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水稻测产方法.doc_第1页
农场水稻测产方法.doc_第2页
农场水稻测产方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方强农场水稻高产示范方测产方法 产田块选择,要求实际测产高产示范方的地点、面积、品种必须与测产申请表一致。理论测产1、面积要求。在百亩示范方内选择相对高产、中产和低产水平的不同生长类型田块3个以上。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每块田进行测产,每点实收10m2左右,5个点的平均产量为所选田块的产量。各类型田块产量加权平均后即为该百亩示范方产量。3、产量构成测定。主要测定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按常年千粒重计算。(1)每亩穗数:有行距株栽培的,行距测定采用田头数51行(即50个行距)之间总长,除以50即得行距(X1)。株距测定采用全田5点测定,每点量31穴长度(除30即为株距,X2),根据行株距算出每亩穴数(X),每亩穴数(X,万/亩)=667 /(X1X2)。每穴穗数测产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田边5米以上。每点数代表性20穴的穗数,计算平均每穴穗数。每亩穗数即每亩穴数与每穴穗数的乘积(注:水稻抛栽秧、直播可用制作规范、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铅丝框在样点上圈围,调查每亩有效穗数。)(2)每穗总粒数:在测产每穴穗数的5点内,各取生长正常且代表性强的4穴植株,按穗型大小排队,逢双取样,并分别数出每穗总粒数,计算平均每穗总粒数。(3)结实率:腊熟及腊熟期前测产的,结实率按常年计算,黄熟期测产的,在每穗总粒数计算基础上,测定每穗结实粒数,以结实粒数除以总粒数得结实率。(4)千粒重:按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4、测产结果计算: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以5点的平均产量为该田的平均产量。产量计算方法如下: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00估计产量(公斤/亩)= 理论产量0.90实收测产1、面积要求:实割面积必须在1亩以上方进行测产,应尽量保证收割边缘整齐,以方便对地块进行全田丈量,不得人为取劣存优。2、收割要求:要对丈量范围内的水稻全部收获,称其全部稻谷鲜重,计算测产地块单位面积的总鲜稻谷重。3、测鲜稻谷净含量:从鲜稻谷中称取1千克左右的样本,去除枝粳、茎秆及空秕粒等杂质,再称净稻谷含量百分率,测出实收鲜稻谷净重。3、鲜稻谷含水率:从鲜稻谷中称取1千克左右的样本去除杂质后,烘干至稻谷正常储存的标准含水量(一般粳稻谷14.5%、籼稻谷13.5%),计算净的鲜稻谷含水量。一般用烘干机在80的恒温条件下,将样品烘至恒重较为稳妥。也可在130的恒温条件下,烘干1小时,再用水分测定仪测定含水量,缩短测产时间,提高准确性。5、计算实收产量实收产量(公斤/亩)=鲜稻谷净重(公斤)1鲜稻谷含水量(%)实割面积(亩)1稻谷标准含水量(%)(四)形成测产报告。理论或实收测产产量计算核实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