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目 录1、益阳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1)2、益阳市“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16)3、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5)4、益阳市“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48)5、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69)6、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益阳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益政发20106号)(87)89益阳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根据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总体要求,为迅速扩大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增强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大、中、小型企业和非公经济,完善发展支持平台,加强要素保障,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十一五”工业经济预计完成情况1、到2010年末,预计全部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0亿元,年均递增 %;实现工业增加值240 亿元,年均递增27.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年均递增2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年均递增23.1%,占GDP的比重为29.4%,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2、工业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实力得到明显加强。到2010年末,预计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可增加到780户,比2005年增加372家,产销过亿元的企业可达到118家; 2010年实现利润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可达310家,其中盈利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4家。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亿元,实现税金17亿元,分别比2005年年均递增20%、25%;“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 480 亿元,年增长49.7 %。五年来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全市列入国家和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扩大出口、高新技术产业化、四千工程千亿企业15家,列入四千工程园区1 个,列入省双百工程项目 15 个。到2010年止,全市有益阳橡塑集团公司等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克明面业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殊荣,还有益阳橡塑集团“密炼机”、湖南辣妹子食品“辣椒酱”等企业的产品先后获得“湖南省名牌”称号。二、“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3、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总量,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工业技改投入总量跻身全省市州第二方阵内。围绕提高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壮大一批百亿级产业,发展一批百亿级集群,打造一批百亿到千亿级园区,培育一批百亿级企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工业总量快速增长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二)基本原则4、效益优先与保证速度相结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切实推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保证效益、后劲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保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5、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结合。以高科技增量扩张为重点,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开拓发展空间,扩大总体规模。6、市场导向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国内外市场及其发展趋势,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引导企业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7、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工业投入,把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开发与引进并举,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带动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8、重点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实施重点带动战略,着力培植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坚持列入省“四千工程”的产业、集群、园区及企业优先发展。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坚持放开搞活,努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及整个工业经济的全面发展。9、发展本地资源产业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相结合。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在2015年内有较大地突破性地进展,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10、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等协调发展,把治理污染、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作为五年内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三)发展目标11、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年均递增25%;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680亿元,年均递增23.1%;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100亿元,年均递增24.6%;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80亿元,年均递增23.7%;工业技改投资达到430亿元,年均递增30.1%;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260户,年均递增10.1%;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200家,年均递增11.1%。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由2010年的1.06吨标准煤下降到0.98吨标准煤,下降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1.92吨标准煤下降到1.73吨标准煤,下降10以上。12、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在企业结构方面,重点扶持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到2015年力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含1亿元)的企业达到180家以上,其中过10亿元(含10亿元)的企业达到 30 家,过50亿元(含5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过100亿元(含10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在产业结构方面,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在产品结构方面,逐步以高新技术产品替代传统加工产品,以环保、高附加值产品逐步取代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在技术结构方面,到2015年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乃至21世纪初的国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各重点企业建立起技术创新机构。在区域结构方面,重点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到2015年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力争达到50%以上,充分发辉工业园区的聚集作用和孵化作用。13、外向型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规模工业企业工业产品出口率逐年增长,占工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6%提高到2015年9%。三、“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重点14、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带动工业经济结构的升级、财政收入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力发展企业集团与国际企业集团,引进全国500强、全省100强企业参与并购和重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扶持民营企业。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资源型工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力争五年内在全省工业总量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内,工业技改投入总量力争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内。15、突出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纺织等优势产业,通过扩大投入、技术改造、协作配套,迅速扩张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实力,培育壮大成为支柱产业和财源产业。到2015年,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四大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2005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纺织、造纸、造船、冶金、化工、轻工、医药、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发展,2015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奋斗目标为150亿元。16、食品产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年均增长35%。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突出抓好绿色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和放心食品四大工程,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初步建立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体系。重点发展面条、大米加工、植物油、水产品、畜禽加工、果品、蔬菜加工、酿酒、茶叶、饮料加工等十大子产业。2010年预计大米加工能力达到170万吨、油菜籽加工20万吨、水果(含果用瓜)33.7万吨、水产品加工27.9万吨,茶叶加工1.9万吨、蔬菜(含菜用瓜)160.7万吨,出栏及加工肉猪457.9万头、牛19.7万头、羊58.1万头、家禽2453.7万羽。2015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能力有较大提升,建成全省最大的挂面、水产品、茶叶、大米等四大加工基地。17、装备制造产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30%,实现工业增加值150亿元。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机遇,重点发展混凝土搅拌车(站)、船舶(包括游艇、内河运输船、工程船等船系列产品)、农业机械、特种汽车、火车与汽车协作件、橡塑机械的制造和开发。2015年使益阳成为全省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造船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年均增长25%以上,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培育3家以上产值过10亿元、8家以上产值过5亿元的造船企业和2家以上产值过3亿元的船舶配套产品生产企业。造船企业由2010年的49家增加到90家,年均递增10%以上。建设全省重型机械制造基地,长株潭重型机械协作件加工基地。18、电子信息产业。至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年均增长40%。加快形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格局。19、能源产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长26%。完成桃江核电二台机组并网发电,加快资水支流和大中水库小水电开发。开发漉湖、舵杆洲等风力发电资源。到2015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建成全省核电、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基地。20、纺织产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25%;沅江、赫山两个纺织工业园各形成50亿元的产值规模;纺织产业能力达到150万锭,其中棉纺80万锭,麻纺70万锭;针织服装总产量达到2000万件。发挥棉花资源优势,突出苎麻特色,开发竹纤维原料与产品,加强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益阳特色的纺织工业产业群。21、重点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各行业和企业延伸产业链,对废弃物进行再生产和再利用,重点建设好沧水铺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工程、衡龙桥镇塑编产业基地、高明乡冶炼循环经济工业小区、黄泥湖乡建材产业工程等循环经济项目,加快产业化步伐。四、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措施(一)优化工业整体布局22、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四大工业园区。根据省“四千工程”以及市“四个一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工业整体布局,做好整合区域资源、优化工业结构的调整,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突出中心城区四大工业园区,暨以高新区为重心,重点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着力打造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益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中国益阳传感器产业基地、工业物流配送基地和加工贸易工业基地、纺织与服装加工产业基地。加速东部新区工业园建设,使东部新区成为融入长株潭的桥头堡;把高新区真正建成益阳千亿开发区。壮大龙岭工业园、长春工业园,使龙岭工业园形成电子、纺织、服装、新型材料为重点的特色工业园,使长春形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工业园。到“十二五”期末,使益阳中心城区形成在全省有一定位置的重要工业区和工业市。23、着力发展安化、桃江重工业。重点发展建材、冶金、能源、竹木加工等产业;着力打造中建南方公司东方和万鑫为龙头的水泥工业基地、高明冶炼工业园、桃花江竹木加工基地、安化石煤发电提矾建材产业基地。24、建立核电工业园,水电工业走廊。依托桃江核电、资江沿线水电,梯级开发,建立益阳特色核电工业园和水电工业走廊,2015年形成初步规模。25、打造环洞庭湖特色工业园。依托湖区县(市)丰富的岸线资源与便利的水运条件,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建立以搅拌车为主的工程车生产基地、以游艇和工程船为主的船舶制造基地。依托湖洲芦苇和速生杨资源,建立林纸一体化造纸、制浆基地。以现有产业务基础,打造南县挂面之都、湖区棉麻纺织生产基地、大米加工基地。真正形成轻重工业相结合、传统工业与新型工业结合、湖区工业与山区工业特色结合、资源型工业与高附加值工业相结合的大工业布局。(二)实施名牌带动战略26、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以名牌产品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名、优、新、特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遵循市场规律,以企业为主体,把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同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同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战略结合起来,同实施“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巩固提升一批现有名牌产品,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培育发展一批在省内外同行业销售中名列前茅的产品,促其进入名牌产品行列;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构筑名牌群体优势;借助国际知名企业的资本和技术,嫁接拓展一批老企业的名优产品。对被授予“中国名牌”、“湖南省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科研项目的立项、贷款等方面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优先安排。(三)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27、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二是加速企业管理信息化。推进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管理信息化,为全市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示范。鼓励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促进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动企业上网工程,通过互联网展示企业形象、推销产品、招商引资、搜集市场信息和技术情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四是大力建设企业信息化的支撑服务体系。组织共性信息技术集中攻关,推广成熟的软件,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推广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示范企业信息化先进经验,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28、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各类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比重和申报专利的比重,大型企业和骨干企业科技研发经费要占企业销售收入5%以上,以增强企业的超前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贮备能力。依托中小企业集群,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及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推广体系,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研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和新型产品。充分利用“国家火炬计划先进制造业基地”、“湖南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基地”和“中南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29、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要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力度,力争多投入,高产出。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出口和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技术改造要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技改项目。要全面推动和鼓励企业申请ISO质量体系认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通行能力。防止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市出口产品的冲击,防止国际反倾销对益阳工业出口产品的冲击。(四)加快循环经济发展30、严格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控制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各种工业污染,减少和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提高工业的文明水平。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逐个落实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削减目标,把工业发展与“蓝天、碧水、绿地”的环保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新型建筑材料和散装水泥,发展环保产业服务体系,规范和培育环保市场。31、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坚持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快各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设备和器具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先进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和设备,积极组织实施重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快企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改造。(五)提高员工队伍素质32、加大培育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力度。坚持按生产力标准选拔人才,量才使用,用其所长;大力培养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批熟悉国际惯例、精通企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着力引进一批能跻身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尖端技术的专门人才;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产品研发能力的高技术人才;引进自带资金来我市创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引进熟练掌握实用技术的技能人才和优秀高校毕业生。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完善再教育制度,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33、建立健全企业用工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厂厂、厂村协议用工,开展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工作。同时督促企业按政策提高员工政治和福利待遇,确保企业用工需求。(六)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政策34、坚持贯彻执行国务院、省、市、各部门有关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加快发展工业企业各项政策措施,在税收征缴减免、退返、银行信贷、担保、财政资金扶持、土地征用过户、水电价格下浮、建设标准化厂房、建立企业“联系人”制度等方面,开展对企业支帮促工作,全方位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5、大力增加工业投入资本,多途径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保持本地商业银行信贷投入的稳定增加;积极引进国际银行、外省银行、港澳银行进入益阳,引进外地、外省担保公司进入益阳;全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开展资产并购,争取发展资金和滚动发展。益阳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表2010年9月指标名称单 位2005年实 际2010年预 计年均递增()“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年递增(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一、全部工业产值亿元255.485027.21050130016002000260025其中:食品产业亿元33.713531.918525033042070035装备制造亿元33.414033.218524532041050030电子信息亿元14.6703710013519025032040能源产业亿元16.25725.1708710513020026二、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70.624027.230037045055068023三、规模工业产值亿元152.970035.5870108013501680210025四、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45.420023.125031038046058024五、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亿元20.311541.415019525533043030六、规模工业企业个数户40878013.886095010501160126010七、产值过亿元企业个数户3711826.113014516017520011益阳市“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12015)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我市装备制造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为促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特制定益阳市“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一、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问题1、产业现状近年来,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由美国、日本向中国梯度转移,国内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市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以其特有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优秀的装备制造企业和颇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2009年,全市共有装备制造企业200余家, 主要由精密机械、农业机械、汽车装备及零部件、金属制品和电气机械等企业组成。形成了以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精密机械、以中联重科沅江分公司为代表的汽车装备、以滨湖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机械、以太阳鸟游艇、中海船舶为代表的船舶制造工业等四大支柱装备制造业体系。其中,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09家,产值突破100亿元,达107.4亿元,同比增长35.6%;实现工业增加值31.5亿元,同比增长29.6%。比2004年工业产值增长10倍,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出1倍多。特别是中联重科沅江分公司的引入,使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橡塑集团、滨湖柴油机、太阳鸟游艇、新兴管件、瀚鑫机械等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益橡机密炼机、滨湖柴油机、太阳鸟游艇、宇晶机器、宇环磨床、牛头密封圈等立为湖南省名牌产品。橡塑集团、新滨湖、宇环机械3家企业建立了高标准的企业技术中心,橡塑集团的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对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形成产业集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数控机床制造、水电、风电、核电机械制造等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2、主要问题近几年,益阳装备制造业虽然迅速发展,但与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突出的问题表现为: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总量不大,明显的带动能力不强,整体发展较慢。由于重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大企业不大不强,小企业不精不专,龙头企业不够强大,带动力弱,协作能力差,导致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产业群,没有形成“集群效应”,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集团化运作,无法与国内知名大公司、甚至国外跨国公司抗衡;中小民企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建厂时间短,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规模效益差。技术装备水平低、开发能力不强。受资金链、债务链的拖累,近几年企业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不多,造成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的技术大部份来自国外,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在国内市场上主要靠价廉优势来替代进口产品。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我市精密机械产业链拉得不紧,甚至存在缺环的现象。最突出的矛盾是市内配套能力不强。融资困难,投入总量小、时效低、见效慢。由于金融体制和企业现状的双重障碍,民间资金的总量不足及积聚力弱,区位弱势造成的引资困难等原因,致使装备制造业总体投入不理想,整体发展较慢。二、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2008年全球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必将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进行经济结构的相关调整,在未来数年,我国也面临较大的宏观调控压力。总体上,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为先进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我市的一些新兴装备制造业如内陆核电站核电装备、数控机床、太阳能光伏装备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二是我市高新区作为国家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连带赫山、资阳区的工业园区具备产业转移承接的优厚条件,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招商引资政策的出台,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迅速发展。三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新一轮的经济复苏,是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过程,必将带动为各行业发展起服务和保障作用的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三、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发展重点1、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同步提高。继续培育、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同类企业整合,形成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协作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继续深化企业改革,规范企业运行模式;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2、发展原则坚持装备自主化研发与重点建设工程相结合。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充分利用实施内陆核电等重点建设工程和调整振兴重点产业形成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装备自主化,保障工程需要,带动产业发展。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企业逐步由依赖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力推进新技术产业化。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围绕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国产化,加大研发力度,带动基础配套产品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提高基础件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特种钢原材料。坚持发展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鼓励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引导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3、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年平均增长 30% 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4、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争取发展整车制造项目,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做大做强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沅江工程机械产业园,争取落实三一重工益阳工业园项目,发展壮大东部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加快发展造船产业,做大做强玻璃钢及复合材料游艇制造业和工程船舶及钢制船舶制造业,力争产值突破150亿元。以玻璃钢游艇制造和工程船舶制造为重点,打造沅江造船工业园,发展南县、资阳、赫山造船基地。壮大发展精密机械制造产业,力争产值突破100亿元。继续做大做强橡塑机械、齿轮与特种锅炉及压力容器,壮大数控机床、输配电设备、新兴铸管、新兴机械等制造业。鼓励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力争产值突破40亿元。突出扶持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大力引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连的装备制造业,引进发展先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农业机械发展水平,力争产值突破10亿元。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措施1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一是进一步增强“工业强市”意识,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强市”战略,把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以园区为主载体,实现以城带乡,以大带小,全面发展。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真正成为我市未来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工业发展的工业生产用地、工业项目收费减免、招商引资、知名品牌产品培育等优惠政策及扶持措施。三是继续改善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继续加大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整治针对企业的“三乱”现象,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预,增强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四是进一步改善融资体制机制,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民营银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五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创造条件,采取企业自我分离与政府社会接收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加快企业信用、投资担保、咨询服务等体系建设的步伐,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和健全为企业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 2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在 “ 十二五 ”期间,益阳市装备制造业要把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等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在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因企施策,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一批,嫁接改造一批。已改制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化运作,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运行效率。3 、突出围绕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大胆解放思想,紧紧抓住不断深化改革的大好机遇,注重资本运作,以资产为纽带,整合区域内资源,实现市场网络、产品研发、生产设备、自有资金等资源共享,广泛开展以商招商,有效避免新的重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在区域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更为合理的配套协作关系,切实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东部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4 、充分发挥企业谋求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装备制造企业要切实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明确发展重点,完善发展措施;理顺运行体制,规范管理机制,提高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引导骨干企业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增添关键设备,开发重点产品,提高主导产品生产能力,扩大生产经营总量;搞好区域内产品的配套与协作,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专业化生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筹集企业改革、研发、技改、生产等所需资金,不断壮大实力,增强后劲,促进快速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在主导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企业要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重点产业、产品的有关优惠政策和专项扶持资金。特别在重大装备制造业中,瞄准国家重大装备发展扶持方向,加大高端装备制造的研发力度,争取有项目进入国家笼子,成为国家重大装备发展扶持对象。5 、坚持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技改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我市企业研发中心较多、科研攻关能力较强的优势,认真组织实施关键性技术的联合攻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研究开发,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攻关,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构筑核心竞争力。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一起共同探讨、实践企业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的有效途径,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弘扬和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为企业发展提供不断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相应提高员工的收入和生活福利水平,解除员工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生产的积极性,构建企业和谐大家园。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推进益阳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工业强市、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加快东进东接的重要突破口。根据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益阳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益阳电子信息产业步入快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据统计,2009年全市纳入电子信息行业统计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有37家,软件企业1家,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8.9亿元,增长26.8%,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为8.5%;完成税收7521万元,增长35.9%;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86.3%;从业人员达8800余人,同比增长10.0%。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高新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和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2009年分别完成工业产值25.6亿元、12.6亿元和8.9亿元;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光伏产业、新型显示器及电子元器件业、消费类电子整机业和软件业等四大子产业,2009年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亿元、38.0亿元、3.2亿元和4560万元。主要产品种类从最初的电阻电容、电线电缆等几种低端产品和零部件,已逐步扩展到研磨机、线切割机、高温电池、镍氢动力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仪器仪表、电脑、手机、显示器件、机顶盒、精密线路板、结晶硅、太阳能多(单)晶硅、LED大功率照明光源、自动控制系统、风光互补发电设备、BD/GPS双模授时设备、嵌入式软件、差旅通软件等中高端产品和整机产品。(二)产业特点1、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底,我市26家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企业完成产值35.8亿元,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期末达到35亿元的目标任务。200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3亿元,我市占其8.8%,总量位居长株潭之后排第四;2010年预计,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企业可达47家,实现产值70亿元,可比增长43.1%,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主要产品TFT液晶显示器、线切割机、多(单)晶硅、高温电池、镍氢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精密线路板、高压电容器、插式电阻等产品产能居于全省前列,其中龙建达电阻公司的CP直插式电阻占国内市场的30%,占国外市场的15%;艾华集团公司的高压节能电容器占国内市场的75%,国外市场的30%等。二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围绕龙头企业与重点产品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集聚区:高新区汇集一批光伏产业、消费类电子整机的知名企业,益阳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列入省级专业园区,并被国家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称号;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集聚电容器企业90多家,年产量达100亿支以上,占国内市场份额近30%,2009年被中国电子元器件协会授予“中国电容器之乡”称号;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太阳能电池线切割机、直插式电阻、晶体谐振器、精密线路板为全省重要生产基地。三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消费类电子整机、电子材料等我市具有比较优势产业领域拥有一批主导产品;TFT新型显示器形成产业新的增长点;3G手机、智能手机等通信终端产品已逐步投产,多(单)晶、风光互补发电设备等太阳能光伏产品和LED大功率照明光源产品生产正在快速兴起。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益阳晶鑫新能源科技公司溶硅法提纯太阳能级硅在国内外技术领域水平领先,可节省能耗30%以上;湖南汇盛科技公司从韩国引进的年产264万片(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线,通过自主研制的ARM Developer Suite v1.2软件运行环境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湖南宇华光电公司研发的太阳能硅片切割加工生产线比国外同类设备节约成本50%。五是重点企业成长迅速。2009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6家,约占规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数的六分之一,其中科力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亿元。2009年科力远、资江电子、晶鑫科技等3家企业被列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20强企业,搜空高科被入选省重点软件企业。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2009年底,全市通信业务完成13.9亿元,增长14.6%,电话用户总数294.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5.3万户(含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228.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82.7万户(含手机上网69.2万户)。通讯业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40.5%,光缆线路长度新增2.1万公里(纤芯数),达到7.6万公里(纤芯数)。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1万路端,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74.7万户。基础通信企业互联宽带接入端口达12.6万个。3、信息技术应用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纺织、林纸、化工、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开始制定和推行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全市有克明面业、东方水泥、龙源纺织、华翔变压器、生力化工等15家企业纳入全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益阳橡机被列入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2009年启动实施了“益阳市十大信息化工程”和“618信息化工程”建设,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始推广应用,网上交易量逐年上升。城市、企业、教育、社区、农村、政务信息化全面推进,IT服务外包产业端倪渐显,工交物流信息化起步发展。(三)主要问题1、产业规模偏小。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虽在全省市州中排位靠前,但与长沙、株洲比相差甚远, 2009年长株两市收入均过100亿元,而我市只及长沙的1/5,株洲的1/3。从发展来势看,郴州、岳阳已急起直追,增幅成倍增长,赶超之势明显。从企业规模看,全省过亿企业达63家,目前我市仅6家,约占1/6;近年来省内电子信息产业企业20强排位,我市仅有3家榜上有名,且排位逐年后移。2、产业结构调整缺乏重大突破。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等附加值偏低的产品为主,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在规模企业中,元器件生产企业占到30家,且大都是生产电容电阻,产品基本雷同,产业增值能力弱;光伏产业、消费类电子整机业比重过小,仅占四分之一,软件业还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计算机、通信、集成电路等高端产品领域发展薄弱;汽车电子、微电子等新兴产品尚待培育。3、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十五”以来,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部分企业没有科研机构,因自身规模小,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非常少,新产品开发能力弱;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高科技产品产业化促进机制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还相对滞后。4、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市电子商务、新型通信装备、通信服务、嵌入式软件、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尚未在本地完全形成信息化产品的提供群和应用群;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交通物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套服务设施等生产性服务能力发展不足;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未能充分体现,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不明显。5、企业发展环境还不完善。企业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培养、引进、使用和留住人才的内外部环境和机制难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招工难、招技术熟练工更难,一直困扰许多企业的发展;企业创业投资体系不尽完善,配套设施、服务平台、法制建设和政策扶持的步伐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四)趋势分析1、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目前,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仍将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硬件与软件在各种创新思维的推动下,不断完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推陈出新,信息技术仍将是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人类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1)有利因素。从国际市场看,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结构性增长,全球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平板化、融合化、服务化趋势的深入,传统的产品因无法兼容新技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由此引发一股更换电子产品的热潮,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网络设备、笔记本电脑、软件与网络服务等领域将保持较快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也将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从国内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利好因素,首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这将有利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从而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战略实施,新一代通信产品和数字电视的投资将继续增长,也将拉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第三,和谐社会构建与新农村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市场的前景看好。第四,我国电子信息企业“走出去”的条件也日益成熟,由于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驱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快速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积极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2)不利因素。国际上,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将有所减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全球经济增速近期将处于低迷发展阶段。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外贸依存度很高,未来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增速将有所放缓,并进一步影响其产业增长水平。从国内市场来看,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调整,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加快、两税并轨正式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生效等,国内生产成本逐步上升,原有比较优势有所弱化。近几年外商投资已将部分投资外移转向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未来几年这种现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此外,国家为遏制经济发展过热的势头,将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作为重要的举措,并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过快增长,这也可能使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发展及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速受到一定影响。综上所述,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或将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保持18%左右的增速,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将在20%以上。2、省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据统计,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3万亿元。产业布局主要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国的90%,其中珠三角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中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成都、武汉、西安等省会城市,尽管比重不大,但基础之好、规模之大、技术之强各领风骚,发展来势不可小觑。近年来,随着三大经济区域电子信息产业与国际接轨和产业升级,沿海发达地区将基础类产业逐步向内地梯度转移已成趋势,据业内权威估算,仅珠三角就有1.8万亿的产业资本愿在内地寻找出路,内地承接产业转移利好之势非常明显。2009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53亿元,增幅30%以上,尽管收入不及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1/100,但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凸现重大突破:光伏产业高速发展,产业链布局基本完成;软件产业居中部六省第一位,软件服务外包迅速成长;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加快发展,笔记本电脑、品牌手机、移动液晶等取得突破;新型显示器加快复苏,电子显示玻璃基板、TFT显示器、LED器件等形成产能;已承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