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县九十二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重区五华国小.doc_第1页
台北县九十二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重区五华国小.doc_第2页
台北县九十二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重区五华国小.doc_第3页
台北县九十二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重区五华国小.doc_第4页
台北县九十二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重区五华国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北縣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三重區五華國小 _二年級生活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許雅玲、張江蓮主題/單元名稱 欣賞美麗的春天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鉛筆、彩色筆、蠟筆、白膠、16K圖畫紙2、 記錄表、情境圖、節奏樂器、放大鏡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一2/92/137節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1 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2-4 在音樂活動中,使用人聲、樂器及周遭環境的聲音來體驗多樣化的音色。5-2-1 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建立初步審美經驗。9-3-5 學習安排工作步驟。9-3-8 學習安排工作,有條理的做事。 1、透過五官及肢體等體驗,感受並欣賞春天,進而培養藝術欣賞及創作能力。2、透過觀察植物新芽活動,發現大自然的新芽也有許多形狀與色彩。3、觀察校園植物的種子,察覺種子的形狀與傳播方式有關聯。1、 教師引導兒童說出新芽從哪裡茂出來2、 學生分組到校園尋找新芽,並畫出三種不一樣的新芽,並說一說這些新芽像什麼東西。3、 請兒童觀察記錄秘密花園裡花的顏色、數量和周遭環境及分享各組的秘密花園。4、 唱唱跳跳:欣賞及學唱春天到歌曲,分組伴奏並表演。5、 種子的故事:上台排列四張情境圖,根據排列圖說出一個種子的故事。6、 分組故事接龍。1、觀察2、問答3、報告4、成品展示5、實作6、發表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1-2 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感受。主題/單元名稱 欣賞美麗的春天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鉛筆、彩色筆、蠟筆、白膠、16K圖畫紙2、 記錄表、剪刀、色紙 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二2/162/207節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1 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2-4 在音樂活動中,使用人聲、樂器及周遭環境的聲音來體驗多樣化的音色。5-2-1 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建立初步審美經驗。9-3-5 學習安排工作步驟。9-3-8 學習安排工作,有條理的做事。 1、透過五官及肢體等體驗,感受並欣賞春天,進而培養藝術欣賞及創作能力。2、透過不同的創作,表現出自己對春天的感受,並能與同學分享。1、教師複習前一節課所教導的內容。2、種子旅遊:兒童由種子的故事中猜一猜,咸豐草如何撘便車去旅行?3、找一找看其他的種子,觀察他們的旅行方式和咸豐草的種子有什麼不同。4、兒童說一說,在春天裡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5、全班共同討論怎樣留下春天的感受,分組進行設計。6:製作春天的圖畫書:討論可以用什麼方式製作春天的圖畫書。7、新書發表會。1、觀察2、問答3、報告4、成品展示5、參與度6、發表會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1-2 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感受。主題/單元名稱 植物的生長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蔬菜水果、小容器、豆子、棉花、甘藷2、 澆水用具、記錄表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三 2/232/277節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5-2-1 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建立初步審美經驗。7-3-5 由系列的觀測資料,說出一變動事件7-3-10 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8-3-1 運用五官觀察自然現象,察覺各種自然現象的狀態與狀態變化,用適當的語彙來描述所見所聞,運用現成的表格、圖表來表達觀察的資料。8-3-4 注意到植物生長需要土地、陽光、水分9-3-1 依自己觀察說出來。9-3-7 喜歡探討具求知欲1、 1、透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能察覺到植物生長的過程,以及和環境的關係,並能關懷自然與生命。2、 認識各種常吃的蔬菜水果,並觀察蔬菜水果中的種子。3、透過觀察種子發芽,甘薯長葉子活動,了解水會幫助植物發芽,並引起探究的興趣。1、 請學生說一說曾經吃過哪些蔬菜水果2、 學生介紹從家中帶來的蔬菜水果3、 討論如何分類及進行分類4、 玩果實和種子的配對遊戲5、 教師和學生討論種子要怎麼變成一棵新的植物6、 報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7、 請學生觀察植物成長的變化8、上台發表植物成長記錄表,與同學分享自己的作品1、觀察2、問答3、報告4、發表5、檔案評量6、評定量表7、作品分享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2-1-1 認識生活周遭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3-1-1 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環境條件4-1-1 能以清楚語言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感覺家政教育1-1-1 認識常見食物主題/單元名稱 春天的節日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有關樹的參考資料、家族的相關資料2、 彩色筆、鉛筆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四3/13/57節1-1-4 描述家族定居與遷徙的經過。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5-2-4 透過演唱和欣賞兒歌、童謠,培養愛好音樂的態度。7-3-10 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9-3-1 依自己觀察說出來。9-3-7 喜歡探討具求知欲1、 藉由各個節目的活動,能養成愛護環境、珍惜資源、關懷他人和慎終追遠的美德。1、 透過親近大樹的活動,察覺到樹的好處。2、 藉由清明節掃墓活動,培養懷念祖先,慎終追遠的美德。3、 從聽故事活動中,引導學生了解助人最快樂的道理,並鼓勵日行一善1、 引導兒童說出樹能為人和其他動物做些什麼2、 教師帶領兒童到校園找出一棵自己認為最特別的樹3、 玩瞎子摸樹及唱種樹歌4、 與學生討論家族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像大樹一樣5、 蒐集家族相關資料,製作一個簡易的家人關係圖6、 說一說清明節有哪些特別的活動7、 教師講述一個愛心故事8、發表自己愛心表現1、觀察2、發表3、報告4、作業5、檔案評量6、評定量表環境教育2-1-1 認識生活周遭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3-1-2 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5-1-1 能隨父母親與老師參與社區環境保護或關懷弱勢族群生活的活動經驗人權教育1-1-4 說出自己對個美好世界想法家政教育3-1-1 察覺生活有用資源影響主題/單元名稱 熱鬧的慶典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寶特瓶、紙盒、餅乾盒、樂器、雙面膠、釘書機、白膠2、 錄影帶、錄音帶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五3/83/129節3-1-3 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的歧異性。4-2-2 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想像力,以從事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悅和樂趣。5-2-1 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建立初步的審美經驗。5-2-2 經驗各種色彩、圖像、聲音、姿態、表情、動作的美感,並表達自己的感受。5-2-6 培養觀賞藝術活動時,表現出應有的秩序與態度。6-2-1 參與藝術活動,認識自己生活周遭環境的文化特質。6-2-3 觀察周遭環境及參與藝術活動,了解音樂是生活一部分。1、 透過活動,能瞭解族群間的不同風格,能關懷及尊重不同的文化,並熱心參與各種藝術活動的表演。2、 了解臺灣春天的民俗活動,並透過敲鑼打鼓等節奏遊戲,體驗熱鬧氣氛。3、 透過影片介紹,了解原住民各種祭典並做美麗的魚。1、 觀賞臺灣民間節慶、民俗活動、客家族群採茶歌舞、原住民族群慶典活動的錄影帶後,說一說喜歡看哪一種慶典活動表演?2、 討論台灣春天的民俗活動,有哪些特別儀式,為什麼要舉行這些活動,活動時會怎麼做出熱鬧的氣氛。3、 學生分組或全班上台一起表演,體驗熱鬧氣氛4、 討論原住民在春天時有哪些慶典活動5、 析賞飛魚祭的油畫作品及活動內容。6、 利用蒐集的紙袋塑膠袋做各式各魚。1、觀察2、分組討稐3、報告4、發表5、檔案評量6、評定量表7、自陳法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主題/單元名稱 熱鬧的慶典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斗笠大紙箱、包裝紙、廣告紙、彩帶、雙面膠、白膠3、 剪刀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六3/153/199節3-1-3 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的歧異性。4-2-2 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想像力,以從事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悅和樂趣。5-2-1 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建立初步的審美經驗。5-2-2 經驗各種色彩、圖像、聲音、姿態、表情、動作的美感,並表達自己的感受。5-2-6 培養觀賞藝術活動時,表現出應有的秩序與態度。6-2-1 參與藝術活動,認識自己生活周遭環境的文化特質。6-2-3 觀察周遭環境及參與藝術活動,了解音樂是生活一部分。1、透過活動,能瞭解族群間的不同風格,能關懷及尊重不同的文化,並熱心參與各種藝術活動的表演。2、透過慶典活動的表演,培養設計、欣賞和創作的能力。1、 教師延續前一節課的內容。2、 欣賞全班的作品:發表自己作品的特色。3、 兒童說一說最想學哪一種慶典活動表演,並分組討論選定所要表演的慶典活動主題。4、 認真排練、準備表演:兒童分工合作,勤加練習,並邀請家長或其他人員,協助製作或蒐集表演所需的道具5、 載歌載舞、熱鬧登場:舉行大型發表會,或繞行校園熱鬧演出。6、 欣賞同學的表演,發表欣賞的心得。1、觀察2、分組討稐3、報告4、發表5、參與度6、評定量表7、自陳法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主題/單元名稱天氣變暖了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春天、夏天衣物、換季情境圖、剪刀、色紙、白膠、彩色筆、厚紙版、竹筷子橡皮筋、熱溶膠、飲料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七3/223/267節1-1-2 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1 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3-1-2 舉例說明各種關係網路如何把全球各地的人聯結起來。3-1-4 舉出重要環境問題,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7-3-10 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1、藉由體驗觀察服裝的改變,察覺夏天氣溫高,冬天氣溫低,進而培養愛物惜物,及與氣候相處的正確態度。2、透過觀察及實際操作,察覺換季時衣著的改變,並能與家人分工整理衣物。1、 說一說換季時,家裡的人都會做些什麼2、 教師說明夏天與冬天的衣服有什麼不同3、 各組練習摺衣服並上台分享4、 各組觀察每個人去年和今年的衣服5、 討論不穿的衣服怎麼處理6、 準備喝的飲料及請同學猜一猜你喝什麼7、 討論天氣熱時會做哪些事1、觀察2、問答3、報告4、發表5、參語度6、實作環境教育4-1-1 能以清楚語言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感覺家政教育1-1-2 察覺食物與人體的關係1-1-3 認識食品衛生與安全重要性1-1-4 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喜愛的食物2-1-1 關心自己衣著3-1-1 察覺生活有用資源影響3-1-4 察覺周遭美化生活的物品主題/單元名稱 風力玩具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塑膠袋彩色筆、橡皮筋、洗衣粉2、 膠水、圖畫紙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八3/294/27節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2 描述自己身心變化與成長,並知身心健康的重要。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2-3 透過人聲、身體樂器、樂器及周遭環境的聲音來體驗多樣化的音色。4-2-4 在音樂活動中,使用人聲、樂器及周遭環境的聲音來體驗多樣化的音色。5-2-4 透過演唱和欣賞兒歌、童謠,培養愛好音樂的態度。9-3-5 學習安排工作步驟1、 透過活動感受風的存在,且知道風的利用,並了解風力在我們生活中產生的影響。2、 透過觀察和體驗風來了的活動,察覺風的推力,可以使物體運動起來。3、 藉由造風活動,讓風車轉動,了解風力可讓物體飄動或轉動。1、 同學說一說被風吹的景象。2、 調製泡泡水,吹一吹,看泡泡往哪裡跑,並說出是什麼原因影響泡泡的飛行。4、 同學說一說要怎樣讓風吹進來?(如:塑膠袋)並用塑膠袋將風抓起來。5、 將塑膠袋中的空氣擠出來,察覺空氣的存在。6、 討論除了塑膠但以外,還有哪些其他產生風的方法(如:用嘴吹、手搧、紙搧、布搧等)。7、 討論哪種方法風最大。1、觀察2、問答3、報告4、發表5、實作6、參與度7、成品展示環境教育4-1-1 能以清楚語言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感覺人權教育1-1-2 了解並遵守團體的規則主題/單元名稱 風力玩具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彩色筆、膠水、圖畫紙、鐵絲、小珠子、廣告紙2、錄音帶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九4/54/98節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2 描述自己身心變化與成長,並知身心健康的重要。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2-3 透過人聲、身體樂器、樂器及周遭環境的聲音來體驗多樣化的音色。4-2-4 在音樂活動中,使用人聲、樂器及周遭環境的聲音來體驗多樣化的音色。5-2-4 透過演唱和欣賞兒歌、童謠,培養愛好音樂的態度。9-3-5 學習安排工作步驟1、 透過活動感受風的存在,且知道風的利用,並了解風力在我們生活中產生的影響。2、 透過對多種風力玩具的認識,能製作出更有創意的紙飛機。1、 教師延續前一節課的內容。2、 製作風車:先選擇材料再想一想,要怎麼做出來。3、 說一說及比一比如何讓風車轉動,及誰轉得快又久。4、 兒童說出利用風力玩的玩具有哪些(如:風箏、風車、風鈴、降落傘、竹蜻蜓等)。5、 造飛機:大家來摺紙飛機,比一比誰的飛機飛得高又遠。6、 欣賞及練習風,快點來的歌曲。1、觀察2、問答3、報告4、發表5、參與度6、成品展示環境教育4-1-1 能以清楚語言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感覺人權教育1-1-2 了解並遵守團體的規則主題/單元名稱 小小天氣播報員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溫度計、天氣照片燒杯、冷水、溫水橡皮筋彩色筆、記錄表4、 天氣變化情境圖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十4/124/167節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1 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3-1-2 舉例說明各種關係網路如何把全球各地的人聯結起來。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5-2-3 體驗大自然及周遭環境的聲音,並描述自己的感受。6-2-6 正確、安全、有效使用道具從事表演活動9-3-4 養成動手習慣,察覺自己可以處理很多事。9-3-5 學安排工作步驟1、經由天氣觀察體驗活動,認識天氣有風、雲、雨等的變化。2、透過戶外觀察,指出晴、陰、雨的特徵,並能使用溫度計,察覺溫度變化。3、透過觀察記錄,能察覺天氣會有晴天、陰天和雨天的變化。1、 請同學說出在不同的時間所觀察的天氣現象有什麼不同2、 認識溫度:請兒童說一說今天熱不熱?每個人說的不一樣怎麼辦?3、 教師教導使用溫度計要注意什麼事。4、 請同學說一說除了晴、陰、雨天外,天氣還有沒有其他變化。5、 設計氣象符號:分組討論表示天氣的象徵圖案,並畫設計圖。6、 觀察記錄一星期的天氣。1、觀察2、問答3、報告4、分組討論5、檔案評量6、評定量表7、作業繳交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主題/單元名稱 小小天氣播報員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鉛筆、彩色筆2、 天氣記錄表、天氣變化情境圖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十一4/194/237節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1 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3-1-2 舉例說明各種關係網路如何把全球各地的人聯結起來。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5-2-3 體驗大自然及周遭環境的聲音,並描述自己的感受。6-2-6 正確、安全、有效使用道具從事表演活動9-3-4 養成動手習慣,察覺自己可以處理很多事。9-3-5 學安排工作步驟1、經由天氣觀察體驗活動,認識天氣有風、雲、雨等的變化。2、透過表演氣象播報的活動,了解氣象內容,培養表達及團隊合作的能力。1、 教師延續前一節課的內容。2、 兒童說一說曾經看過的氣象報告,觀察氣象播報員怎麼播報,或者觀看氣象播報的錄影帶。3、 創意氣象預報:分組討論如何做更有創意的氣象預報,及準備製作背景、道具。4、 氣象播報:分組進行表演。5、 票選新奇創意組、最佳播報員、團隊合作獎。6、 發表得獎感言。1、觀察2、問答3、報告4、分組討論5、實作6、表演7、作業繳交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主題/單元名稱 雨天?好玩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剪貼用具、圖畫紙2、 製作雨聲的樂器、風琴、錄音機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十二4/264/307節1-1-2 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2-2 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想像力,以從事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悅和樂趣。5-2-4 透過演唱和欣賞歌謠、兒歌,培養愛好音樂的態度。7-3-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7-3-9 學習運用合適的語彙,來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1、 透過觀察、欣賞、體驗、製作等活動,察覺雨中、雨後景象不同的地方,並透過節奏演出與畫畫活動,描述自己對雨景的觀察與感受。2、 透過討論、表演、美勞等作品,描述自己對雨天的觀察與感受。1、 同學描述雨天的自然景象及街景。2、 雨衣秀:分組計畫雨衣秀的打扮與表演動作,表演雨衣穿著走秀。3、 說一說雨天上下學時如何注意安全。4、 作品介紹及展出。5、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雨天聽到哪些不同聲音1、觀察2、問答3、報告4、發表5、實作6、參與度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人權教育1-1-2 了解並遵守團體的規則主題/單元名稱 雨天?好玩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製作雨聲的樂器、風琴、錄音機2、人造彩虹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十三5/35/77節1-1-2 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同時扮演多種角色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2-2 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想像力,以從事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悅和樂趣。5-2-4 透過演唱和欣賞歌謠、兒歌,培養愛好音樂的態度。7-3-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7-3-9 學習運用合適的語彙,來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1、透過觀察、欣賞、體驗、製作等活動,察覺雨中、雨後景象的不同,並透過節奏演出與畫畫活動,描述自己對雨景的觀察與感受。2、透過觀察、體驗等活動,察覺雨後景象與下雨時的不同。1、 教師延續前一節課的內容。2、 製作雨聲樂器:準備材料用具,做出一個雨聲樂器,介紹欣賞。3、 介紹西北雨直直落的童謠。4、 教師說明雨後景象和下雨時有什麼不一樣5、 帶領學生到校園看一看雨後的植物、天空景象有哪些變化。6、 美麗彩虹:觀察天空出現的彩虹或利用噴水氣觀察彩虹景象。1、觀察2、問答3、報告4、發表5、實作6、參與度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人權教育1-1-2 了解並遵守團體的規則主題/單元名稱 太陽出來了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手帕2、 眼罩、衛生紙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十四5/105/147節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1 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3-1-1 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發展,為自己生活各個層面帶來新風貌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5-2-4 透過演唱和欣賞兒歌、童謠,培養愛好音樂的態度。7-3-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7-3-5 由系列的觀測資料,說出一變動事件7-3-8 察覺若情境相同、方法相同,得到的結果就應相似或相同。9-3-7 喜歡探討具求知欲1、透過觀察、體驗、遊戲、表演與製作活動,觀察太陽可以提供熱能,太陽的昇落現象及移動規則性,和光的直進傳播與影子的形成。2、透過陽光與陰影等活動,察覺陽光能提供熱能。3、透過影子遊戲察覺光的直進傳播與影子形成。1、 請同學說出陽光下和陰影下感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有不樣的感覺。2、 教師引導怎麼樣可以變出不一樣的影子。3、 說一說對太陽光和熱的感受,並學唱太陽這首四川民謠。4、 找影子:到校園裡找影子,說一說怎麼會有影子。5、 踩影子遊戲:全班設定遊戲範圍,以腳踩對方影子。1、觀察2、問答3、報告4、作業5、實作6、成品展示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2-1-1 認識生活周遭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3-1-2 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4-1-1 能以清楚語言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感覺。人權教育1-1-2 了解並遵守團體規則。主題/單元名稱 太陽出來了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鉛筆、橡皮擦2、 圖畫紙、雙面膠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十五5/175/217節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1 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3-1-1 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發展,為自己生活各個層面帶來新風貌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5-2-4 透過演唱和欣賞兒歌、童謠,培養愛好音樂的態度。7-3-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7-3-5 由系列的觀測資料,說出一變動事件7-3-8 察覺若情境相同、方法相同,得到的結果就應相似或相同。1、透過觀察、體驗、遊戲、表演與製作活動,觀察太陽可以提供熱能,太陽的昇落現象及移動規則性,和光的直進傳播與影子的形成。2、透過影子時鐘的製作,察覺太陽的東昇西落及移動規則。1、 教師延續前一節課的內容。2、 兒童說一說同樣的東西,影子會不會一樣;試試看,怎麼改變東西影子的形狀。3、 帶領同學到校園找影子、畫影子;一小時後再畫一次,看看影子有何變化。4、 做一個影子時鐘:每節下課,畫一次影子位置,塗上不同顏色,做成時鐘6、 教師說明如何利用影子時鐘知道時間。1、觀察2、問答3、報告4、作業5、成品展示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2-1-1 認識生活周遭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3-1-2 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4-1-1 能以清楚語言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感覺人權教育1-1-2 了解並遵守團體規則主題/單元名稱 鏡子遊戲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色筆、圖畫紙2、 社區或校園平面圖、鏡子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十六5/245/287節1-1-1 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製作或運用模型代表實物。3-1-1 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發展,為自己生活各個層面帶來新風貌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2-2 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想像力,以從事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悅和樂趣。5-2-1 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建立初步的審美經驗。7-3-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9-3-1 依自己觀察說出來。9-3-6 學習分配工作。1、 透過遊戲、觀察與操作鏡子,察覺光的反射與明暗,及鏡子的多種用途,並利用鏡子製作萬花筒2、 透過鏡子觀察自己的長相,並把它畫下來。3、 藉由簡易的清潔工作,就可以讓周遭的環境更乾淨。1、 兒童討論照鏡子時,鏡中的影像有什麼變化。2、 引導同學將鏡子中自己畫下來,並欣賞回饋3、 玩鏡子迷宮遊戲,說出玩遊戲後的感覺和發現。4、 設計不一樣的迷宮玩玩看。5、 玩鏡子對稱圖形。6、 說一說有哪些東西,也可拿來當做鏡子照出影像。7、 教師說明鏡子中影像和實物有什麼不同後再請同學實驗。1、觀察2、問答3、報告4、發表5、參與度6、成品展示7、實作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1-2 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感受。2-1-1 認識生活周遭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3-1-2 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主題/單元名稱 鏡子遊戲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鏡子、剪刀膠帶2、 射靶、圖畫紙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十七5/316/47節1-1-1 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製作或運用模型代表實物。3-1-1 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發展,為自己生活各個層面帶來新風貌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2-2 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想像力,以從事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悅和樂趣。5-2-1 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建立初步的審美經驗。7-3-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9-3-1 依自己觀察說出來。9-3-6 學習分配工作。1、透過遊戲、觀察與操作鏡子,察覺光的反射與明暗,及鏡子的多種用途,並利用鏡子製作萬花筒2、透過光線射靶及接力等遊戲察覺光的反射與明暗。1、 教師延續前一節課的內容。2、 兒童拿鏡子到外面反射陽光試試看,移動鏡子角度,看看光怎麼移動。3、 分組玩光的接力遊戲:怎樣才能清楚的看出接力遊戲時,光的行進路線;接力遊戲時,光線的強弱會有什麼變化。4、 光線射靶遊戲:用鏡子反射光玩射靶遊戲,想一想怎麼辨識誰的光射中了靶。1、觀察2、問答3、報告4、發表5、參與度6、實作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官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1-2 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感受。2-1-1 認識生活周遭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3-1-2 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主題/單元名稱 夏令衛生教材來源翰林版 生活第四冊教學型態全班分組學習場地教室及校園教學資源1、 剪刀膠水、報紙、彩色筆、色紙、香包材料2、 繩子棉花教學期程(週次/日期)教學節數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活動概述評量方式評量重點六大議題十八6/76/117節1-1-1 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製作或運用模型代表實物。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2-1-2 描述自己身心的變化與成長,並知道身心健康的重要。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3-1-1 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為自己生活各個層面帶來新風貌。4-2-1 藉由生活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7-3-7 察覺事出有因,且能感覺到因果關係。1、 察覺氣候的改變,容易滋生蟲類,進而對自己產生影響,知道如何做好對自己及環境的衛生維護,讓每個人都能在乾淨的環境中快樂的長大。2、 透過夏天常見的昆蟲,與大自然拉近關係,知道衛生的重要。1、 請同學說一說夏天裡有哪些常見的昆蟲及對這些昆蟲的感受。2、 教師帶領同學到校園追蹤昆蟲足跡。3、 製作昆蟲模型4、 教師說明有哪些害蟲會影響我們的生活5、 調查家中除蟲和防蟲的方法6、 說出端午節的香包有何用途及共同討論如何做出有創意的香包。7、大家來做香包並欣賞。1、觀察2、問答3、報告4、作業5、發表6、成品展示環境教育1-1-1 能運用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