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简案.doc_第1页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doc_第2页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doc_第3页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doc_第4页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单元教学设想】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本单元入选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歌咏大自然的名篇,是作者与自然的对话,是作者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因融入了细腻的情思,便有了无限的灵性。学习本单元,要求: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单篇教学方案】三峡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教学角度: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主要教学步骤:1、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课文。2、熟读成诵:听范读,生试读,直至读熟课文。3、准确理解:借助注释及工具书明确本文大意,把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提出来,全班交流。4、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本文,你发现了三峡的哪些美点?让学生明确:山美奇险;水美夏:奔放美;春冬:清悠美;冬:凄凉美。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味意境:如“重岩叠峰,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课文分别用什么手法表现三峡美景?有正面落笔,侧面烘托,有夸张、渲染等。5、分段背诵。6、讨论:三峡水电站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自然之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7、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方案二教学角度: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教学步骤:1、预习。试读课文,记下难读,难理解的字词句。收集有关作品及作者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的文字、图片资料。2、导入。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展示有关三峡的图文资料。师范读。3、交流。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熟读课文后,交流自己所品味出的意境:我最喜欢句(段),这一句(段)写出了。6、背诵课文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讨论。资料上说第一段写山,第二、三、四段写水,第四段我看并未写水,是写气氛。(很有道理)“素湍绿潭”一句中,既然是有“雪白的急流”,为何还见“碧绿的深潭”?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为什么写水不按照四季更替的顺序呢?为什么“夏水襄陵,沿湖阻绝”了,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7、完成课后练习三。 短文两篇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教学角度: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思想感情。主要教学步骤:第一篇:1、导入解题。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明确课文大意。课文描绘了哪些山川景色?3、体会思想感情。背诵课文。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感情?作者写此信的目的是什么?4、积累有关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文章。第二篇:1、主要步骤与第一篇相同。重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微妙的感情变化。提示:“月光入户,欣然起行”,写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转忧,写孤寂之情。“相与步于中庭”,宽慰。赏月观竹,远离尘世,乐极。然而像今夜这样的好心情能有几时?生悲2、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3、作者笔下的风景有何特点?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对月光的描写。4、积累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 方案二教学角度: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2、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整体感知课文。4、背诵全文。5、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写法探究:答谢中书书。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交代时间,由朝而夕。这样描写,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记承天寺夜游的表达方式有哪些?“相步于中庭。”记叙。夜不能寐,约友散步。“盖竹拍影也。”描写。月光如水,竹影摇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感叹人生,百感交集。7、选择其一,试练习写一段以景抒情的文字。 观潮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教学角度:品读引导学生立足课文,扩展延伸,拓宽视野,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教学步骤:1、朗读。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课文,不读破句,不读错句。2、译读。自读自译课文。3、品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全文写了四方面的内容: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的高超技艺;观潮者之盛。自选角度,在评析的基础上用带“美”字的文句概括介绍课文内容:如,潮美,美在雄伟、壮观(例句略)。4、理读。探究本文的写法。如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动静结合。5、体味本文的写作目的。 方案二教学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受文章所展示的自然美、人情美。主要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范读,自读。合作交流生字、词语。全文主要写了四方面的内容(见方案一)。3、研读探究,深入理解,着重对词语的理解。如“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以“银线”为喻,显示作者远眺之态,写出潮来之前的境况。“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见其白,亦见其形。“吞天沃日”,极尽夸张,写出潮水的壮阔气势。4、熟读课文,深入思考问题,互相质疑解答。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末段写观潮人之多有何用意?如何理解“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湖心亭看雪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教学角度: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掌握文章表达手法。主要教学步骤:1、作者简介。2、朗读,解决字词障碍。3、品读课文。文中景:(重点品析白描的手法)宇宙的空间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对比,震撼人心。文中人:(重点品析其动作、语言、神态)孤傲、清高、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文中情:淡淡的愁绪。4、背诵。5、重点学习白描的方法。积累现代文中使用白描手法的句子,稍加品析。学生按要求练习用白描的手法写句子,如表现高兴、痛苦、孤苦等情绪。6、朗读课文,深入探究。本文叙述了一件奇事,一个奇人,一种奇景,“奇”在何处?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奇”人?你身边有这样的“奇”人吗,你怎样对待他(她)的? 方案二教学角度:讨论式学习。关注并鼓励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2、简介作者作品。3、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4、熟读文章。质疑: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是清朝,为何仍用明朝的记时方式?明明还有舟子,为何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文中第一段景物描写中,四个“一”字意思相同吗?人的单位应是“个”,为何文中说“粒”?“强饮三大白而别”中“强”为何意?若是“痛快”,表明遇到知己,心里畅快,但又为何喝了三大杯后就匆匆告别?“痴”作何解?5、集体讨论交流。6、朗读品析文章的思想感情。7、试评价文中的“我”。8、背诵全文。 诗四首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教学角度:诵读品味背诵探究主要教学步骤:一、学习归园田居(其三)1、导入。2、结合桃花源记简介作品作者。3、充分朗读,师作古诗诵读指导。4、品味语言。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显然不善于种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之艰辛)。5、背诵全诗。6、探究。“衣沾”为何“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既然作者不会种田,且种田也很艰辛,为何还要去种?二、用此步骤学习其他三首诗,值得探究的问题举例如下:使至塞上:作者奉皇上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为何说自己好像“归雁入胡天”?在“萧关逢候骑”得知“都护在燕然”后,诗人的感觉会怎样?渡荆门送别:题中有“送别”,诗中却何不见相关内容?游山西村末尾句“从今若许闲乘月”,作者为何要晚上来?况且前句有“山重水复疑无路”说明路不好走? 方案二教学角度:美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精巧构思,领会写景方法。主要教学步骤:一、学习渡荆门送别1、导入。2、整体感知诗意。3、理清思路。首联交代了什么?颌联、颈联各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尾联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学习精巧构思。“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详写的景物,有何用意?(虽然有赞叹、惊喜之情,但结合尾联看来,此二句是为了衬托故乡水的美好,表现对故乡的思念,犹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5、背诵全诗。二、按此步骤学习其他三首。在构思方面,尤其要引导学生赏析写景妙处。归田园居其三:写景分三层意思:种豆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就是在作品信手拈来的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使至塞上:颈联细致入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