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doc_第1页
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doc_第2页
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doc_第3页
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doc_第4页
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30代37王 西周详细介绍西周疆域图(西周的都城和历史)、西周朝皇帝谱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 东周详细介绍东周疆域图(东周战国的都城和历史) 、东周帝王谱东周概述(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公元前771年,犬戎连缯国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与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与曾国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东周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已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 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春秋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前476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末年,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也参加了争霸战争。起初,吴国打败了越国,强迫越国臣服。越王勾践天天舔尝苦胆,立志报仇。他注意增加生产,训练士兵,积聚力量。经过长期努力,越国终于重新强盛起来,最后灭掉了吴国。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那时,也开始用牛耕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随着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田氏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东周王系表 春秋时期(14位): * 周平王 姬宜臼(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 * 周桓王 姬林(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 * 周庄王 姬佗(公元前696年至公元前682年) * 周釐王 姬胡齐(公元前681年至公元前677年) * 周惠王 姬阆(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2年) * 周襄王 姬郑(公元前651年至公元前619年) * 周顷王 姬壬臣(公元前618年至公元前613年) * 周匡王 姬班(公元前612年至公元前607年) * 周定王 姬瑜(公元前606年至公元前586年) * 周简王 姬夷(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72年) * 周灵王 姬泄心(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545年) * 周景王 姬贵(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521年) * 周悼王 姬猛(公元前520年) * 周敬王 姬丐(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77年) 战国时期(11位): * 周元王 姬仁(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469年) * 周贞定王 姬介(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41年) * 周哀王 姬去疾(公元前441年) * 周思王 姬叔(公元前441年) * 周考王 姬嵬(公元前441年至公元前426年) * 周威烈王 姬午(公元前425年至公元前402年) * 周安王 姬骄(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76年) * 周烈王 姬喜(公元前375年至公元前369年) * 周显王 姬扁(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21年) * 周慎靓王 姬定(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315年) * 周赧王 姬延(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诸侯国 除齐、晋、楚、秦、燕,陈、蔡、吴及越等国外,还有: 1、宋国: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和今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之间一部分土地。国都原在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公元前289年,齐闵王灭宋,宋王偃逃到魏国,不久病死。 2、鲁国:有今山东省的东南部,国都在曲阜(今山东曲阜)。 公元前255年,楚考烈王灭鲁。 3、郑国:在今河南省中心部分,国都在郑(今河南新郑市)。 4、卫国:在今河南省、山东省之间北部,国都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废卫君角为家人,卫国灭亡。 5、莒国:有今山东省安邱、诸城、沂水、莒、日照等县之间,国都在莒(今山东莒县)。 6、邹国:有今山东省费、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市之间,国都在邹(今山东邹城市南)。 7、周王朝:战国时期,只有今河南省孟津、洛阳、偃师、巩、汝阳以及过黄河今温县一带。国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北)。(虽名义上不是诸侯国,实际上已成诸侯国) 8、杞国:有今河南开封杞县。 9、杨国:有今陕西山西东等地。 10、蔡国:有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 11、郯国:有今山东郯城西南地。 12、任国:有今山东省济宁北部地。 13、滕国:约在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南地。 14、薛国:约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地。 15、费国:有今山东省费县东部地、另费是滑国的都邑,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16、倪国:邹别封之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一说在山东枣庄西北。 17、曾国:战国初期,占有今河南商丘睢县或河南省信阳市一带,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 18、缯国:姒姓夏封国,在今山东省苍山西北,公元前567年为莒国所灭,后来又复国,到了公元前450年又被莒灭亡。 19、邳国:在丹水与沂水的交接处,应在山东省南部,宋国的东面,郯国的南面。东周时的东西周分治 东周时期,周考王于公元前425年(周考王15年)封其弟于河南地,建立周公国,是为周桓公。这是周王朝最后一次分封。自这次分封后,周王的土地全部分封完毕,连自己也是寄居于此周公国。 周桓公死,其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周赧王时,周惠公封其小儿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东西周分立,西周都河南旧于王城,东周都巩。 西周自立国以来,一直采取讨好各大强国的政策,尤其是秦国。秦国和周围列强经常向西周和东周征收赋税和兵源。同时,西周和东周常相互倾轧攻伐。 周赧王在位时,周天子地位已经完全徒有虚名,其土地(周天子的王畿)也被韩、赵一分为二,以洛邑之河南王城为西周,仍都洛邑,以巩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