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整理.doc_第1页
发展经济学整理.doc_第2页
发展经济学整理.doc_第3页
发展经济学整理.doc_第4页
发展经济学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经济学基本内容1. 导论1.1. 制度的起源(制度即:游戏规则)l 任何一个制度都是长期博弈的结果(无论正式非正式的制度)l 只有自然演进的制度才是好制度l 尊重传统,尊重制度,存在且长期存在的东西(制度)有其存在的理由1.2. 制度的分类l 正式制度(有形制度、显规则)如:宪法、法律、有文字规定的内容l 非正式制度(无形制度、潜规则)如:习俗、道德1.3. 制度的功能和作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如:包产到户制度1.4. 兰德斯“新国富论”国富国穷l 国穷国富的原因要从多角度、多因素分析l G=K-L-TEC-ENR-INS-CUL-GEO2. 第一讲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2.1. 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2.1.1.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 广义论:凡是研究一个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问题都可以看作发展经济学l 狭义论:研究发展中国家或农业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2.1.2. 发展中国家及其特征l 什么是发展中国家:二战后由非殖民运动中从殖民地转变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l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联合国、经合组织、世界银行、UDDP四种l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普遍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很慢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失业现象严重国民经济严重依赖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社会制度发育不健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脆弱的地位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二元经理理论:社会方面:大范围落后农村与先进城市同时并存,乡村与市场严重对立;经济方面:落后的农业经济与少数的先进工业经济并存;农村里存在着大量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劳动力)落后国家的人素质较低、懒惰、受教育程度较低2.1.3.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与特点l 研究任务:贫穷落后的原因如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l 研究特点:注重长期、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发展政策及战略更关注国际经济的比较研究注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国家的特殊性2.1.4. 发展经济学的学科演进及其主要理解发展经济学的演进(变迁):l 第一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此时结构主义是主流)繁荣期(黄金期)l 几种有影响的发展模型:(第一阶段) “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增长率=储蓄/资本 g=s/k)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低收入低储蓄低投资低收入(发展的关键是:增加资本积累) 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 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起飞的条件经济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l 主要理论流派(总的可分两大类: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结构主义学派(强调结构变化) 新古典主义学派(现在的主流) 激进主义学派(新马克思主义) 新制度主义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背景原因:19291933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1936年),二战时并未被接受,二战结束之后被全球主要各国所接受(国家干预主义)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示范效应早期发展理论的特征: 唯资本论(资本决定论) 唯工业化论 唯计划化论(强调政府计划和政府干预) 反单一经济学倾向(倡导“双元经济学”) 反对比较成本理论(反对自由贸易,强调贸易保护,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即:“脱钩论”进口替代的工业化)20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的复兴 激进主义的兴起(新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依附论”l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伴随着新古典主义的复兴,发展经济学进入了“衰落期”“收益递减期”产生了“悲观主义思潮”l 背景原因: 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的“滞涨病” “里根撒切尔”革命(非国有化的改革运动(私有化、自由化)“经济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登场 哈耶克(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从知识论和信息论的角度论证了计划经济行不通l 特点: 重新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开始重视农村的发展,纠正对“工业化”的狭义理解 重新强调外贸和外贸的作用,强调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 对发展目标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以前的“发展=增长”转向强调发展目标的多元性) 坚持单一经济学的观点开始流行,反对双元经济理论 激进主义发展理论的出现(依附论)l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l 背景原因:伴随着“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的复兴,新制度主义发展理论兴起l 标志(表现):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经济学)强调计划、市场、制度至关重要 新经济学史(“新历史经济学”(诺斯、福格尔) 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用经济学去分析政治或非经济学的问题 寻租理论 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2.1.5. 发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其研究方法l 性质:跨学科性、综合性(不能把非经济因素抛弃,要把它视作内生因素)、边缘性l 研究方法:侧重动态的非均衡分析侧重于结构分析侧重于历史的和制度的分析方法侧重于经验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2.2.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发展水平的度量2.2.1. 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一年)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通常用GDP来表示。(数量概念)2.2.2. 什么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指伴随着产出增长的同时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侧重于质量)2.2.3. 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增长的结果。一般来说,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有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发展包括增长,但不仅限于增长。发展的内涵:投入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配第-克拉克定理:第一二三类产业结构如何变化)产品构成变化和质量改进国民物质福利水平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善公平正义产品构成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等2.2.4. 战后人类发展思想的演变l 增长发展观:把增长等同于发展,导致的错误是没有发展的增长l 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发展思想:(消灭:贫困、失业、收入不平等等)l 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丹尼斯古勒特:生存、自尊、自由(把人从异化现象(人成为自己创造的产品的奴隶)中解放出来,实现从谋生到乐生)阿玛迪亚森:不仅增加商品消费数量,更重要的是增加人的能力(人类发展指数)l 可持续发展思想:(则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构成威胁的发展) 公平性原则: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可持续性原则: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和谐性原则:要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需求性原则: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 高效性原则: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是人类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 阶跃性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l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l 新发展理念: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l 非主流发展思想:反对现代化(甘地)增长价值怀疑论(反增长论。米香)梅多斯世界末日模型(零增长论)2.2.5. 发展水平的度量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GDP/GNP指标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16项指标世界银行指标阿待尔温莫尔斯的40个变量体系(对经济、政治、社会的综合考察)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人类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生活水平“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中常用)11项指标 人均GNP 农业产值占GNP比重(15%以下) 服务业产值占GNP比重(45%以上) 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70%以上) 识字率(80%以上) 适龄年龄组中大学生人口比重 每名医生服务的人口数量(1000人以下) 平均预期寿命 城市化率(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 婴儿死亡率2.3. 工业化与现代化2.3.1.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现代化)2.3.1.1. 什么是工业化l 工业化: 狭义: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统治地位的过程(工业的发展) 广义:指发展和现代化,就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张培刚的观点:国民经济中一系列重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l 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最本质特征: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工业化包含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进步和发展 工业化必然导致整个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以及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变化 伴随工业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技术、产量的降低。印度发展经济学家撒克的工业化定义: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份额不断上升。2.3.1.2.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实质广义的工业化):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并引起深刻变化。2.3.1.3.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联系与区别现代化的范围比工业化大l 共同点(即工业化的三点特征):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即通常所说的机械化过程,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从而也是社会生产力的突破性变革;同时也包含着生产组织和国民经济结构多层次的相应调整和变动。 它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不仅包括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而且也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 工业化必然促成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量的增多,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是在下降的。l 区别: 内容上:现代化比工业化广泛 时间上:现代化比工业化久远。2.3.1.4.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l 信息化即信息技术革命(再现代化理论,后后工业化社会)l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传统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是发展新经济的前提 信息化是当代工业化的最新发展阶段,最高成就l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双重挑战:传统工业化尚未完成,又遇到信息化的挑战l 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以工业化推动培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促进工业化。即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道路。2.3.2. 工业化的发动因素(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l 发动因素(指能直接促使社会生产力发生变革,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不等于有利因素和必要条件,而且要区分发动主体与发动因素) 技术变迁和创新 制度变迁和创新 企业家及其管理才能(原因:企业家的某些才能使政府管员不具备的,经济生活中大量的不确定,需要敢于冒险,有判断能力和充满信心的企业家;市场制度越不健全,越需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2.3.3.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一)假设: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种没有利润、利息、投资和非自愿失业的静止均衡状态,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会打破这种静止均衡状态(二)创新:创新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三)创新的五种存在形式: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原材料创新企业组织形式创新(四)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的创新是资本主义的灵魂,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技术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息息相关。创新构成了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发展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五)创新发明。创新是一种不停的运转的机制,是指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为厂商带来利润时才叫创新(即商业化,产业化)。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不是技术概念。(六)企业家理论:强调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l 企业家:对新企业的发展具有远见卓识和捕捉能力,对发明和资源开发高瞻远瞩,对审度经济潜力有特殊天资,并使其在投入使用后不断完善的人,才堪称企业家(企业家是创新的人格化)l 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受三种力量的驱使:发现一个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征服困难和表明自己出类拔萃的意志创造和发挥自己才能带来的快乐在这三种力量的联合推动下企业家具有一种战斗的冲动,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l 企业家阶层的兴起对落后国家的意义:强调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企业家群体的存在,是促进创新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人格化。没有企业家创新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家阶层不可能使经济起飞。一个落后国家经济起飞、民族觉醒,离不开企业家阶层l 如何培育企业家阶层:一个以私有制度为基础的市场制度,是企业家阶层兴起的必备制度条件社会价值体系上的信号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做企业家为荣法律制度,特别是私人财产保护制度的建立。2.3.4. 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l 限制因素:指那些从根本上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的发动和演进起阻碍和制约作用的因素。 限制因素发展的障碍 不能因果倒置,不能把经济落后当成限制因素,不能把贫穷当成贫穷的原因 不能将一些局部的暂时的不利因素作为限制因素l 基本特征: 是长期制约和影响工业化过程的最本质因素 对工业化过程的发动和演进起阻碍作用 规范和决定了工业化的形式、速度和方向2.3.4.1. 自然方面的限制因素(资源、地理环境)l 资源限制:资源是动态概念,决定工业区位的基本因素。稀缺性、资源储备总量有限性、不可再生性。l 资源与经济发展:资源能够出口换汇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资源构成了工业化的原材料和燃料。l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指地理位置,气候和水纹条件等) 避免两种倾向:地理环境论决定和地理虚无主义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位置是不均衡的 地理环境的差异还可以通过其对政治、文化、军事、宗教、艺术的影响而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地理位置决定了一国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便利程度2.3.4.2. 社会方面的限制因素:l 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贾塔克发展经济学 人口过剩的9个负面影响): 降低人均收入水平,加剧贫困程度 要素组合比例失调(如:人地矛盾突出) 降低了人均土地和资源占有量,使资源更加紧张 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 造成教育、保健、住房等基础设施资源的紧张 导致高抚养率加重社会负担 导致污染和许多环境问题 导致食物供给紧张 加剧收入分配不均l 人口质量(侧重:社会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 重农轻商的农本主义思想不利于(商业发展)工业化 天人合一的整合思想对工业化不利(天然存在的一种保守主义思想) 重教育但是轻科技(中国传统把科技视为“奇技淫巧”) 人际关系(传统的人际关系是血缘宗族关系现在转变为契约关系(权利与义务)2.3.5. 工业化的类型(模式)2.3.5.1. 依据发动主体的不同:民间发动的工业化:l 概念:由个人积累资本和进行投资而推动的工业化私人资本主义)l 特征:演进行(自然演进、比较均衡、经历时间长)背景条件: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企业家及其管理才能,地理大发现。l 背景条件: 市场制度的建立(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企业家管理才能 地理大发现海外市场的开拓(也是英美国家的先发优势)政府发动的工业化:l 概念:由政府制定计划,运用行政力量筹措资本,新办企业而推动的工业化l 特征:突变性革命性l 背景条件: 落后的国际压力, 发动因素的匮乏 企业家阶层未形成规模,企业家精神缺失(中国的一化三改消灭了资本家) 技术条件的落后民间与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l 概念:民间和政府共同筹资、创办企业发动工业化l 特征:跳跃性l 背景条件: 市场制度的建立 企业家创新管理才能 技术创新 建立集权中央政府 贸易保护和对外扩张2.3.5.2. 依据工业化展开顺序的不同消费品导向工业化l 消费品导向工业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产值/投资品工业产值(该系数与一个国家工业化的程度呈反比)5;2.5;1;1l 消费品导向的工业化是怎么形成的:需求:工业化初期对消费品的需求大供给:技术和相关企业家的供给l 优点:资源配置相当合理积累与消费矛盾不突出 部门供给比例动态协调投资品导向的工业化l 背景原因: 落后的压力(开始了赶英超美的战略) 霍夫曼系数的启迪 政府的力量(制度因素)在这部分讲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式,即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概念剥夺农业发展工业l 优点: 迅速建立本国工业基础 能够迅速装备国民经济技术基础 带来国民经济的高增长 迅速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政治军事地位l 缺点 部门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 牺牲国民消费为代价 低效率 不利于就业(就业假象和二元户口制度对农民的束缚)2.3.5.3. 国家模式 英美模式 苏联模式 德日模式(战后中央政府) 印度模式(混合模式)2.3.5.4. 地区模式 安德鲁-撒克逊模式(即英美模式,自由市场发展模式) 莱茵模式(社会市场发展模式) 斯堪的纳维亚模式(福利国家发展模式,如:瑞典-从生到死一整套社会福利) 日本模式(政府主导的市场发展模式)2.3.5.5. 工业化的“代际理论”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代,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属于第四代2.4. 经济落后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与后发优势理论2.4.1. 初始条件的差异l 时代和经济条件不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条件更差 落后国家在更低的人均收入水平基础上 落后国家尚未经历过作为工业化基础的任何重大程度的农业改进 落后国家的人口问题,更为严重 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不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同2.4.2. 经济落后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影响2.4.2.1. 八种对比类型: 本地型引进型 自主型被迫型 消费资料中心型生产资料中心型 通胀稳定型通货膨胀型 结构变化型数量变化型(发达国家表现为产量结构的调整,落后国家表现为对数量的追求) 连续型非连续型(落后国家偏向非连续型) 农业发展型农业抑制型 经济动机型政治动机型(落后国家偏向政治动机型)2.4.2.2. 六个命题(即落后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l 一个国家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起步就: 越缺乏联系性,而呈现出由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而导致的“大推进”进程 越强调企业或工厂的大规模 越强调生产资料的生产而非消费资料的生产 国民消费水平的压力就越沉重 其资本积累的筹资越带有强制性和集权性的特征 其工业化过程中对农业的抑制就越严重2.4.3. 后发优势理论(格申克龙)落后的补偿l 含义: “替代性”的广泛存在(落后国家有多种替代方案) 技术引进(技术模仿)优势 制度模仿(制度学习)优势 社会意识方面的优势(落后的压力、先进国家的刺激和历史的焦虑会转化为发展的动力)2.4.4. 后发劣势(美沃森 中杨小凯)对后来者的诅咒技术模仿很容易,但制度学习会触及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从而产生对制度学习的阻碍,从而留下隐患甚至导致失败。2.5. 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2.5.1. 经济增长(发展)的六个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英国工业化以前的阶段) 起飞准备阶段 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大众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2.5.2. 经济起飞的含义l 起飞:是指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二、三十年)实现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在此剧变之后经济将步入自我持续增长状态。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成功起飞2.5.3. 经济起飞的条件l 社会条件: 企业家阶层的兴起 企业家精神 社会信念体系(废除约束企业家精神的宗教观念和制度束缚) 以追求物质财富为荣l 政治条件: 国家要统一 国家要有一个致力于现代化的政治目标 强有力的中央政府l 经济条件: 要有农业基础(农业要发展) 主导产业部门的建立(如:英国的工业化开始于纺织业) 要有较高的社会资本积累率(10%以上)2.5.4. 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人类欲望(不登勃洛克式动力:罗斯托利用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中几代人对生活的不同要求来说明社会增长阶段的更替、主导部门的变化、中心人物的置换,提出了“布登勃洛克式动力”,第一代追求财富,第二代追求社会地位,第三代追求精神文化生活) 主导产业部门的依次更替(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3. 第二讲(资源技术)3.1.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3.1.1. 资本与资本形成3.1.1.1. 资本:指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 物质资本(一般不做特殊说明都指的是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特指):用于人力资源投资所形成的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现的非物质资本。3.1.1.2. 什么是资本形成l 资本形成的定义:(纳克斯)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资本形成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过程,源泉是储蓄。储蓄投资生产能力,整个过程就是资本形成。)3.1.2.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1.2.1. 对“唯资本论”的批评l 唯资本论:把资本看成经济发展的充要条件,片面夸大了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l 四个片面的资本形成理论:(即发展经济学的第一阶段的不足) “大推进”理论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起飞”理论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3.1.2.2.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本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资本是万万不能的。即: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如:对先进国家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对落后国家资本贡献大于科技。)3.1.3. 资本形成的来源:储蓄3.1.3.1. 什么是储蓄储蓄是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储蓄是投资的来源I=S)3.1.3.2. 储蓄的构成l 国内储蓄 家庭储蓄(个人储蓄)Hs(个人收入的未消费部分) 企业储蓄Bs(企业的未分配利润) 政府储蓄Gs(政府收入减去政府的非生产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如军费、体制内的工资;生产性支出:如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l 国外储蓄 国际援助(外国对本国的援助是本国的国际援助)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 外商直接投资3.1.3.3. 国民储蓄倾向国民储蓄倾向有高有低,中国等的东亚国家普遍储蓄倾向高于欧美发达高福利国家l 影响国民储蓄倾向的因素: 社会福利保障水平(首要、最重要因素)负相关 金融业的服务水平正相关3.1.3.4. 储蓄的其他分类 自愿储蓄 非自愿储蓄:即强制性储蓄:政府利用其行政力量变相储蓄(如:课税、通胀政策)3.1.3.5. 什么是劳动储蓄(现在很少提)l 劳动储蓄:政府利用行政力量直接将活劳动物化形成资本品(因为基本无偿所以可以看作储蓄。如:中国建国初期发动农民利用农闲时间修建水库)3.1.4. 初始资本的动员方式3.1.4.1. 农业剩余的动员 农业发展型(台、日、韩的方式) 农业抑制型(苏联、中国):采用的手段:工、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易,人为的抬高工业品的价格,压低农业品的价格,形成价格剪刀差。3.1.4.2. 财政动员 财政收入(开源) 财政支出(节流) 通胀政策(赤字财政政策)3.1.4.3. 金融动员l 利用金融机构吸收社会闲散资金3.2. 劳动(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3.2.1. 什么是人力资本(劳动力的质量与素质)l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体现在人自身中的知识、技能等或用于人自身投资而形成的资本)3.2.2. 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 正规学校教育(也是最重要的途径) 在职培训 健康投资(通过延长劳动力的寿命,提高劳动力的耐力和精力从而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 劳动力的迁移:国内迁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