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 望 课 堂 实 录一、 激情导入(屏幕上出现描绘春天的图片)师: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起哪个季节?(生齐答:春天)没错,提及春天,我最爱那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那么,你们心中最爱哪一句描写春天的诗句呢?生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生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其实,无论是老师说的诗句,还是同学们说的诗句,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感觉总是阳光明媚、花红柳绿,给人以无限的生机与希望。然而,有一个人眼中的春景却并非如此。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这一首千古绝唱春望 (屏幕上出现春望全诗) 二、初读感知 师: 我想,每看到一首诗,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想要去读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更应该要去读。下面请同学们放声自由地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只有两个要求:1、读准字音 2、读清停顿(配音乐,学生自由地朗读。) 师:读好了吗?请几位同学读读看。生1朗读(节奏略快)师:有没有人能根据要求评价一下她的朗读?生2评价:我觉得读得不错,只是“浑欲不胜簪”的“胜”字音读的不准师:我们在苏轼的水调歌头里学过一句“高处不胜寒”(生齐说这句诗)读诗的时候,读准字音是第一要素。其他的呢?节奏怎么样?(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节奏有点快了)生3展示朗读师评价:读得非常不错,字音准确,节奏把握得也很到位。大家注意到这首诗的体裁是绝句还是律诗?生齐答:律诗师:几言律诗?生齐答:五言师:读诗的时候应该感觉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感。这首诗就是以2/3为节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老师说前两个字的时候,学生自然地接出后面的诗句,最后变成全班齐读) 三、细读探究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其实,对于一首诗而言,感情就是它的生命和灵魂。光读一两遍,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探究一下这一首诗。师:这首诗题目为“春望”,顾名思义,就是指什么意思?生答:春天看到的景色师:你们能否用“望”这个字组个词呢?生答:春天眺望到的景色师: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会选取大自然界中的很多景物作为诗歌中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歌开篇四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生1答:国、山河、草木、花、鸟 师:很好,说得非常全。作者写诗的时候会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赋予景物以生命力,谁能告诉我在这四句诗当中,有哪些字或者词用得特别地妙? 生2:我觉得“深”字用得好,因为“深”字很形象地表现出草木葱茏的样子,写出了草木的生命力旺盛,也写出了春天的春意盎然。 生3:我觉得“花溅泪”和“鸟惊心”写得好,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那种悲伤的情感。 师:说得很棒,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老师觉得那位男生分析地“深”字的妙处,不太能说服我。因为“深”的本义的确是指“茂盛”,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它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试着联系前面一句“国破山河在”看看这个“深”字该做何解?生4:此时此刻的国,一片荒凉,这从那个“破”字可以看出。而且说明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师:说得没错。这个“国”是指生齐答:国都师:国都长安兵荒马乱,发生了什么事情?生齐答:安史之乱师:此刻的长安已经沦陷了,我们看到此刻的长安“草木深”,还能说它是春意盎然吗? 生2:一国之都草木如此茂盛,让人感觉比较荒凉。师:所以说,联系之前的“国破”,这里的“深”字说明了这里此刻是杂草丛生。由此可见,在首联当中,哪两个字最具有表现力?生齐答:“破”和“深”师:一国之都竟然如此破败,杂草丛生,全因安史之乱。下面请同学们来观看几幅图片,感受一下安史之乱前后的长安。(屏幕显示图片:安史之乱前后长安的变化)(配乐,师旁白安史之乱之前大唐的繁华,以及安史之乱的爆发背景资料等)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刚观看图片的感受,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首联描写的画面。生1:国都长安被攻陷,虽然大唐的山河依旧在,但是放眼望去,杂草丛生,一片衰败。 生2: 看到花儿,反而流泪。听到鸟叫,就觉得心惊肉跳。师:哦,这位女生已经描述到了诗歌的颔联。其实,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心情和我们一样,所以他紧接着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关于这一句,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刚刚这位女生已经把这句诗解释了一下。老师想追问一下:这个“别”字如何理解?生3:我觉得“别”字是指亲人的离别之恨。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学生沉默)师:同学们现在绝大多数都是住校生吧,那么你们和亲人是不是也是离别?你们会因这种离别而恨吗?生齐答:不会师:所以这个“别”字应该还有什么更深的涵义?生4:我觉得此刻国都都沦陷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很悲伤的,所以这里的“别”是跟国家的告别,带着一种悲愤的情绪在里面。师:我们说“有国才有家”,国家此刻是兵荒马乱,他的妻子也与他分离,所以谁能更具体地说一下“别”字的涵义?此时的别可能是生齐答:永别师:没错,这一别,有可能是永世诀别,是生离生齐答:生离死别。师:所以,当作者思及到此,怎能不看花流泪,闻鸟惊心呢?师:我们发现作者在眺望春景的时候,描绘了草木、花鸟等景物,其中包含了作者浓浓的悲愤之情。下面请大家带着这种感情,放声自由地朗读诗歌的前四句。(生配乐自由读诗)(请学生展示)生5朗读(忘记读诗歌题目)生6评价:我觉得他朗读的时候,感情色彩有所欠缺。师:评价得不错,那么请你来试着读一读,好吗?另外,请同学们记住:读文章也好,读诗也好,一定要读好标题和作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生6朗读生7评价:声音略小 生7展示朗读(声音洪亮),(师提醒朗读题目和作者)师:这首诗非常地悲伤,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语调应该略显生齐答:低沉师:语速呢?生齐答:缓慢师:那同学们能不能再试试看把节奏方缓慢生8展示朗读,师评价:字音准确,节奏到位,语调低沉,语速缓慢。读得非常好,掌声送给她。(学生配乐齐读前四句诗。师再做强调部分重点字词的重音)师:司马光曾经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人都到哪儿去了?生齐答:流离失所师:那么,在这“恨别鸟惊心”的动荡岁月里,同学们猜一猜诗人杜甫最希望得到什么?生齐答:一封家书师:没错。“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一句诗的理解? 生9:我读到了家书的难得。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9:我从“抵万金”看出来的师:一封薄薄的家书为什么能抵得上黄金万两呢?同学们也平时也会写信吧?那你们的书信能抵得上黄金万两吗?生齐答:不能师:那么这个“家书抵万金”到底该怎么理解呢,作者为何如是说?生10:因为此时是“烽火连三月”, 说明现在是战乱,很多人都流离失所,所以作者非常想要得到一封家书。师:说得非常好。此时此刻,安史之乱的战火越少越烈,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长达八年之久。此刻的杜甫被囚居在长安,他的妻子则在几百里外的羌村。在这动荡的岁月里,作者对妻儿的状况一概不知,甚至不知道他们是生还是死。所以说,这一封家书代表了什么?生齐答:平安师:因此,家人的平安、家人的健康、家人的生命远超过黄金万两,甚至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师:在这段岁月里,杜甫每天在囚居之地走啊走,盼啊盼,盼啊盼,走啊走。他一边走,一边还做了一个动作,是什么动作?生齐答:搔头师:你们可以自己表演一下吗?(学生纷纷用手搔头)师:“搔”这个动作暗含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呢?生11:焦灼师:为什么而焦灼?生11:他和妻儿失去联系,一直没有消息,所以他焦灼师:哦,原来他是盼消息而不得。所以他经常做这个动作的结果是什么?生齐答:头发越来越短师:诗人盼望一封报平安的家书,盼得忧愁地搔头,头发越搔越短,短到什么程度? 生:连那个簪都插不上了。 师:古代的男人和女人的头发都是盘在头上,然后戴一个帽子,是用发簪把帽子和头发别在一起的, 现在杜甫的头发已经少到连发簪都别不住头发和帽子了 。再加上前面的“白头”二字,我想请同学们猜猜此时的杜甫多大年纪?这是夸张的写法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50,60,70岁)师:很多人看到“白头“二字会联想到一个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老人。但是杜甫当时其实只有45岁。明明是人值壮年,可是为何?为何?你们知道老师想问什么吗?生齐答:为何如此苍老?生12:担忧家人的平安生3:为国家的命运而担忧师:杜甫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诗人。在背景资料里,我们了解到杜甫被抓,是因为他想去灵武投奔唐肃宗,想要再为国出力。所以这个“白头“不像李白在秋浦歌里所说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夸张,而是完全的写实。师:在最后四句诗歌中,我们通过一些字词,通过一个细节动作深入地体会到了诗人杜甫忧国忧民、思念亲人之情。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刚刚的理解再一次自由地朗读这四句诗。(生配乐朗诵)生7朗读生8评价:读得很好,并展示朗读师:老师个人觉得这两个读得较为平淡,没能读出来诗歌应该有的抑扬顿挫。另外,在这四句诗里面,哪些字词应该是重读呢?(生七嘴八舌说出重读字词:三、万、连、抵、搔)师:很好,请同学们再一次自由地朗读一下。然后我们跟着音乐集体朗诵一遍。(生配乐朗诵,声情并茂)四、学以致用师:学习一首诗不仅仅学它的景物,不仅仅学它所表达的情感,还要学会鉴赏诗歌。下面请大家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写下你的答案。(屏幕展示问题:1、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破”和“深”的妙处。2、自选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结合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生作答,师巡查) 生5:一个“破“字和一个”深“字体现了战争时,都城一片荒凉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同时也为下文书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做铺垫。师:回答得非常好!完全领会了这两个字的妙处。 生8: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作者却说看花落泪,闻鸟惊心,语气突然逆转,表达了诗人此时凄然沉郁的心情。 师:鸟语花香本来应该让人的心情感到比较的愉悦。奈何如今却国破草深。所以这种写法是用非常欢乐的景来衬托非常悲哀的情,即以乐景衬哀情。生13:我写得是第三个题目。诗人看见长安城内一片破败之景,心中十分思念家人。不断地用手挠头,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甚至到了插不住簪子的地步。师:说得真好。很感谢这位同学将这幅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通过刚刚的答题,同学们对于春望的理解肯定更加深刻。老师想跟大家一起就这个“望”字做一下最后的总结。“望”字首先是“眺望”,眺望破败之景。其次是对平安家书的“盼望”。最后是殷切地希望,“希望”早日平定叛乱,收复京城。五、情感升华师:作者这个期望与希望终于在763年得以实现,那天他听闻这个惊天喜讯的时候,挥笔写下了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这一首诗。(屏幕展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生齐读)师:如果说春望是一首弥漫着悲伤的诗歌,那么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洋溢着怎样的情感?生齐答:喜悦师:没错,这首诗的诗眼就是“喜”。自己朝思夜盼,终于得来这一喜讯,作者的表现状态如何?生七嘴八舌作答:想要唱歌、喝酒,想要回家。师:作者听闻喜讯呈喜态,想要唱喜歌,喝喜酒,并且急切地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诗当中同样有个“泪”字,这个泪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的“泪”有区别吗?区别何在?生齐答:一个是喜极而泣的泪,一个是悲伤的泪师:对。无论是“感时花溅泪”的悲伤,还是“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悦,这个杜甫始终是那个为国家而愁,为亲人而恨,为民而伤的忧国忧民杜甫,让我们最后在音乐声中再一次去朗诵这一首千古绝唱春望,去记住那一个忧国忧民、感伤时事的杜甫。(生配乐朗诵,声情并茂)(老师受讲课氛围的感染,与学生们一起大声朗诵这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疑难解析与答疑试题及答案
- 样本处理中的常见问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中重要词汇分析试题及答案
- 理财师的投资理念与实践试题及答案
- 注会考试复习策略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 注册会计师考试复习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智力测试的相关试题与答案
- 行政管理师必考内容及答案
- 微生物导致的疾病传播途径试题及答案
- 某地产项目红线广告围挡工程投标文件
- 建筑劳务公司简介范文6篇
-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 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中考数学复习备考-几何专题突破与拓展训练题
- 卫生院B超、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 肿瘤化疗-课件
-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课件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 产品路标规划-综述2.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