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doc_第1页
2011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doc_第2页
2011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doc_第3页
2011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doc_第4页
2011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基础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是本书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是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也激发学生对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此,本节共设置了两部分的内容:“一、信息”;“二、信息的特征”。从认识信息的基本含义作为出发点,然后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这是全书及整套书的基础内容。本节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化的形态和内涵有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中列举了几个典型例子,并设置了探究活动,目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探讨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这对学生认识到利用信息创造财富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来说是十分有益的。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基于信息资源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以及信息在社会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帮助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加明晰的方向和目标,教材中有必要让学生对以往已有的感性经验有一个提炼、归纳和理解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这对学生认识信息的含义将起到积极的帮助。本节采用了“案例呈现理解含义探究特征评价练习拓展视野”的线索组织内容,具体如下:“案例呈现”:本节以“北京申奥成功”的短文及富有感染力的宣传画作为开篇,让学生从该案例中了解到:当时这样重大的事件一瞬间便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让学生在感受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中,认识到在现代社会里信息越来越多地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传递,这些途径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由此引入对信息含义的理解和信息特征的探究活动。“理解含义”:关于信息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认识,教材中只列出了几个对信息概念的代表性描述,本教材也不给出定义,而是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并相互交流看法,然后通过设置三个典型例子,并从这些例子中提取有关信息,以帮助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及其用途如下表所示:表1-1 事例信息分析表例子主要内容信息表现形式信息传播媒体信息接收方式信息产生作用例1: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人们用语言、文字、图像、符号等并通过书籍记载了事件和知识。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符号等书籍等视觉形成印象、产生判断、引起行动等例2:“看云识天气”气象部门把各种气象信息制作成各种图表、数据等,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为人们提供天气预报等服务。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符号、声音等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视觉、听觉形成印象、产生判断、引起行动等例3:网络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人们利用信息网络学习和生活。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符号、声音等网络等视觉、听觉形成印象、产生判断、引起行动等教材中给出了例1的几方面资料,要求学生参照例1,对例2和例3认真思考,完成表格的填写,然后帮助学生从信息传播的过程对信息做一些描述。“探究特征”。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问题,有利于更全面挖掘信息的内涵,有助于准确把握信息的应用价值。教材中例举了5个例子:表1-2 事例特征描述例子(分类)主要内容主要的信息特征几点启示例1:体育盛事(体育)即使路途遥远,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电视节目观看体育赛事。信息的可传递性。信息可以在时空之间实现传递。例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经济)公司设立了每季度一次的销售方案评奖,每位销售人员积极参与,乐于分享,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销售业绩攀升。信息的可共享性。彼此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技巧,这是学习和进步的表现。例3:啤酒与尿布(经济)超市老板敏锐地从计算机自动收款系统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啤酒与尿布的销售量同时增长,于是改变销售策略,结果销售量大增。信息是可以处理的,如果运用得当,则可以增值。善于从凌乱的信息中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例4:象棋比赛(生活)看到已经失效过时的“象棋比赛”通知,想参赛也没机会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信息的时效性能决定其使用价值。例5:赤壁之战(战争)蒋干偷“书”,曹操斩将;庞统谋略,曹船相接;黄盖诈降,曹军大败。信息具有真实与虚假之分。真真假假,可能误事害人,也可能是智慧的高度体现。在此设置5个例子,其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出发,从已熟知的上述例子中很容易地分析得出信息的一般特征,这有助于使学生的学习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以继续,从而建构新的知识。为此,教材中紧跟着的就是学生根据选题,分组探究信息的特征问题。“探究”栏目中的几个选题,如:表1-3 “探究”栏目的选题分析表参考选题例子主要的信息特征选例说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田忌赛马故事真实性。突出信息的综合应用及其价值问题。例子往往体现出人们的智慧谋略、实际效益或经验教训等方面的内容。真假难辨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故事真实性。说明信息的干扰性问题。这涉及到许多历史典故及生活实例,要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老黄历看不得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时效性,也有长与短之分。信息的使用价值表现之一。人们如何捕捉机遇,准确把握信息的时效性等。一传十,十传百中国航天载人成功飞行的消息在寻常百姓中已广为人知。传递性。时间上、空间上的存储与传递。经典的、有价值的东西流传久远,通信发达使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可处理,可增值。反复锤炼的重要性。信息要经过加工和处理,才有可能产生增值。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相对性。产生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价值观偏差问题。对某些事情或现象(例如某犯罪案例)的态度和对策。以上选题都试图利用学生熟知的题目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联想,让他们主动搜集和归纳例子,并通过交流和展示等形式,从中体会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了解人们是如何学习知识、运用智慧的,由此更加深刻地了解信息的某些特征。教材中列举和归纳了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并附以例子加以说明,意在加深学生对信息特征的理解。“评价练习”。“练习”栏目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或技能的自我评测和诊断,养成对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良好品质。练习题目:“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或方法解决某些问题,选题设置有面向城市学生的,也有面向农村学生的,或全体学生,具有多样性考虑。在学习评价方面,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重在对学习效益和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与客观评价,建立诚信的、自我负责和约束的自我教育学习体系。本节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参与学习活动,科学地探究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与事实。在问题求解、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从信息的基本特征可以更加了解信息的本质内容,但信息的特征远远不止教材中所述,同时还要注意信息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例如可处理性与增值问题)。既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又要让学生更有兴趣探讨认识信息的其他特征,或者从已了解的信息特征中发现更多的规律或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在认识信息含义及了解信息的重要特征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在信息应用中所蕴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信息存在的形态及其内涵。教学难点:(1)信息的具体含义。要意识到准确理解信息的本质内涵,仅仅靠这一节课来完成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这需要在整个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具体落实,并在学生今后的实践运用中加以体现和理解。那么在本节课中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具体例子,从不同层面(如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传播媒体、信息的接收方式以及信息的基本特征等方面)来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并结合人们对信息已有的认识,从而对信息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以便于今后的进一步学习。(2)实例的理解与运用。为了符合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教材中列举了许多实际例子,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二、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教师可以围绕信息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以及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搜集相关资料,精选案例资源。可考虑在传统教室、多媒体教室或者网络教室中上课。2、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理解信息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例子(或者从信息应用的典型例子着手),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已有的专家或他人的定义相比较,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切忌采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的做法,这样只能让学生心生厌意,人为地将理论与现实剥离。另外,在探讨信息特征中,先从比较浅显的案例入手,有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良好迁移应用;或者围绕信息的某个重要特征,以一个典型案例(例如孙膑减灶退敌)的分析入手,教会学生从案例中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激发他们更浓厚的学习需求和动机。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是,在通过案例研讨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之后,接下来的是两人为一组所进行的合作探究活动。这种由独立思考、分散研讨的课堂方式过渡而来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课堂上的灵活组织实施问题。这时可采用“邻座结对”的原则,迅速组队开展活动。教师要说明活动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可按照“参考选题”或自拟选题成立几个大类的分组,然后在大类分组之下再由2人成为一个活动小组。小组协同工作,大组精选案例汇报;或者采用小组书面展示(网络共享)等方式进行发布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组织灵活而简便,易于操作,也是后面几个章节分组活动的基础和准备,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重在对学生如何分工、开展研究和表达结果等方法和方式上的引导,以便让学生逐步适应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产生学习效益。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参与设计和研究案例,引导他们从中发掘内在的知识和关联。教材中的案例涉及面广,领域众多,教师不必面面俱全,要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发挥他们集体的智慧,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交流、讨论、展示和归纳的机会,教师要做好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亮点,并及时归纳知识要点和适时反馈。3、问题考虑在收集和挖掘案例时,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由于平时积累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而导致无法探究学习的困境,这时教师要做好资源的提供和方法上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在列举案例时,尽量采用学生在生活中已熟悉的、感兴趣的例子,注意挖掘案例的思想性、知识性、丰富性和教育性等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类整理和归纳工作,使之系列化、有序化。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重在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本节课要求学生对信息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对信息应用情况有所认识,对案例学习、小组合作等过程的方法和作用有所了解。教师可以依据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同时也可以据此而建立更具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态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记录。四、练习说明本节练习设置了题目“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这是在课堂上分析和探究活动基础上的合理延伸和拓展,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参考选题“学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某社区居民的年龄结构”、“超市里货物摆放与消费增长的关系”等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农作物害虫及其防治情况调查”则是农村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实际事例,学生可以选择开展。重点考察学生对信息含义以及信息特征的理解与应用方面。五、参考教学案例【课题名称】信息及其特征【学习任务】1、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探讨信息应用的情况,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及特征。2、通过专题研讨,深入探究信息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信息应用的基本价值。3、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分组研讨,搜集、分析和概括典型例子,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学习重点】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渠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把握信息含义,了解信息特征,关注信息应用,体验信息文化内涵。【学习方法】1、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充分利用历史典故等资源,拓展学习视野,挖掘丰富内涵,获得知识。3、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分类归纳,分组进行专题讨论(或利用BBS进行课堂讨论)。【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学习过程】环节学习流程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1、演示游戏软件“跟我来找碴”,通过分组竞答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两幅相似的图画中找出不同之处,进行情境渲染。2、演示完毕后,讨论两个问题:(1)概括而言,你从两幅图中找到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符号、图形、文字或者其他内容)(2)你依据图中的哪些信息判断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从而提高了查找效率?通过这种思维活动,你是在经过获取信息、比较信息、判断信息和作出决策的过程。从游戏中引入,让学生对信息的形态有一个感性认识。(二)案例学习1、浏览课本中提供的案例,例如“啤酒与尿布”“销售经验会”等。2、分析、提炼:教师出示案例内容,学生结合信息应用问题,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基本特征情况。(鼓励学生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3、通过抢答的方式概括信息具有的基本特征。从案例中提炼信息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按照研究题目的分类不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学习团队。各团队的学习任务如下:(1)百战百胜队。通过查找文学典故、经济活动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人们分析和运用信息,突出反映人们的谋略。(2)真假难辨队。查找一些有关信息陷阱、战争史料等内容,了解信息的应用价值问题。(3)永不褪色队。搜集有关人们把握机会、信息寿命等方面的资料,探讨过时了的信息又是如何为人们创造价值的。例如历史档案、经典文学等。(4)千锤百炼队。收集人们如何把各种信息综合分析之后,使信息产生新的使用价值的有关事例。(5)百变一身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某些现象或问题,人们对它的认识并完全一样,搜集这方面的有趣事例。各团队以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作为基本任务,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分析和比较,深入理解信息的特征。1、各小组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分工合作,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典型例子,可以形成信息作品,例如专题学习网站等。2、通过各种信息发布途径,全班同学共享和浏览各队搜集的资料或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交流学习结果,增强学习效果。(四)论题思辩通过BBS论坛或小组形式,学生根据以下两个论题进行探讨、分析和发表意见,各小组负责人分类整理、归纳全班同学的主要观点,并结合课本内容,形成本班的学习成果集。论题1:大多数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对大家都有用,那些过时老化的、虚假的信息对人们来说是有害的。但有人认为,并不是所有过时了的信息都没有利用价值,有些东西时间越久远就越发的有价值。在讨论中请你要以具体的事例或证据为依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论题2:对于信息的认识方面,香农认为“信息就是一种消息”,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有的学者却认为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对于这样的观点,你对信息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通过对信息价值以及信息含义的问题讨论,对相关内容加深理解。(五)拓展学习今天,我们与信息再次结缘;明天,信息社会将对我们提出更大的挑战。从现在起,我们更加需要关注信息的应用问题,了解信息的一些基本特征,让我们一起激扬课堂,走向生活,走进信息世界,成为一名健康信息文化的传播使者。布置课外学习与实践:范围:家庭、社区、城镇、农村时间:从课余时间到日常生活(从今天到永远)方法:观察、记录、分析、整理、归纳,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内容: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1、学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2、某社区居民的年龄结构3、超市里货物摆放与消费增长的关系4、农作物害虫及其防治情况调查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拓展的学习活动。六、参考资料1、补充资料资料1:信息的分类要准确地描述各种各样的信息并恰如其分地描述信息的方方面面,显然十分困难。要清楚、具体地认识信息,必须对信息进行分类。不过,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按照信息的性质,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按照信息的作用,可以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按照信息的逻辑意义,可以分为真实信息、虚假信息和不定信息。按照信息的传递方向,可以分为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按照信息的应用领域,可以分成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按照信息的来源,可以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计算信息等。按照信息载体的性质,可以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电磁信息、光学信息等。按照信息的生成领域,可以分为宇宙信息,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信息。按照信息管理的层次,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资料2:生死攸关的信息追踪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北京时间),积蓄在地表之下巨大能量,在这一刻撕裂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这片土地转瞬之间,电闪风啸,地动山摇,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顿时化为一片废墟!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24万多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浩劫中丧生!唐山地震,造成了全世界近400年自然灾害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破坏。虽然人们对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带的分布等等,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但地震预报仍然是摆在地震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我国地震科学工作者,其实早在1966年就已经把警惕的目光投向了包括唐山在内的华北地区。在那一年的3月,河北省邢台地区接连发生了6.8级和7.3级强烈地震。当时的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加强对华北地区的地震预报工作。这是一场对自然信息的追踪。与千千万万人乃至整个国家命运攸关的震前信息,会以什么方式进入人的视野呢?1972年,华北地区出现几十年不遇的大旱,旱区面积达123万多平方公里。1973年,华北地区出现气候异常。1974年,京津唐渤一带小震频繁孤立地分析每一个别的信息,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把它们与地震活动的历史情况及大区域地震活动规律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我国地震预报的权威机构国家地震局,终于在辽宁省海城地震前几个小时,成功地发布了临震预报。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并没有解除地震科学工作者的戒备状态。因为,华北大地仍然在不安地躁动,京津唐渤地区仍然潜伏着地震的巨大危险。地层深处,巨大的能量迅速向唐山地下积聚,科学家不安地盯着华北大地。距唐山地震15天,京津唐渤地区大旱、短期气象异常、水氡含量异常、地磁场强度异常、地下水位异常。距唐山地震2天,河北廊坊地下水氡含量突跳异常。7月26日上午,国家地震局和北京地震队的专业人员紧急会商,一致认为需要发动群众,大量捕捉临震前兆。与此同时,动物界以自己的方式,比人类更敏感地接收到了大自然的异常信息。7月25日,唐山的一个鱼塘里,成群的草鱼跃出水面,有的跳起30厘米高,有的竟像陀螺似的倒立在水面上旋转。7月27日,有人看见屋檐下的老燕子衔着雏燕飞走了28日凌晨1点多钟,某貂场的400多只貂炸窝似地在笼中乱蹦乱撞。凌晨3点过后,某饲养场的100多匹马全部挣断缰绳,往大路上狂奔。一户人家养的100多只鸽子倾巢而出,在天空久久地盘旋。7月27日深夜,一位老大爷正在熟睡,他养了一年多的一只猫硬是隔着蚊帐把老大爷挠醒。还有一家养的一条狗,为了把沉睡中的主人唤醒,竟在主人腿上咬了一口。动物界以及其他方面的异常情况,都只是间接地传递着灾难将临的信息,而且观察者看到的往往只是个别的、孤立的事件,因此,就很难确切地理解这些自然信息的真实涵义,大多数人只是感到不可思议,压根儿意识不到自然界的异常情况就是临震前兆。人们投入了极大力量、持续10年之久的地震信息追踪,竟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很多从唐山的废墟中死里逃生的人,在痛定思痛之时,才猛然醒悟到,原来大自然在灾难到来之前已经发出过那么多的警报。假如当时有一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巨人,能够把唐山地区来自大自然的种种预警信息尽收眼底,并迅速加以综合,准确地作出判断,也许就不会出现那样的悲剧了。(摘自信息世界奇观张正育1990)2、参考文献(1)陈运、周亮、陈新编著:信息论与编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2)王吉庆编著: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2版第二节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课程内容标准:1、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3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整册(套)书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延续和加深。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感受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对信息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向往。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文化成了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要素,信息素养成了衡量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为此,本节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及其影响给予高度的关注。本节用情景引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寻常百姓家里的喜人变化,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与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发对信息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种种思考。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的内容组成: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在“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中,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情况。关于信息技术的概念,教材并不下定义,而是引用权威专家或媒体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然后交流看法,加深印象。接着教材介绍了信息技术中的几个核心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功能作用。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教材先引导学生按表12的要求查找资料,交流看法,然后再概括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中指出,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与传播的一门高新技术。在教材中的“交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题目,通过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影响。教材中对信息技术应用和影响作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主要有:(1)在社会生产方面的应用与影响。这表现在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它的广泛应用正在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2)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与影响。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产生,对基础学科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3)在工作、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应用与影响。人类的听说读写算等传统能力受到了新的挑战,信息素养成为了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们在工作、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所构筑的数字化世界。(4)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应用与影响。世界“地球村”的概念和网络语言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因特网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和人们活动的地方。促进了文化教育的进步,并成为人们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内容。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不仅对人类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产生影响,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信息文化形态。当然,这里描述的只是普遍现象,还有待于师生的共同发现和补充,以期对信息技术应用所产生的影响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给青少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具体提出了四点要求:(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4)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从而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做好准备。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从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还要从中归纳出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学生要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个整体上的了解和把握,发掘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活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学生应当明确信息技术包含的是哪些具体内容,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目的。(2)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身心健康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网络黑客(Hacker)”、“网上黄毒”、网络游戏、垃圾邮件、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症等,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二、教学建议本节课内容涉及范围大,必须理清内容线索,分清主次,有选择、有侧重地组织教学活动。1、课前准备教师首先要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精心安排好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内容,教学设计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落到实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典故或者经典文章给学生参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调查活动,然后把结果(如电脑作品、演示文稿、图片等)进行展示和交流,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节目,教师提供多媒体电脑设备或者网络教室等环境,事先对这些设施设备做好充足的检查和准备,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其课堂上汇报的内容,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2、教学策略在组织本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调查结果展示、视频播放结合的方式,以学生的交流和研讨为主,引导学生分别对“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与影响”进行分析和归纳。具体做法建议如下:(1)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与影响、信息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已经在教材正文中有所出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辅助材料或知识归纳等方法扼要地介绍,切忌教师以“满堂讲”代替学生的主动参与。(2)本节课适宜采用问题驱动、汇报展示、相互交流等方式进行,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有序地展开教学过程。3、问题考虑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方式,也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在问题研讨过程中切忌空谈、无归纳、无反馈的做法,教师要适时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并在方法和内容上做好恰当的点拨提升。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和观点,善于发现其精华之处和有价值的地方,从而给予真诚的表扬和肯定。另外,类似的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堂组织活动应当团结和发动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让这些学生在得到锻炼的过程中,并成为课堂活动真正有影响力的群体,自觉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三、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学生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特别是与自己或身边有关的实例,从中发现或归纳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的看法或态度;对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或认识,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或自评,可以根据小组提交的活动成果和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给予等级评定和鼓励。四、参考教学案例【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及其影响【学习任务】1、通过调查访问等专题活动,了解信息技术在家庭、社区、生活、个人学习等方面的应用情况。2、结合视频节目,通过问题研讨,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历史和发展趋势,分析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3、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通过实地考察和专题探究,搜集并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体验信息文化内涵。【学习方法】1、采用调查访问、专题记录、交流展示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2、充分利用实际案例、视频节目等学习资源,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建构知识。3、把实地考察的结果、观看视频节目以及阅读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做到从实践中来,从学习中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利用BBS进行在线讨论)。【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学习过程】第一,学习准备1、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考察或调查访问,了解人们的通讯方式、电信业务运作、社区通信设施、教学设施使用、同学上网、家庭上网、社区网民或者智能小区建设等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况。2、全班同学组成“信息生活采风”考察团,按照调查项目的分类不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学习小组。分组情况及各小组学习任务如下:第一组,日常通讯组。调查你的同学、父母、亲威或朋友,了解他们经常采取什么样的通讯方式与他人保持联系的。第二组,电信业务组。到邮电局、电信局或银行等地方,调查了解一些基本业务运作情况,例如邮寄服务、电子汇款、信息网络服务、信用卡等。第三组,社区通信组。调查某个社区的通信设施装置、分布情况(例如公共电话亭、磁卡电话、邮电局及家庭电话等),了解其对居民生活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第四组,学校设施组。调查学校的教室、实验室里教学设施的装备和使用情况,了解它们对老师教学和同学学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第五组,调查上网组。通过调查或实地考察,了解同学上网、家庭上网、社区网民或者智能化小区建设等情况,探讨网络生活和信息化建设对人们所带来的影响。3、在组长带领下,确定小组学习目标和具体任务,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分工合作,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典型例子。4、通过各种信息发布途径,全班同学共享和浏览各组搜集的资料,可以形成信息作品,例如专题学习网站等。第二,学习流程环节学习流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1、组织学生观看光盘节目“生活在信息社会”,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2、录像设疑:观看视频节目之后,讨论并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你对信息社会的认识。(2)请你描述出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情况。以视频节目导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二)古今沟通1、结合视频节目,查阅课文,做有关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沟通的练习,用图表形式把下列词语连接起来并表示出来。语言 文字 印刷电报 电话 广播 电视 通信计算机 网络 信息高速公路 宽带网 多媒体应用2、就“信息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题目,在网站的“在线课堂”上发表评论意见或短文。3、结合课文内容,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让学生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以时间为轴线进行归纳和研讨。(三)生活采风课前,学生们组成了“信息生活采风”考察团,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形成了调查报告。课堂上,考察团的五个小组组成如下:(1)日常通讯组(组长: )(2)电信业务组(组长: )(3)社区通信组(组长: )(4)学校设施组(组长: )(5)调查上网组(组长: )1、五个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专题汇编,进行展示和交流。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浏览和讨论。3、浏览学习之后,分小组交流调查方法和观后感想。将课前准备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突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四)问题讨论通过展示和讨论,大家对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通过BBS论坛或课堂交流,就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讨,发表意见。问题1: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个人学习生活都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可结合实例说明)论题2:信息技术应用可能带来哪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如何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就此谈谈你的意见或做法。通过学生研讨案例,交流经验,提高认识。(五)归纳拓展这节课,我们就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讨,也对信息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未来进行了探讨。应该说,我们对信息技术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充满了信心。1、请学生归纳并表达出对信息技术基本含义的理解和认识。2、布置课外学习与实践:以“我家里的生活变化”为题,围绕信息技术在你家庭生活的应用、作用和影响,撰写一篇调查研究的文章。把课堂学习再次延伸到课堂之外,拓宽学习的真正含义。五、参考资料因特网的发展历程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1985年当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为鼓励大学与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计算机与这些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开始他们想用现成的ARPANET,不过他们发觉与美国军方打交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们决定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叫做TCP/IP的通迅协议自已出资建立名叫NFSNET的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资金的鼓励和资助,许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已局域网并入NSFNET。这样使NSFNET在1986年建成后取代ARPANET 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90年代初期,随着WWW的发展,Internet逐渐走向民用,由于WWW良好的界面大大简化了Internet操作的难度,使得用户的数量急剧增加,许多政府机构、商业公司意识到Internet具有巨大的潜力,于是纷纷大量加入Internet,这样Internet上的点数量大大增长,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十分丰富,如今Internet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通过WWW浏览、电子邮件等方式,人们可以及时的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Internet大大方便了信息的传播,给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通讯方式,可以说Internet是继电报、电话发明以来人类通讯方式的又一次革命。我国Internet的发展较晚,但还是比较迅速。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率先开通到德国的X.25线路,此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校园网并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以此为基础我国的Internet初具雏形。近几年,Internet规模迅速发展已经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54个国家,连接的网络6万多个,主机达500万台,终端用户近5000万,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1994年中国Internet只有一个国际出口,300多个入网用户,到1996年已发展到有7条国际出口线,2万多个入网用户,到1995年我国初步建成四大骨干网络: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作的中国科研网(CASNET)。目前已经连接了全国24个城市的上百个研究所。由清华大学负责运作的中国教育科研互连网(CERNET)。目前已经连接了全国三百多所大学,拥有2Mbps的国际专线,CERNET计划连入全国绝大部分大学和有条件的中学、小学。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支持,吉通公司负责运作的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由邮电部组建的中国网(Chinanet)。Chinanet是我国的第一个商业网,1995年6月第一期工程完成,开通了北京、上海两条带宽64Kbps的国际出口线。预计第二期工程完成后,将覆盖各省市的全国骨干网,同时出口线带宽由64K升至2M。CHINANET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拥有86Mbps的国际专线。以上四大骨干网的建立为Internet在我国的使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Internet在我国会有一个良好的明天。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本章概述课程内容标准: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3、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5、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本章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第二章,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章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另外,本章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2、本章主要内容介绍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本章设置了四节内容: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本节从“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的主题活动出发,提出为解决问题要先获取一定的信息,让学生沿着“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的流程开展探究、交流活动,探索、归纳获取信息的一般规律,从而掌握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和常用方法。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本节由案例“开心辞典”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任务的设置,让学生着重合作探究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并利用“下载MP3音乐”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网络中文件的下载方法及下载时应注重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本节由案例“来自国外的免费馅饼”和“天气预报”引出了信息评价判断的三个基本方法: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和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依据自身的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鉴别和判断。第四节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本节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设置了学习情景、目的、任务、过程等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第二章中的知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确定不同的信息需求,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完成一个旅行计划的设计方案。第一节强调的是获取一般信息的思想和方法,包括了从媒体、他人和事物本身等多种信息源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从不同的信息源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知道,网络化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节就是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渗透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之中的是要对信息的鉴别和评价,这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内容则归入第三节中学习。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能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要求学生能亲历、体验获取信息的过程,并理解和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2)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关键词查找方法。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教学难点:能鉴别和评价信息。这是学生平时较疏忽的内容。高中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论知识,能分析并概括出主要问题,这比起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来说将更进一步。二、教学建议本章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关于信息获取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一个内容,建议尽可能在网络教室上课。1、学情分析初中生获取信息过程更多关注如何获取信息,至于需求分析、获取信息的方法、策略与技巧等方面的要求就显得相对薄弱。高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他们可以对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论证,能够对各种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他们已经可以超越简单的技术操作,具备了接受更高层面的文化的能力。基于这一特点,本章强调了方法论中的一些知识。2、教学策略本章的教学内容与第一章相比,多了操作部分,但作为教材的特点,本章的教学策略与第一章相似,较为特殊的有如下几个方面:(1)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教材中的活动任务,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2)教材在各个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上较为一致,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钻研各种现有的、成熟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注重实际效益的产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和成功感,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也可以更好、更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下去。(3)虽然教科书和教师用书中提供了不少的教学资源,但毕竟也是相当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广泛发掘和建设学习资源,人(包括同行和学生)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三、教学评价本章教学评价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自我评价,形成对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和总结。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围绕学习目标而展开的综合评价。一是引导学生对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途径、方法进行归纳和测评,二是对网络信息检索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方面所作的描述与概括,三是对获取信息的合法性以及信息价值判断的方法进行提炼,四是学生对本章学习的过程或结果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四、课时分配建议教 学 内 容建 议 课 时 数第一节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1第二节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2第三节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1第四节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2第一节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课程内容标准: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要求体现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这表明: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继而引发自觉的信息行为。本节将这种自然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是通过更多更深层次的体验活动,理解信息获取的思想和价值,并内化为自身的自然意识和自然需求。本节采用了“提出问题问题求解练习拓展”的线索组织内容,具体如下:“提出问题”:围绕案例“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学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是”与“否”就可以解决的,需要经过如下工作流程: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进而确定这些信息的来源,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储下来。“问题求解”:教材把问题求解的过程融合到“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和“存储信息”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当中。“确定信息需求”:试图让学生运用在其他学习领域中经常使用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本节案例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分析,确定问题所包括信息的类型、数量、质量等,从而明白信息采集的方向和方法。“寻找信息来源”:通过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即媒体、他人和事物本身,让学生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明白为了准确地获取信息,应对各种来源有一个准备的认识和定位。“采集信息”:通过两部分内容“采集信息的方法”和“采集信息的工具”,让学生明白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采集的方法和工具也各不相同。“存储信息”:让学生利用“信息采集卡”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和保存,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存储。正文内容强调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