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 3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物质循环1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 两类地震波 常考图形 横 慢 纵 快 4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两个不连续界面 c界面 莫霍界面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d界面 古登堡界面 波完全消失 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4 三大圈层 2 岩石圈的结构由岩石组成 包括地壳和以上的地幔部分 常考图形 增加 横 纵 地壳 地幔 外核 内核 软流层 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常考图形 冷却凝固 花岗岩 侵蚀 沉积 大理岩 6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的分类 a是 b是 或变质岩 c是 或沉积岩 地质作用 a b 或变质作用 c 或外力作用 d 常考图形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7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2016浙江学业水平测试 图1为某地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图 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数码代表内外力作用 据此完成第1 2题 1 玄武岩属于 a 侵入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2 该玄武岩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2中数码直接相关的是 a b c d 常考图形 b a 8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常考图形 解析 第1题 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凝固形成的 属于喷出岩 故选b项 第2题 根据图2可知 甲为岩浆岩 乙为沉积岩 丙为岩浆 形成喷出岩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作用 即 9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 地幔 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常考图形 10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常考图形 11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2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常考图形 12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方法 1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 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年龄越新 其位置越靠上 接近地表 2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 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 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 如果是海底岩石 则离海岭越近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离海岭越远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离海沟越远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常考图形 13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2011全国大纲卷 1 2 读图 完成第1 2题 1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b 地壳上部c 地壳下部d 地幔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 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换为 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常考图形 d c 14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常考图形 解析 第1题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在岩浆喷出地表时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第2题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经过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等作用 最后固结成岩 形成沉积岩 15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2016江苏卷 21 22 双选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 完成第3 4题 常考图形 16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3 关于图中 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 正确的是 a 指化学沉积作用b 指搬运作用c 指成岩作用d 指火山喷发作用4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常考图形 ad ac 17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常考图形 解析 第3题 图中 为沉积物或土壤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属于化学沉积作用 a项正确 为沉积物演变成沉积岩 是固结成岩作用 b项错 为由变质岩转化为土壤或沉积物的过程 是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等外力作用 c项错 为岩浆的一些物质进入大气 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 d项对 第4题 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再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进入内部圈层 所以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a项正确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 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对全球变暖影响很小 b项错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 岩浆中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c项对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表面增温或供地表生物使用 d项错 18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常考图形 常考图形之5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基本图型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19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常考图形 判读方法 1 读图名锁定表达主题 如上图所示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 析过程判断事物名称 1 岩浆是 岩石之本 岩石圈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 终止于岩浆 如图中a 而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如图中b 2 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如图中c和d 3 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 形成岩浆 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如图中a 20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知识梳理 常考图形 3 读箭头明确彼此关系 1 岩浆经侵入或喷出 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包括侵入岩 如花岗岩 和喷出岩 如玄武岩 这一过程为冷却凝固作用 如图中 2 岩浆岩 沉积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外力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等 下 形成沉积岩 这一过程可称为外力作用 如图中 或 3 岩浆岩 沉积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 形成变质岩 这一过程为变质作用 如图中 或 4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 这一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 如图中 21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 内 外力作用比较 热 太阳能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侵蚀 堆积 高低起伏 平坦 22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板块构造学说 1 内容 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多火山 地震 2 板块运动 平缓 活跃 张裂 海沟 海岸山脉 23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内力作用的 足迹 1 褶皱 形成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力 使岩层发生 两种基本形态 2 断层 形成 岩层受力断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地貌 常形成谷地或 弯曲变形 山岭 谷地 谷地 山岭 错动位移 陡崖 24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福建莆田一模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 等高线分布 读图 完成第1 2题 2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甲地的构造地貌是 a 向斜山岭b 背斜山岭c 向斜谷地d 背斜谷地2 乙区域河流形成的原因是 a 向斜凹陷积水成河b 背斜侵蚀积水成河c 断裂下陷积水成河d 地壳下沉积水成河 a b 解析 第1题 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 甲地的地形是山岭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 甲地岩层中间新 两翼老 是向斜构造 第2题 乙区域岩层中间老 两翼新 是背斜构造 是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的谷地积水形成的河流 26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完成第3 4题 3 图中甲谷地的成因是 a 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b 岩层挤压凹陷c 岩性松软易被侵蚀d 岩层断裂下陷4 图中能体会到 危壁斧削 意境地点的是 a b c d c d 2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3题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岩石破碎 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但从图中可以看出 甲处受侵蚀程度比背斜顶部更严重 最可能的原因是岩性松软易被侵蚀 第4题 能体会到 危壁斧削 意境地点的应是断层发育地区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 四地中位于断层处的是 28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褶皱和断层的比较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 二者在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和形成的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如下表所示 29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0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31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板块运动与大地构造地貌 32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拓展延伸地质作用与矿产分布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分布格局与特点 像金 银 铜 铁等内生矿床多分布于岩浆岩地区 煤炭 石油 天然气多分布于沉积岩地区 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 背斜呈天然拱形 密闭性好 因此背斜是储存石油 天然气的良好构造 33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浙江卷 5 6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 地貌剖面图 图中地层年代由 到 变老 图中阶地 用t表示 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据此完成第1 2题 34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向斜东侧大b 背斜东侧小c 向斜西侧大d 背斜西侧小2 矿产调查发现 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 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c b 3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1题 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 向里依次是页岩 砂岩 河谷处岩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 两翼老的分布规律 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 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 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c项符合题意 第2题 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 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 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 卵石 沉积环境最好 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 甲处离河流太近 为黏土结构 丙 丁两处地势太高 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36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 2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常考图形 侵蚀 堆积 峡谷 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沙丘 3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北京海淀期中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 完成第1 2题 常考图形 38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该河谷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 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 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 右岸侵蚀 左岸形成沙洲2 图中 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b 处地层断裂下陷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常考图形 b c 解析 第1题 图示河段河床有大量沉积物 且河道为槽型谷 应为河流下游 图示河谷为背斜构造 乙处河床坡度较陡 应为以侵蚀为主的河流凹岸 图中没有河谷的位置和河流流向信息 无法判断右岸 左岸 第2题 根据背斜构造 判断岩层 形成晚于岩层 为背斜顶部被侵蚀形成河谷后新形成的沉积物 应为最晚 处地层无岩层的断裂 错动 图中沉积岩弯曲变形是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导致的 甲地虽位于河流凸岸 但洪水期被淹没 不适合聚落发展 39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外力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常考图形 40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外力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常考图形 41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拓展延伸1 河流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1 在河道比较平直时 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2 如果是弯曲的河道 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 常考图形 42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的形成 河流流经弯道时 水流保持惯性 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 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 由凹岸流向凸岸 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 凹岸发生侵蚀 凸岸发生堆积 如上图所示 常考图形 43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常考图形 44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全国 卷 7 9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 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第1 3题 常考图形 4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 海岸线 a 向陆地方向推进b 向海洋方向推进c 位置稳定d 反复进退2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 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 形成新的贝壳堤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 形成河口三角洲d 迫使河流改道3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 位置稳定 泥沙沉积量小b 位置稳定 泥沙沉积量大c 位置多次变动 泥沙沉积量小d 位置多次变动 泥沙沉积量大 常考图形 c b d 46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解析 第1题 需要抓住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 这一关键信息 贝壳堤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是海浪沉积的结果 只有海岸线位置稳定 才有利于贝类生物的稳定堆积 有利于贝壳堤的形成 第2题 老的贝壳堤形成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 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形成新的海岸线 加大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 第3题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 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 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4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