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2(雷曼曼).doc_第1页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2(雷曼曼).doc_第2页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2(雷曼曼).doc_第3页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2(雷曼曼).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设计共 青 团 农 场 学 校雷 曼 曼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设计 课 题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湖、气候等概况。2.能够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该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能够学会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通过分析长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会运用到其它地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2.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重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湖、气候等概况。2.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学方法独立自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难点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梦江南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认识。(可以从自然环境、古诗词、旅游景观等方面加以描述)。俗话说:美不美江南水,南方最美最富庶之地就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讲授新课 一、江海交汇之地 (一)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49页50页以及图7.1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思考并独自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2、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 3、读图总结概括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地形、地势、河湖特点。 4、该地区的气候属于什么类型?有何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二)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仔细阅读课本51页相关文字和图7.15,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提示:从沟通东西、联系南北和对外交流几方面展开讨论。) 小结: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水运,沟通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三)、河流与区域发展【探究一】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引导提示) 小结: 利:为农业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为工业提供充足的淡水和净化条件,以及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和旅游资源等。 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等。 【探究二】 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课本52页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 (1) 利: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提供了灌溉水源。 弊:易造成洪涝灾害。(2) 都江堰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课堂练习1.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 )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特征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C.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 D.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米以下3、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4、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 ) A.通风防潮、利干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 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5、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如诗如画,波光滟滟,山色空蒙,小桥流水,这里不仅美丽富饶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我们期待共有这里,领略他的风采,感受他的富饶,亲近他的文化。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长江三角洲地区如画的风景,并在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