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仔细品读米勒 拾穗者 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 金黄的稻束 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语言的突破 一种雕塑的质感 一种将 思 与 诗 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 今天我们学习 金黄的稻束 了解诗人郑敏是怎样将 诗 诗的意向和语言的美 与 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索 完美的融为一体的 金黄的稻束郑敏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歌的意象 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运用自读品味法 讨论交流法 研究讨论 分析归纳 从形象入手 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 体会诗歌的意象 3 品读诗歌 体会诗人郑敏怎样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 将清明的思想 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 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 与作者共鸣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 金黄的稻束 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语言的突破 一种雕塑的质感 一种将 思 与 诗 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 今天我们学习 金黄的稻束 了解诗人郑敏是怎样将 诗 诗的意向和语言的美 与 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索 完美的融为一体的 九叶派 诗人郑敏 不老的 最后一叶 如今 九叶诗派的八片叶子已随风凋零 留下的这一叶也许并不感到寂寞 诗人的书柜上 贴满了写着诗句的纸条 其中一条这样写道 良心是白天的星星 灵魂是黑夜的太阳 同样是那看不见的永恒 诗人不老 现在 90岁的老人还带着博士生 书桌上摆满了各种外文著作 究竟是什么让她充满活力 答案就在郑敏多年前写下的诗句里 鸟儿的翅膀为什么不沉重 它的身躯为什么不知疲劳 它没有浸在快乐里 它的眼睛永远在寻找 寻找 作者简介 郑敏 1920 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 她与杜云燮 穆旦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 被称为和谐的 三重奏 杜云燮比较清俊 穆旦比较雄健 而郑敏最浑厚 丰富 从建国初到1979年郑敏中断了新诗写作 直到 三中全会 以后 在时代的感召和友人的鼓励下又写起了新诗 出版诗集 心象 寻觅集 和诗学专著 诗与哲学是近邻 郑敏 1920年出生于北京 原籍福建 1961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英美文学教授 郑敏在大学读书时期开始写诗 受浪漫主义文学及歌德等人的影响较深 倾向于写抒情哲理诗 九叶诗派代表人之一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郑敏四十年代的作品曾由巴金先生收入文学丛刊 名为 诗集1942 1947 1947年之后 郑敏的诗歌创作出现三十余年的沉寂 1979年诗人重新投入创作 1984年出版诗集 寻觅集 1981年 九叶集 收录了作者四十年代诗作二十首 寻觅集 曾获第二届全国诗集奖 九叶诗派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 杭约赫 辛笛 王馨迪 陈敬容 郑敏 唐祈 唐湜 杜运燮 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 九叶集 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九叶诗派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诗作视野开阔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 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 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金黄的稻束 诵读欣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 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 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写作背景 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 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 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 忽然右手闪进我的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 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 散开 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 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 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 显得有些儿疲倦 有些儿宁静 又有些儿寂寞 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 举目看远处 只见微蓝色的远山 似远又似近地围绕着 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汩汩流过 它的消逝感和金黄的稻束们的沉思凝静形成对比 显得不那么伟大 而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 作者自述 启导 这首诗因为一个随处可见的农村生活景象 触发一种不同寻常的诗情 深刻的哲思蕴涵在诗的形象之中 我们要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 思考诗歌的内蕴 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 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 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形象 可从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这些诗句中看出 诗人用金黄的稻束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 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金黄的稻束第一节 金黄 修饰 稻束 有什么意味 站 与 立 相比 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疲倦 皱了 与 美丽 矛盾吗 在用 满月 远山 为 稻束 添加了美丽的背景之后 诗人为什么要将稻束的意象转化为雕像 满月 除了作为背景 还有何深层含义 金黄 修饰 稻束 有什么意味 站 与 立 相比 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金黄 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 金黄的稻束 意味着收获 同时 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堆 只是客观的描述 而 站 运用拟人修辞 写出了稻束挺立秋天田野的身姿 是收获的见证和象征 疲倦的母亲 与 皱了的美丽的脸 有何关系 母亲赋予生命 母亲是劳动者 母亲肩负生命的艰辛和希望 母亲因此而疲倦 皱 是因为疲倦 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 诗人因此称其为 美丽 这是动情的赞颂 疲倦 皱 写出了母亲的辛勤和衰老 美丽 写出了母亲精神伟大 意志的坚韧 满月 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 欣喜 烘托了母亲的无私胸怀 满月 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 欣喜 烘托了母亲的无私胸怀 满月 除了作为背景 还有何深层含义 诗人为什么要将稻束的意象转化为雕像 因为雕像既具有静默无闻的特征 本身又具有可礼赞的价值 金黄的稻束能成为人类可纪念的东西是因为它有着伟大的劳作 伟大的疲倦 伟大的奉献 如同母亲的疲倦 美丽和坚韧已经超出了一切言说 暮色 远山 满月挂在树巅 等勾勒了苍茫辽远的背景 这 指金黄的稻束 静默的雕像 表明这种母亲的疲倦 美丽 坚韧超出了一切言说 小结 第一部分 作者由稻束联想到收获联想到生产的母亲 劳动者 歌颂了劳动者的美丽 坚韧和无私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 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金黄的稻束第二节 伟大的疲倦 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最后几句 肩荷 这个词汇是用于 稻束 还是用于 母亲 的 如何理解 伟大的疲倦 这如何理解 写出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辛勤和坚强的赞美 紧承上文 肩荷 这个词汇是用于 稻束 还是用于 母亲 的 如何理解 运用 肩荷 这个颇含男性意味的词语 来描写看似柔弱的稻束与瘦弱的母亲 使读者在感觉反差时更能体会母亲的艰辛与伟大 低首沉思 指稻束沉思 暗示作者沉思 自然过渡 稻束在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沉思什么呢 历史如河流一样川流不息 生命如稻束一样萌芽 生长 成熟 老去 生生不止 生命在完成之后转化为静默的雕像 回味着 伟大的疲倦 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站立的稻束的意义由此升华了 诗人也在这种深思中表达了她的无限的时空观 以及朴素的人文关怀精神 如何理解 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 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最后几句 着实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度 把历史比做一条长河 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 更进一步提升对母亲的赞美 不过 而 的语气表明 稻束 母亲 的精神超越了历史 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永恒的思想结晶 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 而具有了更深刻广泛的哲思 静默 静默 小结 第二部分 母亲无言的坚韧和美丽激起我们对生命和历史作深刻的思考 深刻阐释了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 1 金黄的稻束 象征什么 2 诗人是如何将 诗 意象和语言 与 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融合在一起的 3 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 意象的重叠 但为何不给人零乱 费解的感觉 思考探究 1 金黄的稻束 象征什么 金黄的稻束 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 它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稻束 而是象征 它是收获的象征 它是母亲的象征 诗人将收获与创造丰收成果的劳动者联系起来 尤其突出了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的形象 母亲是典型 母亲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 成为诗歌当中既真又美的意象 通过这个意象 诗人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2 诗人是如何将 诗 意象和语言 与 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融合在一起的 诗人以 金黄的稻束 为起点 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 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 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 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 金黄的稻束 直接比作 母亲 或是 雕像 而是据此展开联想和沉思 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 相映成辉 金黄的稻束 静默 的 雕像 母亲的疲倦 母亲无言的坚忍和美丽 都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无尽的沉思 诗的最后一句 而你们 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顺理成章 抽象的思 和 感性的诗 完美地合为一体 3 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 意象的重叠 但为何不给人零乱 费解的感觉 这得益于诗人意象创造的技巧圆熟 尤其是组织得非常和谐 它在跳跃的地方都作了有机的过渡 用一根无形的线索把多个意象贯串起来 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 稻束 一个跳跃 却又写起了 皱了的美丽的脸 的 疲倦的母亲 从稻束到母亲 是两个意象的重叠 但其中用 我想起 我看见 作了暗过渡 所以虽然跳跃 却不让人感到突兀 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暗示 全诗把 稻束 与 疲倦的母亲 连了起来 这联结的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引起的 即为什么劳动者却是贫穷者 对社会贡献得越多 自己却丧失得越多 诗人把这些对社会的认识 通过稻束 母亲 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贯串起艺术形象 表现了出来 语言品味 一 有 声 有 色 的语言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 而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 诗人用 金黄 修饰 稻束 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 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 金黄 是高贵的色调 在技巧上 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 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 而三个 静默 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有 声 有 色 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二 融合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诗中的意象塑造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第一 从强烈的主观投入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 如 金黄的稻束 疲倦的母亲 收获日的满月 高耸的山巅 第二 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 如 历史 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无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独创性 而且它们也是通过诗人心理的仰证或想象才得以实现的 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 吸收了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经验 并且有所融合 创造 知识迁移 1 对这首诗的解说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一句涉及的时间 从全诗看 除了 秋天 外 还隐指 暮色 降临之前 b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把 皱 与 美丽 并列 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 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的诗句中 你们 指诗歌的主要形象 金黄的稻束 d 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这实际上就是稻束 低首沉思 的内容 d d 把 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解说为稻束 低首深思 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 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 都是诗人 我 心中所想 眼中所见 它本是诗人的 旁白 不能理解为 稻束 沉思的内容 知识迁移 2 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以 金黄的稻束 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 通过稻田 路上 天空 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 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 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辅导员考试理论知识概况试题及答案
-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 2025年湖南省车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系统化复习花艺师考试试题答案
- 重要性2024年秘书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花艺师考试在校准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艺师技术应用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招聘的客观性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花艺师考试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家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保安员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生锈与防绣课件
- 5.1 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高分范文:弯道与陡坡
- 《2025年拍卖师职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与解析》
- 设备调试面试试题及答案
- 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2024
- 2025年高考解密汇编 英语解密之单词辨析
- 2024年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社会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笔试真题
- 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经验
- 学习通《形势与政策》2025春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