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马庄镇教育组有效备课教案 年级:三 年 级 学科: 数 学 目 录第一单元、乘除法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4第三单元、千克、克、吨18第四单元、乘法25整理与复习一35第五单元、周长36交通与数学42第六单元、除法44第七单元、年、月、日51时间与数学(一)56时间与数学(二)57整理与复习(二)58第八单元、可能性59生活中的推理61总复习62第一单元、乘除法课题小树有多少棵课时1主备人刘广星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 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1独立解答。 让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小树。4先自己静静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说计算方法。5全班交流。(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2)因为236,因此20360;(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重点引导学生理解“203”口算过程和方法:203=20+20+20=60;因为236,因此20360;比较236和20360,发现了什么?6解决问题。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自己算一算,并说说是怎么想的。(三)课堂小结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四)拓展练习1试一试第2题 口算。32 54 67302 504 670300250046700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分别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计算方法)你认为怎样口算比较简便?2 学生独立完成 试一试第3题3 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再反馈。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选几道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第3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情境表达的意思,明确每堆香蕉有几根,有几堆香蕉,大、小象每天各吃几根。解决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交流。先计算603=180(根),再计算或比大小。说明够一天吃。解决问题, 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星期有7天”这个条件。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个情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并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4数学游戏。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教后反思课题需要多少钱课时1主备人王小宁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 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1.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去海边游泳吗?淘气笑笑他们在暑假里就到美丽的北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情况。( 师出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二)探索口算方法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师: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 10330,236,30+636(元)。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师:你能算出来吗?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 10330,5315,3个10再加上3个5,30+1545(元)。(三)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需要多少钱”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它们合起来。(四)巩固与练习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对于第个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因为156=90(块),10090=10(块),所以够分。因为156=90(块),10090,所以够分。2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并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练一练第4题教师先示范让学生理解表格,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进行全班反馈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填写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4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教后反思课题练习一课时1主备人刘小柱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 结合具体情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复习我们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板书:口算乘法练习课(二)指导练习1“练习一”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后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2“练习一”第2题出示本题情境图。先让学生说说图中有哪些信息?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个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师: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数学问题。3“练习一”第3题游戏:比大小教师准备一些数学算式卡片,如132和312 125和152 163和31625+2和252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找出规律,直接比出大小。“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思考后,直接填写符号,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再通过计算,得出计算结果检验自己的判断。4“练习一”第4题 出示本题情境图。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4个问题,然后对每道题进行反馈交流,重点组织学生探讨最后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购买方案。例如:252=50(元),60元可以买2个足球。5. “练习一”第5题先算画上横线,把结果写在下面。以竞赛形式练习,让全班同学同时开始算,算完后立即举手,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学生。6“练习一”第6题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中获得信息。先分别说一说,“我的体重是小东的3倍。”与“我的体重比小东的2倍多5千克”这两句话所表示的含义,再让学生列式解答。“我的体重是小东的3倍。”这句话的含义是:小东的爸爸的体重是23千克的3倍,所以小东爸爸的体重是:233=69(千克);“我的体重比小东的2倍多5千克。”这句话的含义是:小东妈妈的体重比23千克的2倍多5千克。所以小东妈妈的体重是:232+5=51(千克)7“练习一”第7题先让学生理解题,全班讨论:怎样检查交来的钱对不对?先算,每人交8元钱,全班40人共收到多少钱?再算,题中表格中共有多少元?,最后在比一比。学生独立计算再反馈。8“练习一”第8题出示本题情境图。理解图意。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找出:大客车每辆限乘客30人,面包车每辆限乘客20人,租1辆大客车需50元,租1辆面包车需35元,有80人要乘车。提出问题,尝试解决。80人要乘车,怎样租车合算?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租车设计方案的多样化。租4辆面包车,乘客人数:204=80(人),需要354=140(元)租3辆面包车,乘客人数:303=90(人),需要503=150(元)租1辆大轿车和3辆面包车,乘客人数:30+203=90(人),需要50+353=155(元) 租2辆大轿车和1辆面包车,乘客人数:302+20=80(人),需要502+35=135(元) 讨论:从省钱的角度来看哪一种租车方案最合算?第种方案最合算。(三)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后反思课题参观科技馆课时1主备人侯姝荣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12 3= 8 4= 6 2= 36 6= 18 9= 45 5= 49 7= 56 8= 2. 口答 ( 1 ) 90 里有几个十? 800 里有几个百? 60 里有几个十? 600 里有几个百? ( 2 ) 300 里有几个十? 420 里有几个十? 540 里有几个十? 500 里有几个十?(二)情境引入 同学们,星期六淘气班将要到科技馆参观昆虫展。他们班一共有 60 人,想坐 2 辆车去科技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列式: 60 2 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板书: 60 2= )请学生说说60 2的含义。(三)探究算法 160 2 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算法:因为230=60,所以602=30 (想乘法做除法)因为60里有6个十,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即30,所以602=304将答案写在书上,把答语补充完整。5拓展训练: 如果我们 60 人,找 3 辆小汽车去科技馆,平均每辆小汽车坐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0 3=20 (人) (2)我们班和一班合起来共 120 人,如果坐 2 辆大轿车,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0 2=60 (人) 6完成试一试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比较上下算式,说说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7完成试一试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组织全班交流抽几个整百数、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让学生比较每一组算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你学到了什么?(五)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后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结合本题情境图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计算。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了什么?3“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依题意独立解答,然后进行全班交流。4“练一练”第4题先准备好计算卡片,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开展活动,即一位学生做好一题,下一位学生接下去做下一题,看哪个小组先完成题目并且正确率最高。游戏结束,让每一位学生把这8道题都独立做出来,并与同学交流。教后反思课题植树课时1主备人彭小花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出示:6,124,186,357)口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利用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几位算式朋友。(出示:303,6002,5607,3609)口算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你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好,不错。现在淘气班的同学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位新的算式朋友,就藏在这幅图中,我们大家共同来找到它好吗?(出示“植树”情境图)(二)探索新知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根据这个情境,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3怎么列式解决?(噢,这个就是我们的新算式朋友)4. 探索算法:36 3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算法: 利用乘法想除法,因为12336,所以36312。 把36分成30和6,30310,632,10+212。 直接口算,用十位上的数字除以3得1,写在十位上,用个位数除以3得2,写在个位上,得12,即36312。用竖式。 (生边说师边板书)(学生汇报的同时,师进行板书)师问: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让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5将答案写在书上,把答语补充完整。6试一试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第2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三)课堂小结1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师板书)2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开火车订正。2“练一练”第2题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让学生独立解决小题,再集体反馈。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3“练一练”第3题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插图,从中获取信息。 独立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小题,再集体反馈。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教后反思课题练习二课时2主备人李勃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 结合具体情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果园里接满了许多的大苹果,同学们正在果园里忙着收苹果呢。他们把苹果分装在大小不同的袋里,让我们也去帮忙吧。(二)指导练习1“练习二”第2题出示本题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2“练习二”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得数,同时让学生思考发现了什么?(被除数越大,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的商也越大)3“练习二”第3题出示本题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再交流,反馈。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先分别算出每棵树苗分别需要多少元,再进行比较。363=12(元),404=10 (元),1012,买每捆4棵的树苗便宜些。4“练习二”第4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5. “练习二”第5题通过计算,写下结果。再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6“练习二”第6题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中获得信息。先说一说,先求什么?再让学生列式解答。1004=96(元),963=32(元)或(1004)3=32(元)7“练习二”第7题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关系?知道被除数、除数,怎么求商?知道被除数、商,怎么求除数?知道除数、商,怎么求被除数?让学生独立填表,再进行全班交流。8“练习二”第8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先算画上横线,把结果写在下面。以竞赛形式练习,让全班同学同时开始算,算完后立即举手,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学生。9“练习二”第9题出示本题情境图。理解图意。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提问。“3天看60页”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照这样的速度” 是什么意思?求“一个星期她能看完吗?”这个问题,谈谈你的思路。列式解答:方法一:每天看:603=20(页)一个星期看:207=140(页)140”“”或“=”500 kg 3 kg 1 kg 300 g 9 kg 9000g 800 g 10 kg 3 kg 3 t 4000 g 4 t 8000千克 8吨 4500克 4千克 3 t 3600 kg 5 t 5000 g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一些什么了解?2、 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后反思课题练习四课时4主备人彭小花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称物品,认秤。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2、贴标签。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3、补标签。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复试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6000克=( )千克 3 kg=( )g4吨=( )千克 6000 t =( )kg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后反思课题搭配中的学问课时5主备人李勃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2、全班交流。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 学生独立解决。(3)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2、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后反思第四单元、 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难点: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时安排:10课时课题 购 物课时1主备人李勃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二、探索新知: 213元 42元 12元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例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12 4 = 48(元)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1)12+12+12+12=48(2) 1 2 (3) 1 2 1 2 4 1 2 1 2 4 8 4 8三、拓展应用1、试一试:买两个书柜需要多少钱?2132=( )(元) 2 1 3 2 答: 2、 1 4 3 1 1 2 3 2 1 4 2 3 3 23、73+4 86+3 5+28 26+5 49+6 3+67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 羊毛衫132元)5、填表。2辆3辆4辆5辆6辆7辆8辆大车乘客数60小车乘客数24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后反思课题去游乐场课时2主备人刘广星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二、探索新知: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16 4 = 48(元)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三、拓展应用1、连一连。2 32 15 4 16 5 26 8 5 12 19 5 60 7 4 30 3 16 24 2 52 4 15 6 17 5 4 16 3 40 84 52、 2 3 1 6 4 8 7 2 2 5 2 4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四、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作业本中的作业。教后反思课题乘火车课时3主备人王小宁修正补充栏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