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超《资本论》_第1页
李超超《资本论》_第2页
李超超《资本论》_第3页
李超超《资本论》_第4页
李超超《资本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论 第一卷(节选) 解 读 1857年到 1858年 5月期间,马克思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 1857 1858年 经济学手稿 ,即通常说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这是 资本论 的第一稿。 (一)写作和发表时间 一、历史背景 马克思( 1866年 3月底) 资本论 第一卷 1867年 9月 14日马克思发表了 资本论 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 1885年和 1894年出版。 资本论 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二)、写作意义 1、 “ 工人阶级的圣经 ” 资本论 第一卷首次公开出版后,恩格斯曾庄严地宣告,“ 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 、人文科学的典范 资本论 问世 100多年来,尽管不断地遭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曲解、诽谤和攻击,但是,其深刻的科学思想和理论逻辑,却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尊重和信服。 、影响极其深远 资本论 发表以后,尽管受到了资产阶级学者的攻击,但还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目前,除了社会主义国 家的学者在研究它之外,西方也有不少学者在潜心研究它。 二、基本内容 资本论 全卷是通过从抽象到具体依次阐述的五大经济范畴,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这五大范畴的叙述在 资本论 第一至第三卷中的安排是: ( 1)商品: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至第二章。 ( 2)货币: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 ( 3)资本:第一卷第二篇第四章直至第五篇第三十六章。 ( 4)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第三卷第六篇第三十七章至第四十七章。 ( 5)总收益或总产品:第三卷第七篇第四十八章至第五十二章。 二、基本内容 商品 货币 资本 资本主义土 地所有制 总产品或 总收益 从本图大体可以看出,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最简单、最表面的关系。 货币关系是在商品关系中形成的。 资本主义是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形成的。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又是在资本关系形成发展的前提下生成的。 最后,总收益范畴包含了前面所有的经济关系,它体现了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基本分配关系。 二、基本内容 “ 1867年第一版序言 ” 的主要内容: 这篇序言包括 14段,可以分为四个问题领会其基本内容。 (一) 资本论 与 政治经济学批判 的联系,以及必须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的问题(第 1-4段,即P101-1 P102-1) (二) 资本论 的研究对象和最终目的(第 5-9段,即 P102-2 P103-1) (三) 资本论 研究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的问题(第 10-11段,即 P103-2 P103-3) (四)预告 资本论 分卷出版及其内容,声明欢迎任何的科学批评(第 12-14段,即 P104-1 P104-3) 二、基本内容 (一) 资本论 与 政治经济学批判 的联系,以及必须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的问题(第 1-4段,即 P101-1P102-1) ( 1段,即 P101-1): 这篇 “ 序言 ” ,一开头就概述了 资本论 与 政治经济学批判 的联系。 ( 2段,即 P101-2):马克思在 1859年出版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书中,论述了商品和货币,阐明了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这两种理论成为 1867年初版的 资本论 第一卷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在这个基础上, 资本论 对资本和剩余价值展开论述,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所以,马克思把 资本论 称为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书的续篇。 二、基本内容 (段,即 P101-):这一段说明了马克思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研究。 在马克思看来,对价值形式的分析人们做了两千多年的努力都没有什么结果,主要是没有把握商品经济的细胞。 马克思从商品这个商品经济最普遍的经济细胞出发,研究了商品二因素以及劳动的二重性,进一步分析了价值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从而揭示了货币的本质。 二、基本内容 (二) 资本论 的研究对象和最终目的(第 5-9段,即P102-2至 P103-1) 马克思说: “ 我要在本书所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 ( P102-2) 第一,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所要研究的不是一切生产方式,而是其中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第二,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所要研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研究它的一切方面,而是研究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二、基本内容 ( P102-2) “ 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 ” 马克思在这里所讲的是指 资本论 虽然是以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典型来加以研究的,但资本论揭示的经济规律却适合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德国。 二、基本内容 P102-4: “ 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 ” 这段话形象而通俗地指明了,德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折磨, “ 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不发展 ” ,这里的 “ 活人 ” 指资本主义剥削, “ 死人 ” 指封建主义剥削。 “ 死人抓住活人! ” 指封建主义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又同资本主义相勾结,给德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带来双重苦难。 二、基本内容 P103-2: “ 正象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等阶级敲起了警钟一样, 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又给欧洲工人阶级敲起了警钟。 ” 这段话分析了欧洲的革命形势,号召德国的工人阶级要象美国的工人阶级那样,积极参加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并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 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妨碍工人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 ” ( 18世纪美国进行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 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北方资产阶级打败了南方的农奴主,从而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 二、基本内容 P103-1:“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 这段话的意思是: 资本论 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从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顺利发展。 二、基本内容 (三) 资本论 研究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的问题(第 10-11段,即 P103-2 P103-3) P103-2:“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 。 这里所讲的 “ 经济范畴的人格化 ” 是指资本、地租等经济范畴体现了资本家、地主的阶级利益。马克思在这里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里的人,总是一定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没有超阶级的个人。 二、基本内容 P10 -2: “ 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 为什么马克思不追究资本家、地主个人的责任呢?首先是因为 “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 。个人总是这些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资本家作为经济范畴的人格化,必然行使资本的职能,必然要追求剩余价值。这是不以资本家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二、基本内容 P103-3: “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 马克思在这里讲的 “ 自由的科学研究 ” 是指的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不受阶级私利的局限,探索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的那种科学研究。由于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问题,直接关系到各阶级的物质利益,所以,马克思说: “ 比它在其他研究领域内遇到的敌人多得多。 ” 物质利益是社会其他利益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研究物质利益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必然遭到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的反对。 二、基本内容 (四)预告 资本论 分卷出版及其内容,声明欢迎任何的科学批评(第 12-14段,即P104-1P104-3) P104-2: “ 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 ” 二、基本内容 1872年第二版跋(节选) P105-2: “ 在德国,直到现在,政治经济学一直是外来的科学。 ” 在马克思看来,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水平最高,而德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因而还缺乏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只能从英国引进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基本内容 P106第行: “ 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 ” 这段话指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相互关系。当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还未公开化、表面化、普遍化时,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才能比较科学地反映客观经济状况,研究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 二、基本内容 资本论 采用的叙述方法与研究方法的区别( P108-2至 P109-2) P108-2: “ 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 ,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象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 ” 这段话的意思是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是不同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而 资本论 采用的辩证的叙述方法则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二、基本内容 P108-4: “ 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 为了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必须把它倒过来。 ” 所谓 “ 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 ” ,指黑格尔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这段话是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科学评价,反映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之间的批判继承和革命改造的关系。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革命的改造。扬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外壳,把倒立着的辩证法顺过来,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批判地吸取其合理内核,建立了完全崭新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二、基本内容 P109-1: “ 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按其本质来说 ,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 “ 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 ” 是指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被当时德国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起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反动作用,因此马克思说:“ 成了德国时髦的东西 ”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它不承认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此资本主义也是必然要灭亡的。 二、基本内容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 1、资本的总公式 主要内容:分析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流通的联系和区别,说明什么是资本,提出资本运动的总公式。 二、基本内容 这一节可以分为三个问题: (一)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二)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 (三) 是资本的总公式。 二、基本内容 (一)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110-1: “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现代生活史。 这就是说资本的起点和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P110-2: “ 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产物(即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 资本流通公式: G W G 货币 -商品 -货币 一般商品流通公式: W G W 商品 -货币 -商品 、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后者是为了获得价值增殖。 、形式不同: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 、内容不同:前者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后者发生了价值增殖。 、中介不同:前者以货币为中介,后者以商品为中介。 、起点与终点不同:前者是以商品为起点和终点,后者是以货币为起 点和终点。 (二)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 二、基本内容 P112-1: “ 作为这一运动的有意识的承担者,货币占有者变成了资本家。 ” 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也需执行资本的职能,即价值增殖。他们的一切,就是为了谋取尽量多的利润。 二、基本内容 (三) 是资本的总公式。 P112-5: “ 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因为这个公式适合于所有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因此,叫资本总公式。 二、基本内容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提出剩余价值由何产生的问题。 可以分为三个问题: (一)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形式上的矛盾。(二)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三)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二、基本内容 (一)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形式上的矛盾。 P112-6: “ 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 相矛盾的。 ” 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关于等价交换的原则相矛盾。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买卖是不能产生价值增殖的,但资本总公式中通过买卖就产生了价值增殖,这就表现为矛盾。 二、基本内容 (二)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P114-1: “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因为流通是等价交换的,不能发生价值增殖。 (三)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 P114-2) 因为流通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条件,而生产劳动则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所以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二、基本内容 3、劳动力的买和卖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阐明劳动力的买和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或决定性条件,揭露资本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什么是劳动力? 劳动力 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A成为W 条件 劳动者有完全人身自由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商品 价 值 使用价值 价 值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生产和再生产 A 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 A 的价值 生产和再生产 A 所花费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恢复、保持和延续 劳动力 商品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劳动力 商品的价值 由生产和再生产 A 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使用价值 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 ( 即劳动 ) 的特点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基本内容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节选) P120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过程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阐述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揭示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的特点。 二、基本内容 资本主义的一般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任何社会,都要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被称为 “ 生产中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 ”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第三,劳动过程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 二、基本内容 2、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被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给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 由此可见,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批判庸俗经济学家鼓吹关于价值增殖原因的谬论: “ 节欲论 ” 、 “ 服务论 ” 、 “ 劳动论 ” 1、资本的本质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二、基本内容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 1、资本的本质 资本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只发生 价值转移 能使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 的唯一源泉 资本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揭示了 m产生的源泉是 v. 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m). 二、基本内容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P133 在前一章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及说明剩余价值来源的基础上,本章确定和说明表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 (一)、剩余价值率 ( m)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m =m v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叫剥削率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 工作日(小时)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 6小时 6小时 100% = 0 6 6 3 15 12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m 9小时 = 6小时 150% = 限制工作日延长的因素 生理因素 0 24 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时间 吃饭、睡觉、休息时间 道德因素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 工 作 日(小时)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