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3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3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3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3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2分)a、殉(xn)职 懒惰(du)圩(y)堤 拈(nin)轻怕重b、契(q)约 倘(tng)若热忱(chn)以讹()传讹c、阀(f)门 狭隘(y) 罹(l)难 悲天悯(mn)人d、斟酌(zhu)鄙薄(bo)悍(hn)然 弄巧成拙(zhu)2、找出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麻木不仁一劳永逸才华出众心有灵犀、循规蹈矩事得其反疲惫不堪有条不纹、任重道远题纲挈领哗然取庞问心无愧、获益非浅面目全非不加粉饰振振有词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b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4古诗文默写。(8分)开轩面场圃, 。(过故人庄) ,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其岸势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苏轼在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精神的词句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的千古名句是:“ , 。”5、抗美援朝胜利后,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彭元帅微微一笑说:“不,我”,他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微加以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地突出了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请把彭元帅说的话写下来。(2分)6、某列车长曾为冬天乘客不肯随手关门大伤脑筋,于是在每节车厢里贴了一张告示:“为了大家的舒适,请随手关门。”告示贴出后,情况有所改变,但收效不大。列车长灵机一动,将告示中的对象作了改变。改后的告示为:“”从此情况大有改变。你知道列车长的告示是怎样改写的吗?请在横线上写出。(2分) 答:二、阅读 (42分)(一)文言文阅读:(13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7、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4分)(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3)盖竹柏影也()(4)月色入户()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9、请写出文中描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并分析其写法。(3分)_10、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2分)。11、从全文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非典时期的非常感动(9分)非典肆虐,世人震恐,但我看到的一些镜头给我的震撼力,远远超过了非典。全世界的生物学家和传染病学家,在研究非典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忘掉诺贝尔,不计专利,知识共享。他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条件,及时公开自己研究的新成果,以供同行利用开发,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对非典冠状病毒的了解速度之快,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科学家们自觉地结成了国际联盟,合力征讨非典。这种博大的胸怀、同仇敌忾的精神,不令人感动吗?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的政治文明,在新一届领导人身上得到鲜明的体现。在和非典的严峻斗争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信息公开的巨大力度,看到了政府的健康、自信和力量,这个变化在中国是具有震撼力的。虽然和非典的斗争是阶段性的,但这种政治进步的意义则是深远的,我们不该为此而感动吗?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那些一身白色“戎装”、战斗在抗非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我就充满虔敬,想起了主动请缨为消灭非典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叶欣、邓练贤、梁世奎;想起他们“这里危险,让我来!”“我是医生,我不怕!”等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语;想起了主动要求以身试毒的岁的老军医姜素椿他们视疫情为敌情,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特别是在今天,当那些权势的附庸、拜金的奴才仍在物欲的泥淖中蠢蠢蠕动,奸商们借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假制劣、哄抬物价、残害国人之时,抗非英雄的高风亮节,不更令人感动吗?12、第段中“忘掉诺贝尔”的含义是:_(2分)13、第段中加点的“这种”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2分)答:14、写出本文所使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_、_。(分)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_ ,文章分别从_ 、中国的政治进步、_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3分)(三)读书与思考(11分)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7、第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 18、从选文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说说感受最深的理由。(3分) 19、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2分) 20、请简要介绍一种你的读书方法。(2分)(四)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3题。(9分)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 封识(zh):封存的标记。 利:贪图。俟(s):等待。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齐人固善盗乎( )月余亦卒() 遂以还之( ) 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22.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23最后一句话中哪一个字最能突出畏斋的品质?为什么?(3分) 三、作文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道,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5、我是伟大中国人民的儿子 6、为了您的舒适,请随手关门 7、(1)想到(2)于是(3)表示猜测(原来是)(4)门 8、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通过侧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色的皎洁、空灵。16、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17、道理论证(或引证法)。1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找哪句都可以,关键在于说明理由。如:“有些青年对外来的理论没有认真思考,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语言方面: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形象,浅显易懂;思想内容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只读书不思考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论点,给人以警示。19、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要求即可2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得分。21本来 死亡 于是(就) 听说22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23、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两百多两银子,却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自己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就把银子还给了他。那人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却没有人知道,(这些钱)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感谢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