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小卷叶虫.doc_第1页
苹小卷叶虫.doc_第2页
苹小卷叶虫.doc_第3页
苹小卷叶虫.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平谷桃园苹小卷叶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在北京平谷地区,苹小卷叶蛾是危害桃果实和新稍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多年对该虫生活史的观测和防治探索,本文报道了该虫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1 为害特点:越冬幼虫出蛰后,爬到叶、花芽基部吐丝缀成一个薄丝室,取食时爬出丝室,为害幼芽、花蕾、嫩叶。叶片形成后,在新梢顶端幼虫将叶片缠缀一起形成虫苞,潜居其中取食叶肉,也啃食幼果。有转移为害习性。遇震动时幼虫剧烈扭动,吐丝下垂。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化蛹。为害果实,幼虫将接近果实的叶片缀贴在果面上,在叶下啃食果皮及果肉,呈不规则虫疤。2 趋性:据20032007年510月监测记录,在同一桃园五年累计总诱蛾量,5个性诱剂盆诱到雄成虫3064头,5个糖醋液盆诱到成虫4062头,一盏杀虫灯诱到4516头,在3种诱捕器同时使用的情况下,成虫趋光趋化性都较强。3 越冬部位:以低龄幼虫在主干主枝老翘皮内、主干绑草把处、大枝叉、剪锯口、树上枯叶下、主枝人工绑布条内、树上空纸袋等处越冬。据2004年12月北京平谷4个监测点调查12棵树结果如下:主干绑草把内82头;未绑草把主干粗皮裂缝内12头;主枝老翘皮内269头;大枝叉处33头;剪锯口处277头;树上枯叶下472头;主枝人工绑布条82条,布条内有虫1539头;树上38个空纸袋中121头;树下根茎周围未见越冬幼虫。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人工绑布条内数量最大,树上枯叶下、主枝老翘皮内、剪锯口处、空纸袋中幼虫多,说明幼虫有就近越冬的习性。主干人工绑草把为幼虫创造越冬场所,比不绑草把的主干老翘皮中虫量大。人工主枝绑布条、主干绑草把、树上保留一些空纸袋为幼虫创造越冬场所,达到诱集部分越冬幼虫的目的,易于集中消灭,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4 发生规律:汇集北京平谷20032008年9个监测点和田间调查资料,表明苹小卷叶蛾在平谷一年发生3代,越冬幼虫在桃树发芽后,旬均温在12度以上,出蛰期在4月8日27日,盛期在4月15日25日,正值花期,幼虫主要为害叶芽、花蕾、花和嫩叶,也为害幼果。越冬代成虫始见最早年份在5月6日,多数年份在5月13日22日,高峰期在5月22日30日。第一代幼虫继续为害新梢、叶片,为害桃果数量增多;第一代成虫高峰期7月8日16日;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果;第二代成虫高峰期8月25日9月3日;第三代幼虫主要为害晚熟桃果;9月下旬一些幼虫陆续转入越冬场所。5 防治措施: 5.1 幼虫出蛰前抹杀树上枯叶下幼虫;刮除大枝干老翘皮集中销毁,对较大伤口涂杀虫剂,消灭越冬幼虫。5.2 9月上旬主枝绑草把或诱虫带,主枝每隔50cm左右绑12圈3cm宽的布条,树上保留1020个废纸袋,诱集越冬幼虫,冬季集中销毁。据资料介绍,越冬代雌成虫平均产卵量372粒,说明消灭越冬幼虫对减少生长季发生量的重要性。5.3 生长季剪虫梢,捏虫苞消灭幼虫;桃果接近成熟期,摘除果实周围的叶片,防止幼虫贴叶为害。5.4 桃果全部套袋,阻隔幼虫为害,是一项有效措施。5.5 成虫发生期,利用性诱剂、糖醋液、杀虫灯诱杀成虫。性诱剂、糖醋液盆每667m2各挂5盆,均匀分布,注意及时补水、补液,更换诱芯。杀虫灯每50亩安装一盏,以上三项措施可有效压低虫口数量。5.6 释放赤眼蜂,每667m21012万头。根据监测,在第一代成虫发生始期每隔57天挂一次卵卡,连续34次,卵块寄生率可达90%以上。5.7 药剂防治:重点在三个时期,越冬幼虫出蛰期(开花前和谢花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套袋果解袋前。生产实践证明,3.2%金甲维盐1500倍液、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000倍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