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语言文字.doc_第1页
彝族语言文字.doc_第2页
彝族语言文字.doc_第3页
彝族语言文字.doc_第4页
彝族语言文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彝语基础教程第一编 彝语及彝文概况第一章 彝语方言概况第一节 方言概述一、 什么是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民族语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总是要分化出自己的方言。现代的语言学认为,“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也把方言说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定义却只是以空间和共时的角度来理解,并认为方言是对全民统一的标准语而言的。但这条定义对于彝语以及南部诸多民族语言来说是不太适应的。由于历史及语言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时至今日彝语内部还没有统一的语言(标准语)。但是,可以肯定彝语在“笃慕”时代是有过统一的部落或部族语言的,现今的各大方言都是以那时的统一语言继承、沿袭而来的。因此,把方言解释为“是一种语言的支裔”,这对彝族语言来说是较为合适的。这里的“支”是对共同语而言(古共同语);“裔”是指历史的继承。方言与共同语之间,从共时看是主次关系,从历时看是继承的关系。方言又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地域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一般来说,同一种地域方言集中分布在同一个地区,也有移民把它带来远离故乡的地方的。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不同的口音、措辞、言谈也会有差别。我们在此章里所说的方言,是以地域方言而言。彝语分为六大方言,有的分布在一定的地域内,有的则与地域无关却与民族自称相联系。即在同一地区内的同一民族其自称不同往往彼此不能通话,但是不同地区自称相同的人尽管相隔很远,彼此很少甚至不相往来,一旦见面却能通话。如彝语南部方言自称“尼苏泼”支系的峨山、新平、玉溪等地的人却能与远隔思茅江城、红河金平的彝族,甚至与在越南、老挝的彝族能通话,却不能与本地区自称为“山苏泼”、“车苏泼”支系的同一民族人通话就是一个例证。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与移民历史有关。我们从江城的“指路经”中看到,在江城的彝族和生活在越南、老挝的彝族,都是从新平迁徙而来的,江城县的有些彝族村寨有“新平寨”来命名,以此来怀念祖先。这就可以说明江城的彝族和生活在越南、老挝的彝族是新平“尼苏泼”支系的支裔迁徙而来的。一般来说,历史比较长、分布面积比较广、使用人口比较多的语言可能会有较多的方言。彝语就是以方言众多而著称。现今的彝语方言是以古代“笃慕”时代的氏族语言继承、发展而来的,它有共同的历史来源,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其现代的形式在语音上必定有相互对应的关系。二、 研究方言的目的和意义方言是一种语言中具有某些与其他地方话不同语言特征的地方性变体。方言和语言从职能方面看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们都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都是借以思维的工具,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人们开口说话总是用某一种方言,相对于“方言”而言,“语言”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在口头上使用的是“方言”,而不是“语言”。方言的历史和语言一样古老,所以,方言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语言资源。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研究方言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一个民族的语言史,必须先得调查研究本民族的各个方言。除书籍的资料而外,各个方言还存在着民族发展的不同时期语言活资料,必须进一步深入实地调查,收集原始的资料。彝语方言发展很不平衡,语音演变也不一致,这是社会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语言的发展变化快一些。山川阻隔,交通不便,政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语言变化缓慢一些。这些参差不齐的方言之间的语言现象,可以直接帮助我们研究语言的内部规律,分析方言之间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差异以及对应规律。(二)为了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必须加强方言研究。彝语方言里,目前保留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及丰富的文献资料。东部方言禄劝县錾字崖彝文碑(明嘉靖十二年),大方县彝汉对照千岁衢碑记(明嘉靖二十五年),罗甸水西铜钟(成化二十一年);北部方言的名著勒俄特依、教育经、妈妈的女儿;东南部方言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南部方言的吾查、们查;中部方言的大姚、姚安一带的梅葛;西部方言巍山南诏遗址的彝文瓦片。此外还有很多的古彝文,这些别具一格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文化艺术,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发掘、解读、考释、整理出版。(三)研究彝语方言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透彻地认识现代彝语。彝语方言多,分歧大,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语及统一的规范文字,搞好方言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找出各方言区的对应规律,为在原老彝文的基础上规范一套四省区统一的文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三、研究方言的方法我国研究汉语方言的时间较早,东汉的应邵在风俗通义序中说:“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藏于密室。乃赢氏之亡,遗弃脱漏,无见之者。”这是说周秦时代君王常常在秋收农忙之后派使者到民间采录方言俗语,并且登籍珍藏。虽然在先秦经籍和汉代经师的注释中偶然也可以找到对当时方言的零星记载,但是现存最早的方言学专著应该是汉代扬雄所著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后续出续方言、广续方言、南通方言、蜀方言等等。但这些方言的不足之处只限于记录部分词汇,缺少对语音的叙述。到了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学的传入,现代的描写方言学诞生了。它强调描写话的语言,揭示语言的内部结构。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年)是中国第一部以现代语言学方法调查研究语言的经典著作。他最初设计并使用的调查表格及例字,至今一直被方言工作者所沿用。随后在三四十年代陆续出过十多种方言学专著,如陶焕民的闽音研究,罗常培的厦门音系等。这些研究克服了古人只追词源考证,不重视语音变化的缺点。所以,我们研究彝语方言,不仅要寻求方言之间的差异,还要找出它们的对应规律,还要揭示出词汇、语法之间的变化规律和语言发展趋势,为彝文的规范和统一服务。四、 怎样调查方言首先明确调查的目的,调查目的不同,调查大纲的内容也就不同。有些只调查方言的某个方面,有些调查整体的内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凡做调查工作事先对调查的问题总得有个比较周密的考虑。不管是以什么样为目的进行方言调查,首先必须制定编写出与调查内容相关的调查大纲,设计一些调查表格。我们讲的方言调查,是综合性的方言调查,就应包括彝语内部各方面的内容和有关的一些问题。(二)选好调查点。在调查彝语各方言的时候,首先选好各方言的代表点,这个代表点并且是独特性、权威性。(三)选好发音合作人。调查方言一定要有主要发音合作人,即整个调查工作自始至终向该发音合作人调查。发音合作人对方言调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选好发音合作人十分重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发音器官要正常。如果发音器官发育不正常,就不可能发出正常的音。2、语言要纯熟。要达到发音合作人的言语能代表当地方言,就必须选话语纯正熟练的发音合作人。3、最好选懂得汉语方言的人。民族语言调查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本民族的,另一种是外民族的。外民族的调查者,必须通过翻译发问,而本民族的调查者如果方言分歧较大也必须通过汉语发问。4、懂得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习俗、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5、年龄最好是在三十至五十之间的中年人。年龄稍大的人,掌握的话语比较全面、丰富,还可能懂得一些本民族的传说、故事、歌谣等民间口头文学,丰富调查资料。五、 怎样划分方言划分方言首先主要依据方言的分歧程度,也就是各语言要素的差别程度,其次是参考本民族的历史来源、支系的分布、自称和他称以及服饰、习俗等来划分。彝语方言是在195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语言调查工作组,对50多个县市的普查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最后划分出六大方言。从目前的语言情况来看,有些方言的土语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个别语言存在归属问题。总的来说,划分出六大方言是符合彝语内部的实际,个别语言问题有待今后调查研究和补充完善。思考与练习:一、什么是方言?一、 方言是怎样产生的?请举例说明。二、 研究方言有何目的和意义?三、 怎样研究方言?怎样调查方言?四、 划分方言有哪些客观因素?第二节 彝语方言形成的原因一、 彝语方言形成的外部因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分化和统一。语言的分化往往导致方言的产生。方言差异的形成往往经历这一些复杂的历史过程,其中有的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时代。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因素,造成了方言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社会的分化社会的分化引起语言的分化。我们可以肯定,在远古的笃慕时代的彝族内部语言是一致的,是统一的。由于氏族部落的人口从少到多,日渐积累起来,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不得不扩大居住面积,彝族六祖分支以后,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山川阻隔,各支系之间互不往来是很寻常的事。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导致生活习俗、语言习惯的日趋分歧,以致各自形成不同的特色,产生方言的差异。(二) 集体的迁徙由于战乱和灾荒,引起人民群众的集体迁徙,而语言随着使用者的分离日益走向分化的道路,这样天长时久,新的方言区域便逐渐形成。另外,我们从彝族的源流及历史材料上可以看到,远古时代,有些氏族部落是游牧民族,在一个地方居住一般时间以后,便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居住,这是气候决定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因素。到了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原居住地没有青草,对牲畜不利,便迁徙到气候温暖和草地、雨量充沛和草肥的热带,这也是集体迁徙的另一个原因。(三) 语言的接触彝族在历史上是一个融合的民族,融合了众多的民族部落,也就形成了今天众多的自称,在语言上也形成了很多方言或者方言的土语、次土语。如南部方言的土语、山苏和车苏等等。不同语言的接触,也就造成了方言的差异,加上其它条件,便形成了新的方言。我们在西部方言的巍山、漾濞的彝语中,发现了很多词汇与拉祜语词汇相同或者相近,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和一时的猜测,而是有历史依据的。拉祜族的先民原是羌人中的一支,起先由甘肃、青海一带经四川西部进入云南西北部,开辟了一条沟通南北的通道。唐代中叶,南诏崛起,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地方割据政权。拉祜族部落隶属于南诏政权统治下。从史料上看,拉祜族应聚居于巍山、弥渡一带山区。“弥渡”一词在拉祜语中是火烧地的意思,现在的澜沧拉祜族聚居区,还流行刀耕火种的习俗。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彝语西部方言与拉祜族的语言较为密切。(四) 地理因素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地理的因素也是形成方言的一个方面。如山脉的阻隔,河流的有无等也会造成方言的形成 。地理的因素造成方言形成不是绝对的。河流和山脉有时是不同的方言分界,有时却是同一方言蜿蜒的途径。(五) 方言的历史层次如果我们拿彝语六大方言的现代形式相互进行比较,会发现有的方言的语音比较古老,有的方言的语音比较新,造成这种不平衡性大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它们从共同语(古共同语)分化出来的时间有先后,早分化的较古老;二是在分化之后,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变化快慢不同。在同一个方言中不同的语言成分有时会显示出不同的历史层次,这也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移入该方言区的移民有先后,先来的移民带来的成分较古老;二是该方言形成后,某些成分受到的方言或其他民族语的影响而发展更快。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谈到了方言形成的一些因素,但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总的来看,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变化,是语言分化成方言的根本原因。二、彝语方言形成的内部因素众所周知,彝语的方言多而且分歧大,目前有些方言之间如果从单音节的基本词汇来比,又觉得很接近,声、韵、调有时对应规律,说话能听得懂,构词方式、语法结构和规则也基本一样。但方言与方言之间的人们进行交谈,也不得不用汉语来进行交际,否则无法交谈下去。方言之间的分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从历史源流上来看,彝语方言分歧现象大概在母系社会就开始产生了。在数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部落又不知吸收、融合了众多相邻的弱小部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言分歧一代一代传到如今,这是产生分歧的原因之一。(二)由于彝族社会发展长期不平衡,作为反映社会精神面貌的语言,当然要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变化。现代彝语是古代彝语发展而来的,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又不能齐头并进,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演变速度也不一致。像北部方言的彝族,在解放前还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是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社会相对隔绝的社会范围内,与外族接触的机会较少,语言一般来说保持得比较古老而原始。其他方言区的彝族,很早就进入了封建地主阶级社会,广大的彝区流入了一批批汉族移民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移民,混合杂居生活,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吸收就会发生变化。特别是词汇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彝语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产生差别与分歧,这也是原因之一。(三)从语言内部发展来看,彝语的辅音在各方言里始终变化较小,但是元音和声调变化比较大。如元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各方言的同源词都不一样。随着声调的产生和发展致使语言的词义负荷也发生差异,所以,这种语音演变也是引起方言分歧的原因之一。(四)各方言中的部分词汇来源不同,也是方言分歧的原因之一。各方言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及与其他民族交往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在借用词汇上和创造新词的方式上也就不一样。有的借汉语词,有的借相邻的少数民族语词,有的却用本民族词语创造新词等。(五)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不一样,其构词词素就不一致。如:“雷”(凉山)mu33 ku33 (禄劝)mu33 kW21(巍山)a55 mu21Xu21 (阿哲)mu33 Sa33(新平)mu55tu21 (威宁)mu33 j33(六) 同音、同义词的数量、范围不同,也是造成方言分歧的原因之一。(七) 方言近义词多少也会加深方言的分歧。如:闪电 头(凉山) mu33Li55 i33 jhi33 o33(新平) mu33L31 u33k 33 mu33r+33 u33(阿细) mu33lua33 o55k33 mu338i33 55k33(八) 词汇音节多少不等也会加深方言分歧。如: 筋 树 烟(草)(禄劝) Vu33 s21 P55?e33 (昆明) gu21 ra33 S51 SY21mo55lo51 (新平) qu33 sY33 m_33KW33 (凉山) gu33?i33 sY33bo33 (阿哲) g21ro22 s33zE22 /e33ne55 (九)有些词汇甲地还使用,乙地早已消失,这样也加深方言的分歧。(十)构词时各方言选用词根的不同,也会加深方言分歧。(十一)派生新词时各方言词根出现位置不一样,也会加深方言分歧。如: 竹子 山竹(新平) mo55 mo55j!33(武定) mo33 mo338o33(撒尼) ma33 LE33 ma33(元谋) ma33 lo13 ma33思考与练习:一、 彝语方言形成的客观因素有哪些?二、 彝语方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 为什么说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会导致语言发展的参差不齐?四、 为什么说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也会产生方言的差异?第三节 彝语六大方言简介一、 北部方言(一)北部方言的地理分布北方语言(即大小凉山彝语),横跨川、滇两省。共四界 :东至云南永善、巧家;南至云南禄劝、永仁、剑川;西至四川木里;北至四川汉源、泸定。使用本方言的人口约有一百八十多万人,占彝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分布在40多个县市。操北部方言的彝族,自称nO33su33(音译“诺苏”),该方言又分为北部、南部两个次方言、四个土语。操北部次方言的约有一百三十多万人,操南部次方言的约有五十多万人。全方言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能听懂圣乍话。北部次方言包括圣乍、义诺、田坝三个土语(即凉山彝族习称的圣乍话,义诺话和田坝话。圣乍土语(“ S 21Qa33ho21”一般称为中裤脚话),分布在四川省的喜德、昭觉,越西、甘洛、金阳、普格、西昌、冕宁、盐源、盐池、木里、德昌、石棉、九龙、泸定、雷波,其次分布在云南省的永胜、华坪、宁蒗、中甸、兰坪、维西、剑川、昭通、永善、巧家、丽江。义诺土语(“?y21nO33ho21”一般称为大裤脚话),分布在美姑、马边、峨边、昭觉、甘洛、越西、金阳(部分地区)。田坝土语(“ li21Di21mu33ho21”田坝语),主要分布在甘洛,越西,峨边,另外在汉源县,雅安地区的一部分地区。南部次方言又分为两个土语,即布拖土语河会理土语(即凉山彝族习称的“sO33Di21ho21”所地话)。布拖土语主要分布在布拖县,其次分布在普格县,宁南县,会东县,会理县(部分地区)。会理土语主要分布在会理县,德昌县,米易县,其次分布在普格县(部分地区)。另外还分布在云南楚雄金沙江一带。北部方言地区,交通十分不便,再加历代统治者压迫和围剿,迫使广大彝族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奴隶生活。解放前,大小凉山的彝族还处在奴隶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又长期与外界隔绝,在语言方面保存着比较古老完整,绝大多数彝族之会说彝语,不大懂得汉语或其他民族的语言,只有大凉山边缘地带以及彝、汉、藏等族杂居的地方,如会理,会东,宁南,盐源,盐边,冕宁,木里,九龙,泸定等县的彝族略懂汉语。另外还保留了许多古老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服饰。另外,还保留了以血缘关系的父子连名制这种特殊的命名方式。广大彝族人民在元、明、清以后已兼用汉名汉姓,还有姑表舅联婚制,喜披披毡和察尔瓦,这是在服饰方面最显著的特点。这种服饰,在贵州毕节地区、云南昭通地区、楚雄州金沙江畔、大理州部分地区、丽江市等地区至今基本上还保留着。在现代的民族服饰展演中,披毡和察尔瓦基本上代表彝族服饰的象征。其他方言的彝族已穿羊皮褂,或对开襟的八褂。北部方言的语言变化更为特殊,从语音方面来看,音变现象很多。从语法方面来看特殊结构不少。从词汇方面来看,北部方言的名词以双音节、或者多音节的比例很大。按社会发展的速度,它比较缓慢,按语言演变速度来说,它又很快。骈丽词和成语、谚语很丰实。(二)北部方言语音系统我们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玛区李子乡彝语为代表,简要介绍如下:1、 声母:共有43个。p P b B M m f v t T d D N n L l k K g G ; x X h c C z Z s 8 r R q Q S 9 j J V F (%) : / ?辅音举例:pPi33读(书)Pu33刺猬PPi33剖(腹)Pu33价格bBi33(一)步bu33虫BBi33分(动)Bu33饱MMi33名Mu33蘑菇mMi33易燃Mu33马ffi33宽fu33烧vvi33豺狗vu33肠tti33云tu33竖TTi33挑Tu33起(疙瘩)ddi33坏du33工具(不单用)DDi33酒曲Du33挖NNi33红Nu55(树洞)深nni33出芽nu33软LLi33归拢Lu33炒lli33(向上)去lu33龙kka33抖动ku33叫KKa33要(动词)Ku33偷gga33捞gu33九GGa33经过Gu33爱;a33我;W33五xxa33劝(架)xW33好XXa33后面XW33力量hha33雉鸡hW33鱼cca33土cu33(地房)租CCa33热C33肥zza33饭zu33戳,逗引ZZa33黑土染料Zu21鸡冠ssa33舒适su33别人8e448a33慢8u33扭转身子rra33使吃ru33表扬,夸奖RRa33插Ru33刺(名词)qqa33Ji21麻雀蛋qu21筷子QQa33试一试,量(动词)Qu33镶嵌SSa33小麦Su33野鸡99a33闹,嚷9u33倒霉jji33条(量词)ju33管理JJi33叶子Ju33银子VVi33知道Vu33燕麦FFi33快Fu33(人)爬:i33坐:u33(动物)爬到/i33到达/e33摘?i33房子?u33拿2、元音有十个。y Y i e o O u U W a 元音举例:ysy33血vy33麦Y sY33树、扫,vY33抓i si33 挑选vi 33(mo21)斧头ese33擦ve33开花o(a33)so33灰(色)vo33雪OsO33三vO55pa33公猪u su33富vu 33肠子U sU33还(钱)vU 33孵(小鸡)WsW33 sW33香樟树vW33了(助词)asa33好va33鸡3声调有四个 55高平调 44次高调 33中平调 21低平调声调举例o55下面8o55(用酒肉)招待Cy55(一)代o44了(助词)8o44必须Cy44这o33肾8o33学习Cy33油 (动物)o21鹅8o21射(中)Cy21塞 (塞在洞口 )说明:1) 喜法辅音实际是四十四个,“%”清浊鼻音只出现一次,故并入“:”音位。2) 元音实际是十一个,“&”后高紧之音只出现一次,故并入“W”音位。3) 自然元音“y Y , $”应当是四个,因互不对立,故并入“y Y”音位中。4) “M m! y! ! L!”可自成音节。5) “! = O”三个紧元音和四个声调都能自由结合,无松紧对立、故紧音符号可以省略。6) 松紧元音和舌位 、声调都有一 的关系:舌尖元音和舌面高元音各有松紧(y Y 、 u U )。舌面次高元音都是松元音(i 、 o 、 W )。舌面次低元音和低元音都是紧之音( e 、 O 、a )。松紧元音主要在33 调和 44调的音节构成对立。 55调多出现紧元音。 21调多出现松元音。松紧元音在 55调和 21调的音节构成对立的情况极少。7) 元音和辅音结合时,往往产生一些变化。例如舌尖之音y Y ,在舌尖后辅音之后卷舌化,实际音值为、$,在舌面、混合舌叶、双唇辅音之后 “”化。又如舌之音、在双唇、舌尖塞音后引起双唇颤动;在唇齿、舌根辅音后齿化了。在舌尖塞擦音、擦音后舌尖化。在舌尖后辅音之后唇齿化、又卷舌化;在舌面塞擦音后腭化,并引起双唇颤动。又如舌面紧之音“e”、出现在任何辅音之后都后腭化。8) 在33调和44调的音节,全部松紧元音都出现。在55调的音节、除松元音“i o ”以外,一般只出现紧之音( i U a )。彝语44调是一个基本词类,但33调和21调得变调的调值与这个基本调类的调值相同。9) 有些音节里,除有声调而外、还代表 意或表情重音。这两种重音在发音上的特点是用的气流比较强、较长。音节在这种重音的影响下,音高和音长都相应地有所增加。(三)北部方言语言特点:1,辅音多,元音少,辅音不作韵尾。2,北部内部北部次方言大多数地区的塞音、塞按音、鼻音、边音、擦音,基本上部分清浊两套。但田坝土语的鼻音和边音,有的地方不分清浊。如峨边没有“M”、“N”、“L”,甘洛越西有“M”“N”,没有“L”。南部次方言的会理有“L”,没有“M”、“N”、“”。3,一般都有鼻冠音“B”、“D”、“G”、“Z”、“nq”、“F”等,但田坝土语没有鼻冠音。4,鼻音和清化鼻音对立。5,北部次方言的全部元音都分送紧两套,但只在“33”和“44”两个调才构成对立。南部次方言只有一部分元音分松紧两套(如会理、布拖只有“i、i 与u、U ”两套,只有在55调才构成对立)。6,北部方言一般没有复元音。南部次方言会理有“yi”“ye”“ya”,布拖有“ui”“ue”“ua”,它们多数是相当的单音节的条件附件。7,鼻音,边音自成音节时,其实际读音都是特殊的带有各读音节之音的唇形、舌位。松紧等特征的音节性辅音。8,北部方言一般都有四个声调,但义诺,田坝土语只有三个调。二、 南部方言(一)南部方言的地理分布南部方言地处云南省昆明市的晋宁以南,具体分布东至开远,蒙自,文山。西至双柏,普洱,南至江城,金平,还延伸到国外的越南,老挝。北到昆明市的晋宁县。主要居住在玉溪,红河州,思茅地区,楚雄州双柏县等20个市县,人口将近200万,自称“:!33su55pho31”聂苏泼或“n=33su55pho31”纳苏泼,支系的人为主,此外还有山苏、车苏濮、腊鲁泼等支系。方言中最大的聚居地区是峨山,石屏,建水,红河,元阳,墨江,新平,江城等。从地理位置来看,南部方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但广大的彝族同胞常年居住在高山之巅,交通十分不便。“:!33su55pho31”聂苏泼是该方言比较古老的民族支系之一,人口在该方言中占主要位置.从族源上来看,很多彝文文献中都 讲到祖宗来自南京柳树湾,或者南京应天府,还有的讲到来自临安府(建水),江城彝族的指路经中说到江城的彝族来自新平,现今江城的一些彝族聚居的村寨都以“phE33de31J!33”新平寨而命名。据史料记载,东 乌蛮时代三十七部落中的“落兰部”大约分布在今天的红河流域。之史地理志记载,南诏大理时期,“东 落兰部即卢鹿译音。明清时期,卢鹿一概译为 。 是乌塞地区彝族的先民。南部方言的彝族,很早就过了封建地主经济,到明清由于改土归流,大量汉族移民进入该地区,使彝族和其他民族杂居生活,该方言的年轻人都能掌握彝汉语言,甚至兼通其他民族的语言。南部方言分石建、元金、峨新三个土语,语言较统一,相同的词汇和词源可达95以上。(二) 南部方言语音系统(新平音系为代表)1辅音:35个p ph b m f v t th d n l L c C z s 8 r R q S 9j J V : / ? k K g ; x X ? ppo33蒸(饭)pu33夸,赞扬ph pho33泡(树心泡)phu33 价值bbo33薄(纸)bu33虫mmo33马mu33天ffe55宽fu33煮(豆)vve33远vu33疯ccy55胆cY33驮(东西)CCy33法,药CY33眨(眼)zzy33铜z Y33砍ssy55尿sY33树88y33水8Y33光滑tto33搁t u33下(动词)ththo33竖th u33折(花)dd o33蜂d u33洞nno33多n u33嫩,软llo33龙l u33滚L Lo33接(迎客)L u33缝(花边)rro33吃(使动)r u33恐吓RRo33盐Ru33递qqo33吃(自动)qu33筋SS o33穷S u33书99 o33儿子9 u31抓k k o31披(使动)kW55九KKo33折价KW33偷gg o31披(自动)gW33进; o31五; W55哭xxo33肉x W55梭(动词)XXo33力气X W33骨头jje55酸j !33绳子JJe55尖J!33硬VVe31剩V!33冷: e55穗:!33黑/ e55凉爽/!33调皮? e31光滑?!33鸡? ?e55这,喂? u55在(家)2、 元音18个:y Y ,i ,e ! ,E # ,a = ,u U ,o ,W & , ,元音舉例:yzy33铜YzY33砍ibi 31 给b 31裂ebe33散!b!33说EbE31掉#b#31纠缠aba31富=b=31唠叨ubu31浮UbU31霉obo31亮b31堆b31山b31蹄子W XW31切(菜)&X&31揉說明;1、彝族南部方言的辅音分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和擦音。2、大部分辅音清浊对立。辅音清浊对立的有塞音、塞擦音、边音和擦音。3、没有复辅音 和特殊的辅音。所有辅音均可单独做声母。4、舌尖前辅音与舌面前辅音有对应的关系,他们沒有区别意义。5、有18个元音。6、声调与松紧元音有一定的关系,松元音在三个调中都出现,而紧元音只出现在“33”调和“31”调。(三) 南部方言的语言特点。1) 辅音一般只有35个,比北部,东部方言少68个辅音。没有鼻化清音和鼻冠音。2) 与其他5个方言比较,南部方言的音位没有特殊的音节形式,比较简单,容易掌握。3) 松紧对立整齐、紧元音出现的频率没有松元音高,主要少在高平调中。4) 方言内部辅音、元音、声调的对应规律很清楚、整齐。新平峨山红河石屏江城教书m31mo31mo31m31m31换po55po55po55po55po55戴(项圈)d31d31d31d31d31脱(鞋子)L33L33L33L33L33轻la31la31la31la31la31千to55to55to55to55to55本p31p31p31p31p31句je33je33je33je33je33踢d U33d U33d U33d U33d U33蹄b31b31b31b31b31三、东部方言 (一)东部方言的地理分布 东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云南省,其次分布在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体说来,这个方言区的四界是:东至贵州黔西、关岭、广西隆林;南至云南师宗,与东南部方言区按界;西至云南安宁、元谋,分别与南部方言区、中部方言区按界;北至云南永善、巧家、昭通,与北部方言区接界。其具体分布地区为贵州毕节地区的毕节、大方、金沙、黔西、织金、纳雍、水城、赫章等县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地区的镇宁县、兴仁县、兴义县、盘县、关岭县。云南昭通地区的昭通县、大关县、盐津县、镇雄县,彝良县、会泽县,永善县及巧家县的部分地区;曲靖地区的曲靖、富源、陆良、宣威、罗平、马龙、师宗、等县;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武定县、禄丰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弥勒县(部分地区),昆明市的富民县、禄劝县(部分地区)、寻甸、宜良、嵩明、安宁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那坡县。四川宜宾地区的古蔺县。操东部方言的彝族,自称no55su (或读nF55su13)、 na33su33pho55(包括na33so33pho55、nF55su33phu55、ni55 su33phu55等异读)、na55pho55、ko33pho33等,约有八十多万人。 东部方言分滇黔、盘县、滇东北三个次方言。滇黔次方言包括水西,乌撒、芒部、乌蒙四个土语。水西土语主要分布在贵州毕节、黔西、金沙、大方、织金、纳雍、清镇和云南镇雄一带。乌撒土语主要分布在贵州威宁、水城、赫章、纳雍和云南彝良、会泽、宣威一带。芒部土语主要分布在云南镇雄、威信和贵州赫章一带。乌蒙土语主要分布在云南昭通(包括原鲁句县境)和永善的部分地区。盘县次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盘县的盘南(兴仁、普安)与盘北(晴隆、水城)以及云南富源、罗平一带。滇东北次方言包括武禄、巧武、武定、寻甸、昆安五个土语。武禄土语主要分布在云南武定、禄劝、元谋、寻甸、禄丰(原罗次县境)、会泽一带。巧武士语主要分布在云南巧家、武定、禄劝,元谋、会泽一带。武定土语主要分布在云南武定、永仁、禄丰一带。寻甸土语主要分部在云南寻甸、禄劝、会泽、嵩明、泸西、师宗,罗平、弥勒一带。昆安土语主要分布在云南昆明市的安宁县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禄丰县一带。 (二)东部方言语音的主要特点 1、辅音、元音的数量很悬殊。以威宁为例,辅音和元音的比例为46:9。 2、辅音清浊对立。浊辅音的数量为各方言之冠。如威宁清浊的比例为21:25。 3、有舌尖后音、h、。 4、东部方言内部云贵的语音差异很明显,如: 贵州威宁鼻冠浊音不吐气,云南禄劝、寻甸的鼻冠浊音都吐气。 喉门擦音威宁作h,禄劝作h,寻甸作h。 威宁和贵州其他各调查点没有紧元音,禄劝元音松紧对立。 威宁y、u二音位对立,禄劝、寻甸没有这种对立音位。 威宁没有、_,禄劝有、_、+,寻甸有_。 威宁有13调,禄劝、寻甸没有13调。 威宁有四个声调,寻甸有五个声调。 (5)东部方言在汉语借词的读音上出现鼻化元音,但不稳定。复元音不发达,如威宁虽然有ie、ia、io、ui、ue、ua、ye、yo等复元音,但出现频率小,与单元音i、e、a、o、y等基本上不对立。出现这些复元音的汉语借词,读音还不统一、不够稳定。如“公社”,或读ko)55,或读ku)55或读ko55;“社”,也有三种读音:ai13、E13、e13。 (6) m 与 u 结合、n 与 i 结合时,一般读作“无缓和音节”。如贵州大方m(u)55“老”, m(u)33“马”,m(u)31“做”。n与i结合的音节,在全音格调的语流里,其实际发音为ni或i:在轻快或含糊的会话格调的语流里,则为带元音特点的 n 构成的无缓和音节:n(i)55“二”,n(i)33“牛”,n(i)31“二(十)”。四、东南部方言 (一)东南部方言的地理分布东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南部。大体说来,这个方言区的四界是:东至广南、富宁,南至马关、麻栗坡,西至弥勒、开远、蒙自,与南部方言区接界,北至师宗、昆明,与东部方言区接界。其具体分布地区主要是曲靖地区的陆良县、师宗县;昆明市的宜良县、石林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弥勒县、泸西县、开远市、蒙自县、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丘北、富宁、广南、砚山、西畴、马关、麻栗坡等县。其次是玉溪地区的华宁县。操东南部方言的彝族,自称ni31、a31i55(或称a31i55pho31)、a31qE31、a33ra31等, 约有二十四万人。 东南部方言分宜良、弥勒、华弥、文西四个上语。宜良土语分布在宜良(包括原路南彝族自治县境)丘北、泸西、弥勒、陆良一带。弥勒土语分布在弥勒、华宁、昆明、沪西、 宜良一带。华弥土语分布在弥勒、华宁、建水一带。文西上语分布在文山、西畴、砚山、麻栗坡、马关、富宁、广南、丘北一带。这个土语的内部差异较大。 (二)东南部方言的主要特点 1语音方面 东南部方言内部宜良(撒尼)、 弥勒 (阿细)二土语的语音差异主要表现在辅音上。如宜良(二区狗街)有tL、d1,无、h、,弥勒(西山一区)无tL、d1,有、h、;宜良有q、qh、X,弥勒无q、qh、X,宜良有、h;弥勒无、h。 东南部方言,主要有下述几个语音特点: (1)辅音、元音的数量比较接近(以弥勒为例,元音的比例为36:31) (2)部分地区有鼻冠浊音。 (3)有的地区有舌尖后塞音、h、小如弥勒i33“飞”。 (4)有的地区有小舌音q、qh,x。 (5)某些辅音和元音结合时,有辅音挟带元音特点而自戍音节的现象。(6)有的土语鼻化元音和复元音的读音比较稳定。(7)一般只有三个声调,但有的地区有五个声调。(8)语流中的联读合音极多。五、西部方言 (一)西部方言的地理分布 西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大体说来,这个方言区的四界是:东至弥渡、景东、与中部方言区接界,南至景谷、澜沧,与南部方言区按界,西至腾冲、龙陵,北至永胜、鹤庆,与北部方言区接界。其具体分布地区主要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下关市、大理、漾濞、永平、鹤庆、祥云、云龙、剑川、弥渡、宾川、洱源等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凤庆、云县,镇康等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其次是思茅市的景东县、景谷县(部分地区),保山市的隆阳区、昌宁县:丽江市的永胜县,怒江傈傈族自治州的兰坪县(部分地区)。操西部方言的彝族,自称1a31lo33pa31等,约有三十万人。 西部方言分东山、西山两个土语。东山、西山的分界线是巍山坝子。东山土语主要分布在巍山坝子以东(巍宝区、大仓区)、大理、弥渡(大甲板、小甲板等地)、永平、保山一带。西山土语主要分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