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oc_第1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oc_第2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oc_第3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解和实践云南省罗平县罗雄镇一中 舒仕云【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赖以沟通的语言工具,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语文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关注语文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取向。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关键词】工具性 人文性 理解 教学实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更是实施语文课程的核心。”语文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工具性” 和“人文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基本性质是语文学科应该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切实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培养语文能力,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以适应将来工作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同时还是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甚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其具体的范畴应是“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这一“工具性”可以说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基本属性是语文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认识,语文课应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宏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它含有人类文明的种种成果。含有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语文学习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2011版新的“语文课标”,吸收了近现代语文教育的精髓,即肯定了它的工具性,又吸纳了人文性的新观点,把二者统一起来,在语文教学的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新的理念,即继承了语文教育应该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性打好语文基础这一传统的正确观点,又反映了语文教育应该体现固有的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精神的新的时代观点,为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把语文呢教育指向了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丁培忠先生曾这样讲过;“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确是这样,一篇文章,一段话,乃至一个词的选用,都会流露出使用者不同的思想、观点、倾向、感情。立足于文本的教学,可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达到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个人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的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同时也在形成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学习的同时学生实际上也学习着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人类的进化发展是一种“人为文之根,文为人之本”的过程,即人创造了文化,传承了文化,丰富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引导了人,滋养了人,成就了人,人与文化是互生互动的,社会形态的人与文化互动的即时状态,是互动的空间存在形式;而历史进程是人与文化互动的历时状态,是互动的时间存在形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美好、丰富的情感,也就是眼中不能只有语文,只有语文的分数,还要有人,人的生命,人的发展,人的精神的成长。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强求在每一篇课文里都能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我们就着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的课文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我们就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去品味、去感受,得到人文的熏陶;如果课文在两方面都体现得比较充分,那我们就去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能得到有效地发展。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中,其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并理解生字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利用细节描来表现母爱,从而为我们的作文起到借鉴的作用。其人文性在本课中体现得更多一些,例如教师范读课文,并配音乐烛光里的妈妈,配乐营造气氛,逐步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审美体验;让学生比赛读,比赛往往能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愿望,也能有效的和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信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潜移默化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细节探究,来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例如课文最后,作者和妹妹去看花了,最后说:“我懂得了,妹妹也懂了”,他们到底懂得了什么?教师引导:作者主动地去看花表明他已经走出了绝望。在母亲去世后作者回味母亲生前为他做的一切,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他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他重拾生活的热情。所以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儿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来体味母爱的伟大。在课外延伸中体现人文性:母爱是伟大的,同时也是平凡细碎的,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动作有时是一个神态,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受之母爱而忽略了母爱,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应该用心去感受母爱,理解母爱,珍惜母爱,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现在就拿起你的笔,写下母爱的点点滴滴。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来体会母爱。可见,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时工具性的内容多一点,有时人文性的内容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