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新闻学概论》课后题和样卷.doc_第1页
苏州大学《新闻学概论》课后题和样卷.doc_第2页
苏州大学《新闻学概论》课后题和样卷.doc_第3页
苏州大学《新闻学概论》课后题和样卷.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习题第一章:1、 怎样理解新闻起源与人的好奇心的关系?2、 联系实际,参较诸多的新闻定义,谈谈你对新闻与事实的关系的理解。3、 信息与新闻的关系如何?4、 选取新闻类型之一,举例说明其特点。第二章:1、 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2、 新闻失真失实的原因有哪些?3、 怎样看待新闻的时效性?4、 如何理解新闻的公开性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第三章:1、 如何理解新闻价值的相对性?2、 结合实际,说明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3、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观与新闻的价值,这几种表述有何区别?4、 如何看待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的作用?第四章:1、 试述新闻传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2、 试用一种传播模式分析某一具体的新闻的传播。3、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之间的关系?4、 调查性报道的特点有哪些?5、 试述新闻编辑活动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第五章:1、 你认为报纸和其他纸介印刷媒体会不会消亡,为什么?2、 电视新闻比其他媒介传播的新闻是否更为真实,为什么?3、 广播在新闻传播上有何优势?4、 互联网给新闻传播带来了那些影响?5、 试述通讯社的产生、发展和功能。第六章:1、 新闻传播者应如何处理与新闻接收者的关系?2、 新闻传播者为什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3、 如何看待我国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状况?4、 简述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5、 结合实际,谈谈新闻传播者提高业务素质的必要性。第七章:1、 如何理解受众需要?2、 受众选择性心理如何影响新闻传播?3、 结合实际,分析受众从接收到接受新闻信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 设计一份报纸的读者调查问卷。第八章:1、 简述新闻自由观念的产生和发展。2、 如何正确理解新闻自由?3、 有哪些国际性条约对做出了有关新闻自由的规定?4、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5、 对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有哪些形式?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新闻自律重要性的认识。新闻学概论试题(样卷1)一、填空题(10分,每题1分)1.新闻是 的传播者向社会公众报道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信息。2.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功能包括新闻信息的守门人、社会交往的中介者、生存环境的监测者和 。3.在新闻六要素中, 要素最为关键,是核心要素。4.传播媒介迄今为止经历了_、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这四个阶段。5. 是用来传播新闻信息的物质手段。6.1980年华盛顿邮报女记者珍尼特库克发表假报道 ,招致舆论批评。7.185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出版了 ,该书“为西方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彻底战胜集权主义新闻思想作了最后一搏”。8. _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9.CNN美国新闻媒体 的简称。10.2000年6月19日, 日文版、英文版手机网站在日本正式开通,这是我国第一家实现手机上网的网站。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1.反客里空运动2.新闻信息源控制3.新闻自由4.秘匿权三、分析题(50分,第一题20分,第二题30分)1、补足下列图表中缺损的部分,并分析图表所表示的含义。2.运用新闻传播的相关原理,对下面这则新闻进行分析和评价。北京站黑车司机打死乘客被判14年法制晚报2006年6月16日“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在北京站黑车打死人事件中被指为“黑车老大”的袁某,上午在法庭上否认公诉机关的全部指控。但是,东城法院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半,袁某因此也成为该事件中一审获刑最高的被告人。庭审现场开庭伊始,公诉人宣读了当天参与打人事件并已经被判刑的3名司机李德全、陈河、杨金城的证言,其中均提到袁某说过“踢死他”并边骂边对死者张涛大打出手。“纯属胡说八道!”坐在被告席上的袁某歪着脑袋对证人证言全部予以否认,随后,袁某反问公诉人:“他们说的这个人是谁呀?又打人又踢人的,现在抓到了没有?”当法警向袁某出示张涛被打死后血肉模糊的尸检照片时,袁某闭上眼睛将头扭向一边:“别给我看这个,跟我没关系。”“这都是什么啊!”在辩论阶段,袁某大喊冤枉打断了公诉人的辩论意见,在被制止后,袁某向前一扑趴在了桌子上。“你注意点。”法警提醒后,袁某嘟囔着:“我难受!”而后,他斜靠在了椅背上。袁某的辩护律师认为,由于李德全、陈河、杨金城等几名司机与本案有着利害关系,证言不应被采纳,而法庭应该采纳袁某个人的供述,公诉机关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其对袁某的指控。“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袁某在最后陈述阶段声音变得有些微弱,法官宣布稍后宣判。此时,旁听席上袁某的家人忽然大喊:“家里大人和孩子都挺好的,你保重身体。”袁某一步一回头地被带出法庭。15分钟后,法庭宣判认为袁某故意伤害罪名成立,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与其他几人共同赔偿给死者张涛的母亲共计45万元。案情回放2005年1月11日,来京打工的张涛出了火车站后,由于计价的问题与出租车司机马某发生争执,随后几名黑车司机参与该起纠纷,并对张涛进行殴打,致使张涛死亡。案发后,参与打人的司机李德全、马某、陈河、杨金城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刑。在2005年7月29日的庭审中,李德全等人在陈述中都提到一个叫“老牛”的人在案发现场指挥大家如何说、如何做。据了解,“老牛”姓袁,被指是北京站的“黑车老大”。四、论述题(20分)1、有人认为在互联网、电视的冲击下,报纸会消亡。你怎么看的,请阐述你的看法?新闻学概论试题(样卷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高度组织化2、 民众生活的服务者3、 事件4、 口头传播5、 新闻传播媒介6、吉米的世界7、论自由8、 为人民服务9、 古登堡10、人民日报二、名词解释1、“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战地特派记者。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介绍了这个剧中人,发表了长篇文章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公开检查解放区新闻报道的“客里空”问题。同年8月和9月,新华总社先后发表编辑部文章和社论,号召解放区新闻界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精神,开展反“客里空”运动,打击了新闻报道中的虚浮不实的作风。2、新闻信息源的控制指政府机关有意封锁、淡化一些新闻,或故意公开、突出一些新闻,或者对一些重大新闻规定报道的方针和原则,使新闻报道尽可能有利于自己。3、新闻自由是指公民传收新闻、发表意见的自由,即搜集、传播、收受新闻的自由,开办、占有、使用、接触新闻媒介的自由,以及发表意见与评论(尤其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发表的自由。4、消息源保密,也称秘匿权,它是西方新闻界的一种特殊权利,也是新闻界最高的伦理准则。按照这个准则的要求,除了报社内部有关人员外,消息来源不能对外公开,即使是司法部门要求报道界交出消息来源也不行。三、分析题1、(1)接触与选择 (2)接收与解读这个图示中实线表示直接的联系,虚线表示非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事件(它包含构成这一事件的全部事实)并非直接地成为新闻,新闻接收者也不是直接地接触到事件。事件成为新闻的过程,是新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