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 总则61.1、编制背景61.2、本次规划修编的必要性61.3、本次规划修编的目标61.4、规划原则61.5、指导思想71.6 规划期限、范围和依据71.6.1 规划期限71.6.2 规划范围71.6.3 规划依据7第二章 现状概况82.1、区位条件82.2、历史沿革82.3、自然地理82.4、资源环境82.4.1、土地资源82.4.2、矿产资源82.4.3、生物资源82.4.4、水资源92.4.5、旅游资源92.5、社会经济92.6、公共设施9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03.1 发展条件103.1.1、优势103.1.2、劣势103.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03.2.1、发展定位113.2.2、发展目标11第四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134.1 镇域镇村体系发展现状134.1.1 总体现状134.1.2 镇村规模134.2 镇域人口规模134.2.1、人口预测134.2.2、人口确定144.2.3、城镇化水平144.3、村镇体系144.3.1、镇村空间结构144.3.2、镇村等级规模结构144.3.3、镇村职能15第五章 村庄规划指引165.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65.2、村庄建设用地选址165.3、村庄居住用地165.4、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65.5、村庄生产建设用地16第六章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176.1、镇域道路现状概况176.2、镇域道路规划17第七章 镇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187.1、电力工程规划187.2、电信工程规划187.3、燃气工程规划187.4、给水工程规划187.5、排水规划19第八章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08.1、教育设施208.2、文化娱乐设施208.3、医疗卫生设施208.4、商业服务设施20第九章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219.1、消防规划219.2、防地质灾害规划219.3、防洪规划219.4、防震规划21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规划2210.1、生态环境保护2210.1.1、生态环境目标2210.1.2、生态环境保护2210.1.3、生态建设规划2210.2、资源利用规划2310.2.1、水资源利用2310.2.2、耕地资源利用2310.2.3、森林资源利用23第十一章 产业发展规划2411.1、产业现状分析2411.2、产业选择分析2411.2.1、选择原则2411.2.2、可选择的主导产业2411.3、产业发展策略2411.3.1、第一产业发展策略调整结构2411.3.2、第二产业发展策略形成集群2511.3.3、第三产业发展策略更新换代2511. 4、工业园区策略2511.4.1、工业现状2511.4.2、工业发展策略选择2511.4.3、工业园区布置2511.5、产业发展空间布局2511.6、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6第十二章 镇域空间利用与管制规划2712.1、空间管制分区的基本目标2712.2、空间管制分区的基本原则2712.3、空间管制分区的类型2712.3.1、 禁止建设区2712.3.2、适建区2912.3.3、限制建设区30第十三章 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3113.1、城镇性质3113.2、城镇规模3113.2.1、现状镇区人口规模3113.2.2、规划镇区规模3113.2.3、规划范围31第十四章 镇区空间发展战略3214.1、城镇用地现状3214.1.1、用地现状3214.2、土地适用性评定3214.2.1、自然条件评价3214.2.2、基本农田保护3314.3、城镇发展方向分析3314.3.1、用地发展方向选择的因素3314.3.2、用地发展方向选择3314.3.3、特点及问题3314.4、规划构思及功能分区3314.4.1、规划构思3314.4.2、用地功能结构34第十五章 镇区专项用地规划3515.1、用地布局规划原则3515.1.1、共赢原则3515.1.2、 绿地楔入原则3515.1.3、多样性原则3515.1.4、个性特色原则3515.1.5、节约与集约用地原则3515.2、居住用地3515.2.1 住宅发展策略3515.2.2 居住用地布局3515.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3615.3.1、行政管理用地3615.3.2、商业金融用地3615.4、工业及仓储用地布局3615.4.1、工业用地3715.4.2、仓储用地37第十六章 土地使用控制3816.1、规定性指标3816.1.1、用地性质3816.1.2、建筑密度3816.1.3、容积率3816.1.4、绿地率3816.1.5、禁止开口路段3816.1.6、停车泊位3816.1.7、非盈利性公共设施3816.1.8、建筑限高3816.1.9、配套公共设施3916.1.10、建筑间距3916.2、指导性指标3916.2.1、人口容量3916.2.2、建筑风格3916.2.3、建筑体量3916.2.4、建筑色彩39第十七章 镇区综合交通规划4017.1 镇区对外交通4017.2 镇区道路交通4017.2.1、路网结构4017.2.2、道路功能4017.2.3、道路等级及断面形式4017.3.4、片区静态交通4117.3.5、步行交通线与广场4117.4、道路密度41第十八章 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4218.1、给水工程规划4218.1.1、用水量计算4218.1.2、给水水源4218.1.3、给水管网线路布置4218.1.4、给水系统水压规划4218.1.5、消防供水4218.2、排水工程规划4218.2.1、排水体制4218.2.2、排水量预测4218.2.3、管网规划4318.2.4、污水处理设施4318.2.5、工业、医疗废水4318.3、电力工程规划4318.3.1、现状概况4318.3.2、用电负荷4318.3.3、供电电源4318.3.4、供电网络4318.4、电信工程规划4418.4.1、现状概况4418.4.2、电话需求量4418.4.3、电信网点规划4418.4.4、电信线路规划4418.4.5、邮政网点4418.5、燃气工程规划4418.5.1、现状概况4418.5.2、天然气气源、用气量预测4418.5.3、燃气管网规划4518.5.4、管道压力及系统特性4518.6、广播电视规划4518.7、综合管线规划4518.8、环卫设施规划4518.8.1、现状概况4518.8.2、环卫设施规划45第十九章 镇区绿地风貌规划4719.1、绿地系统规划4719.1.1、规划目标4719.1.2、生态绿地规划4719.1.3、城镇绿地结构规划4719.1.4、片区绿化布置4719.2、镇区风貌规划4719.2.1、风貌规划原则4719.2.2、风貌规划48第二十章 镇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5020.1、环境现状5020.1.1、大气环境5020.1.2、水环境5020.1.3、声环境5020.2、环境保护目标5020.2.1、大气环境5020.2.2、水环境5020.2.3、声环境5020.2.4、森林植被5020.3、环境保护措施50第二十一章 防灾规划5221.1、消防规划5221.1.1、规划原则5221.1.2、消防安全布局规划5221.1.3、消防站规划5221.1.4、消防供水规划5321.1.5、消防通信规划5321.1.6、消防车通道规划5321.1.7、消防避难、疏散场地规划5321.2、人防规划5321.2.1、 规划原则5321.2.2、 规划标准5421.2.3、 人防工程规划5421.3、防震工程规划5421.4、防洪工程规划5421.5、地质灾害规划5421.5.1、规划原则与目标5421.5.2、防灾措施55第二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5622.1、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与规模5622.2、片区发展时序规划5622. 3、近期主要建设项目5622.4、远景发展目标5622.5、远景用地发展方向5622.6、远景城镇布局框架56第二十三章 规划实施建议及管理措施5723.1、规划实施建议5723.2、规划管理措施57第一章 总则1.1、编制背景2009年初,桃江县委、县政府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确立了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桃江的发展战略、目标、思路和措施,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而不懈奋斗”的发展口号,大力实施“人才立县、工业强县、农业安县、文化兴县、商旅活县、依法治县”六大战略,培育壮大和优化升级“电能、竹木、建材、机械铸造、食品、矿冶”六个工业产业,突出做好“核电、旅游、楠竹、城镇”四篇文章,加快后发赶超,加快富民强县,奋力挺进全省“二十强”,努力实现撤县建市,把桃江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竹城、中国内陆能源新城、中国生态旅游名城”。 县委、县政府要求全面启动乡镇规划编制,以县城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马迹塘、武潭等重点乡镇,并要求以区域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观点,将马迹塘和武潭等镇综合考虑,走“融镇”、协同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某某某急需明确村镇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利用自身资源,为某某某未来的健康发展探寻一条光明之路。1.2、本次规划修编的必要性1、桃江西部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的提出对某某某的发展特别是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势必需要某某某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步伐,满足西部经济区的发展要求,实现武潭有好又快的发展。2、二广高速以及武潭出入口即将投资建设,将使某某某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某某某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由于马迹塘镇和某某某融城的政策提出,使某某某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发生重大的改变,亟需一个更结合武潭实际,适合武潭发展的规划指导武潭的规划建设发展。1.3、本次规划修编的目标1、体现城乡统筹,实现武潭城乡协调发展;2、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突出小城镇的生态化和特色化;3、确定建设用地可持续拓展的结构模式;4、完善镇村体系和产业布局;5、完善镇村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6、加强某某某区与马迹塘镇的衔接,实现两大片区的协调发展;1.4、规划原则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城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证城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城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城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城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小城镇规划应加强自然和历史文化的保护,重视城镇特色的塑造,避免城镇个性的丧失。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1.5、指导思想1、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规划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2、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利用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为调整城镇的产业结构,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为开拓市场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为强化城镇的管理、服务、集散功能和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中心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创造条件;3、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及机遇,合理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为居民的居住、游憩、交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4、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镇发展的规律,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某某某的生态小城镇特色。1.6 规划期限、范围和依据1.6.1 规划期限根据相关要求和规范,结合某某某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确定:近期:2009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30年1.6.2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某某某全镇,总面积208.96平方公里,其中辖1个社区居委,28个行政村。1.6.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7、桃江县总体规划(2008-2030)8、桃江镇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9、桃江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思路和措施10、桃江县公路网发展规划11、其它相关规划和相关文件第二章 现状概况2.1、区位条件某某某位于桃江县西北部,幅员面积208.96平方公里,南靠资江,北与常德市鼎城区、汉寿县相连,西与安化县接壤。 G207、S205等公路贯穿全境,距益阳、常德两个火车站仅60公里,距桃花源机场仅50公里,距长沙150公里。拥有资江全程水运,有16个村濒临资江马迹塘库区。规划建设的二广高速和益马高速穿过镇域并形成互通,其中二广高速出入口离镇区不足5公里,交通区位优越。2.2、历史沿革据宋元丰九域志记载,某某某始于宋代战乱时期,一起义部落因起义失败逃亡至此,力图东山再起,部落首领召集天下武士英雄切磋武艺,故取名曰“武坛”,后人观此处正面临资水拐弯处有一深潭,遂改名为“武潭”,喻潭深藏龙之意,至今名称未变,是益阳县八乡之一,可谓桃江县第一古镇。镇域古为楚地,自秦汉起一直是益阳县的一部分, 1949年8月3日解放,建益阳县人民政府于益阳五马坊,次年迁桃江天问台办公。1951年9月析置桃江县,武潭隶属于桃江。原益阳县五个区划属桃江,隶属益阳专署领导,1952年撤销益阳专署,桃江属常德专署。1963年恢复益阳专署,桃江又属益阳,至1986年,上属关系未变。2.3、自然地理某某某镇域地处雪峰山余脉向洞庭湖过渡的交接地带。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以蜿蜒曲折、相间的丘陵为。某某某属亚热带温润季风区气候,气候特点为春早气温多变,长干旱频繁、秋多阴雨绵绵、冬迟多雨少霜雪。为丘陵山区、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摄氏度,一年中1月最冷,7月最热,气温年较差为7.8 。据气象资料统计,镇域热量充足,无霜期平均260天。区内雨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412255mm之间,但时空分布不均匀。4-6月降水集中,称为雨季,它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50-60%。其开始的迟早和维持时间长短,与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有关。该地常受副热带高压、西南低涡、长江切变影响,导致旱涝不均。2.4、资源环境2.4.1、土地资源某某某土地总面积20896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704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56%,在全县目前的土地使用中,林地面积最大为13977.3公顷,占66.89%,耕地3064.7公顷,占14.67%。2.4.2、矿产资源某某某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探明,蕴藏大量金、锑、磺、铁等各种矿产,目前已引进香港佳宁娜公司和深圳金立公司前期开发金、锑产业。2.4.3、生物资源县境内有树种86科447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银杏、厚朴、凹叶厚朴、杜仲4种,属于省保护的有檫木、香榧、南方红豆杉、湖南石槠等4种。杉木是县境主要树种。县境竹类主要有楠竹、黄杆竹、麻竹、水竹、篱竹等。竹林13.91万亩,占40.8,森林覆盖率56.73。植被的类型主要分为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竹林、农田作物、牧草。其中:针叶林-为境内森林主要成份。其它还有灌木林、草丛、防护林、风景林等,覆盖率较低。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主要是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共有野生动物19目41科79种,其中哺乳纲5目10科16种,鸟纲10目21科43种,爬行纲2目6科12种,两栖纲2目4科9种,另外还引种养殖有黑山羊等。2.4.4、水资源武潭属资水流域,水系以资江为干流,支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有碧螺河。至1983年马迹塘水利发电厂建成发电以来,根据有关资料记录,资江极端最高水位达59.8米,极端最低水位55.8米。2.4.5、旅游资源境内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甚多、民俗风情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旅游资源有楠木仙山、犀牛古井、竹叶群山、资江平湖、碧螺春水、夏思痛墓、古道茶亭、仙牛足迹。特色旅游武潭鱼 武潭鱼作为武潭特有的一道风味名菜,很早就名扬远近,誉满三湘,素有“不吃武潭鱼,枉游桃花江”的美誉。五道茶 桃江的茶文化别具一格,很有地方特色,最具特色的是“五道茶”,即“煎茶”、“泡茶”、“擂茶”、“甜酒茶”、“面蛋茶”。2.5、社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某某某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为1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3507元,三次产业值分别为1.93、6.35和2.54亿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到2008年形成17.9:58.6:23.5,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2.6、公共设施某某某有中学3所,小学17所,幼儿园18所,文化管理站1所,敬老院1所,卫生院2所且各都有卫生所。主要公路有国道207和省道205、308线。镇、村、社已基本形成乡村公路网络,交通便捷。农网改造已完成,镇区有自来水站1个,可保证镇区生活用水和相关企业的用水需要。电话电视普及,宽带网已开始进入农家。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3.1 发展条件3.1.1、优势1、交通优势二广高速公路在镇区北部设置出入口,出入口距离某某某区为5公里,极大地缩短了某某某与桃江县城、益阳市区及周边省市的距离,使桃江县城和益阳市区对某某某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得到加强,并改善了某某某的交通运输条件,使之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通畅。2、地理位置优势某某某地处桃江西部经济区内,位于桃江县西北边沿,南靠资江,北与常德市鼎城区、汉寿县相连,西与安化县接壤为桃江的西陲重镇。西部经济区的发展必将为某某某的城镇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因。3、产业发展优势工业发展势头好,工业企业规模和数量增长较快,有上规模企业18家,从业人员11832人,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4、规划建设管理优势城镇规划得到桃江县建设局、某某某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使城镇规划的实施有了重要保障。5、镇域大部分为低山,坡地比重大,结合自然条件发展经济林和特色农业。3.1.2、劣势1、产业结构尚需调整 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产业附加值不高,产业前后项联系不多,抗风险能力较弱。农业虽然为基础产业,但现代农业比重偏低,传统农业比重较大,新品种、新技术有待推广;目前某某某第二产业以锑品冶炼、机械铸造、水电开发、竹木加工、造纸、皮革加工为主,但除几个较大的企业外,仍处于一种“散、乱、小”的局面;第三产业很不完善,产业结构急需合理调整。2、城镇用地条件不佳 城镇受自然地形条件的限制,适于建设的用地有限,这对今后武潭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极其不利的制约作用。3、资金制约 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镇的依赖都很大。目前,招商引资竞争在各地都十分激烈,某某某的招商引资工作受到桃江牛潭河工业区和相邻城镇的挑战,资金引进难度加大,项目选择余地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某某某的发展步伐。4、基础设施配套不全,交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道路等级普遍较低 5、工业高速发展对城镇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开始显现 3.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某某某由于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方便,近年来,某某某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锑品冶炼、机械铸造、水电开发、竹木加工、造纸、皮革加工等的主导项目产业。武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紧密联系实际,带领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务实、高效、为民的工作作风,创新工作理念,以把武潭建设成为桃江西北重镇,构建和谐武潭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突出争先保优,以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工作中心和重点,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抢抓机遇求发展,攻坚克难图创新,保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2.1、发展定位根据桃江县镇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将城镇体系规划为“构筑一体、发展两翼、壮大四带”点轴发展的空间结构体系。“一体”:是以县城为主体,是全县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县城镇建设以县城为中心,沾溪镇为副中心,带动其它城镇的建设发展;“两翼”:指灰山港和马迹塘两个地域中心,它们为镇域次中心,也是灰山港经济区、武马城镇群经济区的经济中心。“四带”:指以国道207、省道308线、206线和资江沿线的城镇发展,支撑带动全镇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国道207线沿线城镇有马迹塘、武潭。其中城镇体系中对某某某所在的“两翼”中武马城镇群经济区定位为以马迹塘、武潭城镇群为依托,207国道、308省道为发展走廊,大力发展旅游、农副产品加工、贸易、竹木加工业。其中某某某定位为以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商贸为主的交通工贸型城镇。桃江县西部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西部城镇群规划为“一环一圈三轴四心七点”点轴发展的空间结构体系。一环环资江城镇建设核心区一圈一小时经济圈三轴国道207综合发展轴、鲊栗公路产业发展轴和省道308综合发展轴四心马迹塘镇、某某某、大栗港镇、鲊埠乡镇区七点西部经济区七个产业点其中发展规划中对某某某定位为大力发展竹加工、化工业、矿产冶炼、水电为主导产业。本次规划应充分结合桃江县镇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和桃江县西部经济区发展规划对某某某的总体定位,并结合某某某的实际,将某某某域定位为:桃江县西部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内重要的商贸、旅游、竹加工、化工业、矿产冶炼、水电基地,桃江城镇体系的特色区域。3.2.2、发展目标1、城镇发展目标以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招商兴镇、生态立镇”为总体思路,大力引进和使用新品种、新技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创一流”的工作目标,科学安排,认真落实,不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高度重视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各项改革,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按区、镇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形成较完善的经济体制,城镇文化生态建设为重点,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按“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近”的原则,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富有特色的交通工贸型小城镇。2、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根据相关规划和要求及镇域社会发展的现状条件,按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以加快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招商兴镇、生态立镇”目标战略,实现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近期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考虑到益马高速和二广高速的规划建设,将会带给某某某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武潭工业发展迅速,同时由于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较好成绩,会为武潭的经济总量带来巨大的飞跃。 因此本规划近期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增长12%计,规划2015年某某某国内生产总值为23.87亿元。财政收入以年均增长15%计,2015年为3885.9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721元以上。远期203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增长10%计,2030年为99.71亿元。财政收入以年均增长15%计,2030年为3.1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3000元以上。第四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4.1 镇域镇村体系发展现状4.1.1 总体现状2008年某某某镇域总面积为208.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00公顷、水田面积为2290公顷、旱地面积503公顷;辖1个社区居委,28个行政村,总人口76万人。4.1.2 镇村规模2008年年底,某某某镇域总人口为7.6万人,包括4个中心村、24个一般村和1个社区。表41 某某某各村人口统计表村名人口(人)村名人口(人)缺塘坳村1525石桥村3751清凉村1585崇山坪村3389基固庙村2958新铺子村3826罗家坪村1843寨子村2050碧螺村2463莲花城村1763延津桥村1521莲花坪村2701熊家村2864景致村3120牛溪村2734泥潭村3148勤耙田村3308天湾村2923伏祖湾村1918善溪村1920杨家坪村1963梅林村2504龙拱滩村3443汤家段村2813武潭村1205高峰村2363八家村2021武潭社区4949杉树村3457合计760284.2 镇域人口规模4.2.1、人口预测某某某辖1个社区、28个行政村,2008年全镇总人口7.6万人,城镇人口1.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15.86%。 总人口预测:考虑计划生育政策及人们思想素质提高,人口生育将出现新的变化,人口平均寿命增长等因素,预计2008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到5,2015203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到3。对某某某未来人口规模的预测,采用综合分析法,即通过确定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来预测镇域2030年的人口规模。预测公式PP0(1+r+r)t其中P规划预测年总人口P0起始年份的人口规模r自然增长率r机械增长率t规划年限自然增长率:近年来,桃江西部经济区总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递减趋势,5年平均值为6。由于人口总量基数和增长率基数较高,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的绝对数量仍然较大,并且仍将成为镇域人口增长的基本途径。综合近五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状况综合分析确定规划期内2015年前,自然增长率确定年均为5,20152030年之间确定为年均3。机械增长率:近年来人口机械变动总体上保持净迁出的格局,但近年迁入大于迁出,随着桃江西部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的加强,加之由于重大交通设施(二广、益马高速公路等)、旅游业的发展,将逐步形成净迁入的格局。综合分析确定规划近期20092015年间取8,20152030年间为6(全县近期20082015年间取8,20162030年间为5略高)。将不同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比重代入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出:2015年:7.6*(1+5+8)6=8.21万人2030年:8.21*(1+3+6)15=9.39万人同时西部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确定某某某总人口2030年为8.3万人。4.2.2、人口确定根据前面的人口预测,综合城镇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人口为:近期:2015年末人口规模为80000人;远期:2030年末人口规模为90000人。4.2.3、城镇化水平某某某现状城镇化水平为15.86%,通过剩余劳动力法综合递推法推算:规划到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2.02万人, 城镇化水平25%;到2030年城镇人口达到4.4万人,城镇化水平49%。4.3、村镇体系4.3.1、镇村空间结构村镇的空间布局,以城镇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线路规划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布局特点,采用“中心聚集、点轴发展”格局。规划以镇区为中心,莲花城片区和崇山坪片区为副中心,国道207和省道205为纽带,形成镇区位于镇域中部,莲花城片区位于镇域南部,带动中心村、基层村均布发展,形成“中心聚集、点轴发展”空间格局。4.3.2、镇村等级规模结构根据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按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结合镇域村镇现状,以及经营管理的要求,将某某某镇域镇村体系分为三个等级,即镇区中心村基层村。表42 某某某域村镇体系等级规划结构一览表城镇等级功能地位个数城镇名称及规模一级镇区1武潭二级中心村4罗家坪、龙拱滩、崇山坪、天湾三级基层村25泥潭、延津桥、缺塘坳、清凉村、基固庙、碧螺村、熊家村、牛溪村、勤耙田、伏祖湾、杨家坪、武潭村、八家村、杉树村、石桥、新铺子、寨子村、莲化城、莲化坪、景致、善溪、梅林、汤家塅、高峰,武潭社区依据现状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分析,结合全镇村镇化水平预测,规划规模等级分为3万人,0.2万人0.5万人,0.2万人五个等级。表4-3 镇域村镇规模结构规划城镇规模人口规模(万人)城镇数量城 镇 名 称31武潭0.20.54罗家坪、龙拱滩、崇山坪、天湾0.225泥潭、延津桥、缺塘坳、清凉村、基固庙、碧螺村、熊家村、牛溪村、勤耙田、伏祖湾、杨家坪、武潭村、八家村、杉树村、石桥、新铺子、寨子村、莲化城、莲化坪、景致、善溪、梅林、汤家塅、高峰,武潭社区4.3.3、镇村职能针对村镇的现状和村镇等级规模特点,按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其职能和发展方向。1)镇区镇区是全镇行政、文化的综合中心,莲花城片区和崇山坪片区是全镇工业中心,三大片区布置镇级的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2)中心村农村居民以集中居住为主,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拥有小型商业、邮政代办点、中心卫生院等公共设施,为周围的基层村服务,同时可保留少量的加工业,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建设小康村。3)基层村从事农业或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第五章 村庄规划指引5.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镇域建设用地是指村镇用地分类中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等各类用地的总和。结合现状,对整个镇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如下:考虑到村庄现状建设用地较分散,人均建设用地较多,从节约与集约用地的角度出发,规划要求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以内。5.2、村庄建设用地选址村庄建设用地选址应尽可能对原有建设用地加以利用,并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相协调。在生产作业区附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向阳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选择建设用地。选址时应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并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村庄建设用地应根据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现有建筑和建设投资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5.3、村庄居住用地村庄居住用地在村庄建设用地中的比重较大,其择址应慎重考虑。村庄居住用地应重点考虑保护环境、方便出行等因素,按在村庄建设用地中的比重不低于50%布置。5.4、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建筑为村民提供基本的日常服务,在各村均应相应的安排,尽可能布置在靠近中心的地段。村庄公共建筑在村庄建设用地中比重不宜过大,不宜超过10%。5.5、村庄生产建设用地为了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各村可安排适当规模的生产建设用地。一类无污染的工业用地可安排在居住或公共建筑用地附近;二类有轻微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常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和河流下游,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生产建设用地要集中布置,以便于管理和污染治理,共享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应重视大、中型养殖场地的选址,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宜布置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侧风位和通风、排水条件好的地段,并与村庄建设用地保持相应的防护距离。第六章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6.1、镇域道路现状概况二广高速在崇山坪片区设置一出入口,某某某接二广高速出入口的道路为国道207,极大地缩短某某某与桃江城区及益阳市区的距离。村村通公路网建设完成硬化80%以上。国道207和省道205组成镇域道路主骨架。6.2、镇域道路规划在镇域范围内,道路系统由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级公路组成,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国道207和省道205为主轴,向镇域各村发散的树枝状道路系统。按照桃江西部经济区发展规划、桃江县公路网发展规划,规划将国道207作为镇域对外交通干道,近期将对路面和路幅改建,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远期将对国道207进行改道,使马迹塘镇和某某某更好的联系,完成武马城镇的融城战略。联系各村的道路近期完成硬化工程,对通往中心村的道路进行改扩建,从而形成更加便利快捷的公路网结构。规划的二广高速从镇域至南向北穿过镇域,并在崇山坪村设置出入口,且规划的益马高速在莲花坪村与二广高速立交,设置互通。镇域内的道路应逐步提高等级,采取截弯取直、局部拓宽、分期改造的做法,逐步提高路面等级,以适应经济的发展。结合全镇产业发展时序,对交通需求较大的路段应尽快实现硬化,最终实现便捷、快速的镇域道路系统。具体表现为两横两纵四轴线和大小两环的网状树状结构相结合的道路结构体系:两横:分别为通往安化的X039和G207组成的第一条横向轴线和益马高速延伸段组成的第二条横向轴线;两轴:分别为S205和二广高速构成的纵向轴向;大小两环:为连通石桥和清凉的村级道路,使之与Y544和Y543以及S205组成某某某镇域外围的大环线和将现状资水北岸的沿江道路拓宽,使某某某镇区沿资水分别与天湾、善溪、汤家段和龙门坳串联,并形成镇域道路体系的小环。表6-1 某某某镇域现状道路一览表路线编号路线名称里程长度(公里)红线宽度(米)路基宽度(米)断面情况道路性质Y 543九花线5.6486机动车道宽4.5米四级Y 544延瞿线11.03597机动车道宽4.5-5米四级Y 545豆碧线3.9118.56.5机动车道宽5米四级Y 546松金线2.0196.54.5机动车道宽3.5米等外Y 547武天线17.39197机动车道宽4.5-5.5米四级G 207杨石线21.0三级S 308三龙线7.08三级S 205沙花线17.07三级表6-2 某某某镇域规划道路一览表路线编号路线名称里程长度(公里)红线宽度(米)路基宽度(米)断面情况道路性质X 039三龙线15122+8+2三级Y 543九花线5.6412101.5+7+1.5四级Y 544延瞿线11.03512101.5+7+1.5四级Y 545豆碧线3.91112101.5+7+1.5四级Y 546松金线2.01912101.5+7+1.5等外Y 547武天线17.39112101.5+7+1.5四级G 207杨石线21.018151.5+12+1.5三级S 308三龙线7.015122+8+2三级S 205沙花线17.015122+8+2三级石清线5.5612101.5+7+1.5四级武龙线12.3412101.5+7+1.5四级第七章 镇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7.1、电力工程规划1)某某某现有电力网络从东部引入,引自桃江西变,并在武潭村设置武潭变。给某某某的南部和北部供电。形成环网。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各村镇均有10KV变压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产业的发展,某某某镇域范围内,供电网络设备已显得陈旧、落后、导线截面偏小,电源点单一,线路敷设不规范。输电可靠性、安全性差,电网建设落后于城市建设,供电电源与供电电网发展不协调。2)根据桃江镇域城镇体系规化(20082030)在某某某规划建设35KV变电站2座,分别为龙拱滩变和天湾变。以国家标准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为依据,结合某某某电网现状以及用电负荷和电量发展趋势,规划增加一回从马迹塘变引来的引入线,与武潭变-天湾变行路形成环网,对重要的工厂和建筑进行双电源联络供电,增加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规划要求加强农电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注意农村低压线路的改造和更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3)村民用电按600KWh/人*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1500小时计,用电负荷为1.76万千瓦;镇区用电负荷为4.5万千瓦。4)镇域10KV电力线采取架空敷设,两侧边导线以外控制不小于5米宽的防护带。5)规划镇区电力线采取地埋敷设。7.2、电信工程规划1)2030年村庄电话普及率按20%计,共需安装电话1万门;镇区电话普及率采用30,需安装电话1.2万门。全镇需安装电话2.2万门。2)实现村村通邮,并扩大邮政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3)对现有的有线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也应巩固发展,有条件的村和农户接通计算机网络系统,努力改善和提高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要求。完善传输网,建设光纤接入网,发展多种宽带接入方式,提供综合通信业务,积极建设“信息高速公路”。7.3、燃气工程规划1)镇区现居民主要采用液化气和煤作为燃料。村民主要利用秸秆、柴草和煤作为燃料。2)在龙拱滩村规划一座配气站,气源为天然气,远期可考虑西部经济区集中建造天然气储备厂。居民用气量标准采用1.5m/户日。除满足镇区用气外,同时向附近行政村供气,满足部分村民用气。同时发展一定规模的液化石油气、沼气,以改变供气结构。到2010年用气普及率达到60%,2030年达到90%。7.4、给水工程规划1)镇区现状用水水源取自资江,延津桥村已完成饮用水工程,新铺子村和莲花城村即将兴建饮用水工程,其余村村民用水多取自井水。2)规划新建莲花城片区水厂,水源来自资江,满足镇区和周边部分村民生活、生产用水。其余各村根据人口分布情况,以地下水或山间溪流为水源,就近取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修建规模不等的自来水池,逐步普及村庄自来水。建立饮用水监测机制,保证饮水卫生。7.5、排水规划1)现状镇域各村污水均未处理,就近排入河沟、堰塘。镇区现状排污系统不完善,均是雨污合流,沿街道、公路、山沟排入资江,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2)规划镇区采用雨、污合流制,规划雨污水管道,雨水经收集后统一汇入污水管道,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附近的行政村产生的污水有条件的可纳入片区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其余行政村工业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并达到排放要求方可排放至自然水体。村民要积极修建化粪池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用于农田灌溉。推广建设沼气净化池,既能提供清洁能源,又能处理污水。第八章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需要和可能,中心村和基层村在交通方便、服务辐射半径较大地段布置公共服务设施。8.1、教育设施为了提高某某某的教育水平,在各村庄都要建立有完善教学设施的村小及幼儿园,镇区扩大某某某中学用地规模以及某某某小学进行重新选址,并于五斗村附近新建一处小学。以期把中心学校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适宜教学,能满足长远发展和更有力地服务镇域范围内的现代化学校。8.2、文化娱乐设施伴随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异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越来越丰富。本次规划在镇区和中心村配置文化娱乐中心、球场、老年活动场所、青少年之家等文体娱乐设施,基层村设置文化室等简单的文娱设施。8.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全镇形成完善的医疗体系,从镇区到中心村再到基层村,根据需要配置不同规模的医疗卫生设施,村村应设有新型合作医疗点,并能对各类不同的病情、伤情和疫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医治和控制。在某某某新规划一处医疗设施用地,位于原莲花城村,占地面积为2.57公顷。8.4、商业服务设施镇区配建经营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百货商店、生产资料市场、邮政所、信用社、酒店旅馆等。中心村配置一定量的商业服务设施,规划放心连锁店、农资门市、邮电代办所等基本商业服务场所。基层村主要规划邮政代办点等各种商业性服务设施,布置小卖部,小吃店等,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规模等级、服务人口等因素,按规范进行配置。第九章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9.1、消防规划镇区应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并按照有关规定,规划在镇区新建小型消防站,用地面积0.14公顷。镇域内各村应设置义务消防队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通讯设施。9.2、防地质灾害规划镇域内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以相应的地质勘探资料为依据,进行防治地灾处理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方可进行。9.3、防洪规划镇域内城镇建设用地和中心村按照20年一遇洪水位设防,其他按10年一遇洪水位设防,重大设施按50年设防。村庄选址时应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埔厨卫漏水施工方案
- 方程的知识梳理
-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
-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宾馆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固定收益证券(英文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网约车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周口师范学院《机器学习与混合现实》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微体古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航空器维修人员培训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国布硅胶文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GB/T 45255-2025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规范
-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试题(含答案)
- 能源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主题班会课件-《花开应有时》预防早恋男女交往
- 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
- 教育机构季度工作总结
- 2025山西地质集团招聘3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12333服务热线招聘20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云南省2024年7月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 2025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英语(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