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六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Word版.doc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Word版.doc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Word版.doc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Word版.doc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共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付梓(z) 炮烙(po) 栉沐(zh) 锱(z)铢必较B颔首(hn) 亘古(gn) 不恤(x) 否(p)极泰来C歆羡(xn) 下乘(chng) 隽永(jun) 咸与(y)维新D执拗(ni) 邂逅(xi) 忐忑(tn) 便(bin)宜行事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7月26日,在黎巴嫩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杜照宇不幸遇难。正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盟地区论坛第十三届外长会议的外交部长李肇星向杜照宇的家属发了唁电,并转达了论坛会议主席、马来西亚外长和与会各国外长对中国政府和杜照宇全家的深切慰问。B国内外的一流大学,大多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但历史的长短并不是决定一所学校能否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C为了“让我们的眼睛成为所有城市人的眼睛”,重庆的一对年轻人把自己到农村去的真实体验及记录的农民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带到网络上来了。D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来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鹿集团在婴幼儿奶粉中加入大量三聚氰胺以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B达赖集团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怂恿下,蓄意制造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真是耸人听闻。C菲尔普斯这位游泳天才在水立方上演的勇夺八金的神话,令所有人都叹为观止。D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因洗钱和贪污被羁押禁见,这是他咎由自取。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聆听,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 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攻A B C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基因大战由于基因巨大的经济利益,它立刻引来了许多贪婪的目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一仗就是专利战争。专利对近代科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对科学家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人类基因组为每个人所共同拥有,不是哪一个人的专利,因此著名人类遗传学家福格尔谴责“基因专利”是全人类的一场噩梦。由于基因研究投入巨大,克隆一个疾病基因就要投入上亿美元。其潜在的商业利润也惊人,按照有投入就有回报的商业逻辑,对功能明确的基因有人申请专利,但是更有人对功能尚不明确的基因也要实行专利。现在已经颁布了1200个人类基因的专利,已经造成了既成事实,只能在转让费和专利期限上讨论问题。因为人类基因是有限的,发现一个就少一个,因此,基因资源的争夺是残酷的争夺。失败者只有用别人的专利进行生产。而没有专利,就无权进行生产。如果基因序列也被允许专利,其后果是严重的。信息垄断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几家大公司主宰,谁要是享用这些信息,都要向他申请许可。尽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资助者、所有参与的实验室,都一致同意并许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数据,应该“平等、免费”分享,并签订了“百慕大原则”:所有数据都应在24小时内公布,但“赛里拉”等公司肯定不会就此罢休,因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意义与经济意义实在太重大了,争持不会停止。人类基因分离与研究的最终价值是人类疾病的预测、诊断与治疗;基因功能的鉴定,关键是与疾病等表型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基因分离应用这两头都需要与疾病挂钩。疾病家系、人群、患者的遗传材料,成了具有科学、经济意义的基因资源,而拥有这一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成了争夺基因的“狩猎场”。印度科学家首先挺身而出,给印度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以行政措施保护印度的基因资源。我国基因资源外流情况,比起印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今日生物世界报道,美国西夸纳公司已取得中国一个很大的哮喘家系,随后多次宣扬这一家系的价值,以配合宣传他们的工作。中国这一家系的外流,国内学术界至今仍蒙在鼓里。要说基因资源,中国是首富。一是中国的人多,病也最多;二是中国人几代同堂,没有天灾人祸不动窝,少数族群多生活在偏远的大山里,形成的家系最多最纯。一些基因资源掠夺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据美国权威的科学杂志1996年报道:哈佛大学“群体遗传学计划”,要在中国研究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早发心脏病、关节炎、精神分裂症与传染病在内的几乎所有“文明病”。这一计划要用2000万中国人的血样及DNA样本,因为中国可提供廉价研究材料;巨大的人口可以使科学拥有鉴定功效细微的基因。印度政府正计划通过立法,来限制外国研究者与药物公司获取该国的生物资源。如果没有“国家生物多样性管理委员会”批准,将具商业价值与生物资源有关的标本、数据输入国外,将受严厉惩罚,处以5年的监禁或3万美金罚金。 冰岛国会为制止掠夺遗传资源的“生物海盗”,反对“直升机式研究”或“取了血样便跑”的研究,立法制止人类组织样品出口。外国公司要想以冰岛人群进行研究,只能在该国国内进行,或保证让冰岛“免费”享受所有研究成果。5下列关于“专利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因为必须对科学家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由利益集团之间产生的纷争。B因为人类基因的有限而导致的对基因资源的残酷争夺,所以被称为战争。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参与者认为基因数据应予公布和一些商业公司之间因立场不同而产生的争持。D发达国家对基因资源的掠夺和发展中国家为保卫本国的基因资源而进行的斗争。6对于引发基因大战的原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基因研究投入巨大,动辄就以亿计,高投入就应该取得高回报的商业逻辑驱使。B基因产品的商业利润非常大,其中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C人类基因的数量有限,对基因信息的垄断也就意味着对基因产品的垄断。D某些国家人多,病也最多,且形成的家系最多最纯。7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成为争夺基因的“狩猎场”,是因为这些国家科学、经济意义的基因资源较多。B根据“平等、免费”分享的“百慕大原则”,所有基因数据都会在24小时内公布。C人类基因组计划把成果医学化,体现人类基因分离与研究的最终价值。D一些国家已经立法保护本国的人类基因资源,或使自己能够免费享受所有基因研究成果。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别弟文(清)施补华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则曰: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湫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1,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2,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圣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3,臣亦念堂阜之囚4。”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注释:1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 2泉:钱。 3莒(j):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4堂阜: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赢数百金 赢:背着。B岁又大凶 凶:谷物不收,年成坏C禄养既不逮 逮:及D适在体 适:舒适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母子乃得半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恐其开口假贷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C以今日为过望则乐慎勿为妇死D则左宜右有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弟弟“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来养活自己和妻儿,觉得这样比做剥削百姓的官员要强。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未及衣”,没来得及孝顺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第卷(共120分)四、(23分)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夜上受降城闻笛 春夜闻笛 唐 李益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所抒之情又有所不同,写出不同之处。 两首诗都写了景,但所起作用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两题中只选一题)悟已往之不谏, 。 ,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古诗句让我们感受到真情之美。孟郊的“ ,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感觉到亲情的眷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体味友情的感召;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 , ,磐石无转移”,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的坚强与力量。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倾听那涛声 蔡永祥 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夫人张兆和将其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沱江的水,进入凤凰城时,绕了个圈子,拐了个弯,江水由此变得缓慢。它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动起来也是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温温柔柔、不紧不慢,几乎听不到涛声。江水流着流着,就到了跳岩处。水一流到跳岩这里就拥挤起来,吼叫起来,显得异常热闹。白色的浪花高高飞舞,隆隆的涛声响彻云天。仿佛这涛声,就是专门让沈老听的,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情感了。是啊,沱江甘甜的江水,哺育了沈老,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啊!沈老在心与物游的开头这样说:“我的生活与思想皆从孤独得来,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的沈从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沈从文先生默默观察着小城镇的众生百态,也在静默中明白了很多事情。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态,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妻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慈亦让”的沈从文! 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出生在凤凰的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这样写道。 2007年5月20日,沈老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骨灰也被亲人捧着从北京移居听涛山。 暮色中,沱江的水面上飘起了高高的一层白雾,如若仙境一般。涛声也显得格外清晰、委婉,宛若不加修饰的苗家山歌,动人心魄。旁边的听涛山更加寂静,仿佛它也知道,有一对思乡的人儿,正在静静地倾听,倾听 (选自2008年第6期散文百家有删改)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文章的标题“倾听那涛声”有哪些含义。(6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 答: (2)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答: 16作者为什么称听涛山为“归根山”,沱江水为“忘情水”,五色巨石为“三生石”? (6分) 答: 17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六(15分)18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见风使舵的人,我们称其为变色龙;不明事理的人,我们称其为糊涂虫。下面的各种人如何称呼呢?(4分)兢兢业业的人 痴心妄想的人 依附别人的人 随声附和的人厚颜无耻的人 代人受过的人 恩将仇报的人 外强中干的人 19.下面的诗句都使用了辞格奇设,阅读之后归纳奇设的特点,给奇设下一个不超过30字的定义。(4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千条腿来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20.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3分)“博客”这个新鲜事物出现已经有好几年了, 似乎都没有像如今这样“火”过是个人就有, 都能码上去一堆字, 这其中,新浪的名人博客的兴起不可不谓不是一根引爆力极强的导火线。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断冲击,无法不让人感慨,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大人物们,如今我们 能如此近距离的窥探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让“粉丝”们好不过瘾。 , 把“博客”当作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而言,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人们积极地利用这种网络技术进行更深、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对话。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人类需要温馨的家园,开发商在开发住宅小区时,不仅给小区取一个独特的名字,还会拟一句匠心独具的广告语,如“黄鹤世家东边古楼西边水,黄鹤飞处是我家”,“城南新居听城南故事,看城南新居”,“花前树下春来花香鸟语,福入树下人家”。 请你紧扣下面楼盘的名称,选择其中的一处,就某一方面,拟一条广告语。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练。华盛新都 江南明珠家园 七、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美丽的欺骗就像彩虹,它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但它能美化我们的世界,诗化我们的人生,使我们怀着天真的善意和美好的幻想面对现实中的一切,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请以“美丽的欺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DA炮烙(po) B颔(hn)首 C咸与(y)维新2. D语序不当“用四个整版罕见地”改为“罕见地用四个整版”3.BA.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B.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C.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咎由自取:咎:灾祸。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4.C5.A 这是对普遍的“专利”意义的解释,范围过大。6.D 这是产生基因资源被掠夺的原因。7.B 对已经造成了既成事实的基因数据,只能在转让费和专利期限上讨论问题了。8A (“赢”意为“剩余”)9D(A才/却 B我们/他的 C视为/为了 D便,表假设)10B(B项是别人的议论闲话)【别弟文参考译文】 光绪八年十月,我的弟弟从喀什噶尔回湖州,我招待他饮酒,告诉他说:我们家原本寒微贫穷,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已经是特别好了。大富户中道衰落,还剩下千两银子的产业,便忧愁得不能活下去;穷人得到十两银子作为资本,便处处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你这次远行,除了回家的盘缠之外,还剩余几百两银子,难道不是穷人的雄厚资本吗?用这些钱在市场上经营各种货物,贱买贵卖,追求经商的利润,一年的收获,足够养育妻子儿女。凭借个人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我记得道光二十九年,咱父亲去世,我十五岁,你九岁。家中没有一箱衣、一贯钱,租赁房屋居住,按月交纳房租。那年又大闹粮荒,米价涨了十倍。咱母亲早晨起来就坐着缠丝,常常干到半夜,得到一百文钱,买米煮粥,掺些菜根、豆末子,母子才能吃个半饱。我心疼母亲的勤苦,流泪督促自己发愤学习,读书不熟练就责备自己,甚至咬破手指,血迹斑斑洒在书本上。你也拾柴挑水,烧火做饭,有空就坐在母亲身边,也学缠丝。亲戚宗族,害怕我们开口借钱,不敢来我们家,母亲也告诫我们不要与他们来往,担心惹他们讨厌。有的人甚至议论说我们的先辈好施舍财物,不为子孙考虑,以致有今天的穷困。他们特别嘲笑我读书,说我糊口谋粮都忙不过来,还想当秀才,真是自讨挨饿。 后来家境渐渐变好,可咸丰十年,贼寇又来作乱。我跟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人吃马肉,煮牛羊之皮充饥。五月,城被攻破,我背着母亲逃难,挖野菜充饥,母子二人到了十月身上仍没有一丝棉絮。你被贼寇抓去差点死了,脱逃回家,身体和脸色被折磨得没有人样。这时的饥寒交迫可比道光末年,但颠沛危险、忧伤困苦又超过了那个时候。从前管仲曾告诉齐桓公说:“希望您不要忘记在莒国的日子,我也想着在堂阜的囚徒生活。”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当然是不够富足;比较自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老子说过:“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耻辱。”把今天的生活视为超过了期望,就会快快乐乐;如果还有过分的欲望,那么耻辱随后就要来了。我在军队中,不是没有很多费用,但是每当面对丰盛的饭食,就想起先父未曾吃到;每当穿上华丽的衣服,就想到先父未曾穿过。美味甘甜在口中,衣服舒适在身上,却痛在心里。既然没来得及以俸禄来孝养父亲,若能在天地之间建立功名,使姓氏流传不朽,祖先有知,将会含笑九泉。我蹉跎岁月到了中年,但这种志向没有衰减。至于富贵的快乐,我不能享受,也不忍心享受。11.(10分) 凭借个人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营、贤各1分,句意3分)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当然是不够富足;比较自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诚、先后 各1分,句意3分)12(4分)第一首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第二首诗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每首诗点出身份、情感各给1分)(4分)第一首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做铺垫。第二首诗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归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愁。(每首诗点出技巧、情感各给1分)(解析)解答此题,一要分析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所写景有什么特点;二要分析两首诗写这样的的景分别为了表达什么主旨;三要分析所写的景和表达的中心之间有什么关系。13.(5分)(每空1分)(1)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谁言寸草心 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 (2)学而不思则罔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14(6分)幼年的沈从文在沱江的涛声中成长,习读自然与人事两本大书。离开凤凰的沈从文思念故乡,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他的梦里回响。沈从文归葬听涛山后,终于可以日夜静静倾听沱江的涛声。瞻仰沈从文的墓地,感悟他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文章标题“倾听那涛声”的含义,我们可以从“涛声”入手,把文章中有关“涛声”的文段找出来,对这些文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要注意掌握归纳概括的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