型外,均有高TG血症。TG明显升高还可以使血液凝固性增强,并抑制纤维蛋白原溶解,促进血栓形成,是冠心病诱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3 HDL-c是机体从外周组织逆向转运胆固醇回肝脏的主要形式。血浆中的HDL-c水平反映机体从外周组织清除转运胆固醇的能力。因此,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LDL是机体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到全身组织的主要形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医学实践都提示和证明血浆LD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明显正相关。5 当TC、HDL变化不一致时,可用TC/HDL的值来综合说明对血脂的影响。其比值升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系数加大。3.3.2结果分析从实验中得出,与正常组对比,巧克力小剂量组的TC有所下降。巧克力中剂量、大剂量组的TC无明显变化。此可能与硬脂酸在机体内的代谢有关。硬脂酸是巧克力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前人动物实验8表明硬脂酸的吸收率低于其他SFA,随着硬脂酸摄入量的增加,其经胆汁酸的排出量也增加,并可降低肝脏内胆固醇酯化。并且Emken等7发现硬脂酸主要存在于磷脂中,在体内经代谢后至卵磷脂中的比例却比软脂酸低30%-40%。另外,LDL-R调节胆固醇清除和LDL形成。软脂酸可抑制该受体的活性,从而导致血胆固醇升高,但硬脂酸不影响LDL-R表达和活性。本实验结果还表明,在TG方面,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明显改变。说明这种黑巧克力对脂质的影响并不大。而在脂蛋白方面,可以看到,各组的HDL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以巧克力小剂量组最为明显。对于LDL水平,各组无明显差别。TC/HDL的值大剂量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别。对于HDL-C降低的原因,可能(1)与目前巧克力的生产原料有关。目前,天然的可可脂是加工巧克力的最有代表性的油脂。但由于可可脂在使用时受价格昂贵的影响,人们很早开始用代可可取代。代可可在甘油酯组成多结晶性方面与可可脂极为相似,代可可中含GS2U,SOS,SOP,等可可脂的主要成分,因而结构上类似可可脂。代可可脂通过氢化、酯交换、分提等方法对油脂改性,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方法是氢化。氢化的植物油中含反油酸,不能象油酸那样长链化和去饱和化。最近的研究表明,摄入富含反油酸饮食后,血中HDL-c水平降低,另外,大多数报道认为摄入反式脂肪酸增加了LP(a)的水平,而LP(a)水平与CVD危险性之间呈正相关。9(2)HDL-c降低的原因可能还与大鼠的高糖饮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3。 综上所述,服用黑巧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鼠TC以及HDL-c的水平,但巧克力大剂量组TC/HDL的值比正常水平稍高。因此无法得出黑巧克力能降低血脂的结论。3.4抗氧化3.4.1 研究意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酶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因而SOD活力的高低与衰老、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病、血液病、心血管病、肾脏病、消化系统疾病、辐射、药物作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疾病的病因学探讨、诊断、治疗、术后的观察有着重要意义。机体中的SOD等抗氧化酶不但协同地防止活性氧的损伤效应,而且相互间还起着保护作用6。SOD活力的高低间接反应了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故作为抗氧化最重要检测指标之一。丙二醛(MDA)是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物。机体通过酶系统和非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后者能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因此形成脂氢过氧化物(LOOH),其分解产物较有代表性的是由环状过氧化物的断裂生成的MDA,MDA可与蛋白质的游离氨基作用,引起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交联。这交联物就是老年色素(fluorescent ceroid)6。MDA的高低间接反应了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 3.4.2结果分析由于总SOD活性度测量时没有进行对照管加入样品量的摸索,使我们的实验结果无意义;在丙二醛含量测验实验中,与正常组对比,巧克力大、中、小剂量组的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高,阿司匹林组亦有轻度升高。因此黑巧克力的抗氧化作用尚有待进一步证实。3.4.3误差分析 (1)在T-SOD测量过程中,由于时间、经费所限,没有进行最佳取样量的摸索,致使测定管的吸光度大于对照管的吸光度,使对(照管吸光度-测定管吸光度)/对照管吸光度不是在0.15至0.55之间,而却小于0。 (2) 本实验所使用的722光栅分光光度仪可能存在性能不很稳定的问题,使结果存在一些偏差,这也会导致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3)分析前变异:血标本收集与处理。如 标本处理与储存。 (4)由于经验不足,实验进行时间比较紧张,且实验确实未完全参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