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第二课时 111011 第5周.doc_第1页
《劝学》第二课时 111011 第5周.doc_第2页
《劝学》第二课时 111011 第5周.doc_第3页
《劝学》第二课时 111011 第5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班 学簇 姓名第三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节选) 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编号:111011 主编:史凤琴 审核:吉跃芳【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 理解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情境链接】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采用大量的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的鉴赏。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研读文本】 第一段论述中,用了五个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经过一定以变化的过程,客观事物是可提高的。那么“輮木为轮”“绳木而直”“砺金则利”说明了_。(用原文回答)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明道理,第二段里用了四组比喻,这四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是如何来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服务的? 第三段从学习方法和态度论述。本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为什么要这样分?【思维导图】用原文填写下列表格,然后以表中所列内容为线索,背诵课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学习的作用: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问题探究】本专题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本文所说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应该怎样来做?【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写出与画线句子写法类似的相关句子。大自然的万物都在表现,假若春笋不表现自己,怎会有浓郁苍翠的竹林? , ,因此,哪里有成功,那里就有表现。 名作欣赏劝学(节选)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欣赏指要:课文与本文均为荀子劝学,本是一个整体。课文从三个方面常诉中心论点。本文实际上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三段分别对应了课文的三个分论共同来证明中心。“其质非不美也”中的“其”指代的是:_。“所渐者然也”中的“然”指代的是:_。 对乙文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B. 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C. 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 与“近朱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