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七)校园生活 大一生活30年素材.doc_第1页
高中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七)校园生活 大一生活30年素材.doc_第2页
高中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七)校园生活 大一生活30年素材.doc_第3页
高中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七)校园生活 大一生活30年素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一生活30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生活经历了30年的变迁。让我们沿着那些校园里的关键词,去重温大一生活的演变轨迹。行李:繁重简单繁重70s 热水瓶、碗两三个、脸盆、脚盆、小收音机、被子、枕头、被单、蚊帐一床。80s 热水瓶、毛巾、鞋、蚊帐、眼镜、箱子、被子、饭盆、脸盆,四季的所有衣服和一大包家乡自制的咸菜。90s 带几件换洗的衣服、鞋、袜,两手空空就去报到。基本生活用品由学校统一配。21st 花花绿绿的床上用品都由自己买,脸盆要用hello kitty,生活用品也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才好。风铃、电影海报、ikea的台灯和维尼相框,没有这些饰品怎么行?行李有整整五大箱,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笔记本电脑。最沉的是书,包括大学英语四级的书都捎上了。还得抱个保人搞的毛绒熊。读书:从理想到自我70s 刚从牛棚或农村回来的六十多岁的老讲师拿着“文革”前的教案给学生上课是很常见的。大家多有酸溜溜的笔名:卧龙、孤松、常青藤、千里马班里同学啥兴趣的都有:探究宗教的,设法进入监狱采访的,研究气功和中医的大场面热热闹闹,小环境里各自为政。80s 1987年文化热,上大学立志要读完鲁迅全集或者某某全集。大学读书、买书是社会的道德观念。看的大多是傅雷家书、约翰克里斯朵夫、有人还读卢梭的忏悔录,读完时几乎全抄了一遍。90s 最喜欢刘墉的书和金庸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基本上都没落下。此外一些旅游杂志和国内外经典小说也会偶尔看看,外加忘记了名的n多小人书。21st 选自己爱看的书,古典文学,王国维,余秋雨的散文,还有许多国外名著。还有西方流派的作品。比较非主流。吃饭方式:从饭票到刷卡70s 食堂打饭,每顿半斤饭票,伙食费每顿六角左右。三餐肉和油都很少,馒头五分一个,豆浆两分一碗。刚进入大学是每月32斤饭票,男生很多来自贫困家庭,饭量很大,饭票普遍不够。当时饭票在校园里是世界通用货币:补鞋、换瓜子、洗被子。80s 食堂里有数十个大圆桌子,一个班的学生或是相熟的老乡围站在同一张桌旁吃饭,食堂的凳子与学生的比例是1:10。食堂最好的菜是溜肉段,一份三毛五分钱,那肉段大部分都是肥肉,难吃的很。大部分日子,与土豆炖白菜为伴,有好事者题联曰:土豆白菜高粱米,硕士博士研究生,横批是乐在其中。90s 那时候学校食堂,已经能用ic卡了,食堂分山下层,有钱的偶尔去楼上开个小灶。为了能率先吃到饭,大家每天上课都必带饭盒,下课后叮叮当当冲向食堂,剩下一位同学负责把书包带回寝室。大家特别关心国家大事,吃饭时必看中央台的新闻。21st 大一,乖乖吃食堂。大二,转战小饭店,后来忙了,常常在学校超市没一份垃圾食品取代,大三,像快客、好邻居这样的便利店就是食堂。大四,就要上班快要有钱啦,于是大家天天下馆子,边吃边展望日后的发展大计。网络:熟悉到陌生90s 90年代初的大一新生一进微机室就拿出搞科研的态度研究dos系统,而其他专业的学生是少有机会进机房的。19941999 网络开始在大学校园中普及,部分幸运的大一新生也开始尝试第一次浏览网页、聊qq、上bbs灌水。20002003 大一新生已经不是网络菜鸟,但网络选课、共享教学资源绝对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男生们开始日夜奋战在“石器时代”、“传奇”的游戏平台上,女生们则热衷于日韩电视剧看蓝色生死恋哭个稀里哗啦。20042008 网游“魔兽”让大学男生们欲罢不能,在和网瘾抗争的同时,大一学生终于可以利用网络做更有意义的事:上传自己的照片、视频作品;建立个人网页;开一家自己的网店。社交:交往半径从小到大70s 大学生都是衣着朴素、根正苗红的老实孩子。大一新生乐于与工人老大哥和农民老大伯讨教生产知识。进工厂、下田地成了他们扩大朋友圈的好机会。80s 大学生们更加自我,崇尚以文会友。很多新生热衷于创作诗歌投到报刊或校内刊物,并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敬候仰慕者来信。逢年过节,系里就会举办歌舞晚会,台上台下不乏一群群腼腆的大一新生们。90s 大一新生在学校的告示板上贴出自己的新人报到宣言,列出自己喜欢的电影、书籍。“美食俱乐部”、“亚洲歌迷会”这样新奇的社团组织也是交朋友的好地方。当然也有人会在黄昏背着吉他去操场,遇见几个同样爱好音乐的就能组建一支乐队。21st 一条发错的短信也许就是认识新朋友的chance,网络上匿名的网友也算是朋友中的一员。重要的是,今天的大一新生的交往圈已经不再局限在象牙塔里,他(她)可能是一名闪客、拼客或是晒客也说不定。通信:笔耕不辍到滔滔不绝80s 以写信为主,邮票八分,外地信两角;宿舍里没有电话;给父母打电话只能打到工作单位。90s 手机在当时是奢侈品,call机也很稀有,一般把联系方式记在本子上,去学校的磁卡电话亭打电话,后来每个寝室装上了一部201电话,有的学校宿舍之间可以免费打电话,让同学们大呼过瘾。21st 抛弃座机,完全手机作业。换手机成了家常便饭,有的人一年就换了仨。书包:大块头变成小家伙70s 几乎每个大学生都背着用帆布缝制的书包,不少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自制的布书包又大又结实,必须能装下厚厚的铝皮饭盒,而且书包里还有一样特殊的东西:远方的带有初恋滋味的书信。80s 皮包开始成为当时最时尚的大学书包,但基本上都是人造皮革,并非真皮,男生大致统一为黑色,女生为深红色。90s 五颜六色的双肩背包、单肩挎包开始风靡。这些书包的共同点就是大,这样才可以装下大开本的英语书,a4纸打印的课件以及各种小物件校园卡、购书卡、口香糖和钢笔等等。21st 现在很多大学生上课书都不带,更别说书包了。取而代之的是u盘一个,有时还需要移动硬盘出马,它们成为最新、最现代化的“包”。选课:没有选择到太多选择70s80s 没有什么选择余地,课程表和高中时区别不大,只是休息时间比较多而已。90s 选修课开始成为大学里的新名词。一时间像心理学、第二外语这样的课程立刻成了抢手货,学生们终于有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再期望在某某选修课上认识个帅哥美眉,选修课一片美好。20002004 选修课开始实现网络化,大一新生登录学校的网站系统查课、选课,然后看自己是否中签。热门课程总是人满为患,想抽到完全要看运气和人品。20052008 近年来很多高校与时俱进,实行“套餐式”选课模式,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学科专业方向组成若干个课程组合。而且在很多城市开始试行跨校选课,真正实现了“有福同享”。理想:集体主义到自我实现70s 对于恢复高考最初一批大学生来说,最大的愿望是满足对知识的渴求,把浪费的光阴补回来,为祖国建设发光发热。当时年轻人的口号是:“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去哪里放光辉!”80s 80年代的大学新生是思想前卫的一代,他们戴着墨镜、穿着喇叭裤走进校园,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他们最大的理想是拥有自由的空间,实现自我。似乎每个人走信仰着“世界是我们的”。90s 在毕业后包分配的环境下,90年代的大学生是非常轻声的。大学新生的目标更加现实:享受生活,接受不断出现的新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