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资源学作业.doc_第1页
菌物资源学作业.doc_第2页
菌物资源学作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学名:美味牛肝菌中文别名: 大脚菇1拉丁学名:Boletus edulis Bull.: Fr.2分类地位: 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ses)、牛肝菌科(Boletaceae)3 入药部位:子实体形态特征:美味牛肝菌子实体一般较大。菌盖直径515cm,呈扁球形或稍平展,表面光滑,不粘,一般为灰褐色、黄褐色、土褐色,边缘钝。菌柄长612cm,粗26cm,近圆柱形或基部膨大,淡褐色或淡黄褐色,内实,柄表面全部有细网纹或网纹占柄长的2/3。菌管初期白 色,后呈淡黄色并带淡绿,直生或弯生,在菌柄之周围凹陷。管口小,幼时有填充,圆形,每毫米23个。孢子印橄榄褐色, (1015.2)微米(4.55.7)微米。囊状体无色,棒状,顶端钝圆或稍尖细, (3438)微米(1314)毫米4-6生态环境:美味牛肝菌是一种与高等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它对寄生植物的选择也有一定的特异性,一般常与冷杉、云杉、铁杉、桦树、鹅耳枥、山毛榉、白蜡树、栎、柞、榆、山杨、高山松、云南松等树种形成共生菌根。树龄在10-90a生的林下都可采到美味牛肝菌,但是在20-40a生的林内美味牛肝菌发生量为最多。美味牛肝菌多集中在海拔高度为300-600m之间,在海拔200m或700m也有生长,但数量却很少。林内郁闭度不同,美味牛肝菌发生多少有明显区别。森林郁闭度在0.5-0.9之间均有美味牛肝菌生长,郁闭度低于0.5或大于0.9时,几乎没有生长或发生量很少。在0.7-0.9郁闭度的林下,美味牛肝菌发生量最大味牛肝菌的生长与林地土坡、坡度也有一定的关系,附近的土壤一般为山地黄土、黄壤、灰沙土、山地黄棕壤、暗棕壤、紫色土及黄沙土, pH为4.85.8,,岩石以正长岩、花岗岩、硅酸盐、磷酸盐为主,腐殖质厚度在5-30cm之间均可生长,最适宜的厚度是1020。m。坡度通常都在5 o-45o之间,以10o-30o生长较多7,8。地理分布:我国各省均有分布,西南地区产量较高9。化学成分:蛋白质、脂肪、多糖、粗纤维、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铁、锌、铝、铜、锰、锶等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0药理作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具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抗病毒等作用11,12. 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热、舒筋活血、补虚提神等功效;又是妇科良药,可治妇女白带症及不孕症13;治疗腰酸腿疼、手足麻木14. 产品开发:美味牛肝菌膨化即食产品15, 舒筋丸13,美味牛肝菌保健饮品16参考文献: 1 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2 戴玉成,杨祝良.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J.菌物学报,2008, 27(6):8018243 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4 严新涛,朱学勤,严寒编著.竹荪、灰树花、羊肚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30325 阎明珍,任玉环,张朝亮.吉林美味牛肝菌分布及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6,12(4):2442466 阮瑞国,林从发,丁李春等.富安市美味牛肝菌形态与生态环境J.中国食用菌,17 (4): 24257 王茂胜,连宾.美味牛肝菌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3,31(3):34-38 8 艾畅,高巍.美味牛肝菌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J,吉林林业技,2005,34(6 ):46479 李泰辉,宋斌.中国食用牛肝菌的种类及其分布J.食用菌学报,2002,9 (2): 223010 姜林.泰山美味牛肝菌营养J.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8,29(2): 236238 11 邓百万,陈文强.美味牛肝菌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及成分分析J.无锡轻工业大学学报,2004,(11): 12.12李志洲,邓百万,杨海涛等.美味牛肝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3):272913 张光亚编.云南食用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4546.14 应建浙,臧穆,1994.西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5 朱萍,张微思,罗晓莉.美味牛肝菌膨化即食产品生产工艺技术M.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5):4144中文学名:金顶侧耳中文别名: 又称“金顶蘑”、“榆黄蘑”、“玉皇蘑”或“黄蘑”1拉丁学名: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er 2 分类地位: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侧耳属(Pleurotus) 1入药部位:子实体形态特征:子实体复瓦状丛生,菌盖基部下凹呈喇叭花或南瓜叶状,边缘平展或波浪状,从幼到成熟均为鲜黄色,老熟干后近白色,直径2-13厘米;菌肉白色;菌褶白色,长短不一,与菌柄延生;菌柄偏生,白色,长1.5-11.5厘米,粗0.4-2.0厘米,常数个或数十个柄基部连在一起;孢子印白色(浓密时浅玫瑰色或淡紫色),孢子无色,歪嘴长圆筒形,光滑,6.8-9.86x3.4-4.1微米.菌丝有雌雄之别,即不同极性,但在形态上看不出差异,同性别的菌丝间永不亲和,子实体只有在通过异宗性接合的菌丝细胞间发生融合后才能产生3。生态环境:夏秋季生于榆、栎等阔叶倒木上或枯立木上4地理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湖南、四川、广东、西藏4。化学成分:甘露醇、麦角甾醇、腺嘌呤核苷、尿嘧啶、烟酰胺、鸟苷、肌苷、洛伐他汀、延胡索酸、油酸、脂肪酸、多糖5-8药理作用: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菌、抗电休克、镇痛和镇咳、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利尿、止咳平喘、强心、促进细胞新陈代谢、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以及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和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抗佝偻病、促进记忆、开发智力、防治贫血7,9-12 产品开发:真菌营养饮料13。参考文献:1上海农业科学院中国食用菌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2戴玉成,杨祝良.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J.菌物学报,2008, 27(6):8018243王柏松,江日仁.金顶侧耳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山西农业大学1988,34图力古尔,李玉我国侧耳属真菌的种类资源及其生态地理分布J中国食用菌, 2001,20(5):89.5刘晓峰,李玉,孙晓波,徐惠波,1998.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成分和药用活性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增刊):1816丽萍,孙非,张翼伸,1994.化学修饰对金顶侧耳多糖抗病毒(CB5)活性的影响.生物化学杂志J,10(2):1501547 张丽萍,苗春艳,许丽艳.金顶侧耳多糖PC-4的结构确定与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真菌学报, 1995,14(1):69748 包海鹰张影图力古尔李玉金顶侧耳化学成分的研究J,菌物学报,2004:23(2):2622699 刘小雷,张兴岐,香菇.榆黄蘑抗衰老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6,18(1):2326.10 金宗濂,周宗俊,榆黄蘑发酵液的抗衰老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