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顿悟人生的12条前提假设.doc_第1页
让你顿悟人生的12条前提假设.doc_第2页
让你顿悟人生的12条前提假设.doc_第3页
让你顿悟人生的12条前提假设.doc_第4页
让你顿悟人生的12条前提假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你顿悟人生的12条前提假设网络时代,每天都有人给你灌输很多道理。可是我们懂了那么多道理,我们真的变得更有智慧了吗?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智慧,源自于独立思考,真正有智慧的人,有一套圆融的信念系统和对事情本质的洞见。下面要和你分享的这12句话,蕴含着深深的智慧,因为他们源自NLP神经语言学家对上个世纪中期出现的几位大师的思想的总结(包括最伟大的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完形治疗大师弗瑞兹波尔斯等),反复品味这12句话,在生活中感悟每句话背后的深意,会令你顿悟人生的真相,放下很多的执著。这12句话,在NLP神经语言学里面被称为NLP前提假设。也就是说,这些是运用NLP里面的各种方法的前提。同时,NLP的研发者比较客观地认为这些也只是一种假设,并不将这些理念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而是为人们服务的工具。当相信这些对你有帮助时,你就相信它们;当它们对你无用甚至有妨碍时,亦可以放弃它们。香港NLP之父徐志忠先生说:“前提假设是NLP的免疫系统。”事实上,当你真正理解并能深谙这12条前提假设背后的深意时,你就已经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烦恼,活得轻松自在了!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No two persons are the same. 2、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One person cannot change another person. 3、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 4、我们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经验所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地图不等于实际的疆域)The map is not territory.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one gets.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olutions to every situation. 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Every one chooses the best behavior at the moment. 9、每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Every one already possesses all the resources needed. 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最能影响大局。In any system,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 11、没有挫败,只有回馈。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正面的动机。Intentions and emotions are never wrong, only the behavior has not been effective. 下面与你详细探讨这12条能让你看破人生迷局的前提假设。NLP前提假设详解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会是一样。(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去西天,各有各的因,最后也修成了不同的果) 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也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也因此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白骨精出现时,唐僧看到的是女施主,猪八戒看到的是美女,孙悟空看到的是妖怪) 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能认出妖怪,但不能要求师傅也能看出妖怪的本来面目)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西游记的故事,如果是四个性格、样貌完全一样唐僧去取经,估计就没那么好看了)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孙悟空尊重师傅的肉眼凡胎和菩萨心肠,才能得到师傅的重用) 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是在不断变化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师傅被妖怪抓走几次,也就变得越来越相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了) 两个人之间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不一定会使两人不能沟通或者难以发展出良好关系。(好斗的孙悟空和贪财好色的猪八戒一样可以为了完成西天取经大任而团结合作) 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同样的,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当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2、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每个人只能改变自己。(不是唐僧改变了孙悟空,而是孙悟空为了顾全大局做出了改变)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不是观音菩萨推动孙悟空走上西天取经的路的,是孙悟空自己的选择,他也可以选择永远被压在大山底下) 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孙悟空想让爱偷懒的猪八戒去干活,可以让猪八戒觉得干这个活可以得到好处,于是猪八戒就有了动力了) 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孩子不想学,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比找名师补课更重要) 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就好像是想让对方改变饮食习惯,但是如果对方感受不到你那一套更好,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原来的一套)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可强逼别人接受。(你觉得榴莲好吃,别人却未必) 改变自己,别人才会有可能改变。(孙悟空发现和师傅争辩无效,后来就放弃争辩,让师傅亲身体验一下被妖怪抓走的感觉,这个时候师傅也更愿意相信悟空的话了) 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般发生的权利。(孙悟空降妖除怪的动机是好的,是为了完成取经大业,但不等于一定能得到师傅的理解和支持) 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孙悟空不强迫师傅听自己的,师徒关系于是就越来越融洽了) 同样,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而不能寄望于他人或环境改变。(孙悟空被妖怪抓住时,从来都是先自己想办法,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救他,于是他总能让整个团队一次次化险为夷)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光说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有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手术完全按照最科学的方法操作的,结果病人死掉了,还是一样没有效果) 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当孙悟空不再与师傅争论谁看到的是真相,而是灵活地解决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效果更好了) 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批评孩子之前的那件事做得不对,不如和孩子谈谈未来再发生这种事情如何应对) 任何计划的设计都是为了效果,效果是所有行动的目的。 有道理是由理性方面的标准来决定的,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是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感性的力量永远大于理性的力量,唐僧知道妖怪会变成人来欺骗他,但是依然会因为感情用事被妖怪迷惑)注:规条,即咱们常说的行为准则。 故此,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迫肉眼凡胎的唐僧相信眼前的人其实是妖怪,往往效果不佳) 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再加上了理性方面的认同,效果才会出现。故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当唐僧有了被妖怪抓走的感性经验,就容易对主动靠近他的人保持警惕了) 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观的行为准则,需加以检讨。(唐僧盲目坚持见佛就拜的行为准则,忘记了拜佛的初衷,没准就被妖怪变成的佛给骗了) 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由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 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快乐和幸福的体验。4、我们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经验所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感官经验主要包括:画面、声音、触觉、味觉、嗅觉)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摄入过程),感官的运用是主观和有选择性的,因为不能也不需要把所有资料捕捉。(比如:第一次接触到榴莲或臭豆腐,你用舌头来认识它们,可能会觉得它们味道鲜美,如果是用鼻子来认识它们,可能会觉得它们很臭,有些人闻到臭味之后就不想再经由品尝而更多地去了解它们了)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过滤,而决定其意义。因此能储留在我们脑中(编码过程)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是主观地形成的,所以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有些人喜欢吃的榴莲或臭豆腐,未必别人也喜欢,有些人觉得它们很香,有些人觉得它们很臭,都是经由我们对榴莲或臭豆腐的某方面的感官经验形成的判断)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因此是主观的。 (榴莲和臭豆腐是香是臭,是令人垂涎的美味,还是令人恶心的东西,全都是我们片面的主观认知而已)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都是经由这样的过程,暂时没有其它的方法。因此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你眼前的手机,不过是一些原子而已,但你看不到原子,你只能看到“手机”。量子物理已经发现,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所有一切物质,最终都不过是一些高频振动的能量而已)因此每个人的世界都只是在他的脑里,我们是凭脑里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 (有人一闻到榴莲或臭豆腐的味道就流口水,有些人一闻到它们的味道就捂鼻子,因为我们关于它们有不同的主观印象)因此改变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这个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有些人去了一次屠宰场看过牛被杀的血淋淋的场景后,再吃牛肉都觉得味道不对了,甚至改变了以前喜欢吃牛肉的习惯)因此每个人都是用自制的地图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就像有些人脑中的中国地图上重点标明的是全国各地的美食,有些人脑中的中国地图上标明的是各地的房地产价格,还有些人标明的是各地的矿产资源,同时每个人对中国的认知都不是全部,都是片面的)改变主观经验在脑里的结构模式,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便会改变。我们对事情的感受亦会改变。因此我们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凭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便有所改变。(比如:你在心里面改变了内心对水的恐惧,你也可以轻松学会在水中漂浮,感受到水可以很容易托起你的身体)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者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它们的态度,即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当你害怕水时,让你下到水深2米的泳池里游泳,你会觉得这令你很有压力;当你改变了对水的体验,熟悉了水性时,你也可以觉得下到2米深的水中游泳很有乐趣,没什么压力,水没有变,是你变了而已)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自己说的再好也没用,对方收到了你想表达的讯息才是沟通的目的。(为了让孩子爱学习,把孩子骂了一顿,结果孩子产生的印象可能是:学习是痛苦的,这反而会令孩子厌学)因此自己说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对方听到什么才最重要。(你天天叮嘱孩子不要磨蹭,孩子听到的却是“我是一个磨蹭的孩子”,反而造成孩子很难改变)话有很多个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收到讲者意图传达的讯息,便是正确的方法。(家长朋友多看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里面有很多非常有效的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沟通的效果来自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比文字词汇的更大。(“好话不会好好说”的人,往往同样的话到他/她的嘴里就变味儿了,需要修炼自己啊!)沟通讯息的送出与接受在潜意识层面的比意识层面的大得多。(你手挥大棒,怒吼着说“我爱你”,别人会通过你的身体语言及语气语调来判断你要伤害他/她,而不是你爱他/她。)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完全同样的反应。(你夸赞一个和你关系好的人,他/她可能会觉得你很认可他/她,你夸赞一个和你关系不好的人,这个人可能会觉得你别有所图)说话的效果由讲者控制,但由听者决定。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不够灵活的指证。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做法有不同,结果才会有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改变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旧的多一分成功机会。 想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孙悟空改变了自己见妖怪就要打的模式,师傅也渐渐改变了对孙悟空的态度,开始愿意接受悟空的建议)世界上本来便是每样事物都在不停地改变中,不肯改变的就会面临被淘汰或失败的威胁。 因此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保持与其它人事物的关系有理想状态。做法是规条(行为准则),目的是取得价值、实现信念。维持最有效果的规条就是灵活地不断修正做法,这样才能保证取得价值实现信念。(见妖怪就要打的行为准则是为了完成西天取经大业,如果打妖怪导致无法完成取经大业,那就要修正自己的做法)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习惯是使我们不用思考便能做到某事,这使我们忘记依做事的效果而对习惯做法作出修正。(孙悟空最初的习惯是见妖怪就要打)祈望不改变就能使自己及事情变得更好,倒不如思考自己可以怎样改变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为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陷困境,因为他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给自己。 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到第四、第五,甚至更多的方法。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并不等于真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继续寻找和学习更好的办法。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 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不只一个。“没有办法”使事情划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回家,而不是这条路通不通,如果你真的想回家,那你总可以找到回家的路。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虽然有些时候理智上觉得不是最佳选择,但是潜意识层面觉得这个选择当时能获得最佳的利益)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最终都是为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 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比如某些瘾,理智上觉得不好,但是潜意识觉得这样能给其带来好处,所以停不下来)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比如:自杀背后的动机也许是为了解脱痛苦,只是这个人不相信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解脱其痛苦了)动机不会错,只是有时行为不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 接受一个人的动机,他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她这个人。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其行为。(所以,尽量不要劝一个正准备自杀的人别自杀,而是要了解其动机是为了摆脱怎样的痛苦,帮助其找到比自杀更有效的方法来摆脱其痛苦)动机往往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不容易在意识层面说出来。(所以有时候需要用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来了解自己潜意识层面的深层动机)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容易的方法,是问企图经由该行为得到的价值是什么。(有些人买表为了给自己看,有些人买表是给别人看的)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吃茄子、吃绿豆也能在某些时候防治某些疾病,但千万不要迷信,这不等于它们能在任何时候能防治任何疾病)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9、每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即是说每个人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的能力。(关键是你会不会调用这些经验)人类只用了大脑能力的极少部份,提升大脑的运用很多新的突破便会出现。(NLP神经语言程式学便是这样的一门学问) 每一个人都可以凭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每天里遇到的事物都有能给我们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懂得感恩的人总会看到这一天中值得感恩的事,思想负面的人则总会抱怨生活中令其不满的事情)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把事情或经验变为绊脚石抑或踏脚石由自己决定。(心理辅导就是帮你把过去的经验都变成你的垫脚石) 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困扰最终都是靠自己解决的,心理辅导老师也只是外在的辅助而已,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你自己)成功快乐幸福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它人所具备的条件一样。(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像什么样的人学习) 自己不信有能力或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渴求的成功快乐的最有效保证。(你相信你不行,你就一定不行,你的看法会局限你的人生)情绪压力困扰,本质上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潜意识中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产生出来的。(就好像雾霾天气无法上学,有些人着急、生气,有些人感到开心)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最能影响大局。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有选择便是有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想想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哪个最灵活?)灵活来自减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它条件。(看看孙悟空在电视剧西游记续集里的表现,与之前25集相比,他是否变得更善于借助其他资源来解决问题了,而不是靠自己硬拼了?)灵活是使事情更快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亦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孙悟空不灵活,和师傅对着干,结果就是被念紧箍咒了,想想看你在处理什么问题时不够灵活,被谁念过“紧箍咒”?)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死犟死犟的人,往往是不够自信的人,他们往往会觉得接受别人的看法就等于自己被否定了)容许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紧张,灵活使人放松。(且看电视剧西游记里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集,孙悟空和师傅各执己见,团队气氛瞬间降至冰点)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容许找出双赢的可能性(更进一步就是三赢) 。(西游记中“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那集,孙悟空接受师傅建议背妖怪变的道士,心里知道这是个妖怪变的道士,但为了避免发生师傅怪罪,还是勇敢地背起了妖怪,然后想办法私下里解决问题,既维护了师徒关系,又能够做些事情让师傅远离妖怪的威胁)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孙悟空接受了师傅安排的工作,明白师傅的心思,但不会放弃自己保护师傅根本目的)流水是学习灵活的最好隐喻。灵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作出转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作出转变。选择主动改变还是被迫改变,关键在你!11、没有挫败,只有回馈。所谓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提醒我们做出改变的讯号。 挫败只是在事情划上句号时才能用上,只要你还再继续想办法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二字便不适用。 挫败是指过去的事,怎样改变做法是指向未来。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自我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自信,来自能力被肯定)每次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里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就好像每次师傅被妖怪抓走,都只是一次修炼和成长的机会)人生里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达致完善。(就像学习使用筷子、骑自行车,都需要一个不断在行动中获得反馈、不断修正的过程)想要成功,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成功”究竟是什么?能给自己带来些什么? 如果真的想要这份成功,就要相信自己有成功的可能,然后找出需要怎样做,并采取行动。把每次挫败带来的经验教训掌握了,每次便都变成了学习。(这次经历是一次挫败经验,还是一次学习经验,关键看你怎么定义)对自己做的事不感兴趣,或者对自己做的事信心不足的人,其潜意识总是习惯性地在找不用干下去的借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猪八戒在西游记里的表现就是这样滴)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正面的动机。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伤害自己,只是误会地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该动机,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 (想要自杀的人,也是有正面动力的哦,可能是想要立刻解脱其面对的痛苦,只是看不到还有哪些其他方法可以帮助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使我们想去摆脱某个环境或状况,情绪是为了使我们在该件事情之中有所学习,学到了我们需要学习的,情绪便会消失或减退。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让你去引导他作出改变。(孙悟空后来变聪明了,能够接纳师傅的情绪,理解师傅的正面动机,同时坚持降妖除怪,师傅也越来越信任悟空的火眼金睛)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一段时期不等于一生。(不能因为孩子有一次偷拿大人的钱,就说他就是小偷,说他这辈子肯定会坐牢)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是两人的共同目标,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想要拿钱做什么,和孩子一起商量,找出以后如何用父母支持的方式来得到钱,满足自己的愿望)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孩子之所以不敢光明正大地和父母说他/她的愿望,反而要用“偷钱”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说明孩子担心自己在乎的价值不被认可,或者担心自己这种获得这种价值的方式不被认可,比如花钱去网吧获得快乐和成就感)500个描述情绪的词汇:提升自己对感受的敏锐度(专业者收藏)2016-11-15 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 感受是什么?从小到大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大人说:”不许哭!”,总之哭是件可耻的事。认同感受是什么?“看起来你真的很难过”,哈!压根儿没人和我这样说过话!孩子刚买的心爱的玩具摔坏了,大哭。你会不会说: A、“不就一个玩具吗,妈妈再给你买一个!”B、“我刚才就提醒你小心,看看,果然摔了吧!”C、“一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认同感受的说法:“玩具摔坏了,你一定很难过”孩子和小朋友约好了一起玩,小朋友爽约,孩子伤心地大哭。你会不会说:A、“不来就不来呗,你可以找别人玩!”B、“他为什么不来,一定是因为上次你抢了他的玩具”认同感受的说法:“你穿好了蜘蛛侠的衣服等着让小朋友看,他已经答应你了但是没来,你一定很沮丧”孩子兴奋地拿回家一个毛毛虫。你会不会说:“天哪,赶快把虫子扔了!”认同感受的说法:“哇,你找到了一个毛毛虫,在哪里找到的,能跟我说说吗?”在家长课上我第一次介绍认同感受,有一个家长说:“这说的简直不是人话!”,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人和我们这样说过话,这基本上是门外语,说着别扭,估计听着也假。我观察了这么长时间,发现家长主要有以下几个障碍:1.我还不爽呢,还要认同你的感受?”你受不了孩子哭其实是因为自己,和孩子无关。也许在你的内心中有一个小小孩曾经因为哭被训斥,那个小小孩长大了,玩具对TA已经毫无吸引力,但曾经被压抑的感受仍然躲在那里经常出来作怪。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也和你一样,请善待他的感受。但你也不必强颜欢笑,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说实在的,我被毛毛虫吓了一大跳呢!” 这样你以身作则地让孩子看到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2.“我要认同你的感受你还不哭个没完?”情绪不会是永久的,孩子的情绪得到认同后会彻底的释放,她们不会像上了发条的娃娃一样哭个没完的。认同感受让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连结,而且他只专注处理自己的感受即可,不必还要忙于处理来自父母的雪上加霜,因为无论安慰、建议、帮忙、分析、批评其实都是一种拒绝。3.“认同完感受,怎么办?”可以什么都不做。家长们真是恨不得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一股脑地输入到孩子的大脑芯片中,你的孩子比你想像中的办法要多得多,只要你给他机会,认同感受就让孩子回到理性脑的状态。4.“难道孩子可以为所欲为?”感受没有对错,但行为有对错。人可以生气、嫉妒、愤怒、失望、烦躁,但不可以打人、骂人,对孩子如此,对大人也是如此。小朋友爽约的事就发生在天天身上,我看到他为此悲痛欲绝心里不爽,我希望孩子是独立的而不是依赖他人的,于是气急败坏地说:“你等着吧,看他来不来!” 。还好做了这么长时间的讲师也不是白做的,我气急败坏是因为我自己小时候常被小朋友孤立,于是我觉得这世界上应该谁离了谁都活得了,而天天不是中年的我。认同天天的感受花了十分钟左右,因为他实在太伤心了,他慢慢平静下来了,我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让他自己体会人生吧。做父母要做的是在旁边默默地注视,随时准备在他需要的时候张开怀抱,接纳他的感受,我想这是他最需要的。500个描述情绪的词汇:提升自己对感受的敏锐度高兴:愉快而兴奋。 好受:感到心身愉快; 舒服。开心:心情快乐、舒畅。 愤慨:气愤不平快活:快乐。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庆幸: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舒服、舒坦: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爽快:舒适痛快。 甜美:愉快、舒服。 甜蜜:形容感到幸福、愉快、舒适。甜丝丝:形容感到幸福、愉快。 喜悦:愉快;高兴。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畅快:舒畅、快乐。喜滋滋:形容内心很欢喜。 心花怒放:形容高兴极了。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幸灾乐祸: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愉快:快意;舒畅。 愤怒:生气(激动到极点)。 恼火:生气。气愤:生气;愤恨。 悲哀:伤心。 悲伤:伤心难过。沉痛:深深的悲痛。伤感:因感触而悲伤。 伤心:由于遭受到不幸或不如意的事而心里痛苦。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惨然:形容心里悲惨。痛心:极端伤心。 心酸:心里悲痛。 胆怯:胆小;畏缩。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发憷:胆怯;畏缩。害怕:遇到困难、危险等而心中不安或发慌。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恐惧:惧怕。 受惊:受到突然的刺激或威胁而害怕。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是感到害怕。入迷、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入神: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心醉:因极喜爱而陶醉。 仇恨:因利益矛盾产生的强烈憎恨。敌视:当作敌人看待; 仇视。敌意:仇视的心理。妒忌、嫉妒、妒忌:对才能、地位、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反感:反对或不满的情绪。 可恨:令人痛恨,使人憎恨。可恶:令人厌恶恼恨。 厌恶:对人或事物产生很大的反感。憎恨:厌恶痛恨。 别扭:不顺心 不快:心情不愉快。不爽:心情不爽快。烦闷:心情不畅快。 难受:心里不痛快。 窝火:有委屈或烦恼而不能发泄。窝囊:因受委屈而烦闷。 心烦:心理烦躁或烦闷。 厌烦:嫌麻烦而讨厌。担心:放心不下。 担忧:发愁、忧虑。 发愁:因为没有主意或办法而感到愁闷。犯愁:发愁。 忧虑:忧愁担心。忧郁:愁闷。压抑:对情感、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郁闷:烦闷;不舒畅。 无能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不能干什么。得意:称心如意,多指骄傲自满。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狂妄:极度的自高自大。 体面:光荣、光彩。优越感:自以为比别人优越的意识。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自豪:因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抱屈:因受到委屈心中不舒畅。 浮躁:轻浮、急噪。急切:迫切。冤枉:1.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加上不应该有的罪名。 2.不值得,吃亏。急躁:碰到不顺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 焦急:着急。焦虑:着急忧虑。心急:心里急噪。 心急火燎、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心切:心情急迫。发慌:因害怕、着急或虚弱而心神不安。恐慌:由于担心害怕而慌张。 心慌意乱:形容心神惊慌忙乱。不好意思:害羞。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或做错了事、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舒畅。丢脸、丢人、丢丑:丢失体面。害羞: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怕人耻笑心中不安,难为情。亏心:感觉到自己的言行违背正理。 愧疚:惭愧不安。腼腆:害羞,不自然。难堪:难以忍受,难为情。 难看:不光荣,不体面。怕羞:怕难为情;害臊。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羞辱:耻辱。悔悟:认识的自己的过错,悔恨而醒悟。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后悔:事后悔恨。过意不去:心中不安,抱歉。 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吃惊:受惊。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惊讶:惊奇诧异。震惊:大吃一惊。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怀疑:疑惑,不很相信。 可疑:值得怀疑。 困惑:感觉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迷茫:迷离恍惚。 为难:感到难以应付。 敬仰:尊敬仰慕。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敬重:恭敬尊重。 佩服:感到可敬可爱;钦佩。仰慕:敬仰思慕。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尊重:尊敬或重视(个人、集体或有关的抽象事物)。赞赏:赞美赏识。 赞美、赞叹:称赞。感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可怜:值得怜悯。 可惜:值得惋惜。惋惜: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意外变化表示同情、可惜。心疼:疼爱;舍不得;惋惜。 怀念:思念。牵挂:挂念。期待:期望、等待。想念: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藐视:轻视、小看。 蔑视:轻视、小看。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如意:符合心意。 如愿:符合愿望。顺心:合乎心意。随心:合乎自己的心愿,称心。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幸福:(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圆满:没有缺乏、漏洞,使人满意。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悲观:精神颓丧,对事物的发展缺乏信心。沮丧:灰心失望。失落感:与遗失、丢失相关的感觉。 无望:没有希望。心寒:失望而又痛心。孤单:孤独。 孤立:不能得到同情或援助。 寂寞:孤单冷清。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 烦躁:烦闷急躁。惊喜:惊和喜。 苦闷:苦恼烦闷。 苦恼:痛苦烦恼。受宠若惊: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欣慰:喜欢而心安。 羞怯:羞涩胆怯。 忧伤:忧愁悲伤。安宁:(心情)安定、宁静。 安然:没有顾虑,很放心。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安心:心情安定。安慰:心情安适。淡漠:没有热情、冷淡。 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放心: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 冷静:沉着而不感情用事。漠然: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漠视:冷淡地对待。宁静:心情安静。轻松: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塌实、踏实:情绪安定、安稳。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 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自己和别人都很坦然。心静:心里平静。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噪,不生气。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昂扬:情绪高涨。 冲动:情感特别强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现象。鼓舞:兴奋、振作。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紧张: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兴奋:振奋;激动。振奋:精神振作奋发。 振作:使精神旺盛,情绪高涨、奋发。低沉:情绪低落。 消沉:情绪低落。心灰意懒、心灰意冷: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沉甸甸:形容沉重。放松:对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 解气:消除心中的气愤。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而发怒。 气馁:失去勇气。丧气:因事情的不顺利而情绪低落。消气:平息怒气。扫兴:正当高兴的时候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扬眉吐气: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厌倦: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 欢畅:高兴、痛快。欢快:欢乐、轻快。欢喜:快乐、高兴。 豁朗:心情开朗。 可喜:令人高兴,值得欣喜。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宽畅:心里舒畅。 狂喜:极度高兴。舒心:心情舒展;适意。怡然:形容喜悦。 愉悦:喜悦。 愤激:愤怒而激动。 恼怒:生气,发怒。激愤:激动而愤怒。 气恼:生气、恼怒。 盛怒:大怒。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悲苦:悲哀痛苦。 悲酸、悲辛:悲痛辛酸。 哀伤、哀戚:悲伤。 哀痛:悲伤、悲痛。悲怆:伤心难过。 惨苦:凄惨痛苦。 苦涩:形容内心痛苦。凄惨:凄凉悲惨(凄:形容悲伤难过)。伤神:伤心。酸楚:辛酸苦楚。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疾首:头痛)。辛酸:辣和酸,比喻痛苦悲伤。诚惶诚恐:惊恐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 惶惑:因不了解情况而害怕。惊恐:惊慌恐惧。 惧怕:害怕。 畏惧:害怕。畏怯:胆小害怕。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倾慕:倾心爱慕。 抱恨:心中存有恨事。 可憎:可恶。痛恨:深切地憎恨。 痛恶:极端厌恶。 嫌怨:怨恨;对人不满的情绪。嫌恶:厌恶(嫌:厌恶、不满意)。 嫌隙:因彼此不满或猜疑而发生的恶感。嫌憎:嫌弃厌恶。憎恶:憎恨;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