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doc_第1页
临床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doc_第2页
临床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doc_第3页
临床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doc_第4页
临床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刘渡舟)仲景中醫文化傳播 2015-09-08 07:19临床运用小青龙汤,要抓住六个关键环节:(一)辨气色: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目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二)辨咳喘:或咳重而喘轻,或喘重而咳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加重。(三)辨痰涎:肺寒津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其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冷。(四)辨舌象: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五)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见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六)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胃,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者,即可使用小青龙汤。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郭超杰医生:小青龙汤加味两剂治愈小儿高热不退仲景中醫文化傳播(郭超杰) 2015-09-08 07:19河南 郭超杰医生仲景经方讲座一期留影 / 2015.1姓名:郭某 周口人性别:女年龄:2岁初诊:2015年7月7日症状:咳喘,高热。家人自述,在鹿邑县某医院,检查为心肌炎和肺炎,于是,医生把病人收住医院,在医院期间高热不退,每天晚上十二点以后起热39度-40度。住院22天,高热不退。医院医生让家属带病人去郑州检查,一天后经人介绍来我处诊治。查:精神不佳,没有胃口,舌苔厚白,双肺湿罗音,体温37.4度。处方:小青龙汤加味方组:麻黄15g 细辛15g 白芍15g 桂枝15g 炙甘草15g 制半夏15g 茯苓45g 杏仁15g(捣) 干姜15g 五味子15g 剂量:两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煎煮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多次少量喂服。嘱咐:退热药一点不能用。治疗效果:两剂而全愈。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附:涂华新先生小青龙汤医案小青龙汤三剂治愈小儿咳嗽气喘 患者:石某 南阳人性别:男年龄:2岁初诊日期:2014年11月6日症状:咳嗽,气喘,半月余,一直治疗未见进退,经其母同事介绍来诊。其舌淡红,苔略白腻,指纹淡红。但见患儿端坐,闻及喉中呼吸漉漉有声,其母述遇冷加重,辨为外寒内饮之小青龙汤证。处方:小青龙汤组方:制附片30克、桂枝15克、麻黄15克、干姜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细辛15克、制半夏15克、五味子15克、茯苓45克、杏仁15克(捣)剂量:三剂(每日一剂)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多次少量喂服。禁忌:禁食绿豆类制品和所有水果饮料。治疗效果:后知一剂而咳喘大减,三剂痊愈。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脉证互参,辨证为外寒内饮,或内有寒饮引起的咳、喘等呼吸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